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向大山裡的拳擊手致敬!他們輸了金腰帶,卻贏了金馬獎

要知道, 這個世界並不都是充滿彩虹和陽光, 生活中有種種的艱難, 關鍵是, 你能承受多少?

洛奇 Rocky (1976)

《洛奇》的系列故事, 代表著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經典傳奇。

同樣, “向生活揮拳, 跟每一天戰鬥”的洛奇精神, 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

拳擊, 讓他們感受到了身體最原始的生命力。

他是中國最早的職業拳擊手, 退役後留在家鄉, 8年來, 他領著一群山村裡的孩子練習拳擊, 沒有正式的編制,

沒有工資。

離開賽場5年後, 他重返拳擊爭霸賽, 卻沒能戰勝對手。

他說:“拳擊, 是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

輸了金腰帶, 贏了金馬獎

齊漠祥在拳擊臺上

最後一記重拳落在下頜的時候, 34歲的齊漠祥已經意識模糊, 他把自己的雙手搭在拳擊台的護欄上,

喘著粗氣, 眼神渙散。

對手依然在他身上一次次揮下重拳, 直到被裁判攔開。 齊漠祥的教練做出了“拋毛巾”的動作以示認輸。

紀錄片《千錘百煉》劇照

這是紀錄片《千錘百煉》的結尾部分, 這一幕被攝影機真實地記錄了下來。

這也是2011年在四川會理舉行的WBC洲際拳王爭霸賽的現場。

齊漠祥正與來自日本的青年冠軍松本章宏爭奪洲國際羽量級的金腰帶。

最後, 齊漠祥沒有贏得金腰帶, 關於他的紀錄片卻贏得了金馬獎。

《千錘百煉》 China Heavyweight

導演:張僑勇

監製:範立欣

製片人:韓軼

主演:齊漠祥、何宗禮 等

製片國家 / 地區: 加拿大、中國大陸、芬蘭、日本、英國

上映日期: 2013-12-20(中國大陸) / 2012-1-22(聖丹斯影展)

獲獎:

第 49 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紀錄片獎

2012 年聖丹斯電影節 評審團大獎 - 世界電影單元 - 紀錄片 (入圍)

2012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中國製作人獎

紀錄片《千錘百煉》劇照

影片奉獻了華語電影史上(甚至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震撼的擂臺對決。 因為其他的拳擊電影是“表演”,而齊哥的這場比賽則是真實的對抗。

該片首次在北京的一家影院上映時,開場還有說有笑的年輕人,隨著影片放映慢慢地安靜下來,最後有人淚流滿面地離場。

那一屆金馬獎評委會的主席劉德華看完影片後盛讚,稱影片展露出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令人鼓舞。

與其說是失敗者的夢想,不如說是對貧窮的頑抗

齊教練在訓練學生

故事的主人公齊漠祥來自會理,這裡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個小縣城,經濟落後,但卻是中國業餘拳擊非常發達的一個縣城。

在會理,有一大批夢想著通過拳擊改變自身命運的孩子。在這裡沒有“為國爭光”的空洞口號,改變命運的迫切願望在驅動他們練習拳擊。他們必須用拳頭去拼出自己的未來。

齊教練和他的學生們練習拳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拳擊,走出會理。

齊教練的學生繆雲飛

影片由三條故事線構成:

導演首先將鏡頭對準齊教練,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外,還紀錄了大量他的生活細節:包括母親對他找女朋友的提醒,朋友聚會時對他一直不找女朋友的調侃,他對學員的心理輔導,甚至他醉酒之後在女生宿舍裡的自白,以及後來因為金腰帶的夢想再努力訓練複出比賽等等。

通過這些細節,我們可以更立體地去感受一個視拳擊為信仰的拳擊手的內心世界:在拳臺上,他威風八面,但在生活中,他又有些靦腆內斂;在訓練時,他一絲不苟,但私下裡又可以和學生開各種玩笑。

