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徐皓峰有一把可愛又不正經的武器|華文好書

文/張亦霆

寫文字的人讀徐皓峰要小心, 別被他帶跑了。 讀王朔, 讀王小波, 都是這樣。 他們是那種腦電波很強的妖怪, 既會一層一層生情境,

又有著迷人的擬音效果, 行文有炸點, 過眼必響, 走筆如煙花, 開了又開。 這麼說吧, 他們就像一支軍隊裡的先頭部隊, 讀者大軍只要跟著跑就行了, 如墮夢中, 遂以為真, 讀者是做夢的人, 小說家製造的是一場場睡眠。

《處男葛不壘》徐皓峰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3

但是先頭部隊也不容易啊。

徐皓峰最愛的是電影, 所以小說應該是他的先頭部隊, 在此之前, 他學的是美術, 算是放出一小股遊騎, 在不確定的戰場上偵察。 有的人懂得多, 就會劈叉, 有的人不怕懂得多, 因為他有化屍粉。 習武, 學佛, 學道, 下棋, 畫畫, 小說, 電影, 徐皓峰大概也就差學一門樂器了, 十幾年前我教過他唱一首民歌, 發現他五音有點不全, 於是放下心來, 以後他要跟我聊武術, 我就跟他聊音樂。

徐皓峰(右)

電影隊伍裡我見過的, 一支又一支不停抽煙的導演有兩位, 一個是賈樟柯, 一是徐皓峰。 後來賈說他戒了煙, 偶爾抽點雪茄。 徐皓峰沒變, 見面還是從煙盒里拉出一支煙來, 舉輕若重地亮在你面前晃晃, 好像在告訴你, 這是一件暗器, 接著吧。

他的煙癮基本是寫小說熬夜養出來的。 那時他住宣武, 宣武區今天已經消失了。 他在消失的宣武寫他消逝的武林, 每週教一兩次課, 串串臨時演員, 編劇掙點錢, 可能也掙不了多少, 他拉著我一起編過一個劇, 所以我知道。

我不知道的是, 他很勤奮地一夜夜都在寫些什麼樣的小說。 以前他給我發過電子版的《處男葛不壘》和《流氓家史》, 我也犯了一個大家都犯過的錯誤:不認真讀朋友的作品。 當時只是覺得他很會寫, 筆法老到, 用句如電, 有史家風度。 但是我覺得他不必把自己的寫作設定在武林志怪之類的東西上, 而應當多多嘗試。 我們在同一個雜誌供職, 三日一小醉, 五日一大醉, 互相接了無數回暗器, 但對文學交流得並不多。 可能真的交流起來就也不知道該說啥了吧。

徐皓峰的《逝去的武林》

徐皓峰知道得真多。 就跟他寫文章一樣, 全是段子。 這些段子讓他一說, 全像是他自己編出來的, 馬龍·白蘭度, 費裡尼, 費雯麗, 嘉寶, 都是他的服務員, 叫聲來, 就能喊到。 這是因為他的世界觀色彩強烈, 一律在偏鋒上用人, 他挖掘這些人身上可愛又不正經的部分, 因為他手裡有一把可愛又不正經的武器, 一刀下去, 就切出一個溫婉的流氓世界。 當然, 天性裡我們都對那種一本假正經的傢伙沒什麼興趣。

一個天真的兒童長大後如果沒有毀掉天性,就會是一個溫婉的流氓。他在一個不知因何依據製造出來的成人世界裡遊蕩,像愛麗絲漫遊奇境一樣,到處是不可理喻的現實,但就那麼發生著,也沒人問個究竟,你必須接招,而不是一味溫婉,就像走在街上所有的人都朝你扔東西,你也得用自己的方式撥開或打回去。這是個比喻。處男葛不壘的性與青春就是這種不停地撥開各種暗器的動作,作家與他保持了距離,在街對面遠遠跟著看,也許有一部分是他自己沒有發生的可能性,這個人物形象當然是綜合的,而且帶有一定的欺騙性,比如對藝術的反諷,只是順便借殼生蛋,這篇小說就是寫男女。男人不懂女人,而女人看似什麼都懂。其實女人也不懂男人。但她們懂自己就夠了。

