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學者王富仁病逝:早年研究魯迅揚名,晚年提倡“新國學”

著名學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原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汕頭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王富仁先生因病于2017年5月2日晚七時在北京去世, 享年七十六歲。

王富仁1941年生, 山東高唐縣人。 中共黨員。 1967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外文系, 畢業後在山東聊城四中任教多年。 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 1977年考取西北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1年畢業, 獲文學碩士學位;1982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84年畢業, 獲文學博士學位, 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文學博士。 王富仁教授畢業後留校任教。

1989年晉升教授, 1992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2002年前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中文系任教, 2003年受聘為汕頭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 2008至2014年任四川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富仁遺像。 華山網 圖

王富仁的學術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魯迅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

1982年, 王富仁考入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奠基人之一李何林先生門下讀博士。 自此, 王富仁先生便與魯迅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20世紀80年代, 王富仁先生的代表作主要有《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先驅者的形象》、《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呐喊)(彷徨)綜論》等;90年代則以《靈魂的掙扎》、《歷史的沉思》、《中國魯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等為代表。

進入21世紀以來, 《突破盲點:世紀末社會思潮與魯迅》、《中國文化的守夜人——魯迅》等著作成為了研究魯迅新的標誌性成果。 其中《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是王富仁的碩士學位論文, 是我國“文革”後最早的比較文學專著之一。 《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是其博士論文,

在魯迅研究界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首先提出來區分中國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不同規律和“首先回到魯迅那裡去”的口號, 曾引起魯迅研究界的廣泛討論。 在一次訪談中, 王富仁提到魯迅對自己的影響時說: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這個世界的“過客”, 關鍵在於, 我們如何像魯迅一樣, 活得更有意義一些, 活得更像一個人。

王富仁在演講。 中華兒女報刊社 圖

晚年, 王富仁最為人矚目的工作是他的“新國學”研究。 關於“新國學”和以章太炎、王國維為代表的國學的區別, 王富仁在訪談中曾如此解釋:以往的“國學”是一個既成的、封閉的、凝固的概念, 而“新國學”則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不斷發展和流變的概念。 在以往的“國學”概念中, 中國知識份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而在“新國學”這個概念中, 在不同領域從事著不同研究工作的知識份子的地位是平等的。

王富仁生前好友、著名文學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得知噩耗深感悲痛, 敬獻挽聯:騰雲駕霧 得迅翁真傳 秉筆直書 開國學新境 敬悼富仁先生。

“他學問很好, 是中國第一個文學博士, 也是第一個研究魯迅的博士。 他在1980年代的魯迅研究具有開拓性, 是1980年代湧現出的研究現代文學的代表性人物, 突破原有研究框架, 有所創新。 後來他研究創造社、 ‘新國學’, 多有建樹。 ”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陳子善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王富仁為人也很出色 , “他對學生是很關心, 很愛護的。 所以知道消息後很多學生都在沉痛悼念他。 ”

根據王富仁教授治喪委員會的訃聞公告, 王富仁的遺體告別儀式定於5月6日(週六)上午9點—11點, 地址是八寶山殯儀館竹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