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專訪】陳正道談《記憶大師》:觀眾對我很苛刻又很包容

與陳正道合作過兩次的黃渤, 形容導演是個“可愛的胖子”, 但對這個“可愛的胖子”來說, 《記憶大師》上映之後他似乎沒法繼續可愛下去了。 接受採訪時, 陳正道一面吃著點心說自己不開心, 同時又關心著手機上即時票房資料的刷新, 玩笑般的抱怨著現在電影裡不應該有超過十秒鐘的追車場面。

作為來自臺灣的中生代導演, 陳正道轉戰內地拍片僅僅兩年, 就於2013年憑藉《101次求婚》拿到了票房過億的成績, 隨後執導的《催眠大師》也以2.7億的票房, 刷新了國產懸疑類型片的票房紀錄。 不論是作品口碑還是票房成績皆屬同輩導演中的佼佼者, 對於多種類型片成熟的把控能力, 在國內導演中也是屈指可數。

這些不開心的根源可能還是因為對這部作品的在意。 正如導演自己在採訪中說的那樣, 《記憶大師》是他拍過的最緊張的一部電影, 儘管之前已經在懸疑推理類型上收穫過成功。

《記憶大師》上映之後反響依舊不錯, 豆瓣評分7.3與前作相差不多, 票房成績也在同檔期幾部國產電影中名列前茅, 上映不到一周即突破了兩億。

或許也是因為之前有過這種類型片的經驗, 當《催眠大師》被詬病過於冗長、解釋太多之後,

再次回到這個類型, 陳正道選擇了一種矯枉過正的方式去對待《記憶大師》。 大量的背景環境被省略, 人物動機也略顯牽強, 都是因為導演希望做減法。 在之前的一次校園活動中, 陳正道也提到這部電影的情節線索, 其實足以支撐兩部電影, 而為了將時長控制在兩小時以內, 再不得已去掉了很多戲份。 和三年前相比, 如今的電影市場和觀眾寬容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例子越來越多。

若是其他類型的電影有如此豐富的細節設定和高完成度, 或許很難再讓觀眾挑刺, 但對於一部懸疑推理的電影而言, 這些留白和減法卻直接導致了邏輯上的前後不一致, 使得部分觀眾看過之後, 忍不住去吐槽電影出現的不合理之處。

既是導演又是閱片量極大的影迷, 陳正道可能比絕大多數人都更清楚電影的問題在哪, 採訪中他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拍完我就覺得過了。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 他才會在豆瓣上給電影打了三顆星, 並且開了一個專頁去解答觀眾的質疑。

試圖在電影之外, 去完善觀眾對於這部電影的理解。

採訪的後半段是在前往下一個活動的車上完成的, 途中陳正道講了一個關於芭蕾舞演員被芭蕾折磨, 卻又因追求分毫不差完美產生快感的故事。 對他來說, 拍《記憶大師》這類型的電影於他正像跳芭蕾, 他在整個過程中都很痛苦,甚至結束之後也還被折磨著,但或許這就是他自己所追求的:“我會有一種碰到上帝跟外星人的雞皮疙瘩的電流通過全身,那個是分毫不差的一種完美。”

以下為介面娛樂與陳正道對話全文:

介面娛樂:關於這個故事的成形,之前你在寫劇本的時候有糾結,最後是楊子姍還是段奕宏來當最後的兇手,為什麼最後定了是段奕宏?

陳正道:沒有,其實很早我考慮過楊子姍那個角色是男性,後來又變成女性。最後又變段奕宏。其實80%的時間都是段奕宏了,只有在最早構思故事的時候有換過兇手。其實最後用段奕宏當兇手,對我來講比較大的是情感上面的解讀,我最後還是想比較看到兩位男性他們面對這樣情感糾葛的時候,段奕宏是選擇了犯罪的方式,就所謂的家暴。可是,黃渤選擇的是他在最後一刻停手了,那就變成了夫妻糾紛。所以我覺得最後還是兩個人的對決,是比較重要的。

介面娛樂:其實這個《記憶大師》有一個抽取記憶這種軟科幻的設定,除了最開始那塊之外,整體上好像對劇情沒有其他方面的幫助,包括劇中人物也只有黃渤和段奕宏兩個人意識到了有這麼一個東西的存在?

