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琴弦不過數十根,樂聲裡卻有秦磚漢瓦、唐風宋韻,三千丈是滔滔明月,三千丈是朗朗清霜|古來美集

古琴------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之一, 古琴藝術位列“琴棋書畫”文人四大修養之首。 因此, 在文人書齋的陳設中, 琴為必備之物,

“若無古琴, 新琴亦須壁懸一床。 縱不善操, 亦當有琴。 ”

古琴, 身長不過數尺,卻胸襟博大, 涵養天地。 古琴, 弦不過數十根, 卻行雲流水, 演繹乾坤。 古琴, 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一個載體, 它的音韻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風, 還疊映出秦磚漢瓦, 唐風宋韻。

正因為如此, 古琴就被炎黃子孫世代傳承, 傳承出一種生生不息的跋涉和堅韌, 傳承成一種自強不息的魂魄和精神。

江上調玉弦

一弦一清心

一指空靈, 一指清遠。 悠然如松濤陣陣, 回應空穀;澄然似秋水漾漾, 輕扣淺灘;皎然如滿月粼粼, 垂照漢瓦;鏗然似鐵蹄嗒嗒,

飛掠過秦磚, 鼓琴者長袖拂風登高臨遠, 小眾山於眼底, 棄浮名如敝屣。 一把古琴, 如聖山之泉般錚淙瀉下, 三千丈是滔滔明月, 三千丈是朗朗清霜。

一指風雲, 一指散淡。 琴操如水, 漫捲過荒煙落照, 漫捲過古道西風, 漫捲過時光冷峻的鋒刃,

漫捲過遠遊者破舊的行囊, 漫捲過俱寂的萬籟, 漫捲過歷史荒蕪的河床……

一曲 “高山流水”, 體現了俞伯牙鼓琴的高超技藝, 也反映出鐘子期“知音”的絕妙與難得。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一個人心中無形的音, 卻化成了另一個人心中有形的像, 音與像,

像與音, 交互融合。 琴音琴心, 彈者旁聽, 絲絲入扣, 心有靈犀, 也難怪鐘子期去後, 俞伯牙在其墳前失聲痛哭, 毀琴立誓, 永不再彈。 我們在為伯牙高超技藝毀於一旦而惋惜的同時, 也深深地為子期這樣的“知音”難求而萬分感動。 古琴幽幽, 似乎從未停止過對真情的訴說。

琴瑟昔在岸

莫不靜而好

時光在這裡變緩,悠揚的古琴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寓言:在遙遠的海岸上有個喜歡海鷗的人,清晨他駕船來到海上,鳥兒成群結隊地飛來,人鳥一起遊玩,其樂融融,樂曲表現了“海日朝暉,滄江夕照,群飛眾和,翱翔自得”的意境。這就是古琴曲《鷗鷺忘機》,出自《列子皇帝篇》。

鳥棲魚不動,夜月照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聲即淡,其間無古今。它的弦音打通你的五臟六腑,它的意蘊帶你邁入出世的仙境,它那神似道化的繚繞玄音,讓無數中華先哲頓悟而世,創造了無數民族精髓的迷藏玄經。它是中華文化的沉澱——古琴。

本文素材來自七弦古琴

編輯 :古來

琴瑟昔在岸

莫不靜而好

時光在這裡變緩,悠揚的古琴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寓言:在遙遠的海岸上有個喜歡海鷗的人,清晨他駕船來到海上,鳥兒成群結隊地飛來,人鳥一起遊玩,其樂融融,樂曲表現了“海日朝暉,滄江夕照,群飛眾和,翱翔自得”的意境。這就是古琴曲《鷗鷺忘機》,出自《列子皇帝篇》。

鳥棲魚不動,夜月照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聲即淡,其間無古今。它的弦音打通你的五臟六腑,它的意蘊帶你邁入出世的仙境,它那神似道化的繚繞玄音,讓無數中華先哲頓悟而世,創造了無數民族精髓的迷藏玄經。它是中華文化的沉澱——古琴。

本文素材來自七弦古琴

編輯 :古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