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家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新華社資訊北京3月17日電從國家發改委獲悉, 為貫徹落實2017年中央一號檔精神, 經國務院批准,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的通知》, 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棉花目標價格由試點期間的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 2017—2019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8600元。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務之急, 是扎實推進和深化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作為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首次探索, 2014年, 我國率先對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開展目標價格改革試點。

經過三年實踐,

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 探索出一條農產品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價格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新路子, 實現了全國棉花生產佈局的戰略調整, 帶動了棉花全產業鏈發展, 提升了國產棉花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實踐經驗:

一是棉花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形成, 國內外棉花價差大幅縮小。 二是在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 農民種植棉花保本有收益。 三是供給結構明顯優化, 新疆優質棉花產量占國內比重由改革前的56%提高至67%, 次宜棉區逐步退出生產;棉花品質穩步提升, 2016年新疆棉花28毫米及以上占比93.5%, 比試點前提高18.4個百分點;國家儲備棉庫存大幅下降, 去庫存效果明顯。

四是紡織行業效益提升, 競爭力增強。 五是建立了精准補貼機制, 將國家專項補貼資金直接發給棉花實際種植者, 並對補貼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 補貼效率大幅提高。 六是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 保障了棉農收入, 帶動了新疆紡織業投資和就業增長。

但是改革試點在取得成效的同時, 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問題, 主要是:政策預期不穩定, 農民和涉棉企業擔心試點結束後是否會繼續實施目標價格政策, 也希望目標價格形成機制更加透明;目標價格一年一定過於頻繁, 不利於穩定各方預期, 不利於保持棉花生產穩定;補貼方式還不盡科學合理。 為此, 需進一步推進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穩定棉農收入和種植積極性, 進一步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 完善有關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按照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調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 改進補貼方式”的精神, 經國務院批准, 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進一步完善目標價格政策:一是完善目標價格形成機制。

棉花目標價格水準按照近三年生產成本加合理收益確定。 合理收益具體取值綜合考慮棉花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承受能力和市場形勢變化等因素確定。 二是合理確定定價週期。 棉花目標價格由一年一定改為三年一定。 如定價週期內棉花市場發生重大變化, 報請國務院同意後可及時調整目標價格水準。 三是調整優化補貼方法。 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行上限管理, 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 按照上述機制, 確定2017—2019年棉花目標價格水準為每噸18600元。 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開展監測評估, 適時完善目標價格政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國際局局長程國強認為,

對於棉花這樣一個涉及利益非常複雜、需要突破的難點非常多的產業,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這堅定了我們推動整個農產品價格改革的信心, 尤其是新疆試點探索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 值得在整個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中借鑒。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