陳正道:對,所以軟科幻的設定就是,他本來就是一個我們認定是普遍化的東西了。

介面娛樂:但是從劇情來看,包括黃渤去音樂會追他妻子那會兒,她好像沒有意識到他丈夫記憶是錯亂的。

陳正道:他並沒有跟徐靜蕾說出一些徐靜蕾沒聽過的記憶,她最後覺得她丈夫性格變得很奇怪。我覺得還好,因為徐靜蕾不知道他把記憶拿錯了,他從被抓打人,到後面,如果你有認真看,他根本沒見到他妻子。他見到他妻子幾秒鐘,他跟她說“你不要接近陌生人”,她到那個時候都還不瞭解是什麼問題。

介面娛樂:覺得他這麼大的變化,徐靜蕾難道不會考慮到他是做了手術才出的問題嗎?

陳正道:沒有沒有,徐靜蕾不知道他把記憶拿錯了,但也可能是我們的失手吧。

介面娛樂:對於電影中的環境設定,開場類似於蒸汽朋克這樣的設定,後面在劇情後期的時候中間有穿插了一些古典音樂在裡面,這裡面是有什麼用意嗎?

陳正道:所以我應該用朋克音樂嗎?其實還是個人審美更多一些,但是我可以確認一件事情,因為我是學設計的,我覺得我整體美學跟我的主創調和的很好。總之,放在華語電影中,甚至我覺得未來技術獎項都還是會被提名的。總之,放在華語電影中,怪歸怪,我每一磚一瓦,都是精心為來看電影的人細緻刻畫的,至少你不能說我們畫面做的不堪吧。所以,這樣子我對得起觀眾之余,你如果要跟我說:我覺得看上去很不舒服,很模糊。那我覺得那個會變成觀眾的問題,那是你對於做夢的眼界小,不是因為我做導演的不對。

介面娛樂:關於這個電影的類型,大家會覺得這個電影的類型有些模糊,你來定義,這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陳正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模糊也好,或者讓大家覺得不適應也好,但是不管怎麼樣,美國人就是靠這一百年讓你相信花木蘭可以講英文,華人應該對我們自己的文化驕傲重視,在我架空這個世界裡,我知道做到多少,也許有的人覺得看著就尷尬,你就是找了一個看起來不像中國的地方在講這個話。作為類型導演需要一直激勵自己,因為我對觀眾尊重,我必須提供在這個市場上現在我什麼類型片都能夠找到資金的情況下,我如果把時間浪費去拍,有一部青春片成功了,我就去拍一個青春片,有一個IP成功了,我就上山飛仙下山盜墓,我覺得這樣不對。

就像《記憶大師》真的是一個很怪的片,我自己知道這個片子放在臺灣,放在其他很多地方它都不會成。現在算,可能也不符合萬達領導對它的期待。但我想想,今天也要過億。中國觀眾很特殊,他對我們有一種苛刻,你是中國人,只要任何地方沒搞明白,就是你做錯了。反正這個是一種上帝視角。

介面娛樂:會覺得是觀眾對你的要求過於嚴苛了?

陳正道:其實,我又很感動的地方是,票房上他們非常包容和支持,我覺得中國電影跟國足一樣,我同時兩方面都享受著,有的時候有點被強烈憎恨,就不管我怎麼做,你不是嫌我囉嗦,就是嫌我做的不好,但是更平衡回來一點是,票房支援我可以一步一步做。所以最後告訴我,除了一部做的比一部好以外,最重要的是一部做的要比一部新類型。

所以所有問題中,有時候問我bug,爭了兩句之後,反正我的想法是,可能我的國語講的不夠好,我下一次試試看講的圓滑一點。關於世界觀的設定,我只能講一句實在話,全部都設定像賈樟柯那樣,就像發生在你家身邊一樣,100部電影那樣,對你來講就叫接地氣了嗎?

