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護好肝遠離“癌王”,重視預防感染乙肝病毒

近日, 來自湖南張家界農村的乙肝患者趙先生焦急地向長沙市傳染病醫院的肝病專家諮詢B超檢查結果, 醫生告訴他, 他的病情很穩定, 只是普通的慢性乙肝。 原來, 趙先生的母親及兄弟姐妹5人全都患慢性乙型肝炎多年, 而且近十年來, 他的母親、哥哥和妹妹都因原發性肝癌而相繼過世, 所以他非常擔心自己也“禍不單行”。

原發性肝癌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癌症之一。 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 占全球肝癌患病總數的50%以上。 無論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 這種“癌症之王”不僅嚴重摧殘人的身體健康,

同時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那麼如何系好預防肝癌的“安全帶”呢?

肝癌“紮堆”, 乙肝病毒是元兇

肝癌的發生由多因素所致, 證據表明與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 中國是乙肝大國, 近90%的肝癌患者可查到感染乙型肝炎的證據, 有近50%的肝癌患者是40歲至50歲的中年男性, 上面說的趙先生家族患病就非常典型, 而僅有13.9%的人知道乙肝可轉為肝癌, 可見對這一嚴峻問題的認知度嚴重不足。

近年來, 中國丙肝發病率持續上升, 丙肝將可能成為下一個導致肝癌的主要誘因, 也必須引起高度關注。

除此之外, 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飲用水污染、接觸化學致癌物質、長期進食黴變食物以及含亞硝胺的食物等也是促發肝癌多發的重要因素。

飲酒並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 但它能促進肝癌的發生和進展, 長期酗酒、酒精嗜好者, 嚴重損傷肝功能, 更容易導致肝癌的發生。

科學生活、規範治療, 預防肝癌

預防肝癌必須建立綜合預防體系, 首先是加強疫苗接種,

預防與控制各類肝炎。 全程接種疫苗是大大減少肝硬化和肝癌危害的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 乙肝疫苗可以保護95%以上人群不受乙肝病毒威脅, 還能夠降低85%-90%與乙肝病毒相關的死亡率。 也需注意其它傳播途徑的控制, 如手術、輸血、注射、針灸和理髮等。

其次, 應從日常飲食上加以注意。 黃麴黴素是由黃麴黴菌、寄生曲黴菌產生的代謝產物, 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人類的Ⅰ類致癌物。 因此不要吃那些黴變的食物, 買正規廠家生產的糧油、醬油、肉食等, 遠離黃麴黴毒素, 遠離肝癌。 常飲綠茶, 注意環境和水質;水污染的罪魁禍首——藻類植物中含有致癌的毒素節球藻和促癌毒素微囊藻毒素。 池塘不流動的“死水”, 受污染的水源,

常含有這些致癌物質, 不能飲用。

如果不幸感染了乙肝、丙肝等病毒, 決不可聽之任之, 應該及早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規範科學的治療, 包括抗病毒治療、保肝治療等, 這樣可以有效緩減肝硬化等肝臟病變進程, 降低肝癌發生的危險性。

持續追蹤檢查, 早期發現肝癌

早期小肝癌可以通過手術實現臨床治癒。 對慢性肝炎患者進行定期的、連續的追蹤檢查和觀察, 是早期發現肝癌的有效方法。 常規檢查肝功能、病毒水準的高低以及肝臟暫態彈性測定技術(如Fibro Touch), 可以評估肝臟功能狀態及纖維化程度, 利於及早進行抗病毒及抗纖維化治療, 減少向晚期肝病進展的機會。

對於肝癌高危人群, 即40歲以上男性、具有乙肝和(或)丙肝病毒感染者、嗜酒者, 有慢性肝炎史和有家族肝炎(肝癌)史的人, 一般應該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 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兩項, 必要時進行CT和(或)MRI檢查, 因為B超、CT、磁共振等可以檢查出直徑約1釐米左右的肝癌結節。 如AFP升高但未達到診斷水準, 還應密切追蹤AFP的動態變化,將超聲檢查間隔縮短至1-2月。

│長沙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李金強/文,陳豔陽/編

還應密切追蹤AFP的動態變化,將超聲檢查間隔縮短至1-2月。

│長沙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李金強/文,陳豔陽/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