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註冊會計師人均創收65萬,你還在被平均嗎?

注:“十二五”時期, 財政部會計司近日發佈了“十二五”時期中國會計服務市場發展報告—註冊會計師行業分析及展望 。 此報告以2011-2015年度會計師事務所年度報備資料為基礎展開分析, 深入總結行業改革發展歷程。 快一起來看看吧, 注會師未來的前景與展望。

“十二五”時期中國會計服務市場發展情況和取得成效

(一)會計師事務所數量與分佈

“十二五”期間, 全國會計師事務所數量從7104家增長到7285家(不含分所), 分所數量從804家增長到998家。

從組織形式看, 普通合夥會計師事務所數量逐年小幅增長, 占比從38.89%增長到43.86%,

有限責任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數量逐年小幅下降, 占比從60.77%下降到55.46%, 特殊普通合夥事務所數量近三年較為穩定[1]。 合夥所占比上升、有限所占比下降的數量變動趨勢體現了“十二五”時期財政部門鼓勵發展合夥所的政策導向。

進一步分析, 事務所總體數量增長平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事務所設立條件在“十二五”時期未發生明顯變化;

(2)伴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改革, 會計服務市場雖有擴容, 但做強做大戰略的實施促進了事務所之間的兼併重組和優化組合, 事務所合併的數量和規模在“十二五”時期達到了新的高點;

(3)經過20多年的發展, 我國會計服務市場已基本成熟, 事務所規模和行業市場佈局已基本實現動態平衡。

註冊會計師行業分析及展望

作為重要的專業服務仲介機構, 經濟發展程度是影響會計師事務所地域分佈的主要因素。

2015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排名前三為廣東、山東、江蘇三省, 其會計師事務所數量也位居前列。 北京作為首都, 因其特殊的經濟政治地位, 擁有事務所數量最多, 共614家;寧夏回族自治區擁有事務所數量最少, 為19家。

註冊會計師的分佈與會計師事務所分佈情況類似, 北京的註冊會計師有1.2萬人, 寧夏最少, 僅233人。 地區發展不平衡也體現在各省註冊會計師行業收入分佈上, 北京、上海、江蘇位列前三, 合計為297億元, 約占全國行業總收入的45%。

(二)業務收入

“十二五”時期, 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所服務的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超過420萬家, 行業總收入從440億元增長到656億元[2], 年均增長率約10.50%, 超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均速。

11家獲財政部、證監會推薦從事H股審計業務的大型事務所(以下簡稱11家H股所)的總收入約為281億元, 除此之外的其他29家證券所(以下簡稱其他證券所)收入合計約為121億元。

非證券所業務收入約為25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 2015年度註冊會計師行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1.37%, 自2013年度之後首次恢復兩位數增長。

雖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取消企業年檢和清理前置仲介服務對中小事務所傳統審計業務收入產生一定衝擊, 但資本市場改革以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相關審計業務的活躍對行業收入大幅提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具體見下文證券所部分)。

1.收入構成

註冊會計師行業的業務總體可分為審計業務和非審計業務, 後者包括稅務、諮詢、會計服務等。

“十二五”時期, 行業審計業務收入從2011年的321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78億元, 年均增長率約為10.47%。 非審計收入(含稅務、諮詢和其他業務)從119億元增長到178億元, 年均增長率約為10.59%。 從金額占比看, 審計業務收入仍然是主要收入來源, 占比73%左右。

2.收入規模分佈

資料顯示, “十二五”時期, 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呈現做強做大趨勢。

收入1億元以上的大所從44家增加到48家, 其中收入5億元以上的大所從2011年的12家(合併前的中瑞岳華和國富浩華分別計算)增加到2015年的19家。

收入區間在5000萬元-1億元、3000萬元-5000萬元、1000萬元-3000萬元的事務所數量均呈現總體增長趨勢。

收入在100萬元-1000萬元的事務所數量與100萬元以下的事務所數量呈此消彼長之勢。

前者從3484家增長到4039家,後者從3004家減少到2580家。

3.人均創收

“十二五”期間,得益於行業總體收入的持續增長,合夥人(含股東,下同)人均創收、註冊會計師人均創收和員工人均創收三個指標均呈正向持續增長態勢。

合夥人人均創收從144萬元增長到206萬元,註冊會計師人均創收從47萬元增長到65萬元(小編摸摸頭,看了看工資表),員工人均創收從20萬元增長到25萬元。從行業整體來看,合夥人人均創收是註冊會計師人均創收的3倍左右,是員工人均創收的8倍左右。

