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的生日,三位國家領導人出面

5月2日, 一系列高規格紀念活動在京舉行,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陳曉光兩位國家領導人分別出席。

這是為了紀念我國傑出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潘天壽誕辰120周年。 劉延東出席紀念座談會並講話, 她指出——

今天我們紀念潘天壽先生, 學習他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高尚情操和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藝術追求, 追思他甘為人梯、潛心育人的奉獻精神和淡泊名利、一身正氣的偉大情懷, 激勵我們為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此前, 海峽兩岸紀念潘天壽誕辰120周年大師故里系列活動在寧海啟幕,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對紀念活動作出批示:潘天壽同志是大家十分尊重的藝術大師, 他的為人和愛國情懷也為大家所欽佩。 祝紀念潘天壽同志誕辰120周年活動圓滿成功。

潘天壽是中國現代繪畫的一代大師,

與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並稱為20世紀中國畫四大家。 他宣導“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 畫風沉雄奇崛、浩大剛正。

欲雪圖軸

儘管獲得如此高的繪畫成就, 但他自己卻說:“我這一輩子是個教書匠, 畫畫只是副業。 ”

1928年, 潘天壽被聘為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中國畫主任教授,

自此一生都未曾遠離這所高等學府, 將半個世紀都奉獻給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事業。

1961年, 潘天壽給學生上課

他十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 認為畫畫的人, 不能局限於畫畫一面, 對詩文、書法、畫論、畫史等方面的學識必須很好研究。

學識要博, 見聞要廣。 而對於學生的“人格教育”, 更是其一生藝術教育思想的結晶。

在中國美術館, “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大展拉開帷幕, 120余件潘天壽作品佔據了5個大廳, 堪稱近年來最大規模。

進入展廳, 首先看到的就是潘天壽的雕塑,

這件雕塑名為《強其骨》, 可以看做是潘天壽一生的寫照, 因為他畢生致力於“強民族文化之骨”。

20世紀, 由於西方強勢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巨大衝擊, 中國畫作為傳統畫種, 如何適應時代的變革、進行轉型, 是十分困難也非常深刻的民族文化問題。

實際上,潘天壽一直都在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一為中國畫的生存和發展而奮鬥。他把民族繪畫提到關乎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高度,認為“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

新中國成立伊始,在中國畫遭到質疑的背景下,潘天壽堅定地扛起了大旗。1957年,他發表《誰說“中國畫必然淘汰”》,作了針鋒相對的反駁,並在此後數年間創作了一大批堪稱殿堂級的中國畫巨制。對於民族文化、民族藝術的堅定自信有目共睹。

雁蕩山花圖

當民族文化面臨守舊與西化的雙重威脅時,潘天壽秉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信念,對繪畫史論著不斷加以修改、增補,從1926年的《中國繪畫史》,到1928年的《中國繪畫史略》,再到1936年的《中國繪畫史》再版,逐步梳理著自己的繪畫史觀,確立了民族繪畫發展自由出新的觀點。

他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的主張,認為不同民族有各自的發展道路,東西兩大體系的繪畫各有自己的成就,是歐亞兩大高峰,這就是潘天壽提出的著名的“兩峰論”。

青綠山水圖

潘天壽將民族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到藝術創作中,將傳統人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與現代中國畫相結合,直至今天都對藝術界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而我們今天紀念潘天壽,紀念他對民族藝術的堅定自信和執著堅守,對弘揚中華精神、樹立文化自信、傳承民族藝術有著重要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實際上,潘天壽一直都在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一為中國畫的生存和發展而奮鬥。他把民族繪畫提到關乎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高度,認為“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

新中國成立伊始,在中國畫遭到質疑的背景下,潘天壽堅定地扛起了大旗。1957年,他發表《誰說“中國畫必然淘汰”》,作了針鋒相對的反駁,並在此後數年間創作了一大批堪稱殿堂級的中國畫巨制。對於民族文化、民族藝術的堅定自信有目共睹。

雁蕩山花圖

當民族文化面臨守舊與西化的雙重威脅時,潘天壽秉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信念,對繪畫史論著不斷加以修改、增補,從1926年的《中國繪畫史》,到1928年的《中國繪畫史略》,再到1936年的《中國繪畫史》再版,逐步梳理著自己的繪畫史觀,確立了民族繪畫發展自由出新的觀點。

他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的主張,認為不同民族有各自的發展道路,東西兩大體系的繪畫各有自己的成就,是歐亞兩大高峰,這就是潘天壽提出的著名的“兩峰論”。

青綠山水圖

潘天壽將民族文化的人文精神融入到藝術創作中,將傳統人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與現代中國畫相結合,直至今天都對藝術界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而我們今天紀念潘天壽,紀念他對民族藝術的堅定自信和執著堅守,對弘揚中華精神、樹立文化自信、傳承民族藝術有著重要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