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打白骨精,吳承恩到底是要告訴我們什麼

過了五莊觀, 緊跟著的故事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的三打白骨精, 那麼這兩回書, 吳承恩先生又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諸君, 走到這裡的人, 是越來越少了, 悟空在路上去化齋時, 原著也寫得明白“可憐西方路甚是寂寞, 更無莊堡人家, 正是多逢樹木少見人煙去處。 ”

西遊記上一路遇到的困難, 多和師徒四人的修心有關, 這一次長老看到這山, 首先就被驚到了, 好比路怒症患者, 有車亂加塞, 唐僧在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下破口大駡, 篇名就已經點題了:“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這一回的磨難, 是唐僧惹出來的,

唐僧受不了外界的干擾, 然後自己的小暴脾氣終於被點燃了, 於是恨逐美猴王。

唐長老從長安一路走到這裡, 長安也不安了, 開始焦慮和小暴脾氣了, “山峰岩重疊, 澗壑灣環。 虎狼成陣走, 麂鹿作群行。 無數獐鑽簇簇, 滿山狐兔聚叢叢。 千尺大蟒, 萬丈長蛇。 大蟒噴愁霧, 長蛇吐怪風。 ”

人是最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的, 在這種環境下, 唐僧為什麼會煩躁, 焦慮和不耐煩呢?

且看原文:“那長老馬上心驚, 孫大聖佈施手段, 舞著鐵棒, 哮吼一聲, 唬得那狼蟲顛竄, 虎豹奔逃。 師徒們入此山, 正行到嵯峨之處, 三藏道:“悟空, 我這一日, 肚中饑了, 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 這等半山之中, 前不巴村, 後不著店, 有錢也沒買處,

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 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 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 口能言, 足不能行, 也虧我救你性命, 摩頂受戒, 做了我的徒弟。 怎麼不肯努力, 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 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 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饑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 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 少要言語。 我知你尊性高傲, 十分違慢了你, 便要念那話兒咒。 你下馬穩坐, 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化齋去。 ””

狼蟲虎豹倒是都被趕跑了, 但是呢這時候唐僧的心已經亂了, 開始心中不快, 開始發脾氣, 耍性子, 開始埋怨悟空。

倒是悟空心裡是明白的, 一語就點出了唐僧的焦慮點所在。 “我知你尊性高傲, 十分違慢了你”

諸君, 人是社會人,

是群居的一種生物, 即便你是要到西天取經, 也是要跟外界打交道的, 而唐僧這時候吃過了草還丹的人參果, 開始有點受不得這種環境了。

因為這一時期的唐僧自性開始清淨, 而由於自性開始清淨, 往往就很難容忍周圍環境的不清淨, 這時候的智慧又不足以和外界環境和平共處。

問題就來了, 唐僧為了一心向好, 小暴脾氣趕走了美猴王, 接下來的幾回, 命都差點搭進去, 甚至連人都做不成, 還成了籠中之虎。

人, 沒有境界, 容易在生活中惹麻煩, 而有了境界, 卻又有有了境界的麻煩, 所以原著說得好:“山高必有怪, 嶺峻卻生精。 ”果然這山上有一個妖精。 孫大聖去時, 驚動那怪。 他在雲端裡, 踏著陰風, 看見長老坐在地下,

就不勝歡喜道:“造化, 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 他本是金蟬子化身, 十世修行的原體。 有人吃他一塊肉, 長壽長生。 真個今日到了。 ”

所謂高處不勝寒, 這時候孫大聖一動, 就惹動了那怪, 唐僧什麼來頭呢?

我們前面聊過, 唐僧是佛祖如來的弟子, 到這一世, 已經是他的第十世修行了, 而且唐僧取的是:“大乘”

說到這裡, 就得說大乘和小乘的區別。

大和小, 不是誰高誰低的問題, 而是路線不同的問題。

大乘著重利他, 就像唐僧取經, 目的是為他人。

小乘則是著重自己解脫。

很多人學佛, 由於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出發點和應該走的路線, 盲目走不適合自己的大乘, 搞得自己很痛苦很糾結。

大乘是需要很高的慈悲心的。

而既然利他,

那就必然會傷害一些妖魔鬼怪的利益, 也正因為如此, 越往前走, 想吃唐僧肉的妖怪會越多。

而另一方面, 由於唐僧自身層次提高了, 他遇到的困難, 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古代要想成就大利他事業的人, 必須要有官面走動的人的幫助。

且看原文:“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 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 不敢攏身。 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 八戒、沙僧, 雖沒甚麼大本事, 然八戒是天蓬元帥, 沙僧是捲簾大將。 他的威氣尚不曾泄, 故不敢攏身。 ”

諸君, 八戒和沙僧都是官面上走動的, 雖然現在是被貶下凡, 但是自身的威氣還在。

人家這叫到基層歷練的幹部, 上層關係是有的, 所以屍魔不敢動唐僧。

不敢硬來, 但當然可以巧取, 八戒和沙僧,都是各有軟肋的,八戒好色呀!沙僧雖然不好色,但是在天庭時本來就不是什麼大腳色,只是幹活的,雖然執行能力不錯,但是對付這些巧取的事情,他也是不擅長的。

而且唐僧這一時期自性清淨,一方面動不動就小暴脾氣,另外一方面就總覺得要以慈悲心看世界。

於是乎~~~

正如同原著說的:“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

雖然我們都熟知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但是聊到這裡,諸君,即便我們沒有看過原著故事,這裡恐怕也都猜得到唐長老是要吃大虧了。

八戒和沙僧,都是各有軟肋的,八戒好色呀!沙僧雖然不好色,但是在天庭時本來就不是什麼大腳色,只是幹活的,雖然執行能力不錯,但是對付這些巧取的事情,他也是不擅長的。

而且唐僧這一時期自性清淨,一方面動不動就小暴脾氣,另外一方面就總覺得要以慈悲心看世界。

於是乎~~~

正如同原著說的:“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也不認得。”

雖然我們都熟知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但是聊到這裡,諸君,即便我們沒有看過原著故事,這裡恐怕也都猜得到唐長老是要吃大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