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十八集”第二十五集 江南線描大家,著名連環畫家——錢貴蓀

著名連環畫家錢貴蓀

錢貴蓀, 一九三六年生。 浙江吳興人, 曾用名錢小凡。 擅連環畫、國畫人物畫、插圖、速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家學淵源。 祖父錢雲鶴(又名病鶴)系民國初期滬上著名漫畫家, 國畫家, 曾祖父錢琢初金石家。

錢貴蓀195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

歷任浙江幻燈製片廠編繪室主任、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員、美術編輯、副編審。 浙江省人物畫研究會會員,西泠書畫院特聘畫師,浙江開明畫院院委,浙江逸仙書畫院院委,浙江省政協詩書畫之友社理事,中國國際茶文化書畫院院士。

五十多年來, 創作了大量連環畫、插圖、中國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獲獎, 作品《鑒湖女俠》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評獎創作二等獎。 著有技法書《速寫起步》等。

主要作品有:

《漁島之子》、《鑒湖女俠》、《紅嫂》、《雷鋒的少年時代》、彩色中國古典十大悲喜劇連環畫《救風塵》、《捕象記》、《蕭楚女》、白描《吳門四才子佳話》、《乾隆下江南傳說》、《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幼承家學,酷愛丹青,早年勤於速寫與連環畫,進美院學習後,素描、水彩、國畫、油畫等全方位的繪畫素養提高有了深厚的基礎,藝術功底更為扎實。擅長速寫、連環畫及國畫人物畫創作,五十多年來創作了大量的連環畫、插圖、國畫。

正時代的進步不僅僅需要專才,同樣也需要通才。特別是具有通才根基的專門之才,更具發展前途。錢貴蓀就是這樣一位畫家。他是一個有才氣又很誠懇的人。說他有才氣,因為他很早就掌握了中國畫、水彩、水粉甚至油畫的基本技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獲獎。比較全面的繪畫素養,為他把自己的才氣集中到中國畫線描人物方面,提供了深厚的基礎。為日後他在連環畫創作領域中馳騁才情的同時,又拓展了中國畫山水、花鳥的畫技。當然,這些積累與拓展又歸功於他觀察生活的敏銳目光和勤於捕捉 生活真趣的速寫技能。錢貴蓀的造型能力極強,主要靠速寫。錢貴蓀的形象記憶和創造想像畫的能力特別令人驚異,使人感到他腦袋裡裝滿著無限多樣的視覺形象。進美術學院學習以前,他就在賀友直等先生的指導下,於1952年創作出版了第一本連環畫,名為《電話》,描繪了上海軋鋼廠工人的創造性的勞動。

之後他創作的幾十本連環畫:《漁島之子》、《紅嫂》、《雷鋒的少年時代》、《鑒湖女俠》……,以其思想深刻,形象真實傳神,構圖豐富多變,以及線條遊韌暢達、生動簡潔而獲得美術界和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和廣泛稱譽。連環畫創作是一項長年累月的艱苦勞動。錢貴蓀除了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外,還廣泛地吸取各方面的藝術素養,只要有機會,錢貴蓀總要到藝術名跡之地去朝聖,一次去莫高窟,乘了幾天幾夜的車,但錢貴蓀勤學至誠,從不怕艱苦辛勞,他從鑒賞和臨畫中吸取豐富的營養。記得魯迅先生說過:連環圖畫足以登“大雅之堂”,“可以產生米開朗基羅、達·芬奇那樣偉大的畫手”。繪畫的種類和體裁多種多樣 “行行出狀元”,連環畫是可以直接反映和描繪社會生活和歷史的畫種。

近年,錢貴蓀主要從事中國人物畫的創作,他在連環畫往國畫的轉型中,採用現實主義反映生活情趣,創作了許多大幅作品。而他早期在全省乃至全國美術界的名聲,是由於他的多部連環畫作品確立起來的。

未來的中國美術史不會忘記中國連環畫曾有過的興旺、發達。錢貴蓀那時的連環畫創作,肯定也會留下光彩的一筆。

由於錢貴蓀出生于湖州南潯的畫門之家,故自幼耳濡目染,深受藝術薰陶,勤於速寫,癡迷繪畫。他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江南人,江南水鄉的靈氣和南宋古都厚實的傳統文化素養,塑就了他謙和溫良的個性、氣質、素養和對養育他的這方熱土的深厚感情,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很自然地決定了他將描繪江南秀山麗水和溫柔婉約、清麗靈秀的江南女子納入自己的國畫創作題材,他將速寫和國畫中的傳統畫法結合起來,使他的人物畫含蓄秀美、意境雋永,造型細膩生動,神韻清新靈動,通俗中見雅趣、妍媚中含質樸,他那些由簡練的筆墨結構生髮出來的拙樸的人物形象,蘊含著新的藝術生命和新的形式構成,不僅得到觀眾的喜愛、同行的讚譽,在赴法國和澳大利亞辦畫展時,也受到很多外國友人的讚賞,並予以收藏。

