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沒想到央媽跟著加息 更沒想到加出了牛市味道

【官方解釋】

央行:中標利率上行不是加息是市場化招投標的結果

貨幣市場利率再度上調 政策取向未變

投放3830億中標利率仍上漲 經濟回升下資金供求趨變

【市場聲音】

高盛:中國央行未來數月或繼續上調貨幣市場利率

方正固收:各種政策利率上調與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抑制冒泡, 不傷實體, 靶向治療--評OMO+MLF利率上調

招商宏觀點評央行上調政策利率:不應高估對經濟的影響

【重點關注房貸】

部分銀行首套房貸回到基準利率, 業內稱信貸總額已下降

京滬部分銀行房貸階段性吃緊 有客戶5個月拿不到款

部分銀行首套房貸回到基準利率, 業內稱信貸總額已下降

業內人士否認北京多家銀行暫停房貸:速度明顯變慢

都說猜中了開頭, 沒猜中結局。 看了一下各大市場, 我們可能遇上了一次假加息。

美聯儲加息, 央媽也跟進了

北京時間今日淩晨, 美聯儲3月議息決議以9:1獲得通過, 加息25個基點, 聯邦基金利率從0.5%~0.75%調升到0.75%~1%。

這是美聯儲在去年12月之後再度加息, 也是十年來美聯儲第3次加息。

美聯儲委員認為, 一致確認2017年將加息3次。

你以為這事兒就這麼結束了?不對, 很意外的, 咱們的央媽就在美聯儲公佈加息的幾個小時後, 也“加息”了!

3月16日, 央行發佈公告稱:

200億元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45%, 此前為2.35%, 上行10BP;

200億元的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6%,

此前為2.5%;

400億元的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75%, 此前為2.65%。

同時, 央行開展3030億元MLF操作:

6個月期MLF操作利率3.05%, 較前次上行10個基點;

1年期MLF操作利率3.20%, 較前次上行10個基點。

耐人尋味的是, 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上行, 但央行強調這並不是加息。

央行為啥再度上調公開市場利率?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分析:

第一, 在基本面上, 利率上調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 主要為了控制地產;

第二, 在匯率上, 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仍是未來趨勢, 中國貨幣政策有相對獨立性;

第三, 通過價格提高, 保持適度去杠杆的力度;通過量的增加, 保證機構不會出現流動性缺口;

第四, 平滑短期流動性衝擊, 投放量比較大, 預計後期流動性將保持平穩;

第五, 政策節奏跟隨要適度,

從MLF量上看, 仍然偏松;

第六, 通過價格提高, 保持適度去杠杆的力度;通過量的增加, 保證機構不會出現流動性缺口。

海通證券姜超老師認為:

1、雖是隨行就市, 但意在金融去杠杆。 一方面受美聯儲加息、國內經濟穩定影響, 當前的市場利率遠高於央行政策利率, 此次上調有隨行就市的表現;但另一方面, 近幾年中小銀行依靠主動負債擴張迅猛, 金融市場資金囤積, 居民房貸高企, 風險不斷積聚, 央行此舉也意在推進金融去杠杆、抑制資產泡沫, 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政策基調。

2、緊縮預期難消。 2月CPI大幅回落, 通脹壓力短期有所緩解, 但通脹預期未消, PPI再創新高, 向CPI的傳導仍在持續;2月社融回落至1.35萬億, 但前兩月社融依然超增;銀監會主席郭樹清稱要控制銀行表外業務增長,

央行行長周小川稱一行三會已就資管問題初步達成一致;季末首次MPA考核監管或全面從嚴, 流動性仍面臨收縮壓力。

3、房地產凜冬將至。 在金融去杠杆的政策目標之下, 債券市場的高利率將逐漸向實體經濟傳導, 尤其是與長期債券最為類似的居民房貸, 所以貨幣收緊的最大風險在於房地產市場, 隨著房貸利率的回升, 房貸增速將從歷史高位大幅下滑, 並導致地產銷量和房價的下跌。

加息加出了牛市的味道

先看美股市場。 道指漲112.73點, 0.54%, 報2095010點;標普指數漲19.81點, 0.84%, 報238526點;納指漲43.23點, 0.74%, 報5900.05點。

說好的全球市場震盪呢????

上一次美國加息的時候是去年12月15日, 畫風完全不一樣。

上一次標普500指數跌18.44點,

跌幅0.81%, 報2253.28點。 道鐘斯指數跌118.55點, 跌幅0.60%, 報19792.55點。 納斯達克指數跌27.16點, 跌幅0.50%, 報5436.67點。

再看港股市場:恒指收盤創19個月新高。

上次美國加息的時候,恒生指數跌了1.77%

最後看A股市場,一副你儘管加息,跌0.01%算我輸的樣子。

截至收盤,中國10年期國債期貨收漲0.76%,收創逾兩個月新高。5年期國債期貨收漲0.29%。

商品市場方面,有色金屬期貨收盤領漲,滬鋅主力收漲3.6%。截至收盤,滬鉛、滬銀、鐵礦漲超2%,棕櫚、瀝青、滬鋁、滬金、滬銅、錳矽、塑膠、橡膠、滬錫漲超1%,滬鎳、焦炭、菜粕、鄭棉、豆粕收漲。

上一次央媽變相加息的時候是2月3日,那時候滬指終結“五連陽”。滬指成交額更是近3年來最低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重回股災時,商品市場整體下行。

這一次他們居然集體漲了!說好的利空去哪兒了?基金君只想問一句:現在上車還來得及嗎?