(三)支出情況

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支出為營業支出和稅費支出。資料顯示,“十二五”時期,事務所的營業支出和稅費支出與行業總收入呈同向增長之勢。其中,營業支出從2011年的36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88億元,稅費支出從50.6億元增長到62.2億元。

1.營業支出總體構成

2015年的營業支出構成顯示,職工薪酬占比41.89%,差旅費占比11.9%,辦公費、諮詢費和勞務費合計占比18.26%,租賃費占比3.8%。上述支出合計占事務所營業支出的75.89%。由此可見,人力成本以及為提供智力服務發生的周邊支出為會計師事務所主要營業支出,這也符合註冊會計師行業作為知識密集型專業服務行業的基本特徵。

2.工資薪酬

進一步分析不同類型的會計師事務所職工薪酬支出情況,2015年,11家H股所在職工薪酬方面的支出為107億元,占其收入比重的38.08%;其他證券所為40.2億元,占其收入比重的33.22%;非證券所為99.2億元,占其收入比重的39.06%。

從各職級人員薪酬支出分佈看(見表4),合夥人工資薪酬支出28.4億元,高級經理35.8億元,經理36.6億元,其他人員145.7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合夥人的工資薪酬支出特指固定薪酬,未包括事務所向合夥人分配的剩餘收益(分紅)。

2015年全行業合夥人平均工資薪酬為11.3萬元(由於合夥人以分紅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平均工資薪酬較低屬正常現象),高級經理平均工資薪酬為25.4萬元,經理平均工資薪酬為15.3萬元,其他人員平均工資薪酬為8.2萬元。總體來看,員工平均薪酬與事務所規模呈正相關關係,以高級經理為例,11家H股所中的平均工資薪酬是其他證券所的2倍,是非證券所的5倍,這既是專業水準知識和從事複雜業務的客觀要求,也是註冊會計師階梯流動集聚效應的體現。

3.稅費支出

“十二五”時期,行業稅費支出從50.6億元增長到62.2億元,行業總體稅負從11.50%下降到9.48%。

2012年,國務院決定實施“營改增”改革。資料顯示,“營改增”前,營業稅占收入的比重約為5.25%,“營改增”後,營業稅和增值稅之和占收入的比重約為4.45%,稅負有所減輕。從2015年的稅費構成看,增值稅和所得稅(含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是主要稅費支出,分別占43.46%和47.94%。

(四)人才情況

“十二五”時期,我國註冊會計師人數從2011年的約9.4萬人增長到2015年末的10萬余人,合夥人數量從約3萬人增長到近3.2萬人。

其中,11家H股所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行業註冊會計師總數的比重從11.54%上升到14.08%,2015年平均每家H股所擁有註冊會計師1296人。其他證券所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行業註冊會計師總數的比重從9.19%上升到12.27%,2015年平均每家所擁有註冊會計師428人。非證券所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行業註冊會計師總數的比重從79.27%下降到73.65%,2015年平均每家非證券所擁有註冊會計師10人。註冊會計師的流動延續了向證券所(含H股所)小幅緩慢集中的態勢。

1.年齡結構

資料顯示,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年齡結構呈現“高齡比重較大,後備力量不足”的特點。

從合夥人年齡結構看,“十二五”期間,40歲以下的合夥人占比從2011年的12.47%下降到2015年的8.16%,41-60歲的合夥人占比從58.94%上升到65.51%,60歲以上的合夥人占比從28.59%下降到26.33%,其中65歲以上的合夥人占比從18.82%下降到17.32%。

從註冊會計師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的註冊會計師占行業註冊會計師人數的比重從2011年的7.76%下降到2015年的6.28%。31-40歲的註冊會計師占比從39.36%下降到22.49%,41-50歲的註冊會計師占比從24.54%上升到39.06%。51-70歲的註冊會計師占比變化較小,2011年為24.65%,2015年為25.78%。70歲以上註冊會計師占比從3.69%上升到6.40%。