介面娛樂:所以其實你更看中的是在類型上的創新?

陳正道:我的閱片量很大。我覺得我的義務是說,就算我的片會被提出一堆奇怪的詞語或者被大家認為不對,我只會認為說是我的失誤,或者我的故事講的不夠好,不夠說服你,可這不代表我。這幾年我推了很多IP,所有預計可能過十億的IP我都推掉了。我是從臺北那種國產電影占比低於1%的時代來到這麼好一個市場,市場觀眾對我很好,我對評論者也會很好。但是說實話我對投資者不會好,當然電影公司對我都不錯,但我不是特別搶手的導演,所以我不能幫你們賺很多錢。

介面娛樂:這個電影你刪去了很多,你說它的體量可能會有兩部電影,為什麼要犧牲這麼多,比如你說段奕宏、楊子姍、黃渤,他其實是三角的關係。

陳正道:因為140分鐘版做起來太累了,很多觀眾試片覺得坐不住了,而且我們片中反轉過多。我做錯一件事情就是,五個角色如果都要收尾,其實真的片子很長。所以,我覺得取捨一點沒有關係,反正你已經知道它不是一個完美的作品,過度冗長還是交代不清楚,我選擇交代不清楚。因為其實我交代清楚了,只是爭不爭而已。因為觀眾就講,你沒有交代清楚。

段老師在辦案的時候,他知道他母親的記憶。其實我們很多還是拿掉了,因為我當時覺得,這點就是我判斷失誤,就是以為觀眾在大螢幕上可以感覺到是那個東西。

介面娛樂:問題你已經其實都知道,你會覺得沒問題,觀眾應該會懂。但最大的問題是,觀眾其實可能看片子的時候,他其實沒有你看得這麼多。

陳正道: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是一個推理懸疑電影,每一種類型電影給觀眾的狀態不一樣,鬼片的功能就是讓觀眾去鬼屋,你要嚇他,讓他尖叫,喜劇片就像是娛樂觀眾,觀眾坐在那個地方,你來逗他。懸疑推理片,叫做參與型片,我們是一個密室逃脫片,我需要觀眾來參與的,只是我密室逃脫的題目出的多難,這個跟視角無關。我們電影中沒有帶那種“你有看到就算了,你沒看到我就那個了”。這種類型,這個類型遊戲,你只能問我說,你是不是題目出得太難了?或者說,導演你是不是說的比你拍的太多了,你應該在電影語言上讓我們絕對說服一點。那這個是我的缺點,我可以改進。可是視角上來講,我的電影不帶有瞧不起觀眾的,是太瞧得起觀眾了。

介面娛樂:其實我會覺得,當你想要比如在豆瓣上開一個專號去回答大家的問題,您是不是在電影上映之前其實已經有這種擔心?

陳正道:有,拍完就覺得,我覺得過了。我老實說,《催眠大師》當時我不想剪那麼長,很多人建議我說,你再講清楚一點,因為那麼多小細節太多了,最後解釋,我沒有辦法解釋那麼長,但是大家會講說,你講吧,大家會不清楚。所以後來《催眠大師》其實是拍到所有人都看懂了。所以其實,30%的觀眾會覺得有點太長了。

介面娛樂:而且你在豆瓣上給自己打了三星。

陳正道:我們現在《記憶大師》出現標準,我自己豆瓣迷,其實主要是因為我是影迷,倒也不在乎豆瓣的瓣友怎麼想,其實我敢上去回,就是我不在乎他們想。就是我們出現標準的P星圖,四星居多,大部分是給品質的,但是P星圖上面五星的數量我比較過,比例上是高於《催眠》的。也就是60%的人我是不如《催眠》的,15%的人認為我是比《催眠》進步了。