然後我讀了最後一篇《者名演員郭國林》。同樣寫的是男女,但這裡有一個劇組的包裝,故事編得花哨,人情世故豐富又實在,線條纏綿而不亂。郭國林讓我想起王朔的《許爺》,那大概是王朔最文學化的一篇小說,也是個悲劇當喜劇寫的故事。人物和故事頗有縱深,大約也是朔爺不吐不快的一類北京情結。當然郭國林的故事背景性並不強,徐專門把這個人拎出來痛刷三流演藝圈,好像處男葛不壘又大了幾歲,知道社會複雜了,也想混得不比人差,在劇組裡翻著跟鬥混,世界其實還是那個世界,世界是不會因為葛不壘變成了郭國林就隨便改規矩的。到處都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有唐僧、八戒也有白龍馬,你以為你是孫悟空,其實你挑著擔你牽著馬你原來是沙悟淨。一個想成為孫悟空的沙僧也是大多數普通人的水中投影。

徐皓峰擁有一種給小說人物通電的寫作技巧,同時又有著突然拔掉插銷的技巧。讀者這邊電流剛通過,幾招晃花眼,啪的點個穴,轉身就跑。這招屢試不爽,俗稱打一槍換個地方。而在情緒上能觸發一種閱讀快感:保持新鮮。

這在《紅螺障》中幾乎用到了九段的水準。也像博爾赫斯一樣,他先提供了一個假檔,然後打開這個假檔,就是他寫的故事。好多作家都用這手,因為讀者就是來上當的,讀者與作者有個共謀關係,那就是你可以騙我,我也可以要求你騙得沒有破綻,騙好了有掌聲,說不定還有笑聲,騙得不好就解散。所以作家們就發明了假檔,好像一個盒子,讀者盯著盒子的時候,必然以為裡頭有東西,就忘了上當這回事。

博爾赫斯

這篇小說假託元朝秘史失散的一節,寫的是朱元璋,依然是一個溫婉的流氓,不過多了些殺機。在小說裡殺人,讓讀者相信那些人其實都沒死,是殺著玩的,這是整部小說的調性,別當真,因為它是個假檔。但同時情節流暢,頓挫顛撲都有鋪墊和善後,感覺再改改拉筆錢就能拍了。讀這樣的小說是這樣的一種享受,看見草原上漫布著羊群,一片片地向你走來,猶如風吹雲動,根本不用你費勁。我想了想,如果是王小波來寫這樣的故事,他大概會把羊改成馬群,馬上最好都有騎兵,重甲持槍,往來馳騁,王是喜歡拽著讀者一起動起來的導演型作者,而徐是作者型導演,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讓角色自己在那兒折騰,不行就換個地方再來一遍。

徐皓峰行動持重,發兼黑白,面帶慈容,每一季好像只穿同一件衣服,他的電影課常常爆滿,因為他不講課,而是聊天兒,聊得就跟小說一樣,聽過他課的人會有這種感覺,他永遠都能掏出你期待著又不知道那是些什麼的東西。讀他的小說效果當然沒有面對面強烈,但文字的感染要更持久,看完這本,我還是希望他再多寫。

於是當晚就夢到了他。可能是他書中的資訊密度的關係。夢中也是徐皓峰小說體,一群糊頂棚的大英雄四方相聚,來拍一部電影,導演自然是皓峰,他從西部坐火車趕來,為什麼是西部呢,莫非他剛取經歸來?他吃著久違的肉絲炒餅,在給一位大英雄說戲,啊,這,也太,啊……

更多情節消失在睡眠那道門後了。為什麼我要讓他吃炒餅呢?在印象中,飯桌上他總是很少吃東西,酒也是不當酒地溫溫拿起杯啜一口,他的任務主要是抽煙,一根接一根地燒著自己的和我發給他的暗器,同時像自己不在場一樣想著不知離得多遠的一些事情。目光相遇,他就點頭、微笑,順手摸起煙盒,又給我來個一指禪。

在我的一本小說裡,他的代號叫大剩人,能像鶴一樣倒退著飛走。我們一起秉燭夜遊,踩著自己的影子和滿地煙屁,世界空蕩如海,不知有多少人淹沒在其中,興高采烈,百無聊賴,憂心忡忡。

作者原標題為《張亦霆:小說要有電,小說家有插銷》。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用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一個天真的兒童長大後如果沒有毀掉天性,就會是一個溫婉的流氓。他在一個不知因何依據製造出來的成人世界裡遊蕩,像愛麗絲漫遊奇境一樣,到處是不可理喻的現實,但就那麼發生著,也沒人問個究竟,你必須接招,而不是一味溫婉,就像走在街上所有的人都朝你扔東西,你也得用自己的方式撥開或打回去。這是個比喻。處男葛不壘的性與青春就是這種不停地撥開各種暗器的動作,作家與他保持了距離,在街對面遠遠跟著看,也許有一部分是他自己沒有發生的可能性,這個人物形象當然是綜合的,而且帶有一定的欺騙性,比如對藝術的反諷,只是順便借殼生蛋,這篇小說就是寫男女。男人不懂女人,而女人看似什麼都懂。其實女人也不懂男人。但她們懂自己就夠了。