高齡註冊會計師比重較大的一個原因是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起步較晚,自1993年開始實行註冊會計師考試,1998年行業實行“脫鉤改制”,當時行業的中堅力量年齡段人數較為集中,目前陸續進入高齡狀態。後備力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人才流失。“十二五”時期,我國金融、互聯網等領域蓬勃發展,註冊會計師行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加入會計師事務所不再是優秀年輕專業人才的首選;同時,經驗豐富的註冊會計師離開事務所流向國企、券商、上市公司的比例比前些年有所提高。

2.學歷結構

資料顯示,“十二五”時期,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學歷結構不斷優化,具有本科和碩士學歷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比持續攀升,大專及以下學歷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比持續下降。碩士學歷註冊會計師占比從2011年的4.22%上升到2015年的5.26%,本科學歷註冊會計師占比從40.10%上升到46.44%,大專及以下學歷註冊會計師占比從55.18%下降到48.15%。

3.性別結構

“十二五”時期,行業中女性註冊會計師占比小幅上升。2011年,女性註冊會計師占比47.63%,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49.35%。在全行業合夥人中,2011年,女性約占40.36%,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41.33%。但在證券所中,女性合夥人占比34.17%,男性合夥人占比65.83%。證券所的女性合夥人比例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五)證券所情況

證券所是指具有財政部和證監會頒發的從事證券、期貨業務資格許可證,提供證券期貨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十二五”期間,在財政部推動下,40家證券所全部完成了特殊普通合夥轉制。

2015年,40家證券所的收入總計為402億元,占行業總收入的61.28%,其中審計業務收入為314億元,占行業審計業務收入的65.69%,證券所的合夥人人數為3009人,占行業合夥人人數的9.47%,註冊會計師人數為26,682人(含擁有註冊會計師資格的合夥人),占行業註冊會計師人數的26.36%。

進一步分析,證券所收入占比比註冊會計師占比高一倍,說明市場中的高端業務主要集中在證券所,但高端業務中審計業務占到一半以上,說明證券所還有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的空間。

1.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

“十二五”時期,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市場持續增長。證券所服務的A股上市公司客戶數從2011年的2302家增長到2015年的2808家,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收費總量從2011年的約28億元增長到近42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為年報審計付費149萬元。

從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市場份額來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安永華明和畢馬威華振,以下簡稱“四大”)收入為17.56億元,占比約41.96%,其他7家H股所收入為16.39億元,占比約39.16%,其他證券所收入為7.9億元,占比約18.88%。

2.新三板相關業務

“十二五”時期,資本市場進一步多層次發展,定位於服務中小企業的新三板成為新的增長亮點。新三板相關法規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更多商機。2013年12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

2014年,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1216家,2015年新增3465家。截至2015年12月,共有503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掛牌公司資產總額達15,954億元,總收入8712億元,利潤總額712億元。

進一步分析2015年新三板客戶分佈情況,“四大”的新三板客戶為18家,客戶平均資產規模達103.8億元,平均淨利潤14,017.50萬元;其他7家H股所承接了2367個新三板項目,平均每所338個專案,客戶平均資產規模約為3.3億,平均淨利潤1563.04萬元;其他29家證券所承接了2652個新三板項目,平均每所91個專案,客戶平均資產規模約為2.4億,平均淨利潤1194.59萬元。

3.H股審計業務情況

2010年12月,經與香港特區有關方面達成協議[4],財政部、證監會聯合推薦了12家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從事H股企業審計業務(中瑞岳華和國富浩華於2013年合併為瑞華,現有11家H股所),標誌著H股雙重審計政策徹底取消。如圖14所示,內地所獲許從事H股審計業務以來,客戶數量平穩增長,H股審計業務收入增長較快。H股客戶數從2011年的165家增長到2015年的303家。2015年內地所的H股審計業務收入約為26.6億元,比2013年的20億元增長了33.0%。

從專案分佈看,H股客戶仍主要集中在“四大”,在2015年的303家H股客戶中,“四大”的客戶為271家,占比約89.4%;“四大”取得審計收入約26.1億元,占比約98.1%。從主審比例來看,內地所主審的項目數為53個,占全部專案比例的17.5%。以此為例,雖然國內事務所的實力在“十二五”時期有了顯著增強,但在國際業務拓展方面,尚需更多努力。

好消息,濰坊註冊會計師考生的好消息,山東省最大的會計培訓學校奇正學校2017年註冊會計師培訓班已開班,趕在注會考試變革前考出證書是很多會計人的夢想,找一個專業的培訓機構事半功倍,通關從這裡開始!

