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川師大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好家風要與國風相聯

川師大教授段渝。

欲治其國者, 先齊其家。 好家規造就好家風, 家風正, 則民風淳。

目前, 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已進入評審階段,

競爭日益白熱化, 從全省21個市州徵集來的家規家風好故事正在角逐全省十佳。

誰將問鼎“十佳天府好家規”?“天府好家規”的評判標準是什麼?3月16日, 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評委之一, 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渝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 論家風意義, 講家規故事, 談他心中的天府好家規。

家風與國風相聯

好家風造就社會好風氣

“家風和國風一定是相聯繫的。 好的家風, 也能造就好的國家風氣。 ”在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剛給博士生上完課的段渝, 他開宗明義, 直接道出天府好家規評選的宏觀意義。 “家庭是在國家中生存, 是國家的基礎。

而國是由家組成, 是家庭的保障。 ”段渝認為, 家風和國風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關係。 因此, 好的家規、家風, 可以造就好的國家風氣。

中國自古以來就比較重視家規和家風傳承, 例如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等, 教育後輩成長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我們現在確實也需要加強對家風的思考。 目前社會有不少不正之風, 這與家庭教育也是有關係的。 ”段渝說, 現在社會需要正氣清廉的風氣, 而這種風氣的培養要從家庭教育開始。

“每個家庭宣導做人正直、樸素、勤儉、清廉, 這樣才有助於形成我們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厚德載物和自強不息的風氣。 ”段渝總結道。

家規不是非得明文記載

重要是身體力行實踐

那什麼樣的家規才是好家規?“各個家庭的家規和家風都不一樣,

家長會自然而然把自己職業中的習慣帶進家裡, 家長職業不同, 自然家規也是不同的。 ”段渝說, 家風家規也呈現出了百花齊放之態。

如何評價?有沒有共同的東西和標準?

段渝認為, 家規和家風要強調家庭和社會的關係, 家庭要培養人才, 要對社會有貢獻, “不能單單看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要以家庭為單位來評估。 因為我們談論的是家規和家風。 ”

在參評的家風家規好故事中, 有不少都是傳承百年的大家族留下的, 還有厚厚的家規家訓格言, 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代代相傳。 在段渝看來, 家規家訓明文記載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傳承。 “有很多東西沒有文字記載和傳承, 但是卻在一代一代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繼承了下來。

”他說, 這也是一種寶貝。

“行為最重要。 看得到的家訓, 這是文字上的東西。 但是我們要看具體做得怎麼樣, 而不是光看說了什麼話。 ”段渝說。 家庭不僅要有好的家訓傳下, 而且家庭中每個人的行為都要符合這些家訓, 符合當代中國社會所需要發揚的東西。

父母的言傳身教

對孩子會產生深遠影響

64歲的段渝, 1983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系, 清瘦儒雅, 有一種傳統知識份子的淡泊氣質。 這種人格底蘊, 段渝認為是來自于父母的身體力行和潛移默化。

“我父母是老一輩的幹部風格, 不怎麼會表達, 從來都不會說讓子女怎樣怎樣, 這就是身教。 ”段渝說, 他當過知青、工人, 參過軍,

後又讀書當教授, 可謂經歷豐富, 但是行為和氣質仍受父母影響。 他舉例, 比如勤儉、節約, 還有認認真真工作, 踏踏實實做事等, 都有父母身上的影子。

段渝父母從部隊轉業後投身工業, 在他的記憶裡, 父母每天都很忙, 經常出差, 基本上是全身心撲在工作上。 “因此, 你自然就知道, 做事情應該認真負責, 應該很專注。 ”段渝說, 上世紀90年代不少教師下海經商, 他仍然選擇坐“冷板凳”, 好好研究學術,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類將工作做到最好, 這也是受父母的影響。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謝燃岸攝影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