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格雷柯、委拉斯開茲、戈雅、裡貝拉|詳解普拉多博物館的大師之作

順著普拉多大道向北走, 經過綠樹成蔭的皇家植物園, 就是我們嚮往已久的普拉多博物館。 據介紹, 它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美術館, 藏有委拉斯開茲、戈雅、牟利羅、格雷柯、裡貝拉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同時也收藏有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魯本斯等眾多歐洲繪畫大師的名作。 館內共有7825幅繪畫、8637幅圖畫, 5493件印刷品, 932件雕塑, 1101件裝飾藝術品, 2155枚獎章和錢幣。 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是1786年經卡洛斯三世批准由建築師胡安•德•比利亞努埃瓦(Juan de Villanueva, 1739-1811)設計。 1807年拿破崙軍隊入侵西班牙時將這裡用作騎兵營,

因此遭到一定程度破壞, 後來經過多年修建, 直到1819年斐迪南七世才宣佈它作為存放和展示王室收藏品的皇家繪畫博物館正式開幕。 1868年西班牙光榮革命趕走了伊莎貝拉二世, “皇家博物館”收歸國有。 博物館有三個入口, 以門前廣場上矗立的藝術家雕像名字命名。 南門因此又叫牟利羅門, 是兒童團體的專用入口。 牟利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 1617-1682)被稱為“西班牙的聖母畫家”。

西門為正門, 又叫委拉斯開茲門, 門前矗立著Aniceto Marinas於1899年雕刻的委拉斯開茲像。 委拉斯開茲(Diego Velázquez, 1599-1660)被譽為文藝復興後期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

不過這個門沒有開,

現在的售票口設在了北門。 此時一群孩子從我們身邊經過, 他們也是來參觀博物館的嗎?看到我給他們照相, 老師馬上擺手制止, 也許是出於對孩子們的保護吧。 真羡慕這群幸福的孩子, 他們從小就有機會來這裡接受藝術薰陶, 而且完全免費。

北門外矗立的是戈雅的雕像。 雕像下還有根據他那幅著名的《裸體的馬哈》塑造的馬哈形象。 戈雅(Francisco de Goya, 1746-1828)被後人稱為歐洲最後一位古典藝術大師和第一位現代藝術家。

《耶穌殉難》是佛蘭德斯畫家胡安•德•佛蘭德斯(Juan de Flandes, 1465-1519)創作於1509-1518年的木板油畫。 關於他的記錄是從其1496年來到卡斯蒂利亞成為伊莎貝拉一世的宮廷畫家時開始的。

1504年女王逝世後, 他繼續在薩拉曼卡和帕倫西亞工作, 並調整自己的風格以迎合新客戶的要求。 這幅畫就是他為帕倫西亞主教座堂繪製的聖壇裝飾畫, 畫家從低視角構思了這幅耶穌殉難的景象, 再現了義大利畫家曼泰尼亞(Andrea Mantegna, 1431-1506)的構圖法。 對於外形輪廓的佈置和直線的把握給予了整幅作品磅礴之感, 讓人聯想起義大利油畫。 為了突出背景構圖中心十字架上耶穌的形象, 畫家在耶穌的周圍構思了一個半圓形。 畫家描繪此類肖像主題的創新之處還得益於他的嫺熟技術, 比如此畫中再現的散落地面的珍貴寶石和珊瑚, 質感非常強烈。

《手撫胸膛的貴族男人》為格雷柯(El Greco,1541-1614)在1578-1580年創作的帆布油畫。畫中人物身穿黑色外套,花邊領口和袖口,戴一件垂飾,一柄配劍,這些裝束說明他是一位紳士。此作品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也是這位元畫家最為出名的作品之一。它是畫家在托萊多的第一年繪製的,畫中坐著的人凝視觀者的眼神和自然的手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畫中人的身份以及作畫目的存在過很多猜想,有人認為他的姿態代表悔意或誓約,不過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

《宮娥圖》是委拉斯開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最著名的作品,創作於1656 年。腓力四世之女瑪格麗特公主在馬德里城堡宮殿大廳中,身邊圍繞著她的僕人或“家庭成員”。這幅帆布油畫通過應用透視法、對光線的描繪和呈現的氣氛,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出複雜的構圖。畫家在畫布左邊將自己作畫的情形也畫了進去,據此表明當時油畫創作的崇高地位。瑪格麗特公主(1651-1673) 身著白色衣裙出現在作品的正中央,身邊圍繞著她的女隨扈、宮廷小丑,和一隻獵犬。在她身後,保姆與護衛正在交談,管家則站在門口。國王腓力四世和王后出現在房間後部的鏡子中,從而展現出一組非常複雜的空間關係:即畫家正在給國王和王后畫像,小公主跑來向父母展示她的新衣服,保姆傭人等在一旁伺候著,而管家則在門口遠遠地監視著一切。關於這位小公主,在腓力四世的幾個兒子意外夭折後,年僅5歲的瑪格麗特成為王位的繼承人,後來她被嫁給她的親舅舅,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在生了四個孩子後不到22歲就在維也納去世了。