為什麼這次邏輯都被顛覆了?

1、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3月份加息做了充分的預期,預期兌現後利空出盡當利好成為了自然而然的場景。在中國市場,這體現在上證綜指的上漲和債券價格的反彈,儘管中國央行 上調了一系列貨幣工具的價格,比如逆回購、SLF和MLF利率不同程度上調。

2、有私募分析,美聯儲加息後全球風險和避險資產一同上漲,股債商一起漲這顯然沒有任何基本面的邏輯,純粹是資金驅動的市場博弈行為。

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的影響

任澤平認為:

美聯儲加息必然會給中國造成外溢效應:一是中國是否會跟著加息,步入加息週期?二是人民幣是否會承壓貶值,進而引發資本流出?二者至少必居其一。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中國會選擇:結構性加息+ 穩匯率。

人民幣匯率2017年不會再像過去兩年一樣大幅貶值。首先,前期扭曲已基本釋放,恢復性貶值壓力大大減弱。第二,內外需復蘇,國內經濟基本面改善。第三,穩匯率是中美大國外交的需要。第四,穩匯率是保外儲的內在要求。

看多美股美元,結構性看多A股;大宗和黃金承壓,但大宗有需求支撐。債市最困難的時期已過,但仍需等待。

姜超老師則認為:

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緩解。2月底以來市場對美聯儲3月加息預期增強,人民幣貶值壓力再起。但當前美聯儲加息不如預期中鷹派,美元指數回檔,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壓力的緩解。

此外,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匯率問題尤為關注,並多次聲稱要將中國納入“匯率操縱國”,所以人民幣繼續貶值將面臨更大的外部壓力。再加上人民幣貶值壓力在過去兩年中得到了一定程度釋放,所以我們預計,未來人民幣對美元有望保持穩定。

貨幣政策難言寬鬆。當前國內經濟短期依然穩定,春節前後央行提高貨幣利率,預示著防風險、抑泡沫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近期銀監會主席郭樹清稱要控制俗稱“影子銀行”的銀行表外業務增長,本月又將迎來年內首次MPA考核,而且考慮到美國年內還有兩次加息,因而國內貨幣政策仍難言寬鬆。

上次美國加息的時候,恒生指數跌了1.77%

最後看A股市場,一副你儘管加息,跌0.01%算我輸的樣子。

截至收盤,中國10年期國債期貨收漲0.76%,收創逾兩個月新高。5年期國債期貨收漲0.29%。

商品市場方面,有色金屬期貨收盤領漲,滬鋅主力收漲3.6%。截至收盤,滬鉛、滬銀、鐵礦漲超2%,棕櫚、瀝青、滬鋁、滬金、滬銅、錳矽、塑膠、橡膠、滬錫漲超1%,滬鎳、焦炭、菜粕、鄭棉、豆粕收漲。

上一次央媽變相加息的時候是2月3日,那時候滬指終結“五連陽”。滬指成交額更是近3年來最低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重回股災時,商品市場整體下行。

這一次他們居然集體漲了!說好的利空去哪兒了?基金君只想問一句:現在上車還來得及嗎?

為什麼這次邏輯都被顛覆了?

1、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3月份加息做了充分的預期,預期兌現後利空出盡當利好成為了自然而然的場景。在中國市場,這體現在上證綜指的上漲和債券價格的反彈,儘管中國央行 上調了一系列貨幣工具的價格,比如逆回購、SLF和MLF利率不同程度上調。

2、有私募分析,美聯儲加息後全球風險和避險資產一同上漲,股債商一起漲這顯然沒有任何基本面的邏輯,純粹是資金驅動的市場博弈行為。

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的影響

任澤平認為:

美聯儲加息必然會給中國造成外溢效應:一是中國是否會跟著加息,步入加息週期?二是人民幣是否會承壓貶值,進而引發資本流出?二者至少必居其一。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中國會選擇:結構性加息+ 穩匯率。

人民幣匯率2017年不會再像過去兩年一樣大幅貶值。首先,前期扭曲已基本釋放,恢復性貶值壓力大大減弱。第二,內外需復蘇,國內經濟基本面改善。第三,穩匯率是中美大國外交的需要。第四,穩匯率是保外儲的內在要求。

看多美股美元,結構性看多A股;大宗和黃金承壓,但大宗有需求支撐。債市最困難的時期已過,但仍需等待。

姜超老師則認為:

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緩解。2月底以來市場對美聯儲3月加息預期增強,人民幣貶值壓力再起。但當前美聯儲加息不如預期中鷹派,美元指數回檔,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壓力的緩解。

此外,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匯率問題尤為關注,並多次聲稱要將中國納入“匯率操縱國”,所以人民幣繼續貶值將面臨更大的外部壓力。再加上人民幣貶值壓力在過去兩年中得到了一定程度釋放,所以我們預計,未來人民幣對美元有望保持穩定。

貨幣政策難言寬鬆。當前國內經濟短期依然穩定,春節前後央行提高貨幣利率,預示著防風險、抑泡沫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近期銀監會主席郭樹清稱要控制俗稱“影子銀行”的銀行表外業務增長,本月又將迎來年內首次MPA考核,而且考慮到美國年內還有兩次加息,因而國內貨幣政策仍難言寬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