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傳統村落」之榆林子洲縣眠虎溝村:和睦有道 族人同心

前言

為進一步展示榆林市國家級傳統村落的價值魅力, 增強全民保護傳統村落的自覺性, 榆林廣播電視臺推出大型系列報導《榆林國家傳統村落行》, 用鏡頭與大家一起見證榆林市傳統村落的歷史變遷與發展現狀, 為榆林市的傳統村落立案建檔。

眠虎溝村地處於子洲縣城南55公里處, 形成於明代。 幾百年來“和睦有道”的文化傳承, 是這個村子最大的特點。 古樹, 古窯, 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積攢的文化底蘊, 造就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情。 本台記者來到子洲縣眠虎溝村, 探訪這個村子裡的鄉土人情。

歷史上的眠虎溝村, 森林密佈, 水草豐美, 是少數民族的遊牧之地。 村落在兩山夾一河的溝穀區域上建起, 左右兼有山巒為其屏障。 幾百年來, 十幾個家族在匆匆流年中世代相守, 合而不分。 近千人的異姓族人們生活在同一片屋簷下, 恪守著幾百年“和睦有道”的文化傳統, 紮根在這片土地上。

村民高占祥向記者介紹說, 眠虎溝村大約在明朝年代就有人居住了, 村裡人口多、姓氏也多, 有18個姓氏。 但是幾百年來, 大家生活得很和諧, 群眾一致認為家和萬事興, 一年會比一年過得更好, 以和為貴。

是親必顧, 是鄰必護, 村民們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努力詮釋著這句古老諺語的精髓。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 在重耳川周邊區域就出現了農耕文化, 興盛於明清時期的眠虎溝村, 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 現在依然有近半的村民用傳統農耕來進行耕作, 只要誰家地裡忙不開,

村民們就會自發前去幫忙。

眼下正是春耕忙碌的時節, 在眠虎溝村的梯田裡, 很多村民們正忙碌著, 因為梯田是沒有辦法利用機械耕種, 所以村民用耕牛在耕地, 可以說, 在這裡現代農業文化與傳統農耕文化是一脈相承。

農耕文明是傳統村落之魂、之韻。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新農村, 最大區別源于文化。 沿襲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往往蘊含許多有趣的風俗和故事。 農閒下來的眠虎溝村人就會聚集起來, 大夥聊著家長里短, 聽著傳統說書、道情, 扭著傳統的陝北大秧歌, 對於村上這個自己的舞臺, 每個村民都是其中重要的演員,演繹著這個村子和睦有道的傳承。

置身眠虎溝村,看著散落在田間地頭的石碾,傾聽著石牛訴說流光歲月的悲歡離合。隨處可見的古窯、院落,演繹著古色古香的家長里短。矗立在村裡的每一顆古樹,蒼翠欲滴印遍山野,安靜地端詳和守護著這個和諧的村落,見證著它的歷史變遷。

鄰里團結是非少,家庭和睦百事興。一個村落的興旺發達,既要族人同心,更要友善四鄰。一個“和”字,將眠虎溝村凝聚在一起,在歲月的磨礪中,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延續了一個村落幾百年的榮興。只有和睦相處,家才會是遮風避雨的溫煦港灣。睦鄰和氣,家鄉才能成為天下遊子魂牽夢縈的心靈座標。

陝北故事投稿郵箱:904340982@qq.com

感謝閱讀,收藏、轉發。歡迎大家踴躍投稿,評論區說出對文章的看法,小編會認真看大家的意見,及時做出調整。讓頭條/陝北故事 更加完善、積極健康、正能量滿滿。

每個村民都是其中重要的演員,演繹著這個村子和睦有道的傳承。

置身眠虎溝村,看著散落在田間地頭的石碾,傾聽著石牛訴說流光歲月的悲歡離合。隨處可見的古窯、院落,演繹著古色古香的家長里短。矗立在村裡的每一顆古樹,蒼翠欲滴印遍山野,安靜地端詳和守護著這個和諧的村落,見證著它的歷史變遷。

鄰里團結是非少,家庭和睦百事興。一個村落的興旺發達,既要族人同心,更要友善四鄰。一個“和”字,將眠虎溝村凝聚在一起,在歲月的磨礪中,形成了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延續了一個村落幾百年的榮興。只有和睦相處,家才會是遮風避雨的溫煦港灣。睦鄰和氣,家鄉才能成為天下遊子魂牽夢縈的心靈座標。

陝北故事投稿郵箱:904340982@qq.com

感謝閱讀,收藏、轉發。歡迎大家踴躍投稿,評論區說出對文章的看法,小編會認真看大家的意見,及時做出調整。讓頭條/陝北故事 更加完善、積極健康、正能量滿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