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常態化+嚴審核 IPO堰塞湖穩步消化

4月份, 證監會發審委單周審核的IPO企業數量在13-15家之間, 被否企業有所增多。 1-4月, 過會企業達139家, 而被否企業達18家, 與去年全年總量持平, 過會率有所下降。

業內人士表示, 去年11月以來, 發審委以平均每週審核10家的節奏穩步消化排隊企業“堰塞湖”。 截至4月20日, 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07家, 其中未過會569家, 而截至4月6日和13日的未過會企業分別為597家和584家。 同時, 監管部門注重把控上市公司品質, 對申請IPO的企業進行嚴格審核, 防止企業“帶病過會”。

公開信息顯示, 1-4月, 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169家企業首發申請。 其中, 通過139家, 未通過18家,

取消審核2家, 暫緩表決5家;過會率約為82.24%, 低於去年同期的94.81%, 也低於2015年、2016年的水準, 這兩年分別為

92.28%、91.21%。

業內人士指出, 根據以往經驗, 通常一季度由於補充年報、春節長假等原因, 新股發行速度會放緩, 但今年一季度的整體節奏並未放緩。 同時, 過會率有所下降, 反映出監管對上會企業的審核趨於嚴格。

對於IPO, 上交所發行上市中心執行經理顧斌公開表示, 一季度基本按照去年最高速度發行, 每月大概有50家上市, 每週有10家。 預計全年IPO突破500家, 融資金額超過3000億元。

證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 截至4月20日, 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07家, 其中, 已過會38家, 未過會569家。 未過會企業中, 正常待審企業509家, 中止審查企業60家。

業內人士認為, “IPO堰塞湖”正在進一步消化,

按照目前的發行節奏, 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可消化排隊企業。

Wind資料顯示, 新增上市企業平均累計漲停板總個數在去年二季度曾達到14.57個的峰值。 其後, 隨著IPO審核的常態化, 平均累計漲停板總個數呈下降趨勢, 今年一季度為11.3個。

廣證恒生分析師袁季表示, 今年以來, 新股發行上市後平均累計最高漲幅為380%, 而去年三季度為547%。 如果IPO審核的態勢短期內不發生改變, 則未來新股上市後的溢價率將逐步下降。 當然, 收益率在個股之間會出現分化, 優質企業仍會受到市場更多的青睞。 據新華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