我這部片是我拍過最緊張的片。我知道現在我拍哪幾種類型,我可以輕鬆的拿到口碑和票房,我說實話,因為我類型電影的練習很早,我23歲開始拍電影,我比一般36歲的導演熟練,我做不到徐克跟陳可辛那樣,但是要做到跟同年齡的導演比類型片,有幾種類型片我覺得我可以做的很圓熟,我現場不會那麼緊張。我為什麼選擇做這個,說實話,還是一句老話,市場好,市場不好的時候不會有人讓你做這件事,因為觀眾參與度是電影公司最害怕的事情。這部片子我拍的時候很痛苦,剪的時候很痛苦,現在上的時候又很痛苦。

介面娛樂:有哪些戲份其實很重要但最後還是都剪掉了?

陳正道:有一段老徐就跟他講說“我考慮好了,我回去幫我爸工廠打工,你把你的書簽完成,我相信你”。前面還有一場,他們被房屋仲介羞辱,房屋仲介說你們倆是做什麼職業的?他說,我們兩個是作家,我寫遊記,我他寫小說。然後那個人說,作家啊,不錯不錯。然後那時候還問了一句說,你看過嗎他寫過一篇叫《夜雨》,“哦,我很久沒有看過實體書了,作家的收入應該就是比較適合我們樓下有一些經濟適用房”。因為這個羞辱,老徐決定不寫書了。我覺得我有勇氣剪掉,原因是我覺得老徐那場戲有到那個地步。我覺得這不是上帝視角,這是華語電影原罪。如果有空你再頭看一次那個醉酒的事件,無效線索都做了。

介面娛樂:如果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剪掉是好的。

陳正道:因為很電視劇,這種會很婆婆媽媽的。

介面娛樂:那麼對於票房呢,幾部國產電影通常競技,你會有什麼期待?

陳正道:《拆彈專家》還是在我們前面,《速8》也在我們前面。有一些小失望吧,但已經不錯,這個類型要在美國就更不可能,你怎麼可能那種《極限特工》跟《消失的愛人》一起上,《消失的愛人》還贏,也沒有這件事。

介面娛樂:你覺得其實跟《拆彈專家》比較的話,其實你的電影對觀眾的要求是更高的。

陳正道:我不知道,我覺得至少比較新吧。但觀眾都看港片看了幾十年了,他們習慣看,我覺得我也不能說什麼。

介面娛樂:接下來其實你會考慮將這個大師系列做一個IP,來做別的運作嗎?比如網劇之類的

陳正道:我可能會拍第三部,網劇會有,接下來拍一套網劇。就算大師系列,也是不同的故事了,只是有時候借用這個名字去鞏固它的。原本有想過讓裡面的人物互相聯繫,但是覺得算了,我不那麼喜歡宇宙這件事情。

介面娛樂:你剛才也提到了,下一部可能會叫《心靈大師》,可能是關注校園霸淩,您是想特別希望通過這個系列的電影去關照這些社會現實問題嗎?

陳正道:其實沒有特別現實,但我覺得有議題還是比較好的,畢竟你是犯罪推理片嘛,你做一個數學算式還是不如做一個文字內容來的好。《催眠大師》雖然也有在講酒駕或者是說恕罪,但它畢竟還是太像一個數學算式,所以之後兩部還是想要在裡面更多有一些社會意義的東西。

他在整個過程中都很痛苦,甚至結束之後也還被折磨著,但或許這就是他自己所追求的:“我會有一種碰到上帝跟外星人的雞皮疙瘩的電流通過全身,那個是分毫不差的一種完美。”

以下為介面娛樂與陳正道對話全文:

介面娛樂:關於這個故事的成形,之前你在寫劇本的時候有糾結,最後是楊子姍還是段奕宏來當最後的兇手,為什麼最後定了是段奕宏?

