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技高一籌的過河拆橋——杯酒釋兵權

古代開國帝王為了鞏固自己的初生政權, 防範臣下結黨營私, 篡權奪位, 可謂煞費苦心。 有的採取無情殺戮功臣的方式, 如朱元璋對新興的淮西軍事勢力集團的殘酷打擊。

也有帝王採取相對理性的方法, 如宋太祖趙匡胤發動的“杯酒釋兵權”則是另一典型事例。

宋朝政權是在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下誕生的。 憑藉“黃袍加身”而成為九五之尊的趙匡胤本來就底氣不足, 初生的宋朝政權又面臨著自唐末以來就一直存在的藩鎮太重、君弱臣強的問題, 因此消除隱患, 鞏固皇權是趙匡胤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趙匡胤並沒有如其他君王那樣採取暴力奪權的手段, 而是採取了智取的策略。 976年農曆七月初九日晚, 趙匡胤宴請石守信、高懷德等高級軍事將領。 席間, 趙匡胤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當皇帝的苦衷。 石守信等人不解,

忙問緣由, 趙匡胤順勢說:

“我絕對相信你們的忠心, 但我不敢保證你們的部下也具有如此忠心, 如果他們有一天也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 你們該如何啊?”

這些將領自然明白趙匡胤的意圖。 第二天, 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握有兵權的大臣分別以有病為由向皇帝請辭, 宋太祖欣然同意, 賜給他們大量金銀到地方任節度使, 享受榮華富貴。 趙匡胤就這樣成功地消除了功臣對自己地位的威脅。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從當時歷史背景分析,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舉措具有積極意義。 通過上述政策, 趙匡胤很好地解決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 中央集權得以維護, 統一的政治局面開始形成,

為宋朝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比于五代十國時期的戰亂而言, 統一局面的形成, 無論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還是對生產力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也有學者認為“杯酒釋兵權”也具有消極意義, 他們認為趙匡胤實行的用文官執掌兵權的軍事制度削弱了宋朝的軍事力量, 是導致宋朝後來被北方少數民族所滅的主要原因。 這種說法不能說毫無道理, 但有待商榷。 另外, 相比於那些採用無情殺戮功臣的方式來維護中央集權的封建帝王來講, 趙匡胤採取的和平手法顯得更具有理性, 這不僅沒有因為權力的移交而發生重大動盪, 他還用聯姻的方式消除了君臣之間的誤會與猜疑, 表現出了高超的統治才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