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原來這些大畫家都是皇族後裔,難怪氣質與眾不同!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書畫家, 即便是普通老百姓, 扳著手指頭, 也能數出很多........畫清明上河圖的張擇端, 狂草書法家張旭, 還有那個在民間流傳著很多故事的書法家王羲之,

等等。

在這些書畫家中, 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就是他們中間有很多是“皇族後裔”, 這是為什麼呢?

可能有以下幾條原因:

1、皇家的後裔, 有的儘管家道敗落, 但是, 他們基本上都受過良好的教育

2、他們都有著優秀的遺傳基因

3、他們所接觸的文人墨客, 是我們下層老百姓根本見不到的, 故而就不會受到優雅的文化薰陶。

4、皇家後裔, 都有一種別人沒法比的心裡優越感, 家族自豪感。

我們先看看李唐王朝的皇族後裔出了那些書畫家:

漢王李元昌善畫馬。 李思訓,長平王之後.開創青綠山水畫派。 李元嬰,滕王.滕派蝶畫,巧奪天工,同時代即 有'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之美譽。 韓王李元嘉工于草書、行書。

魯王李元夔與魏王李泰也皆善於草書與行書。

我們再看看趙宋王朝的皇族後裔出了那些書畫家:

宋徽宗趙佶就是了不起的書畫家。 還有後來的趙孟頫那也是響噹噹的書法家!等等。

趙孟頫,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 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趙孟頫博學多才, 能詩善文, 懂經濟, 工書法, 精繪藝, 擅金石, 通律呂, 解鑒賞。 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 開創元代新畫風, 被稱為“元人冠冕”。 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 扭轉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 使繪畫從工豔瑣細之風轉向質樸自然。 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 以書法入畫, 使繪畫的文人氣質更為濃烈, 韻味變化增強。

他在南北一統、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 吸收南北繪畫之長, 復興中原傳統畫藝, 維持並延續了其發展。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 他在書法上的貢獻, 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 還在於 他的書論。 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 他認為:“學書有二, 一曰筆法, 二曰字形。 筆法弗精, 雖善猶惡;字形弗妙, 雖熟猶生。 亦善篆、隸、真、行、草書, 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其書風遒媚、秀逸, 結體嚴整、筆法圓熟, 創“趙體”書, 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頫《秋郊飲馬圖》

趙孟頫《人騎圖》

趙孟頫

趙孟頫《洛神賦》

趙孟頫《前後赤壁賦》(局部)

明朝的皇族後裔書畫家, 就更是了不起了, 像:八大山人, 石濤, 等等。

八大山人

朱耷, 號八大山人,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甯王朱權的第九世孫, 他少年時就聰慧過人。 在家庭的影響下, 受過良好的文 學、藝術的薰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還能懸腕行書。朱耷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教育,讀的是“四書五經”。

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但明朝的《國典》規定,明宗室子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為了參加科舉考試,朱耷放棄了爵位,以布衣身份應試,在大約十五歲那年便考取了秀才,這在眾多宗室王孫中無疑是一個創舉,贏得了族人和師長的稱讚。然而,正當他滿懷信心參加下一輪考試時,他矢志效力的明王朝迎來了滅頂之災。也正是這一年,朱耷的父親病逝,隨後他的妻兒也跟著相繼離世,國破家亡的殘酷事實,沉重地打擊了八大山人,更為嚴重的是,他這個末路王朝的子孫隨時都有著被殺頭的危險。為了躲避滅頂之災,朱耷隱姓埋名,遠逃江西奉新縣山中藏身。

就這樣躲了三年,朱耷看明王朝大勢已去,複國無望,于清順治五年,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到了三十六歲那年,朱耷棄僧入道,在南昌創建了青雲譜道院,並在此隱居,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從而得以專心從事書畫創作,這段時期也正是八大山人朱耷後來取得非凡書畫造詣的一個關鍵時期。

朱耷的一生,創作了數以千計的書畫作品,在詩、書、畫、印四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三百年來,許多著名畫家如揚州 八怪、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等畫壇巨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齊白石曾說:“恨不前生三百年,願為八大山人鋪紙磨墨”。

竹石鴛鴦 以1.18億成交

山水卷 以1.16億成交

荷石棲禽 7475萬

《書畫合璧冊》(九開) 6325萬

石濤

石濤是明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圖稱監國失敗被唐王處死,若極由桂林逃到全州,在 湘山寺削髮為僧,改名石濤。石濤一生浪跡天涯,雲遊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結交畫家,後來到了江甯(南京)。晚年棄僧還俗,成為職業畫家。

石濤是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傑出畫家,在繪畫藝術上有獨特貢獻,成為清一代大畫師。摹古派的領袖人物王原祁評曰: “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其畫力主“搜盡奇峰打草稿”,一反當時仿古之風,其畫構圖新奇,筆墨雄健縱姿,淋漓酣暢,於氣勢豪放中寓靜穆之氣,面目獨具。書法工分隸,並擅詩文。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高僧”。