陳正道:沒有,其實很早我考慮過楊子姍那個角色是男性,後來又變成女性。最後又變段奕宏。其實80%的時間都是段奕宏了,只有在最早構思故事的時候有換過兇手。其實最後用段奕宏當兇手,對我來講比較大的是情感上面的解讀,我最後還是想比較看到兩位男性他們面對這樣情感糾葛的時候,段奕宏是選擇了犯罪的方式,就所謂的家暴。可是,黃渤選擇的是他在最後一刻停手了,那就變成了夫妻糾紛。所以我覺得最後還是兩個人的對決,是比較重要的。

介面娛樂:其實這個《記憶大師》有一個抽取記憶這種軟科幻的設定,除了最開始那塊之外,整體上好像對劇情沒有其他方面的幫助,包括劇中人物也只有黃渤和段奕宏兩個人意識到了有這麼一個東西的存在?

陳正道:對,所以軟科幻的設定就是,他本來就是一個我們認定是普遍化的東西了。

介面娛樂:但是從劇情來看,包括黃渤去音樂會追他妻子那會兒,她好像沒有意識到他丈夫記憶是錯亂的。

陳正道:他並沒有跟徐靜蕾說出一些徐靜蕾沒聽過的記憶,她最後覺得她丈夫性格變得很奇怪。我覺得還好,因為徐靜蕾不知道他把記憶拿錯了,他從被抓打人,到後面,如果你有認真看,他根本沒見到他妻子。他見到他妻子幾秒鐘,他跟她說“你不要接近陌生人”,她到那個時候都還不瞭解是什麼問題。

介面娛樂:覺得他這麼大的變化,徐靜蕾難道不會考慮到他是做了手術才出的問題嗎?

陳正道:沒有沒有,徐靜蕾不知道他把記憶拿錯了,但也可能是我們的失手吧。

介面娛樂:對於電影中的環境設定,開場類似於蒸汽朋克這樣的設定,後面在劇情後期的時候中間有穿插了一些古典音樂在裡面,這裡面是有什麼用意嗎?

陳正道:所以我應該用朋克音樂嗎?其實還是個人審美更多一些,但是我可以確認一件事情,因為我是學設計的,我覺得我整體美學跟我的主創調和的很好。總之,放在華語電影中,甚至我覺得未來技術獎項都還是會被提名的。總之,放在華語電影中,怪歸怪,我每一磚一瓦,都是精心為來看電影的人細緻刻畫的,至少你不能說我們畫面做的不堪吧。所以,這樣子我對得起觀眾之余,你如果要跟我說:我覺得看上去很不舒服,很模糊。那我覺得那個會變成觀眾的問題,那是你對於做夢的眼界小,不是因為我做導演的不對。

介面娛樂:關於這個電影的類型,大家會覺得這個電影的類型有些模糊,你來定義,這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陳正道: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模糊也好,或者讓大家覺得不適應也好,但是不管怎麼樣,美國人就是靠這一百年讓你相信花木蘭可以講英文,華人應該對我們自己的文化驕傲重視,在我架空這個世界裡,我知道做到多少,也許有的人覺得看著就尷尬,你就是找了一個看起來不像中國的地方在講這個話。作為類型導演需要一直激勵自己,因為我對觀眾尊重,我必須提供在這個市場上現在我什麼類型片都能夠找到資金的情況下,我如果把時間浪費去拍,有一部青春片成功了,我就去拍一個青春片,有一個IP成功了,我就上山飛仙下山盜墓,我覺得這樣不對。

就像《記憶大師》真的是一個很怪的片,我自己知道這個片子放在臺灣,放在其他很多地方它都不會成。現在算,可能也不符合萬達領導對它的期待。但我想想,今天也要過億。中國觀眾很特殊,他對我們有一種苛刻,你是中國人,只要任何地方沒搞明白,就是你做錯了。反正這個是一種上帝視角。

介面娛樂:會覺得是觀眾對你的要求過於嚴苛了?