齊教練的學生何宗禮

接下來,就圍繞繆雲飛和何宗禮這兩個學生展開,他們都來自貧困的家庭,但都有練習拳擊的天賦。

從一開始,他們的家庭條件就決定了他們的拳擊之路絕非坦途,隨著他們各自家庭對於拳擊態度的變化,他們兩人的拳擊之路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兩個青春期的大男孩,他們在枯燥的訓練之外,也努力在發掘生活中更多的色彩。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銷魂的烤串舞表演

兩人去逛夜市,在一個燒烤攤前看燒烤檔主“激情哥”一邊招呼顧客,一邊進行忘我的舞蹈表演。

街上打望美女

白天的商業街,兩人坐在條凳上,看著來往的年輕女孩,討論著是否要過去問電話號碼。少年人對異性的那種憧憬和羞澀,以及愛吹牛和說大話的特點顯露無遺。

這樣兩處看似“閒筆”的場景,刻畫了兩個神采飛揚的大男孩形象。

等到日後他們在經歷了生活和拳擊的雙重歷練之後,他們的眼中再也沒有了這種神采,我們才驚覺生活和競技體育的殘酷。

壞孩子的天空 キッズ・リターン (1996)

這樣的情節設置,不禁讓人想到同類型題材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雖然號稱勵志電影,卻並沒有常見的明快氣息,反而基調灰暗,帶著悲劇色彩。

後來的繆雲飛

乖張突兀的影像後面,最後埋藏的是細膩又絕望的傷感。

從學校到社會的成長歷程,展現出少年人的迷惘、不羈,以及美好夢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撞擊。

後來的何宗禮

所以,這一切已經結束了嗎?

傻瓜,我們還沒開始呢。

一部值得反復回味,適合在電影院看的影片

影片的導演是來自加拿大的華裔導演張僑勇,他早在2008年就因執導紀錄片《沿江而上》而拿下第45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張僑勇雖然生長在加拿大,但從小就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2008年奧運會鄒市明奪冠讓他對拳擊運動產生了好奇,於是便開始著手調研。

2009年,《千錘百煉》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獲得第一筆投資資金,影片拍攝得以啟動。2012年,成片後的《千錘百煉》獲得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中國製作人獎。

起初,很多人覺得《千錘百煉》是一部“小眾”的拳擊紀錄片。

畢竟這是華語電影裡極其罕見的拳擊類紀錄片,受眾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廣泛;它本身紀錄的也並非拳王或者英雄,而是一個普通拳手。

但是,影片成片後,受到了各方肯定,於2012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競賽單元進行了首映。 2012年底,也在廣州紀錄片節上進行了展映。

《千錘百煉》獲獎記錄

2013年,《千錘百煉》在賀歲檔上映,同檔期的是票房火爆的《私人定制》。《千錘百煉》雖然排片情況不佳,但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事實證明:

用心的作品是能夠讓大家產生情感的共鳴的。

@袁健:真實感十足。芸芸眾生的夢想,努力,迷茫,無奈,熱情。

@洪荒小怪獸:看完電影,只想再看一遍,補細節。用心的作品,真實的紀錄。

@煙水晴嵐:千錘百煉之後才能打出好鐵。一部可以反復回味的片子。

@聲色無懼:能接受生活中的無奈並不迷失才是真正的強者。這部電影既有橫向又有縱向,很豐滿。

電影主創團隊

原本認為拳擊類的題材只能吸引那些喜歡拳擊或者搏擊類的男性觀眾,事實上很多女性觀眾也同樣能被影片中展露出來的情感和精神所打動。

@瑾-秦:教練對熱愛的事業的堅持,孩子單純純粹的追求夢想,還有家長的態度等等,都是感同身受。

@精衛填海:一個偉大的拳手一定要有過失敗的經歷。失敗後再重新變得強大,崛起。這和一個一直是勝利者的姿態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樣的。

@瑾-秦:一個冠軍需要千錘百煉。在這一條路上,也許很多人就半途而廢了。

@藍魚書店-藍魚麻麻:影片裡有幾句話讓我對拳擊有新的認識。齊教練說,在擂臺上要想像自己是在舞臺。我很難想像,讓我頓時對拳擊的印象溫柔許多。小時候我看大人看拳擊比賽,我是真不懂,但這句話釋疑了。

