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軍為戰車修軌道,戰馬入軌能像火車頭一樣瘋狂奔跑,日行千里

秦人先祖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為商朝鎮守西戎, 封疆西陲, 因此, 他們是一個在戰爭中成長的民族。 這種成長的環境培養出了他務實求變、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的民族性格, 也使秦國的軍隊裡出現了如白起、蒙恬、王翦等等這樣的名將。 而秦國的戰馬也非常有意思, 不吃草, 還能跑, 甚至日行六百里比“八百里加急”還要快。 秦人就是以這種飛奔的速度縱橫天下的。

秦國的部隊行軍速度有多快?是“八百里加急”的兩倍

秦始皇

我們都知道, 秦始皇于西元前212至西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秦直道, 這條重要的軍事通道從秦國京都咸陽直達今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一帶, 長達800多公里, 這條“世界最早的高速路”大大提高了秦軍的快速反應能力。 但這還不是最神奇的, 2014年前後, 中國考古專家在河南南陽的山區裡竟然有秦國的“鐵路網”, 在這個龐大“鐵路網”裡, 秦軍的行軍速度竟然可以達到日行六百里,

這比號稱“八百里加急”的“馬上飛遞”還高一倍多。

中國古時候的檔案傳輸靠得是驛站, 一般每隔20裡有一個驛站, 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注明“馬上飛遞”的字樣, 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300裡的速度傳遞。 這就是我們說的“八百里加急”。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 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400裡、600裡、最快達到800裡。 傳遞緊急檔時, 每個驛站都用快馬, 這樣, 雖然不是千里馬, 但每匹馬都拼命跑, 也可以一日千里。 如遇緊急情況, 秦軍在那個“鐵路網”裡行軍速度要比這更快。

八百里加急

不給馬兒吃草還能讓馬兒跑?馬兒變成了飛奔的“機器”

在當年的考古中專家門發現, 秦始皇的“鐵路”是用木材鋪設的。 做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 經過防腐處理, 至今尚保存完好。 不過枕木已腐朽不堪, 顯然沒經防腐處理, 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 專家認為這是有意識地選擇的。 因為, 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 從而使軌道平穩。

為使馬兒不吃草還能讓馬兒跑,

秦人把枕木之間的距離調得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 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 就不能不飛快奔跑, 幾乎無法停下來。 專家分析, 應該還有專門的車站, 在車站枕木之間由木材填充平整, 因此馬兒到了車站, 就可以逐漸減慢速度並停下來。 由於使用軌道, 摩擦力大大減小, 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 而經過考古技術鑒定, “鐵路網”已經距我們有2200多年了, 確是大秦帝國遺存。 甚至, 當年的“鐵路”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 還是複綫。

秦國“鐵路網”資料圖

秦始皇用“鐵路網”滅了楚國?秦代高科技被後世拆除

秦始皇二十一年, 秦軍進攻楚國北部, 開道擊魏, 揭開了攻滅楚國的序幕。 隨後, 秦始皇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 乘楚國內訌之機, 分兵兩路進攻楚國。 西元前223年, 王翦、蒙武率領秦軍繼續向楚國縱深進攻, 一舉攻破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 俘楚王負芻, 楚亡。

有不少專家認為, 這個龐大“鐵路網”是秦始皇滅楚國時修建的, 目的是進行後勤補給。 但秦朝末年的連年戰爭, 給鐵路網造成了極大破壞。 到了漢朝由於嚴重缺少馬匹,“鐵路”也逐漸被荒廢了。由於沒有車子在上面跑的鐵路,反而阻礙了交通,所以絕大部分在後來被拆,沒能流傳下來,但它卻像人們展示了一個有關秦軍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即是他們能打靠不僅是勇猛,更依附于高超的科技。


秦軍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到了漢朝由於嚴重缺少馬匹,“鐵路”也逐漸被荒廢了。由於沒有車子在上面跑的鐵路,反而阻礙了交通,所以絕大部分在後來被拆,沒能流傳下來,但它卻像人們展示了一個有關秦軍的鮮為人知的秘密,即是他們能打靠不僅是勇猛,更依附于高超的科技。


秦軍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