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唐牡丹,宋海棠,元霜菊:走進元朝人的內心世界

推薦:宋詞與妓館:柳三變死後無錢埋葬, 歌妓們湊錢他才入土為安

導讀: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 首先在民間流傳, 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駐中原, 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文/陳二虎

【作者簡介】陳二虎, 筆名紅葉, 蒙古族中的契丹人。 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風吹落紅, 別饒一種淡淡的情腸, 觸摸季節的感傷, 縷縷不絕的色調, 染了字裡行間, 蓬蓬勃勃著行板如歌, 飄逸出歲月的沉香。

感憾的綠有時比那嬌紅更滲透靈魂, 嗅一嗅青草的氣息, 亦無風, 亦無雨, 更無塵埃, 嚮往元人那種不為物役, 瀟灑自如的人生境界。

“床邊, 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 抄幾聯清新杜甫篇”, 守定清貧, 輕視一切迷惑人的欲望, “無譽無訾, 一龍一蛇, 與時俱化”, 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張揚個性的人生價值,

與爾虞我詐, 蠅營狗苟格格不入, 超拔於流俗之上, 明白清濁異路, 是非分明, 從不知矯情虛飾為何物。 由於這個浮躁的社會, 本真越來越少, 到處都是矯情的表演, 讓人心失衡, 成了社會性心理騷動。

人生的意義何在?理想與現實又會有怎樣的衝突?或許活著,

獨立地活著, 就是意義。 元代無名氏有一首《雙調•折桂令》:

歎世間多少癡人, 多是忙人, 少是閒人。 酒色迷人, 財色昏人, 纏定活人。 鈸兒鼓兒終日迷人, 車兒馬兒常時迎人。 精細的瞞人, 本分的饒人。 不識時人, 枉自為人。

這通俗曉暢, 人人能懂的話語, 恰是元曲的魅力所在。 在中國詩歌史上, 唐詩與宋詞是兩顆藝術奇葩, 與之媲美的便是元曲, 組成三峰毗連, 形態殊異, 又各逞其美。 元曲, 雖然有點“另類”, 但融大雅大俗於一體, 以天真率意為出發點, 帶有濃厚的民間情調, 更貼近於生活。 應心隨口, 自然流出, 如水到渠成, 不刻意載道, 道在其間, 有究於天人之理義, 合于自然之精神, 有人這樣比喻:“唐詩譬如牡丹, 宋詞譬如海棠,

元曲則譬如霜菊”, 更見個性與風骨。

很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三分田地, 自耕自食, 自娛自樂, 古樸素淡, 與自然共語, 如元人張可久的《雙調•折桂令》【幽居】:

紅塵不到山家, 贏得清閒, 當了繁華。 畫列青山, 裀鋪細草, 鼓奏鳴蛙。 楊柳村中賣瓜, 蒺藜沙上看花。 生計無多,

陶令琴書, 杜曲桑麻。

這真乃大境界, 任什麼功名富貴, 官銜烏紗, 也難得這份清福, 種瓜看花, 琴書桑麻, 在天地間放一架無弦之琴, 風吹處便是天籟, “大音希聲”了。

元曲中, 頗喜歡王和卿的《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 蝴蝶, 這可愛的小精靈, 頻頻入詩人之筆, 栩栩而來, 這只碩大的, 是從莊周的夢中幻化而出嗎?乘風而起, 遍採花香, 那翅羽一扇, 把賣花人, (不僅賣花人, 連我一同)扇過橋的對岸, 令人勾動無盡的遐思與聯想:

彈破莊周夢, 兩翅駕東風, 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 難道風流種, 嚇殺尋芳的蜜蜂。 輕輕的飛動, 把賣花人扇過橋東。

這大蝴蝶,被詩人賦予了象徵意義,隱喻著難以道出的玄機。滑稽而又機智,諧謔平添幽默,寄意了回味無窮的內涵,恰如白石道人所說:“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妙哉,高也。