晚班已開課,每週一至週六晚7-9點上課,安排如下

週一 《經濟法》

週二 《會計》

週三 《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

週四 《財務成本管理》

週五 《審計》

週六 《稅法》

奇正學員報名每科優惠500元,經老學員介紹報名的新學員每科優惠100元。

奇正註冊會計師(CPA)培訓

CPA,是指取得註冊會計師證書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英文全稱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簡稱為CPA,指的是從事社會審計/仲介審計/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CPA為中國唯一官方認可的註冊會計師資質,唯一擁有簽字權的執業資質。

奇正作為最早開設CPA培訓課程的培訓機構,進一步優化整合培訓師資,完善授課流程,由大學教授、高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會計領軍人才、市技術能手、資深會計講師組成師資陣容,孫老師、肖老師、程老師、張老師主講,設置VIP包過班,滿足學員快速考證的需求。

參加CPA培訓,通過率是關鍵,奇正名師教你如何化繁為簡,怎樣學習備考,在這裡不但能夠系統學到考試知識,更能獲得考試的通關秘笈,輕鬆考出注會不是夢。

考試科目:考試實行“6+1”制度,考試分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考試科目包括《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共6門考試科目,綜合階段考試科目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勝任能力指南》要求進行考核。

培訓特點:師資強大,培訓期長,通過率高。

其中收入5億元以上的大所從2011年的12家(合併前的中瑞岳華和國富浩華分別計算)增加到2015年的19家。

收入區間在5000萬元-1億元、3000萬元-5000萬元、1000萬元-3000萬元的事務所數量均呈現總體增長趨勢。

收入在100萬元-1000萬元的事務所數量與100萬元以下的事務所數量呈此消彼長之勢。

前者從3484家增長到4039家,後者從3004家減少到2580家。

3.人均創收

“十二五”期間,得益於行業總體收入的持續增長,合夥人(含股東,下同)人均創收、註冊會計師人均創收和員工人均創收三個指標均呈正向持續增長態勢。

合夥人人均創收從144萬元增長到206萬元,註冊會計師人均創收從47萬元增長到65萬元(小編摸摸頭,看了看工資表),員工人均創收從20萬元增長到25萬元。從行業整體來看,合夥人人均創收是註冊會計師人均創收的3倍左右,是員工人均創收的8倍左右。

(三)支出情況

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支出為營業支出和稅費支出。資料顯示,“十二五”時期,事務所的營業支出和稅費支出與行業總收入呈同向增長之勢。其中,營業支出從2011年的36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88億元,稅費支出從50.6億元增長到62.2億元。

1.營業支出總體構成

2015年的營業支出構成顯示,職工薪酬占比41.89%,差旅費占比11.9%,辦公費、諮詢費和勞務費合計占比18.26%,租賃費占比3.8%。上述支出合計占事務所營業支出的75.89%。由此可見,人力成本以及為提供智力服務發生的周邊支出為會計師事務所主要營業支出,這也符合註冊會計師行業作為知識密集型專業服務行業的基本特徵。

2.工資薪酬

進一步分析不同類型的會計師事務所職工薪酬支出情況,2015年,11家H股所在職工薪酬方面的支出為107億元,占其收入比重的38.08%;其他證券所為40.2億元,占其收入比重的33.22%;非證券所為99.2億元,占其收入比重的39.06%。

從各職級人員薪酬支出分佈看(見表4),合夥人工資薪酬支出28.4億元,高級經理35.8億元,經理36.6億元,其他人員145.7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合夥人的工資薪酬支出特指固定薪酬,未包括事務所向合夥人分配的剩餘收益(分紅)。