錢貴蓀在繪畫藝術上屬於多面手,這一方面是由於他的審美愛好非常廣泛,另一方面也由於他的速寫功底十分扎實,而且在繪畫實踐中作了那麼多嘗試,這穩固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他的中國人物畫創作中顯示了恒久的力量,並不斷地有所進展。錢貴蓀曾多次赴湖南、貴州、雲南、新疆等地深入生活、采風寫生,畫作中增添了不少反映少數民族風情的內容。

清露

回眸

風荷

牧歌

村姑

小憩

採蓮圖

清香

傣鄉情

杏花春雨江南

聽松圖

品茶圖

鵝趣

高明

瞻松圖

一代名將宗澤

林則徐

戀梅圖

佳荔

雙姝鬥豔

淩波仙子

撫琴圖

荷放清芬

品茶圖2

錢貴蓀所創造的人物形象,完全符合“應物象形”的要求,而且把“應物象形”與“骨法用筆”原則的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如駕滄先生所分析的那樣:“線描連環畫和中國畫雖然都以毛筆為工具,然而表現形式筆墨水色的綜合運用,畫幅格式與用紙要求等,兩者全然不同。有一些從連環畫轉入中國畫的畫家,一直難以擺脫連環畫的影響,就是因為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他們對筆墨的理解始終停留在‘應留象形’的技法層面上,而不甚領悟筆墨除了具有描繪物象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畫家要通過揮灑,把自己的生命素貫注進去,從而使這種中國式的技法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和生命內涵。而錢貴蓀正是憑藉了冷靜的理解思考和對國畫藝術的真誠酷愛,著重面對這個課題。我們從他近來的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他對筆墨的講究,以及由此引發的畫風轉變,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他那些由簡練的筆墨結構生髮出來的拙樸的人物形象就蘊含著新的藝術生命和新的形式構成。同時,從背景的處理來看,他也自然地揚棄了過去因過於追求形貌的豐富而帶來的蕪雜之感,從而從整體上把握好中國畫的內有精神和表現特色。看來他正以一個新的審美理想在消化過去,開闢未來。”

2014年,已有七十八歲的錢貴蓀,創作了中國古代十大悲喜劇彩色工筆連環畫《救風塵》和彩墨連環畫《茶謎》。畫家通過細膩的繪畫,生動的筆觸,不僅表現了主人公紛繁複雜的心理狀態,而且把畫家線描的功力也表現得淋漓盡致,瀟灑流利,渾融大氣;人物體態優美,畫面變化多端。

然而,他清醒地認識到藝海無涯、學無止境,他說:“繪畫是自己的愛好,也是一生為之獻身的事業,漫漫學藝路,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著、追求著,期待著更上一層樓。”

我們相信錢貴蓀先生能夠掌握變易與不易的對立統一這一中國審美和諧辯證法。我們期待著錢貴蓀先生真實的基礎的新異美的繪畫大放奇彩!

祝願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藝術領域裡有更新的突破。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幼承家學,酷愛丹青,早年勤於速寫與連環畫,進美院學習後,素描、水彩、國畫、油畫等全方位的繪畫素養提高有了深厚的基礎,藝術功底更為扎實。擅長速寫、連環畫及國畫人物畫創作,五十多年來創作了大量的連環畫、插圖、國畫。

正時代的進步不僅僅需要專才,同樣也需要通才。特別是具有通才根基的專門之才,更具發展前途。錢貴蓀就是這樣一位畫家。他是一個有才氣又很誠懇的人。說他有才氣,因為他很早就掌握了中國畫、水彩、水粉甚至油畫的基本技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獲獎。比較全面的繪畫素養,為他把自己的才氣集中到中國畫線描人物方面,提供了深厚的基礎。為日後他在連環畫創作領域中馳騁才情的同時,又拓展了中國畫山水、花鳥的畫技。當然,這些積累與拓展又歸功於他觀察生活的敏銳目光和勤於捕捉 生活真趣的速寫技能。錢貴蓀的造型能力極強,主要靠速寫。錢貴蓀的形象記憶和創造想像畫的能力特別令人驚異,使人感到他腦袋裡裝滿著無限多樣的視覺形象。進美術學院學習以前,他就在賀友直等先生的指導下,於1952年創作出版了第一本連環畫,名為《電話》,描繪了上海軋鋼廠工人的創造性的勞動。