裡貝拉(José de Ribera,1591-1692)創作於1639 年的《雅各之夢》,描繪的是聖經舊約《創世紀》中雅各的神秘之夢。雅各仿佛酣睡著,頭枕著自己的左手,身後是一棵樹。另一側是光明的天梯,天使們在上面來來往往。這幅畫展示了裡貝拉在構建隱喻性敘述方面的高超技藝。他採用了牧羊人在鄉村小憩的形象,描述了聖經中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從父親那裡騙取哥哥以掃的長子繼承權後因害怕哥哥尋仇而逃離的雅各,路上夢見了天使從天梯上走下來,證明自己未被上帝所拋棄。前景構圖中殷實的形象和場景的寫實特徵將現實帶到了奇妙的夢幻中,而這個夢就出現在藍灰色天空下的光輝中。裡貝拉大膽地將前景內容置於斜線對比中,對色彩的微妙洞察和細膩的構圖才能在這幅畫中再次得到印證。不過,我覺得這個雅各畫得實在有些老,一點兒不像個受媽媽擺佈的未婚小夥兒。

《馬德里1808年5月3日》為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1746-1828)創作於1814 年的經典之作。描述的是1808年5月3日,拿破崙軍隊的行刑隊在皮歐王子山上處決馬德里的愛國者,以此報復他們起義反抗法國的佔領。法國士兵位於油畫的右邊,背對觀者。他們用步槍瞄準將死的馬德里人。場景的戲劇性和緊張氣氛通過光線的應用得到加強,光線照亮了這些英雄,使人們可以通過心理特徵研究辨別出他們的性格和態度。畫家有意將高舉雙手的白衣人描繪得異常高大,雖然他跪在那裡,但從高度看如果他站起來會比在場的任何人都要高。這幅畫與同期作品《馬德里1808 年 5 月 2 日》一起,在斐迪南七世返回馬德里時被用於裝飾凱旋門。

《天使報喜》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畫家弗拉·安吉利科修士(Fra Angelico,1390-1455)1426 年創作的蛋彩畫。此聖壇裝飾畫位於佛羅倫斯附近菲耶索萊的聖多梅尼克修道院。畫面中央描繪了大天使加百利在門廊下向聖母瑪利亞報喜。左側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下邊的五幅小畫描繪的分別為:瑪利亞與聖約瑟的婚禮及瑪利亞生子、瑪利亞拜訪她的表姐聖伊莉莎白、耶穌降生、耶穌在神殿的聖職推薦以及聖母逝世時基督接受她的靈魂。安吉利科修士在描繪自然、物體和人物的時候,特別注重作品的品質和細節。他將義大利後期哥特式風格和文藝復興的新元素融合起來,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其構圖的空間深度。

《紅衣主教》是拉斐爾(Rafael Sanzio,1483-1520)創作於1510 年的木板油畫。作品繪製於羅馬,當時拉斐爾正處在其繪畫技巧的巔峰時期,正如其同行所說“他可以將人畫得比真人還要逼真”。作品的構圖源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兩幅作品中,人物均為坐姿,使身體和手臂構成一個三角形狀。由於使用了加亮技巧,人物帽子上的鮮紅色和袖子及面部的白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服裝的質感極其強烈。顏色和亮度的運用加上精心的描繪給予了畫中人一個具有極強立體感的形象,展示了拉斐爾非凡的繪畫功底。

《手撫胸膛的貴族男人》為格雷柯(El Greco,1541-1614)在1578-1580年創作的帆布油畫。畫中人物身穿黑色外套,花邊領口和袖口,戴一件垂飾,一柄配劍,這些裝束說明他是一位紳士。此作品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也是這位元畫家最為出名的作品之一。它是畫家在托萊多的第一年繪製的,畫中坐著的人凝視觀者的眼神和自然的手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畫中人的身份以及作畫目的存在過很多猜想,有人認為他的姿態代表悔意或誓約,不過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

