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一「名」定終身!掌櫃們,三思啊!

作者|希淩

編輯|東青

從接地氣的武大郎燒餅, 張亮麻辣燙, 蘭州拉麵, 到不明覺厲的 Highline , 鮨正, 雍頤庭....

五花八門的餐廳名字背後, 有哪些“套路”可循?我們分析了 100+ 餐廳名字, 有了這些新發現。

套路一:以“人物化”取名, 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一家來自北京的網紅點心把店開到了上海, 聽說要排好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 它叫:鮑師傅糕點。

(有人總結了網紅美食的爆款套路)

有人總結了網紅美食的爆款套路:在吃的東西前面加一個老年人的名字, 比如胖阿姨香酥雞, 王阿婆絲襪奶茶, 趙阿姨小餛飩.....一聽到什麼阿姨啊什麼師傅啊, 讓人不禁感覺——“哇, 夠正宗, 絕對有秘方!買買買!”

這是個調侃, 又不止於調侃。

我們發現, 越來越多的餐廳喜歡以“人物化”取名, 比如表哥、表妹、表叔的“親戚派“, 鮑師傅、熊師傅、張師傅的“師傅派”, 小明同學、田老師、張媽媽的“熟人派”。

這些名字一聽就能記住,

我們感覺都是“身邊的人”很親切, 充滿信任感。

(以“人物化”取名的餐廳)

表妹香港靚點餐廳李靜陶說, 取名字時覺得“表妹”是人與人之間的稱呼, 比較俏皮, 能拉近和客人的距離。

我們在大眾點評上看到了這些評價:

“第一次是被名字吸引到的!”

“第一次來, 名字很可愛。 ”

“表妹沖這個名字也得來吃呀。 ”

“這老闆真會起名字, 一下子感覺對這餐館好親切。 ”

“人物化”取名的第一波紅利過後, 追求新意很重要, 否則遍地都是“親戚”、“熟人”, 最初的親切感可能變成厭倦感。

畢竟, 只是想靜靜吃個飯而已。

套路二:以“品牌+品類”取名, 快速讓消費者知道你是誰

想吃漢堡時腦子裡浮現麥當勞, 想吃披薩時想起必勝客, 喝杯咖啡吧, 去星巴克......

那麼問題來了, 想吃小面, 餃子, 小龍蝦時你會想起誰?

是不是還沒有答案?

這成了很多主打單品餐廳的追求——讓自家品牌和某一類小吃劃上等號:當消費者想吃某類小吃時, 立刻想起自己。

它們喜歡用“品牌+品類”的取名方式, 讓人一眼就知道這家店賣啥。

餐廳主打單品集中在麵食, 餃子, 小龍蝦, 沙拉等。 比如主打麵食的餐廳, 有醉面, 孟非的小面, 豌豌重慶小面, 蔣老頭重慶小面, 私蜀小面, 強小面, 愚小面, 七辛客重慶小面......

(主打單品餐廳的取名套路)

成立於 2014 年的遇見小面, 是一家主打重慶小面的川渝風味麵館,

主要在 CBD、大型 shopping mall 區域開設面積為 80 - 120 平左右的連鎖小店。

門店共有 30 餘款產品, 包括 12 款面加抄手, 以及多款小吃、飲品。 它們在保留 20% 的明星產品的情況下, 根據當季的銷售情況和氣候情況, 進行產品反覆運算。

除了在取名時突出品類, 差異化產品也成了餐廳爭先包裝的賣點。

主打餃子的餐廳, 除了常見的“ xx 餃子”, 也開始出現這樣的名字:船歌魚水餃, 喜鼎海膽水餃, 喜家德蝦仁水餃, 集天鮁魚餃子......

餐廳以主打單品命名的好處是, 讓人快速知道你是誰, 也讓人感覺你更專業。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 不要選擇受眾過窄的單品, 客流量可能會低得可憐。

套路三:以地名取名, 突出菜系特色

當看到“邊境東南亞小吃, 湄南河泰廚, 幽蘭東南亞餐廳, 曼谷 5 巷,西貢媽媽”這些名字時,你基本可以判斷出來這是一家主打東南亞菜系的餐廳。而如果看到“大賞,椰子屋”這些名字,你還能猜出來這也是主打東南亞菜的餐廳?

(以地名取名的餐廳)

結合地名取名,和以“品牌+品類”取名的思路一樣,也是為了向消費者傳遞“我是誰”。當把這件事說清楚後,你需要更多去考慮如何突出餐廳的特色,與顧客建立共鳴?

套路四:巧用諧音字

賣豬蹄的叫小蹄大作,賣小龍蝦的叫舞蝦小說,買包子的叫包容心......