陳正道:其實,我又很感動的地方是,票房上他們非常包容和支持,我覺得中國電影跟國足一樣,我同時兩方面都享受著,有的時候有點被強烈憎恨,就不管我怎麼做,你不是嫌我囉嗦,就是嫌我做的不好,但是更平衡回來一點是,票房支援我可以一步一步做。所以最後告訴我,除了一部做的比一部好以外,最重要的是一部做的要比一部新類型。

所以所有問題中,有時候問我bug,爭了兩句之後,反正我的想法是,可能我的國語講的不夠好,我下一次試試看講的圓滑一點。關於世界觀的設定,我只能講一句實在話,全部都設定像賈樟柯那樣,就像發生在你家身邊一樣,100部電影那樣,對你來講就叫接地氣了嗎?

介面娛樂:所以其實你更看中的是在類型上的創新?

陳正道:我的閱片量很大。我覺得我的義務是說,就算我的片會被提出一堆奇怪的詞語或者被大家認為不對,我只會認為說是我的失誤,或者我的故事講的不夠好,不夠說服你,可這不代表我。這幾年我推了很多IP,所有預計可能過十億的IP我都推掉了。我是從臺北那種國產電影占比低於1%的時代來到這麼好一個市場,市場觀眾對我很好,我對評論者也會很好。但是說實話我對投資者不會好,當然電影公司對我都不錯,但我不是特別搶手的導演,所以我不能幫你們賺很多錢。

介面娛樂:這個電影你刪去了很多,你說它的體量可能會有兩部電影,為什麼要犧牲這麼多,比如你說段奕宏、楊子姍、黃渤,他其實是三角的關係。

陳正道:因為140分鐘版做起來太累了,很多觀眾試片覺得坐不住了,而且我們片中反轉過多。我做錯一件事情就是,五個角色如果都要收尾,其實真的片子很長。所以,我覺得取捨一點沒有關係,反正你已經知道它不是一個完美的作品,過度冗長還是交代不清楚,我選擇交代不清楚。因為其實我交代清楚了,只是爭不爭而已。因為觀眾就講,你沒有交代清楚。

段老師在辦案的時候,他知道他母親的記憶。其實我們很多還是拿掉了,因為我當時覺得,這點就是我判斷失誤,就是以為觀眾在大螢幕上可以感覺到是那個東西。

介面娛樂:問題你已經其實都知道,你會覺得沒問題,觀眾應該會懂。但最大的問題是,觀眾其實可能看片子的時候,他其實沒有你看得這麼多。

陳正道: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是一個推理懸疑電影,每一種類型電影給觀眾的狀態不一樣,鬼片的功能就是讓觀眾去鬼屋,你要嚇他,讓他尖叫,喜劇片就像是娛樂觀眾,觀眾坐在那個地方,你來逗他。懸疑推理片,叫做參與型片,我們是一個密室逃脫片,我需要觀眾來參與的,只是我密室逃脫的題目出的多難,這個跟視角無關。我們電影中沒有帶那種“你有看到就算了,你沒看到我就那個了”。這種類型,這個類型遊戲,你只能問我說,你是不是題目出得太難了?或者說,導演你是不是說的比你拍的太多了,你應該在電影語言上讓我們絕對說服一點。那這個是我的缺點,我可以改進。可是視角上來講,我的電影不帶有瞧不起觀眾的,是太瞧得起觀眾了。

介面娛樂:其實我會覺得,當你想要比如在豆瓣上開一個專號去回答大家的問題,您是不是在電影上映之前其實已經有這種擔心?