2015年全行業合夥人平均工資薪酬為11.3萬元(由於合夥人以分紅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平均工資薪酬較低屬正常現象),高級經理平均工資薪酬為25.4萬元,經理平均工資薪酬為15.3萬元,其他人員平均工資薪酬為8.2萬元。總體來看,員工平均薪酬與事務所規模呈正相關關係,以高級經理為例,11家H股所中的平均工資薪酬是其他證券所的2倍,是非證券所的5倍,這既是專業水準知識和從事複雜業務的客觀要求,也是註冊會計師階梯流動集聚效應的體現。

3.稅費支出

“十二五”時期,行業稅費支出從50.6億元增長到62.2億元,行業總體稅負從11.50%下降到9.48%。

2012年,國務院決定實施“營改增”改革。資料顯示,“營改增”前,營業稅占收入的比重約為5.25%,“營改增”後,營業稅和增值稅之和占收入的比重約為4.45%,稅負有所減輕。從2015年的稅費構成看,增值稅和所得稅(含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是主要稅費支出,分別占43.46%和47.94%。

(四)人才情況

“十二五”時期,我國註冊會計師人數從2011年的約9.4萬人增長到2015年末的10萬余人,合夥人數量從約3萬人增長到近3.2萬人。

其中,11家H股所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行業註冊會計師總數的比重從11.54%上升到14.08%,2015年平均每家H股所擁有註冊會計師1296人。其他證券所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行業註冊會計師總數的比重從9.19%上升到12.27%,2015年平均每家所擁有註冊會計師428人。非證券所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行業註冊會計師總數的比重從79.27%下降到73.65%,2015年平均每家非證券所擁有註冊會計師10人。註冊會計師的流動延續了向證券所(含H股所)小幅緩慢集中的態勢。

1.年齡結構

資料顯示,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年齡結構呈現“高齡比重較大,後備力量不足”的特點。

從合夥人年齡結構看,“十二五”期間,40歲以下的合夥人占比從2011年的12.47%下降到2015年的8.16%,41-60歲的合夥人占比從58.94%上升到65.51%,60歲以上的合夥人占比從28.59%下降到26.33%,其中65歲以上的合夥人占比從18.82%下降到17.32%。

從註冊會計師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的註冊會計師占行業註冊會計師人數的比重從2011年的7.76%下降到2015年的6.28%。31-40歲的註冊會計師占比從39.36%下降到22.49%,41-50歲的註冊會計師占比從24.54%上升到39.06%。51-70歲的註冊會計師占比變化較小,2011年為24.65%,2015年為25.78%。70歲以上註冊會計師占比從3.69%上升到6.40%。

高齡註冊會計師比重較大的一個原因是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起步較晚,自1993年開始實行註冊會計師考試,1998年行業實行“脫鉤改制”,當時行業的中堅力量年齡段人數較為集中,目前陸續進入高齡狀態。後備力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人才流失。“十二五”時期,我國金融、互聯網等領域蓬勃發展,註冊會計師行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加入會計師事務所不再是優秀年輕專業人才的首選;同時,經驗豐富的註冊會計師離開事務所流向國企、券商、上市公司的比例比前些年有所提高。

2.學歷結構

資料顯示,“十二五”時期,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學歷結構不斷優化,具有本科和碩士學歷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比持續攀升,大專及以下學歷的註冊會計師人數占比持續下降。碩士學歷註冊會計師占比從2011年的4.22%上升到2015年的5.26%,本科學歷註冊會計師占比從40.10%上升到46.44%,大專及以下學歷註冊會計師占比從55.18%下降到48.15%。

3.性別結構

“十二五”時期,行業中女性註冊會計師占比小幅上升。2011年,女性註冊會計師占比47.63%,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49.35%。在全行業合夥人中,2011年,女性約占40.36%,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41.33%。但在證券所中,女性合夥人占比34.17%,男性合夥人占比65.83%。證券所的女性合夥人比例低於行業平均水準。

(五)證券所情況

證券所是指具有財政部和證監會頒發的從事證券、期貨業務資格許可證,提供證券期貨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十二五”期間,在財政部推動下,40家證券所全部完成了特殊普通合夥轉制。

2015年,40家證券所的收入總計為402億元,占行業總收入的61.28%,其中審計業務收入為314億元,占行業審計業務收入的65.69%,證券所的合夥人人數為3009人,占行業合夥人人數的9.47%,註冊會計師人數為26,682人(含擁有註冊會計師資格的合夥人),占行業註冊會計師人數的26.36%。