“救贖與希望”是電影所蘊含的主題,這同樣也在電影進院線的曲折中體現著。

《千錘百煉》從拍攝到製作再到放映交流,一直在嘗試,在與現實磨合。今年,大象點映將在拳王阿裡的逝世紀念日(6月3日)組織全國放映,把這部極其罕見的拳擊紀錄片帶回大銀幕。

像這一部真誠記錄夢想的作品,在電影院裡面應該有一個比較長的生命週期,當大家想要看的時候,努力一下就能看到。

如果你是:

一個拳擊或者搏擊的愛好者;

一個默默付出的體育教練;

一個辛勤耕耘的老師;

一個想讓孩子繞過書本看看人間的父(母)親;

一個追求生命真實體驗的觀影愛好者;

一個正在(或者曾經)為夢想打拼奮鬥的人;

.......

那麼,你一定會喜歡《千錘百煉》!

現在,我們想把這樣一部充滿了力量的電影帶給你,因為在生活這個無所不在的拳擊場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戰鬥。

歡迎你加入我們全國的眾籌觀影隊伍,和大象點映一起助力《千錘百煉》重回大銀幕,將《千錘百煉》帶到你所在的城市。

文 | 方瑩

因為其他的拳擊電影是“表演”,而齊哥的這場比賽則是真實的對抗。

該片首次在北京的一家影院上映時,開場還有說有笑的年輕人,隨著影片放映慢慢地安靜下來,最後有人淚流滿面地離場。

那一屆金馬獎評委會的主席劉德華看完影片後盛讚,稱影片展露出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令人鼓舞。

與其說是失敗者的夢想,不如說是對貧窮的頑抗

齊教練在訓練學生

故事的主人公齊漠祥來自會理,這裡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個小縣城,經濟落後,但卻是中國業餘拳擊非常發達的一個縣城。

在會理,有一大批夢想著通過拳擊改變自身命運的孩子。在這裡沒有“為國爭光”的空洞口號,改變命運的迫切願望在驅動他們練習拳擊。他們必須用拳頭去拼出自己的未來。

齊教練和他的學生們練習拳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拳擊,走出會理。

齊教練的學生繆雲飛

影片由三條故事線構成:

導演首先將鏡頭對準齊教練,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外,還紀錄了大量他的生活細節:包括母親對他找女朋友的提醒,朋友聚會時對他一直不找女朋友的調侃,他對學員的心理輔導,甚至他醉酒之後在女生宿舍裡的自白,以及後來因為金腰帶的夢想再努力訓練複出比賽等等。

通過這些細節,我們可以更立體地去感受一個視拳擊為信仰的拳擊手的內心世界:在拳臺上,他威風八面,但在生活中,他又有些靦腆內斂;在訓練時,他一絲不苟,但私下裡又可以和學生開各種玩笑。

齊教練的學生何宗禮

接下來,就圍繞繆雲飛和何宗禮這兩個學生展開,他們都來自貧困的家庭,但都有練習拳擊的天賦。

從一開始,他們的家庭條件就決定了他們的拳擊之路絕非坦途,隨著他們各自家庭對於拳擊態度的變化,他們兩人的拳擊之路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兩個青春期的大男孩,他們在枯燥的訓練之外,也努力在發掘生活中更多的色彩。

影片中有兩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銷魂的烤串舞表演

兩人去逛夜市,在一個燒烤攤前看燒烤檔主“激情哥”一邊招呼顧客,一邊進行忘我的舞蹈表演。

街上打望美女

白天的商業街,兩人坐在條凳上,看著來往的年輕女孩,討論著是否要過去問電話號碼。少年人對異性的那種憧憬和羞澀,以及愛吹牛和說大話的特點顯露無遺。

這樣兩處看似“閒筆”的場景,刻畫了兩個神采飛揚的大男孩形象。

等到日後他們在經歷了生活和拳擊的雙重歷練之後,他們的眼中再也沒有了這種神采,我們才驚覺生活和競技體育的殘酷。

壞孩子的天空 キッズ・リターン (1996)

這樣的情節設置,不禁讓人想到同類型題材的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雖然號稱勵志電影,卻並沒有常見的明快氣息,反而基調灰暗,帶著悲劇色彩。

後來的繆雲飛

乖張突兀的影像後面,最後埋藏的是細膩又絕望的傷感。

從學校到社會的成長歷程,展現出少年人的迷惘、不羈,以及美好夢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撞擊。

後來的何宗禮

所以,這一切已經結束了嗎?

