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學女生日記:熱熱鬧鬧的古代立春

2月4日 正月初二 立春 星期五 晴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立”是“開始”的意思。 立春之日迎春, 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過了立春, 萬物復蘇生機勃勃, 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立春是一個時間點, 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 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 三候魚陟負冰”。 東風送暖, 大地開始解凍。 立春五日後, 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 再過五日, 河裡的冰開始溶化, 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 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 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一早起來, 奶奶感歎:“今日立春, 是個好日子。 ”

“什麼叫‘立春’呀?”

“寒隨一夜去, 春逐五更來。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爸爸接過話去, 告訴我許多有關立春的故事:

遠在周朝的時候。 每年在立春這一天, 宰相以下的文武官員, 早早入朝向天子祝賀, 齊呼萬歲。

天子會親自率領官員, 包括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等, 到東郊迎春, 並舉行祭祀句芒神的儀式, 祈求豐收。 按照周朝的禮儀, 有專門的春官來主持祭祀。

天子還要親自象徵性地扶犁耕種, 表示春回大地, 天下可以恢復生產耕種的信號。 回來之後, 天子還要賞賜群臣, 發佈德令以施恩惠于百姓。 這種迎春儀式逐慚影響到平民百姓, 慢慢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 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裡挖一個坑, 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裡, 等到某個時辰, 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裡飄上來, 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 開始放鞭炮慶祝, 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縣裡活動之後, 民間也不甘示弱,

人們紛紛裝扮起來遊行。 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隊伍最前面, 之後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 再後面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 應有盡有。

民間藝人們製作許多小泥牛, 稱為“春牛”。 送往各家, 叫“送春”。 或者用米或紙糊成春牛, 用鞭打之, 謂之“打春”。 有的地方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 黃色代表土地, 春牛代表農事, 俗稱“春牛圖”。 還有的地方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 起名“春娃”, 佩戴在孩子身上。 人們遊行舞龍、糊春牛、祭祀社神, 紛紛出門春遊, 名叫“踏春”。 家家戶戶製作春餅、春捲、春盒, 吃生菜、蘿蔔, 謂之“咬春”。

聽了爸爸的話, 我覺得古代人把立春過得很熱鬧。 生活在大都市的現代人,

反倒沒有什麼慶祝活動, 顯得很冷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