這大蝴蝶分明影射了世事,諷刺了某些權貴的生活,更讓讀者發揮自己的審美想像,去把玩,去揣摩,言有盡而意無窮呀。

趙岩也寫過一首詠蝴蝶《中呂•喜春來過普天樂》:

琉璃殿暖香浮細,翡翠簾深卷燕遲,夕陽芳草小亭西。閑納履,見十二個粉蝶兒飛。

一個戀花心,一個攙春意;一個翩翻粉翅,一個亂點羅衣;一個掠草飛,一個穿簾戲;一個趕過楊花西園裡睡;一個與遊人步步相隨;一個拍散晚煙,一個貪歡嫩蕊;那一個與祝英台夢裡為期。

真羡慕元人,不為物役,不患得患失,內心的寧靜,看青山悠悠,綠水悠悠,筆下翩躚出這許多的蝴蝶,各逞其妙,姿態殊異,眼前靈動著羽翅,如沒有細緻的觀察,不是對蝴蝶情有所癡,恐怕寫不這生動的蝴蝶。

大自然的美,可以產生心靈的共鳴,前一段是帶過曲“喜春來”,是引子,後一段“普天樂”才是主題,十一句要妙筆生花地寫出十二隻蝴蝶,這就是“那一個與祝英台夢裡為期”,化用了梁祝化蝶的傳說,寫了兩隻更形象的蝴蝶,可謂匠心獨運。

美麗的蝴蝶暗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又體現了愛的憂傷,一唱三歎之回味,也寄意了人生自是有情癡,為愛而追求。

香花瘦三分,文字肥一點。五一假期,很多人都去玩山游水,但那心境已經無法融入自然,早沒了古人那份情致。餘自認癡人,讀元曲,心已經化為一隻蝴蝶,翩然成玉唾香痕的優雅,把塵埃扇過自然的橋東。

(唐牡丹,宋海棠,元霜菊:走進元朝人的內心世界)

推薦: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簡約版

這大蝴蝶,被詩人賦予了象徵意義,隱喻著難以道出的玄機。滑稽而又機智,諧謔平添幽默,寄意了回味無窮的內涵,恰如白石道人所說:“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妙哉,高也。

這大蝴蝶分明影射了世事,諷刺了某些權貴的生活,更讓讀者發揮自己的審美想像,去把玩,去揣摩,言有盡而意無窮呀。

趙岩也寫過一首詠蝴蝶《中呂•喜春來過普天樂》:

琉璃殿暖香浮細,翡翠簾深卷燕遲,夕陽芳草小亭西。閑納履,見十二個粉蝶兒飛。

一個戀花心,一個攙春意;一個翩翻粉翅,一個亂點羅衣;一個掠草飛,一個穿簾戲;一個趕過楊花西園裡睡;一個與遊人步步相隨;一個拍散晚煙,一個貪歡嫩蕊;那一個與祝英台夢裡為期。

真羡慕元人,不為物役,不患得患失,內心的寧靜,看青山悠悠,綠水悠悠,筆下翩躚出這許多的蝴蝶,各逞其妙,姿態殊異,眼前靈動著羽翅,如沒有細緻的觀察,不是對蝴蝶情有所癡,恐怕寫不這生動的蝴蝶。

大自然的美,可以產生心靈的共鳴,前一段是帶過曲“喜春來”,是引子,後一段“普天樂”才是主題,十一句要妙筆生花地寫出十二隻蝴蝶,這就是“那一個與祝英台夢裡為期”,化用了梁祝化蝶的傳說,寫了兩隻更形象的蝴蝶,可謂匠心獨運。

美麗的蝴蝶暗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又體現了愛的憂傷,一唱三歎之回味,也寄意了人生自是有情癡,為愛而追求。

香花瘦三分,文字肥一點。五一假期,很多人都去玩山游水,但那心境已經無法融入自然,早沒了古人那份情致。餘自認癡人,讀元曲,心已經化為一隻蝴蝶,翩然成玉唾香痕的優雅,把塵埃扇過自然的橋東。

(唐牡丹,宋海棠,元霜菊:走進元朝人的內心世界)

推薦: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簡約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