石濤 對牛彈琴圖

石濤 墨荷圖

石濤,剩水殘山以4657.5萬元成交

石濤 狂壑晴嵐圖

石濤 山林樂事圖

到了滿清政府,成為書畫家的皇族後裔,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的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先生的全名是:愛新覺羅·啟功,是雍正皇帝的七世孫。還有吉林著名書法家,金易庵先生。著名書畫家 溥心佘。等等。

書法家啟功先生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啟功曾臨習大量碑帖,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被稱為“啟體”。書法界評論道:“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

啟功畫作的風格是:構圖嚴謹,手法生動,色彩鮮明,韻味悠長,尤其擅長山水竹石,極富傳統文人畫的意趣。

他多次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及國際交流繪製作品。啟功生前風趣地說:“我這裡是禮品製造公司。”

啟功書法

啟功先生的畫《秋山》

金意庵,原名愛新覺羅·啟族。滿族,乾隆皇帝長子定安親王永璜之後裔。1915年10月27日生於北京,2002年2月7日病逝。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篆刻家,又是詩人、學者和鑒賞考據家。他的詩書畫印,被稱為“四全”,他本人被稱為“四全”書法家。

金意庵書法

溥心佘(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心佘作品

溥心佘 《松山茅屋圖》

溥心佘 書法

愛新覺羅·溥伒

愛新覺羅·溥伒是道光皇帝的直系後人----惇勤親王奕誴(道光帝旻寧第五子)之孫,領正藍旗,幼時封賞固山貝子爵。他與兩個弟弟愛新覺羅·溥佺、愛新覺羅·溥佐均有畫名,有“一門三傑”之稱。

溥伒幼年飽讀詩書經史,能文善賦,尤其癡迷書畫,山水、花鳥、人物、鞍馬均具風采。他畫極善畫蘭,風神飄逸,在畫壇上堪稱一絕。溥伒的山水也是用筆純熟,鐘秀雋永,無論山、樹、瀑布、廟宇、人物,都能得古人之精要,兼北派之雄,南派之秀。其翎毛走獸似受郎世寧影響,但筆墨更清新,更有中國式的文雅。

愛新覺羅·溥伒書畫

愛新覺羅·溥佺(1913-1991),清宗室,滿清皇族後裔,道光帝四代孫,近現代著名書畫家。

與溥伒、溥僴、溥佐兄弟四人並為書畫大家,被稱為一門四傑。1928年入松風畫會。1936年參加中國畫學研究會。23歲即被聘為輔仁大學美術系講師,教授國畫山水。因為溥字輩兄弟皆出自皇室,他們的繪畫作品又都有功力雄厚,色彩古樸典雅,風格清逸脫俗的特點,別具一格,自成流派,被後人稱為宮廷畫派。

愛新覺羅·溥佺山水畫

愛新覺羅·溥佐

愛新覺羅·溥佐(1918年5月7日-2001年9月10日),滿族。中國畫畫家。北京人。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之堂弟。自幼在父親愛新覺羅·載瀛及兄溥雪齋、溥毅齋、溥松窗薰陶下,酷愛書畫。

愛新覺羅·溥佐書畫

愛新覺羅·溥僴

溥僴(1901-1966)姓愛新覺羅,滿族,字毅齋。清宗室。京津畫派重要人物十六歲開始學習繪畫,工花鳥、松竹。解放前以賣畫為生。1925年與溥忻、溥儒等北京滿族畫家組織松風畫會。1958年任北京中國畫院畫師。

與溥伒、溥儒、溥佐均以繪畫出名,有“一門四傑”之稱。

愛新覺羅·溥僴書畫

受過良好的文 學、藝術的薰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還能懸腕行書。朱耷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教育,讀的是“四書五經”。

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但明朝的《國典》規定,明宗室子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為了參加科舉考試,朱耷放棄了爵位,以布衣身份應試,在大約十五歲那年便考取了秀才,這在眾多宗室王孫中無疑是一個創舉,贏得了族人和師長的稱讚。然而,正當他滿懷信心參加下一輪考試時,他矢志效力的明王朝迎來了滅頂之災。也正是這一年,朱耷的父親病逝,隨後他的妻兒也跟著相繼離世,國破家亡的殘酷事實,沉重地打擊了八大山人,更為嚴重的是,他這個末路王朝的子孫隨時都有著被殺頭的危險。為了躲避滅頂之災,朱耷隱姓埋名,遠逃江西奉新縣山中藏身。

就這樣躲了三年,朱耷看明王朝大勢已去,複國無望,于清順治五年,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到了三十六歲那年,朱耷棄僧入道,在南昌創建了青雲譜道院,並在此隱居,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從而得以專心從事書畫創作,這段時期也正是八大山人朱耷後來取得非凡書畫造詣的一個關鍵時期。

