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荊州首個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成立 大師現場授課

記者 蔡靜文 文/圖

近日, “柚塑”、 “蛋雕”、“鏤金箔”、 “漢繡”等帶著濃郁歷史氣息的50多件非遺作品和精彩的民間戲法, 在沙市區崇文街辦濱湖社區精彩亮相。 這也是荊州市首個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 非遺進社區不僅展示了荊楚文化裡的絕活, 也昭示著非遺文化有傳承的未來。

居民在社區非遺傳承站參觀。

各方協力創辦社區非遺傳承站

“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 我們接觸到了李南傑先生。 他原是荊州市文化局的局長, 對荊州非遺文化有很深的研究。 ”崇文街道辦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負責人劉蕾告訴記者, 本來他們在濱湖社區開辦了公益性的清源書院, 對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 於是登門拜訪了李南傑先生。 在李南傑先生家裡, 他們見到了大量非遺申報材料, 也見到了部分非遺作品, 其精緻的工藝, 傳統的製作方式讓人驚歎不已。

劉蕾說, 自己在荊州生活那麼多年,

卻從來不知道這些文化瑰寶。 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劉蕾的腦中形成, 他們要將這些隱藏在人們生活目光之外的文化搬進社區, 讓普通市民能近距離地看到這些古老的技藝。

2016年底, 經李南傑先生引薦, 劉蕾和同伴先後登門拜訪了五位非遺傳承人。 “我們發現這些非遺傳承人幾乎都面臨著同樣的苦惱, 就是隨著他們年紀的增長, 這門精湛的手藝無人可傳。 ”劉蕾稱, 非遺進社區的想法, 正好契合了這些傳承人的心願, 不僅可以讓更多市民瞭解他們的技藝, 還可以從有興趣的市民中挑選出好的手藝人來傳承非遺文化。

“柚塑”的李南保, “金箔刻鏤” “蛋雕”的王華林, “民間戲法”的劉國華, “荊楚畫磚”的肖山, “荊楚泥陶”的夏裕穀,

這五位傳承人被劉蕾及同伴的誠意所打動, 他們齊聚濱湖社區清源書院, 積極為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的成立出謀劃策。

劉蕾介紹, 濱湖社區居委會也非常支援他們的計畫, 將社區辦公大樓整個二樓拿出來作為傳承站的活動場地, 並且在日常工作中向社區居民宣傳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

力爭打造社區非遺傳承站示範點

3月5日, 崇文街辦聯合清源書院舉辦了“三月學雷鋒 全民托非遺 ”的活動, 正式向市民宣告荊州市首家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成立了。

“當天, 有不少社區居民和沙市理工學院的師生前來, 五位非遺傳承人也分別向大家展示了絕活, 令居民讚歎不已。 ”劉蕾說, 為了讓更多市民參與其中,

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還特別公示了一份課程時間安排表, 上面清楚記錄了五位元傳承人的授課時間, 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時間來安排。

劉蕾表示, 下一步他們還會繼續聯繫更多非遺傳承人加入到社區非遺傳承站中來。 “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以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 以非遺傳承人為教授, 以活動傳承為常態, 不斷開展社會公益活動。 ”劉蕾說, 單個社區輻射範圍是有限的, 想要做好這樣的事業, 每一個社區都應該有這樣一個據點。 他們會努力把這個荊州市首家社區非遺文化傳承站打造成示範點, 爭取讓社區非遺傳承站在每一個社區生根發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