進一步分析,證券所收入占比比註冊會計師占比高一倍,說明市場中的高端業務主要集中在證券所,但高端業務中審計業務占到一半以上,說明證券所還有進一步拓展業務領域的空間。

1.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

“十二五”時期,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市場持續增長。證券所服務的A股上市公司客戶數從2011年的2302家增長到2015年的2808家,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收費總量從2011年的約28億元增長到近42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為年報審計付費149萬元。

從2015年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市場份額來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安永華明和畢馬威華振,以下簡稱“四大”)收入為17.56億元,占比約41.96%,其他7家H股所收入為16.39億元,占比約39.16%,其他證券所收入為7.9億元,占比約18.88%。

2.新三板相關業務

“十二五”時期,資本市場進一步多層次發展,定位於服務中小企業的新三板成為新的增長亮點。新三板相關法規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更多商機。2013年12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

2014年,新三板新增掛牌公司1216家,2015年新增3465家。截至2015年12月,共有5037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掛牌公司資產總額達15,954億元,總收入8712億元,利潤總額712億元。

進一步分析2015年新三板客戶分佈情況,“四大”的新三板客戶為18家,客戶平均資產規模達103.8億元,平均淨利潤14,017.50萬元;其他7家H股所承接了2367個新三板項目,平均每所338個專案,客戶平均資產規模約為3.3億,平均淨利潤1563.04萬元;其他29家證券所承接了2652個新三板項目,平均每所91個專案,客戶平均資產規模約為2.4億,平均淨利潤1194.59萬元。

3.H股審計業務情況

2010年12月,經與香港特區有關方面達成協議[4],財政部、證監會聯合推薦了12家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從事H股企業審計業務(中瑞岳華和國富浩華於2013年合併為瑞華,現有11家H股所),標誌著H股雙重審計政策徹底取消。如圖14所示,內地所獲許從事H股審計業務以來,客戶數量平穩增長,H股審計業務收入增長較快。H股客戶數從2011年的165家增長到2015年的303家。2015年內地所的H股審計業務收入約為26.6億元,比2013年的20億元增長了33.0%。

從專案分佈看,H股客戶仍主要集中在“四大”,在2015年的303家H股客戶中,“四大”的客戶為271家,占比約89.4%;“四大”取得審計收入約26.1億元,占比約98.1%。從主審比例來看,內地所主審的項目數為53個,占全部專案比例的17.5%。以此為例,雖然國內事務所的實力在“十二五”時期有了顯著增強,但在國際業務拓展方面,尚需更多努力。

好消息,濰坊註冊會計師考生的好消息,山東省最大的會計培訓學校奇正學校2017年註冊會計師培訓班已開班,趕在注會考試變革前考出證書是很多會計人的夢想,找一個專業的培訓機構事半功倍,通關從這裡開始!

晚班已開課,每週一至週六晚7-9點上課,安排如下

週一 《經濟法》

週二 《會計》

週三 《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

週四 《財務成本管理》

週五 《審計》

週六 《稅法》

奇正學員報名每科優惠500元,經老學員介紹報名的新學員每科優惠100元。

奇正註冊會計師(CPA)培訓

CPA,是指取得註冊會計師證書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英文全稱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簡稱為CPA,指的是從事社會審計/仲介審計/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CPA為中國唯一官方認可的註冊會計師資質,唯一擁有簽字權的執業資質。

奇正作為最早開設CPA培訓課程的培訓機構,進一步優化整合培訓師資,完善授課流程,由大學教授、高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會計領軍人才、市技術能手、資深會計講師組成師資陣容,孫老師、肖老師、程老師、張老師主講,設置VIP包過班,滿足學員快速考證的需求。

參加CPA培訓,通過率是關鍵,奇正名師教你如何化繁為簡,怎樣學習備考,在這裡不但能夠系統學到考試知識,更能獲得考試的通關秘笈,輕鬆考出注會不是夢。

考試科目:考試實行“6+1”制度,考試分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考試科目包括《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共6門考試科目,綜合階段考試科目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勝任能力指南》要求進行考核。

培訓特點:師資強大,培訓期長,通過率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