《宮娥圖》是委拉斯開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1599-1660)最著名的作品,創作於1656 年。腓力四世之女瑪格麗特公主在馬德里城堡宮殿大廳中,身邊圍繞著她的僕人或“家庭成員”。這幅帆布油畫通過應用透視法、對光線的描繪和呈現的氣氛,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出複雜的構圖。畫家在畫布左邊將自己作畫的情形也畫了進去,據此表明當時油畫創作的崇高地位。瑪格麗特公主(1651-1673) 身著白色衣裙出現在作品的正中央,身邊圍繞著她的女隨扈、宮廷小丑,和一隻獵犬。在她身後,保姆與護衛正在交談,管家則站在門口。國王腓力四世和王后出現在房間後部的鏡子中,從而展現出一組非常複雜的空間關係:即畫家正在給國王和王后畫像,小公主跑來向父母展示她的新衣服,保姆傭人等在一旁伺候著,而管家則在門口遠遠地監視著一切。關於這位小公主,在腓力四世的幾個兒子意外夭折後,年僅5歲的瑪格麗特成為王位的繼承人,後來她被嫁給她的親舅舅,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在生了四個孩子後不到22歲就在維也納去世了。

裡貝拉(José de Ribera,1591-1692)創作於1639 年的《雅各之夢》,描繪的是聖經舊約《創世紀》中雅各的神秘之夢。雅各仿佛酣睡著,頭枕著自己的左手,身後是一棵樹。另一側是光明的天梯,天使們在上面來來往往。這幅畫展示了裡貝拉在構建隱喻性敘述方面的高超技藝。他採用了牧羊人在鄉村小憩的形象,描述了聖經中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從父親那裡騙取哥哥以掃的長子繼承權後因害怕哥哥尋仇而逃離的雅各,路上夢見了天使從天梯上走下來,證明自己未被上帝所拋棄。前景構圖中殷實的形象和場景的寫實特徵將現實帶到了奇妙的夢幻中,而這個夢就出現在藍灰色天空下的光輝中。裡貝拉大膽地將前景內容置於斜線對比中,對色彩的微妙洞察和細膩的構圖才能在這幅畫中再次得到印證。不過,我覺得這個雅各畫得實在有些老,一點兒不像個受媽媽擺佈的未婚小夥兒。

《馬德里1808年5月3日》為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1746-1828)創作於1814 年的經典之作。描述的是1808年5月3日,拿破崙軍隊的行刑隊在皮歐王子山上處決馬德里的愛國者,以此報復他們起義反抗法國的佔領。法國士兵位於油畫的右邊,背對觀者。他們用步槍瞄準將死的馬德里人。場景的戲劇性和緊張氣氛通過光線的應用得到加強,光線照亮了這些英雄,使人們可以通過心理特徵研究辨別出他們的性格和態度。畫家有意將高舉雙手的白衣人描繪得異常高大,雖然他跪在那裡,但從高度看如果他站起來會比在場的任何人都要高。這幅畫與同期作品《馬德里1808 年 5 月 2 日》一起,在斐迪南七世返回馬德里時被用於裝飾凱旋門。

《天使報喜》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畫家弗拉·安吉利科修士(Fra Angelico,1390-1455)1426 年創作的蛋彩畫。此聖壇裝飾畫位於佛羅倫斯附近菲耶索萊的聖多梅尼克修道院。畫面中央描繪了大天使加百利在門廊下向聖母瑪利亞報喜。左側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下邊的五幅小畫描繪的分別為:瑪利亞與聖約瑟的婚禮及瑪利亞生子、瑪利亞拜訪她的表姐聖伊莉莎白、耶穌降生、耶穌在神殿的聖職推薦以及聖母逝世時基督接受她的靈魂。安吉利科修士在描繪自然、物體和人物的時候,特別注重作品的品質和細節。他將義大利後期哥特式風格和文藝復興的新元素融合起來,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其構圖的空間深度。

《紅衣主教》是拉斐爾(Rafael Sanzio,1483-1520)創作於1510 年的木板油畫。作品繪製於羅馬,當時拉斐爾正處在其繪畫技巧的巔峰時期,正如其同行所說“他可以將人畫得比真人還要逼真”。作品的構圖源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兩幅作品中,人物均為坐姿,使身體和手臂構成一個三角形狀。由於使用了加亮技巧,人物帽子上的鮮紅色和袖子及面部的白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服裝的質感極其強烈。顏色和亮度的運用加上精心的描繪給予了畫中人一個具有極強立體感的形象,展示了拉斐爾非凡的繪畫功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