之後他創作的幾十本連環畫:《漁島之子》、《紅嫂》、《雷鋒的少年時代》、《鑒湖女俠》……,以其思想深刻,形象真實傳神,構圖豐富多變,以及線條遊韌暢達、生動簡潔而獲得美術界和廣大讀者的高度評價和廣泛稱譽。連環畫創作是一項長年累月的艱苦勞動。錢貴蓀除了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外,還廣泛地吸取各方面的藝術素養,只要有機會,錢貴蓀總要到藝術名跡之地去朝聖,一次去莫高窟,乘了幾天幾夜的車,但錢貴蓀勤學至誠,從不怕艱苦辛勞,他從鑒賞和臨畫中吸取豐富的營養。記得魯迅先生說過:連環圖畫足以登“大雅之堂”,“可以產生米開朗基羅、達·芬奇那樣偉大的畫手”。繪畫的種類和體裁多種多樣 “行行出狀元”,連環畫是可以直接反映和描繪社會生活和歷史的畫種。

近年,錢貴蓀主要從事中國人物畫的創作,他在連環畫往國畫的轉型中,採用現實主義反映生活情趣,創作了許多大幅作品。而他早期在全省乃至全國美術界的名聲,是由於他的多部連環畫作品確立起來的。

未來的中國美術史不會忘記中國連環畫曾有過的興旺、發達。錢貴蓀那時的連環畫創作,肯定也會留下光彩的一筆。

由於錢貴蓀出生于湖州南潯的畫門之家,故自幼耳濡目染,深受藝術薰陶,勤於速寫,癡迷繪畫。他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江南人,江南水鄉的靈氣和南宋古都厚實的傳統文化素養,塑就了他謙和溫良的個性、氣質、素養和對養育他的這方熱土的深厚感情,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很自然地決定了他將描繪江南秀山麗水和溫柔婉約、清麗靈秀的江南女子納入自己的國畫創作題材,他將速寫和國畫中的傳統畫法結合起來,使他的人物畫含蓄秀美、意境雋永,造型細膩生動,神韻清新靈動,通俗中見雅趣、妍媚中含質樸,他那些由簡練的筆墨結構生髮出來的拙樸的人物形象,蘊含著新的藝術生命和新的形式構成,不僅得到觀眾的喜愛、同行的讚譽,在赴法國和澳大利亞辦畫展時,也受到很多外國友人的讚賞,並予以收藏。

錢貴蓀在繪畫藝術上屬於多面手,這一方面是由於他的審美愛好非常廣泛,另一方面也由於他的速寫功底十分扎實,而且在繪畫實踐中作了那麼多嘗試,這穩固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他的中國人物畫創作中顯示了恒久的力量,並不斷地有所進展。錢貴蓀曾多次赴湖南、貴州、雲南、新疆等地深入生活、采風寫生,畫作中增添了不少反映少數民族風情的內容。

清露

回眸

風荷

牧歌

村姑

小憩

採蓮圖

清香

傣鄉情

杏花春雨江南

聽松圖

品茶圖

鵝趣

高明

瞻松圖

一代名將宗澤

林則徐

戀梅圖

佳荔

雙姝鬥豔

淩波仙子

撫琴圖

荷放清芬

品茶圖2

錢貴蓀所創造的人物形象,完全符合“應物象形”的要求,而且把“應物象形”與“骨法用筆”原則的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如駕滄先生所分析的那樣:“線描連環畫和中國畫雖然都以毛筆為工具,然而表現形式筆墨水色的綜合運用,畫幅格式與用紙要求等,兩者全然不同。有一些從連環畫轉入中國畫的畫家,一直難以擺脫連環畫的影響,就是因為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他們對筆墨的理解始終停留在‘應留象形’的技法層面上,而不甚領悟筆墨除了具有描繪物象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畫家要通過揮灑,把自己的生命素貫注進去,從而使這種中國式的技法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和生命內涵。而錢貴蓀正是憑藉了冷靜的理解思考和對國畫藝術的真誠酷愛,著重面對這個課題。我們從他近來的作品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他對筆墨的講究,以及由此引發的畫風轉變,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他那些由簡練的筆墨結構生髮出來的拙樸的人物形象就蘊含著新的藝術生命和新的形式構成。同時,從背景的處理來看,他也自然地揚棄了過去因過於追求形貌的豐富而帶來的蕪雜之感,從而從整體上把握好中國畫的內有精神和表現特色。看來他正以一個新的審美理想在消化過去,開闢未來。”

2014年,已有七十八歲的錢貴蓀,創作了中國古代十大悲喜劇彩色工筆連環畫《救風塵》和彩墨連環畫《茶謎》。畫家通過細膩的繪畫,生動的筆觸,不僅表現了主人公紛繁複雜的心理狀態,而且把畫家線描的功力也表現得淋漓盡致,瀟灑流利,渾融大氣;人物體態優美,畫面變化多端。

然而,他清醒地認識到藝海無涯、學無止境,他說:“繪畫是自己的愛好,也是一生為之獻身的事業,漫漫學藝路,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著、追求著,期待著更上一層樓。”

我們相信錢貴蓀先生能夠掌握變易與不易的對立統一這一中國審美和諧辯證法。我們期待著錢貴蓀先生真實的基礎的新異美的繪畫大放奇彩!

祝願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藝術領域裡有更新的突破。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