然後我讀了最後一篇《者名演員郭國林》。同樣寫的是男女,但這裡有一個劇組的包裝,故事編得花哨,人情世故豐富又實在,線條纏綿而不亂。郭國林讓我想起王朔的《許爺》,那大概是王朔最文學化的一篇小說,也是個悲劇當喜劇寫的故事。人物和故事頗有縱深,大約也是朔爺不吐不快的一類北京情結。當然郭國林的故事背景性並不強,徐專門把這個人拎出來痛刷三流演藝圈,好像處男葛不壘又大了幾歲,知道社會複雜了,也想混得不比人差,在劇組裡翻著跟鬥混,世界其實還是那個世界,世界是不會因為葛不壘變成了郭國林就隨便改規矩的。到處都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有唐僧、八戒也有白龍馬,你以為你是孫悟空,其實你挑著擔你牽著馬你原來是沙悟淨。一個想成為孫悟空的沙僧也是大多數普通人的水中投影。

徐皓峰擁有一種給小說人物通電的寫作技巧,同時又有著突然拔掉插銷的技巧。讀者這邊電流剛通過,幾招晃花眼,啪的點個穴,轉身就跑。這招屢試不爽,俗稱打一槍換個地方。而在情緒上能觸發一種閱讀快感:保持新鮮。

這在《紅螺障》中幾乎用到了九段的水準。也像博爾赫斯一樣,他先提供了一個假檔,然後打開這個假檔,就是他寫的故事。好多作家都用這手,因為讀者就是來上當的,讀者與作者有個共謀關係,那就是你可以騙我,我也可以要求你騙得沒有破綻,騙好了有掌聲,說不定還有笑聲,騙得不好就解散。所以作家們就發明了假檔,好像一個盒子,讀者盯著盒子的時候,必然以為裡頭有東西,就忘了上當這回事。

博爾赫斯

這篇小說假託元朝秘史失散的一節,寫的是朱元璋,依然是一個溫婉的流氓,不過多了些殺機。在小說裡殺人,讓讀者相信那些人其實都沒死,是殺著玩的,這是整部小說的調性,別當真,因為它是個假檔。但同時情節流暢,頓挫顛撲都有鋪墊和善後,感覺再改改拉筆錢就能拍了。讀這樣的小說是這樣的一種享受,看見草原上漫布著羊群,一片片地向你走來,猶如風吹雲動,根本不用你費勁。我想了想,如果是王小波來寫這樣的故事,他大概會把羊改成馬群,馬上最好都有騎兵,重甲持槍,往來馳騁,王是喜歡拽著讀者一起動起來的導演型作者,而徐是作者型導演,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讓角色自己在那兒折騰,不行就換個地方再來一遍。

徐皓峰行動持重,發兼黑白,面帶慈容,每一季好像只穿同一件衣服,他的電影課常常爆滿,因為他不講課,而是聊天兒,聊得就跟小說一樣,聽過他課的人會有這種感覺,他永遠都能掏出你期待著又不知道那是些什麼的東西。讀他的小說效果當然沒有面對面強烈,但文字的感染要更持久,看完這本,我還是希望他再多寫。

於是當晚就夢到了他。可能是他書中的資訊密度的關係。夢中也是徐皓峰小說體,一群糊頂棚的大英雄四方相聚,來拍一部電影,導演自然是皓峰,他從西部坐火車趕來,為什麼是西部呢,莫非他剛取經歸來?他吃著久違的肉絲炒餅,在給一位大英雄說戲,啊,這,也太,啊……

更多情節消失在睡眠那道門後了。為什麼我要讓他吃炒餅呢?在印象中,飯桌上他總是很少吃東西,酒也是不當酒地溫溫拿起杯啜一口,他的任務主要是抽煙,一根接一根地燒著自己的和我發給他的暗器,同時像自己不在場一樣想著不知離得多遠的一些事情。目光相遇,他就點頭、微笑,順手摸起煙盒,又給我來個一指禪。

在我的一本小說裡,他的代號叫大剩人,能像鶴一樣倒退著飛走。我們一起秉燭夜遊,踩著自己的影子和滿地煙屁,世界空蕩如海,不知有多少人淹沒在其中,興高采烈,百無聊賴,憂心忡忡。

作者原標題為《張亦霆:小說要有電,小說家有插銷》。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用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