陳正道:有,拍完就覺得,我覺得過了。我老實說,《催眠大師》當時我不想剪那麼長,很多人建議我說,你再講清楚一點,因為那麼多小細節太多了,最後解釋,我沒有辦法解釋那麼長,但是大家會講說,你講吧,大家會不清楚。所以後來《催眠大師》其實是拍到所有人都看懂了。所以其實,30%的觀眾會覺得有點太長了。

介面娛樂:而且你在豆瓣上給自己打了三星。

陳正道:我們現在《記憶大師》出現標準,我自己豆瓣迷,其實主要是因為我是影迷,倒也不在乎豆瓣的瓣友怎麼想,其實我敢上去回,就是我不在乎他們想。就是我們出現標準的P星圖,四星居多,大部分是給品質的,但是P星圖上面五星的數量我比較過,比例上是高於《催眠》的。也就是60%的人我是不如《催眠》的,15%的人認為我是比《催眠》進步了。

我這部片是我拍過最緊張的片。我知道現在我拍哪幾種類型,我可以輕鬆的拿到口碑和票房,我說實話,因為我類型電影的練習很早,我23歲開始拍電影,我比一般36歲的導演熟練,我做不到徐克跟陳可辛那樣,但是要做到跟同年齡的導演比類型片,有幾種類型片我覺得我可以做的很圓熟,我現場不會那麼緊張。我為什麼選擇做這個,說實話,還是一句老話,市場好,市場不好的時候不會有人讓你做這件事,因為觀眾參與度是電影公司最害怕的事情。這部片子我拍的時候很痛苦,剪的時候很痛苦,現在上的時候又很痛苦。

介面娛樂:有哪些戲份其實很重要但最後還是都剪掉了?

陳正道:有一段老徐就跟他講說“我考慮好了,我回去幫我爸工廠打工,你把你的書簽完成,我相信你”。前面還有一場,他們被房屋仲介羞辱,房屋仲介說你們倆是做什麼職業的?他說,我們兩個是作家,我寫遊記,我他寫小說。然後那個人說,作家啊,不錯不錯。然後那時候還問了一句說,你看過嗎他寫過一篇叫《夜雨》,“哦,我很久沒有看過實體書了,作家的收入應該就是比較適合我們樓下有一些經濟適用房”。因為這個羞辱,老徐決定不寫書了。我覺得我有勇氣剪掉,原因是我覺得老徐那場戲有到那個地步。我覺得這不是上帝視角,這是華語電影原罪。如果有空你再頭看一次那個醉酒的事件,無效線索都做了。

介面娛樂:如果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剪掉是好的。

陳正道:因為很電視劇,這種會很婆婆媽媽的。

介面娛樂:那麼對於票房呢,幾部國產電影通常競技,你會有什麼期待?

陳正道:《拆彈專家》還是在我們前面,《速8》也在我們前面。有一些小失望吧,但已經不錯,這個類型要在美國就更不可能,你怎麼可能那種《極限特工》跟《消失的愛人》一起上,《消失的愛人》還贏,也沒有這件事。

介面娛樂:你覺得其實跟《拆彈專家》比較的話,其實你的電影對觀眾的要求是更高的。

陳正道:我不知道,我覺得至少比較新吧。但觀眾都看港片看了幾十年了,他們習慣看,我覺得我也不能說什麼。

介面娛樂:接下來其實你會考慮將這個大師系列做一個IP,來做別的運作嗎?比如網劇之類的

陳正道:我可能會拍第三部,網劇會有,接下來拍一套網劇。就算大師系列,也是不同的故事了,只是有時候借用這個名字去鞏固它的。原本有想過讓裡面的人物互相聯繫,但是覺得算了,我不那麼喜歡宇宙這件事情。

介面娛樂:你剛才也提到了,下一部可能會叫《心靈大師》,可能是關注校園霸淩,您是想特別希望通過這個系列的電影去關照這些社會現實問題嗎?

陳正道:其實沒有特別現實,但我覺得有議題還是比較好的,畢竟你是犯罪推理片嘛,你做一個數學算式還是不如做一個文字內容來的好。《催眠大師》雖然也有在講酒駕或者是說恕罪,但它畢竟還是太像一個數學算式,所以之後兩部還是想要在裡面更多有一些社會意義的東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