看到這些名字,你有沒有欣然一笑。

餐廳取名巧用諧音字,有意思更容易讓人記住你。

(餐廳取名巧用諧音字)

傲鰻是一家主打“鰻魚三吃”的日料店,人均消費 400 元。店名隱隱透著一種“傲嬌”和“高冷”,仿佛是在傳達對產品品質的足夠信心。與名字親和力強,人均消費 87 元的“鰻鰻的愛”相比,傲鰻的名字突出定位的差異性和餐廳調性。

“超級愛吃鰻魚!被名字吸引了!”

“看名字就知道主打的就是鰻魚飯了。”

“沖這傲嬌的名字,奔著這兒招牌鰻魚飯來的。”

“很喜歡這個調調,味道超級贊,名字很傲嬌。”

用諧音取名匹配餐廳的調性很重要,如果不能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建議不要走這個套路。它的弊端顯而易見——在輸入法中一般不能直接將名字打出來。比如輸入“ aoman ”,出現的是“傲慢”,而餐廳叫做“傲鰻”。

還有不要使用一些容易引起誤會,或者寓意不好的名字,比如“飯罪團夥”。有噱頭不等於有客流。

套路五,六,七......

上面我們總結了 4 種餐廳取名套路:“人物化”,“品牌+品類”,“以地名突出菜系”,“巧用諧音字”。

你還可以試試這些思路:

以菜品的感官體驗來取名,多見於川菜,比如味覺的辣,有辣尚癮,辣小邦,辣家私廚,辣府,蜀辣驕......

以動物系列來取名,多見於咖啡館,甜品屋,比如花貓餐廳, zoo coffee,貓膩 157 號咖啡,喵了個咪貓 bar,甜心兔子......

把品牌變成一種社交貨幣,比如一個鴨子美食品牌叫“叫個鴨子”。一個滴滴市場總監曾在朋友圈發,“週五很辛苦,叫個鴨子犒勞下自己。”翻譯過來就是,我很寂寞想找個人陪我。但是他不能這樣去說,所以就用“叫個鴨子”去幫他說出這些話。類似的還有一籠小確幸,很高興遇見你......

這些”套路”往往可以多條並用,比如西貢媽媽,既走“親戚路線”,也結合了菜系地名,雙流老媽兔頭則是使用“地名+單品”。

套路之外的思考:明確定位更重要

什麼樣的名字對餐廳而言,稱得上是一個好名字?

前奧美創意總監小馬宋說,好名字有非常簡單的檢測指標,你只要問三個問題即可:

1. 你告訴別人這個名字,別人是不是可以一下子就寫出來?

2. 搜狗輸入法是不是可以直接打出來?

3. 輸入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不會需要切換鍵盤?所有中英夾雜、數位和文字夾雜的名字都算不上好名字。

取名時要避免使用生僻字,繁體字。我看到過一家餐廳,同時掛著兩個招牌,一個招牌是店名,另一個是加注拼音的店名。通過拼音,我才知道店名的讀音。

(小銚雞湯的兩個招牌)

公司樓下一家茶飲店明明開業很久,但同事中沒人叫得出它的名字。

(一家不知道名叫什麼的茶飲店)

連網紅喜茶也曾受到名字讀音的困擾,把英文名“ HEEKCAA ”改成了“ HEYTEA ”。

(喜茶曾因英文名字難念而改名)

餐廳名字要讓顧客認識你,你叫什麼,怎麼讀。然後認知你,你在經營什麼,名字和定位匹配很重要。當你走進沙縣小吃,心理訴求是吃性價比高的速食,這時老闆遞來一本西餐功能表,你會點餐還是離開?

不同定位的餐廳,取名調性不盡相同。西餐追求的是“國際范兒, fashion ”,多會用英文名或英文+中文,日本菜突出的是“匠心,小而精”。來看看大眾點評上北京本周排行前五的西餐,日本菜,感受一番。

(大眾點評上北京本周排行前五的西餐,日本菜)

如果你家餐廳走的是親民路線,請直白一些,避免用“ AKIMOTO ”這種乍一看不理解也記不住的名字,相反如果走高端宴請路線,總不能叫鄰家小廚吧?

先有定位,再談名字。

試著問問自己:餐廳有什麼特色,滿足什麼樣的消費場景(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客單均價多少,目標顧客是誰,他們具備什麼特徵?

一個小技巧是,研究同樣定位的餐廳如何取名,取長補短。列出備選名字後,找到目標顧客,聽聽他們的評價。好的名字一定既能表達餐廳定位,又符合目標顧客的審美。

如果沒抓到本質,只懂得套路,最後可能被套路。

曼谷 5 巷,西貢媽媽”這些名字時,你基本可以判斷出來這是一家主打東南亞菜系的餐廳。而如果看到“大賞,椰子屋”這些名字,你還能猜出來這也是主打東南亞菜的餐廳?

(以地名取名的餐廳)

結合地名取名,和以“品牌+品類”取名的思路一樣,也是為了向消費者傳遞“我是誰”。當把這件事說清楚後,你需要更多去考慮如何突出餐廳的特色,與顧客建立共鳴?