傻瓜,我們還沒開始呢。

一部值得反復回味,適合在電影院看的影片

影片的導演是來自加拿大的華裔導演張僑勇,他早在2008年就因執導紀錄片《沿江而上》而拿下第45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張僑勇雖然生長在加拿大,但從小就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2008年奧運會鄒市明奪冠讓他對拳擊運動產生了好奇,於是便開始著手調研。

2009年,《千錘百煉》在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獲得第一筆投資資金,影片拍攝得以啟動。2012年,成片後的《千錘百煉》獲得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中國製作人獎。

起初,很多人覺得《千錘百煉》是一部“小眾”的拳擊紀錄片。

畢竟這是華語電影裡極其罕見的拳擊類紀錄片,受眾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廣泛;它本身紀錄的也並非拳王或者英雄,而是一個普通拳手。

但是,影片成片後,受到了各方肯定,於2012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競賽單元進行了首映。 2012年底,也在廣州紀錄片節上進行了展映。

《千錘百煉》獲獎記錄

2013年,《千錘百煉》在賀歲檔上映,同檔期的是票房火爆的《私人定制》。《千錘百煉》雖然排片情況不佳,但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事實證明:

用心的作品是能夠讓大家產生情感的共鳴的。

@袁健:真實感十足。芸芸眾生的夢想,努力,迷茫,無奈,熱情。

@洪荒小怪獸:看完電影,只想再看一遍,補細節。用心的作品,真實的紀錄。

@煙水晴嵐:千錘百煉之後才能打出好鐵。一部可以反復回味的片子。

@聲色無懼:能接受生活中的無奈並不迷失才是真正的強者。這部電影既有橫向又有縱向,很豐滿。

電影主創團隊

原本認為拳擊類的題材只能吸引那些喜歡拳擊或者搏擊類的男性觀眾,事實上很多女性觀眾也同樣能被影片中展露出來的情感和精神所打動。

@瑾-秦:教練對熱愛的事業的堅持,孩子單純純粹的追求夢想,還有家長的態度等等,都是感同身受。

@精衛填海:一個偉大的拳手一定要有過失敗的經歷。失敗後再重新變得強大,崛起。這和一個一直是勝利者的姿態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樣的。

@瑾-秦:一個冠軍需要千錘百煉。在這一條路上,也許很多人就半途而廢了。

@藍魚書店-藍魚麻麻:影片裡有幾句話讓我對拳擊有新的認識。齊教練說,在擂臺上要想像自己是在舞臺。我很難想像,讓我頓時對拳擊的印象溫柔許多。小時候我看大人看拳擊比賽,我是真不懂,但這句話釋疑了。

“救贖與希望”是電影所蘊含的主題,這同樣也在電影進院線的曲折中體現著。

《千錘百煉》從拍攝到製作再到放映交流,一直在嘗試,在與現實磨合。今年,大象點映將在拳王阿裡的逝世紀念日(6月3日)組織全國放映,把這部極其罕見的拳擊紀錄片帶回大銀幕。

像這一部真誠記錄夢想的作品,在電影院裡面應該有一個比較長的生命週期,當大家想要看的時候,努力一下就能看到。

如果你是:

一個拳擊或者搏擊的愛好者;

一個默默付出的體育教練;

一個辛勤耕耘的老師;

一個想讓孩子繞過書本看看人間的父(母)親;

一個追求生命真實體驗的觀影愛好者;

一個正在(或者曾經)為夢想打拼奮鬥的人;

.......

那麼,你一定會喜歡《千錘百煉》!

現在,我們想把這樣一部充滿了力量的電影帶給你,因為在生活這個無所不在的拳擊場上,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戰鬥。

歡迎你加入我們全國的眾籌觀影隊伍,和大象點映一起助力《千錘百煉》重回大銀幕,將《千錘百煉》帶到你所在的城市。

文 | 方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