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賠本賺吆喝?四川音樂消費市場“看漲”

佛光花海音樂節“花海舞臺” 受訪者供圖

張靚穎參加音樂節

音樂不停歇

你方唱罷我登場

4月29日, 從峨眉山市區驅車駛過一段蜿蜒的山路, 來到黃灣小鎮, 只見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入口已排起了長龍, 大家耐心等待檢票入場。

在主舞臺——“花海舞臺”對面, 是一片綠油油的斜坡, 觀眾們或是鋪上毯子席地而坐, 或是搭起帳篷愜意欣賞音樂。 參加音樂節的觀眾很“忙”, 因為在“花海舞臺”和“咪咕舞臺”的表演接連不斷,

當“花海舞臺”的演出剛謝幕, 幾百米外的“咪咕舞臺”就響起“誘人”的音樂。 連續7個小時, 在兩個舞臺的交替演出中, 觀眾將張靚穎、譚維維、光良、陳粒等19組藝人精彩的現場演唱“盡收囊中”, 曲風涵蓋了搖滾、流行音樂、民謠、電子音樂等。 觀眾隨著音樂跳動, 從天空中俯瞰, 就像一大片被風吹過的麥浪。

在成都, 這樣的熱度絲毫不減。 4月29日至5月1日, 由成都市文廣新局、成都市音樂產業推進辦公室主辦, 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2017年成都之春室外音樂會, 在大悅城、寬窄巷子、春熙路等9個點位從每天下午1點到6點不間斷滾動演出, 一共上演了166場, 覆蓋觀眾23萬人次。

而這股“音樂熱”還將繼續, 5月13日到14日,

成都草莓音樂節也將在萬眾矚目中登陸成都非遺博覽園。 作為老牌音樂節, 草莓音樂節的品牌已經在年輕群體中“紮根”, 行走在大學校園裡, 總會聽見三五成群的同學在討論即將到來的音樂節。 本次草莓音樂節的陣容不僅有痛仰、好妹妹、萬能青年旅店、馬頔等知名民謠、搖滾樂隊和歌手, 今年還在“嘻哈舞臺”中加入嘻哈音樂, 不少四川本土的嘻哈音樂人將登臺表演。

2017年成都之春室外音樂會大悅城點位 受訪者供圖

細分受眾群

音樂節也與時俱進

搖旗呐喊、隨音樂跳動、揮舞螢光棒……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依然是年輕人的主場, 但其中也不乏“拖家帶口”的, 年齡層從“00後”跨越到“60後”。 兩天5.5萬觀眾, 超出了承辦方咪咕音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咪咕音樂”)預計的3萬人。

“樂山的大型演出市場才剛剛起步, 而且項目運營時間短, 所以在藝人的確定、招商、票房等方面都有壓力。 我們不能把一般音樂節的民謠、搖滾等音樂類型照搬過來。 ”“咪咕音樂”副總經理袁敏說, 在音樂上, 包容性要更強,

比如陳粒、黃義達、郝雲這些歌手可以吸引很多外地歌迷, 像張靚穎、譚維維在四川知名度非常高, 本地觀眾會沖著她們去。

具有8年歷史的草莓音樂節也在觀望市場, 面對需求不斷變化的受眾群體, 在音樂節設置上也在做相應的調整。

成都宇修合力演藝管理有限公司是4屆成都草莓音樂節的承辦方, 總經理童欣明顯感受到受眾需求的“反覆運算更新”, 從最開始的民謠、流行樂、搖滾, 到電子音樂, 今年的草莓音樂節還將增加“嘻哈舞臺”。 “嘻哈音樂是流行文化的代表, 近年來需求越來越大。 ”童欣說。

對於受眾的偏好, 成都室外音樂會也在不斷地“試水”。 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專案運營總監李婕表示, 成都室外音樂會舉辦一年多以來, 一直在嘗試給觀眾提供不同類型的音樂。“這一次加入了古琴、琵琶等中國傳統音樂,覆蓋面更廣。”

在本屆室外音樂會中,“天府琴韻”古琴大師專場演出、琵琶大師陳音藝術賞析講座等有關傳統文化的音樂活動占了將近70%。“當觀眾真正接觸到多元化的音樂時,會發現古典的音樂其實也很有意思。”李婕說。

陳粒參加音樂節

賠本賺吆喝?