套路四:巧用諧音字

賣豬蹄的叫小蹄大作,賣小龍蝦的叫舞蝦小說,買包子的叫包容心......

看到這些名字,你有沒有欣然一笑。

餐廳取名巧用諧音字,有意思更容易讓人記住你。

(餐廳取名巧用諧音字)

傲鰻是一家主打“鰻魚三吃”的日料店,人均消費 400 元。店名隱隱透著一種“傲嬌”和“高冷”,仿佛是在傳達對產品品質的足夠信心。與名字親和力強,人均消費 87 元的“鰻鰻的愛”相比,傲鰻的名字突出定位的差異性和餐廳調性。

“超級愛吃鰻魚!被名字吸引了!”

“看名字就知道主打的就是鰻魚飯了。”

“沖這傲嬌的名字,奔著這兒招牌鰻魚飯來的。”

“很喜歡這個調調,味道超級贊,名字很傲嬌。”

用諧音取名匹配餐廳的調性很重要,如果不能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建議不要走這個套路。它的弊端顯而易見——在輸入法中一般不能直接將名字打出來。比如輸入“ aoman ”,出現的是“傲慢”,而餐廳叫做“傲鰻”。

還有不要使用一些容易引起誤會,或者寓意不好的名字,比如“飯罪團夥”。有噱頭不等於有客流。

套路五,六,七......

上面我們總結了 4 種餐廳取名套路:“人物化”,“品牌+品類”,“以地名突出菜系”,“巧用諧音字”。

你還可以試試這些思路:

以菜品的感官體驗來取名,多見於川菜,比如味覺的辣,有辣尚癮,辣小邦,辣家私廚,辣府,蜀辣驕......

以動物系列來取名,多見於咖啡館,甜品屋,比如花貓餐廳, zoo coffee,貓膩 157 號咖啡,喵了個咪貓 bar,甜心兔子......

把品牌變成一種社交貨幣,比如一個鴨子美食品牌叫“叫個鴨子”。一個滴滴市場總監曾在朋友圈發,“週五很辛苦,叫個鴨子犒勞下自己。”翻譯過來就是,我很寂寞想找個人陪我。但是他不能這樣去說,所以就用“叫個鴨子”去幫他說出這些話。類似的還有一籠小確幸,很高興遇見你......

這些”套路”往往可以多條並用,比如西貢媽媽,既走“親戚路線”,也結合了菜系地名,雙流老媽兔頭則是使用“地名+單品”。

套路之外的思考:明確定位更重要

什麼樣的名字對餐廳而言,稱得上是一個好名字?

前奧美創意總監小馬宋說,好名字有非常簡單的檢測指標,你只要問三個問題即可:

1. 你告訴別人這個名字,別人是不是可以一下子就寫出來?

2. 搜狗輸入法是不是可以直接打出來?

3. 輸入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不會需要切換鍵盤?所有中英夾雜、數位和文字夾雜的名字都算不上好名字。

取名時要避免使用生僻字,繁體字。我看到過一家餐廳,同時掛著兩個招牌,一個招牌是店名,另一個是加注拼音的店名。通過拼音,我才知道店名的讀音。

(小銚雞湯的兩個招牌)

公司樓下一家茶飲店明明開業很久,但同事中沒人叫得出它的名字。

(一家不知道名叫什麼的茶飲店)

連網紅喜茶也曾受到名字讀音的困擾,把英文名“ HEEKCAA ”改成了“ HEYTEA ”。

(喜茶曾因英文名字難念而改名)

餐廳名字要讓顧客認識你,你叫什麼,怎麼讀。然後認知你,你在經營什麼,名字和定位匹配很重要。當你走進沙縣小吃,心理訴求是吃性價比高的速食,這時老闆遞來一本西餐功能表,你會點餐還是離開?

不同定位的餐廳,取名調性不盡相同。西餐追求的是“國際范兒, fashion ”,多會用英文名或英文+中文,日本菜突出的是“匠心,小而精”。來看看大眾點評上北京本周排行前五的西餐,日本菜,感受一番。

(大眾點評上北京本周排行前五的西餐,日本菜)

如果你家餐廳走的是親民路線,請直白一些,避免用“ AKIMOTO ”這種乍一看不理解也記不住的名字,相反如果走高端宴請路線,總不能叫鄰家小廚吧?

先有定位,再談名字。

試著問問自己:餐廳有什麼特色,滿足什麼樣的消費場景(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客單均價多少,目標顧客是誰,他們具備什麼特徵?

一個小技巧是,研究同樣定位的餐廳如何取名,取長補短。列出備選名字後,找到目標顧客,聽聽他們的評價。好的名字一定既能表達餐廳定位,又符合目標顧客的審美。

如果沒抓到本質,只懂得套路,最後可能被套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