朱耷的一生,創作了數以千計的書畫作品,在詩、書、畫、印四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三百年來,許多著名畫家如揚州 八怪、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等畫壇巨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齊白石曾說:“恨不前生三百年,願為八大山人鋪紙磨墨”。

竹石鴛鴦 以1.18億成交

山水卷 以1.16億成交

荷石棲禽 7475萬

《書畫合璧冊》(九開) 6325萬

石濤

石濤是明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圖稱監國失敗被唐王處死,若極由桂林逃到全州,在 湘山寺削髮為僧,改名石濤。石濤一生浪跡天涯,雲遊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結交畫家,後來到了江甯(南京)。晚年棄僧還俗,成為職業畫家。

石濤是明清時期最富有創造性的傑出畫家,在繪畫藝術上有獨特貢獻,成為清一代大畫師。摹古派的領袖人物王原祁評曰: “海內丹青家不能盡識,而大江以南,當推石濤為第一。”其畫力主“搜盡奇峰打草稿”,一反當時仿古之風,其畫構圖新奇,筆墨雄健縱姿,淋漓酣暢,於氣勢豪放中寓靜穆之氣,面目獨具。書法工分隸,並擅詩文。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高僧”。

石濤 對牛彈琴圖

石濤 墨荷圖

石濤,剩水殘山以4657.5萬元成交

石濤 狂壑晴嵐圖

石濤 山林樂事圖

到了滿清政府,成為書畫家的皇族後裔,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的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先生的全名是:愛新覺羅·啟功,是雍正皇帝的七世孫。還有吉林著名書法家,金易庵先生。著名書畫家 溥心佘。等等。

書法家啟功先生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啟功曾臨習大量碑帖,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條幅、冊頁、屏聯,都能表現出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被稱為“啟體”。書法界評論道:“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

啟功畫作的風格是:構圖嚴謹,手法生動,色彩鮮明,韻味悠長,尤其擅長山水竹石,極富傳統文人畫的意趣。

他多次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及國際交流繪製作品。啟功生前風趣地說:“我這裡是禮品製造公司。”

啟功書法

啟功先生的畫《秋山》

金意庵,原名愛新覺羅·啟族。滿族,乾隆皇帝長子定安親王永璜之後裔。1915年10月27日生於北京,2002年2月7日病逝。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畫家、篆刻家,又是詩人、學者和鑒賞考據家。他的詩書畫印,被稱為“四全”,他本人被稱為“四全”書法家。

金意庵書法

溥心佘(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為清恭親王奕訢之孫。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心佘作品

溥心佘 《松山茅屋圖》

溥心佘 書法

愛新覺羅·溥伒

愛新覺羅·溥伒是道光皇帝的直系後人----惇勤親王奕誴(道光帝旻寧第五子)之孫,領正藍旗,幼時封賞固山貝子爵。他與兩個弟弟愛新覺羅·溥佺、愛新覺羅·溥佐均有畫名,有“一門三傑”之稱。

溥伒幼年飽讀詩書經史,能文善賦,尤其癡迷書畫,山水、花鳥、人物、鞍馬均具風采。他畫極善畫蘭,風神飄逸,在畫壇上堪稱一絕。溥伒的山水也是用筆純熟,鐘秀雋永,無論山、樹、瀑布、廟宇、人物,都能得古人之精要,兼北派之雄,南派之秀。其翎毛走獸似受郎世寧影響,但筆墨更清新,更有中國式的文雅。

愛新覺羅·溥伒書畫

愛新覺羅·溥佺(1913-1991),清宗室,滿清皇族後裔,道光帝四代孫,近現代著名書畫家。

與溥伒、溥僴、溥佐兄弟四人並為書畫大家,被稱為一門四傑。1928年入松風畫會。1936年參加中國畫學研究會。23歲即被聘為輔仁大學美術系講師,教授國畫山水。因為溥字輩兄弟皆出自皇室,他們的繪畫作品又都有功力雄厚,色彩古樸典雅,風格清逸脫俗的特點,別具一格,自成流派,被後人稱為宮廷畫派。

愛新覺羅·溥佺山水畫

愛新覺羅·溥佐

愛新覺羅·溥佐(1918年5月7日-2001年9月10日),滿族。中國畫畫家。北京人。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之堂弟。自幼在父親愛新覺羅·載瀛及兄溥雪齋、溥毅齋、溥松窗薰陶下,酷愛書畫。

愛新覺羅·溥佐書畫

愛新覺羅·溥僴

溥僴(1901-1966)姓愛新覺羅,滿族,字毅齋。清宗室。京津畫派重要人物十六歲開始學習繪畫,工花鳥、松竹。解放前以賣畫為生。1925年與溥忻、溥儒等北京滿族畫家組織松風畫會。1958年任北京中國畫院畫師。

與溥伒、溥儒、溥佐均以繪畫出名,有“一門四傑”之稱。

愛新覺羅·溥僴書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