音樂消費市場依然“看漲”

雖然音樂節看上去一片繁榮,但據相關調查顯示,能夠真正盈利的只有20%,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居高不下的成本則是主要原因。如今,一般來說,舉辦萬人以下的小型音樂節,單日成本在200萬元左右;萬人以上的大型音樂節,則是500萬元左右。在成本構成中,藝人的演出費占了大頭。

袁敏介紹,此次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政府在場地和安保上給予很大支持,但藝人的出場費仍占總投入2/3以上。而童欣表示,對於草莓音樂節來說,與音樂節簽約藝人占80%至90%,就算是其他公司的藝人也有長期的合作,所以演出費的成本相對要低一些,但也占到總投入的50%至60%。

今年是佛光花海音樂節塑造品牌的第一年,但在直接項目成本收回上卻有一定壓力。這也在袁敏的預料之中,她說:“一個音樂節品牌的培養,3至5年是基本的培育時間。”

不過,四川的音樂消費市場依然“看漲”。“票房、贊助、版權分銷、衍生品收入,是音樂節的營收來源。”童欣說,成都草莓音樂節的票房僅次於北京和上海,而且音樂節現場,成都的美食區是最精彩、數量最多的。

在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期間,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與“咪咕音樂”合作的“咪咕愛唱”K歌產品在展區裡最受歡迎,每天有100余觀眾前來體驗。“‘咪咕愛唱’的四川用戶占了接近30%。K歌有很大的需求,覆蓋手機、電視、KTV等不同的環境,這個市場至少是上千億元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專案經理賈彬彬說。

根據省文化廳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全省僅“四級音樂季”線上線下參與人數就超過1000萬人次,實現收入超過6億。按照“二八定律”,20%的人數貢獻80%的收入,在這20%的消費群體中,人均消費為240元。單從這個數位看出,音樂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後勁。

一直在嘗試給觀眾提供不同類型的音樂。“這一次加入了古琴、琵琶等中國傳統音樂,覆蓋面更廣。”

在本屆室外音樂會中,“天府琴韻”古琴大師專場演出、琵琶大師陳音藝術賞析講座等有關傳統文化的音樂活動占了將近70%。“當觀眾真正接觸到多元化的音樂時,會發現古典的音樂其實也很有意思。”李婕說。

陳粒參加音樂節

賠本賺吆喝?

音樂消費市場依然“看漲”

雖然音樂節看上去一片繁榮,但據相關調查顯示,能夠真正盈利的只有20%,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居高不下的成本則是主要原因。如今,一般來說,舉辦萬人以下的小型音樂節,單日成本在200萬元左右;萬人以上的大型音樂節,則是500萬元左右。在成本構成中,藝人的演出費占了大頭。

袁敏介紹,此次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政府在場地和安保上給予很大支持,但藝人的出場費仍占總投入2/3以上。而童欣表示,對於草莓音樂節來說,與音樂節簽約藝人占80%至90%,就算是其他公司的藝人也有長期的合作,所以演出費的成本相對要低一些,但也占到總投入的50%至60%。

今年是佛光花海音樂節塑造品牌的第一年,但在直接項目成本收回上卻有一定壓力。這也在袁敏的預料之中,她說:“一個音樂節品牌的培養,3至5年是基本的培育時間。”

不過,四川的音樂消費市場依然“看漲”。“票房、贊助、版權分銷、衍生品收入,是音樂節的營收來源。”童欣說,成都草莓音樂節的票房僅次於北京和上海,而且音樂節現場,成都的美食區是最精彩、數量最多的。

在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期間,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與“咪咕音樂”合作的“咪咕愛唱”K歌產品在展區裡最受歡迎,每天有100余觀眾前來體驗。“‘咪咕愛唱’的四川用戶占了接近30%。K歌有很大的需求,覆蓋手機、電視、KTV等不同的環境,這個市場至少是上千億元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專案經理賈彬彬說。

根據省文化廳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全省僅“四級音樂季”線上線下參與人數就超過1000萬人次,實現收入超過6億。按照“二八定律”,20%的人數貢獻80%的收入,在這20%的消費群體中,人均消費為240元。單從這個數位看出,音樂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後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