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歷史上最被低估抹黑的皇帝,他的這一做法,功在千古

百年功與過, 明君還是昏君?

——論楊廣

對於楊廣這個人, 在網路興起以後, 關於他的評價突然爭議了起來。 挺他的人認為楊廣雄才大略, 眼光不俗, 功在千秋;貶他的人, 說他古今第一敗家子, 驕奢淫逸, 志大才疏。 我想從各個方面分析一下楊廣, 然後對這些觀點進行分析與點評, 談談楊廣的功過。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

談楊廣之前, 我想先說一下楊廣接手時的背景與隋朝的國力。 文帝代周, 平尉遲迥, 滅南陳, 逐突厥, 使大分裂三百年之中國重新一統。

政治上改革制度, 廢北周六官制, 複三省制。 為內史省(即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 前二者為決策機關, 後者為執行機關。 三省之外, 又有禦史台, 秘書省。 至煬帝時, 又增設合併為三台五監。 這些制度的改革也意味著皇權的進一步加強。

又並全國為190郡, 1255縣。 進一步裁撤冗官, 開源節流。 一方面減少了地方的基層組織, 一方面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選拔人才制度上, 廢九品中正制。 (事實上北朝後期, 北周北齊對於寒門取士都有一些措施, 州舉秀才, 郡察孝廉, 可以說已經有了科舉制的初步設想與雛形了)開皇七年, 十八年先後下詔, 以志行修謹, 清平幹濟舉人。 到了煬帝時期, 始建進士科。 可以說隋文帝開科舉, 隋煬帝創進士科, 有隋一朝, 對於科舉制的貢獻是不用質疑的。 但終究只是初創, 至隋亡, 進士人數不過十餘人。 真正繼承並發揚光大要等到唐朝了。

隋朝創立科舉制

刑律上, 更定刑律, 廢除酷刑。 定刑法為五等, 一曰死刑, 二曰流刑, 三曰徒刑, 四曰杖刑, 五曰笞刑。 其餘諸如棄市, 宮刑等刑法盡皆取消(司馬遷手動點贊)。

隨著均田制的實行與輸籍制的施行, 可以說徭役進一步減輕, 隱戶歸集, 人口驟增。 隋代周前, 北朝大概有三千萬人口, 開皇九年, 滅陳又得二百余萬口。 到了大業五年, 進一步擴大為四千六百余萬(這個數字還是不包括奴隸與部曲的)。

財政方面自然隨著環境安定, 商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人口的驟增而大大增加。 庫藏皆滿, 布帛各數千萬。 戶口滋盛, 中外倉庫, 無不盈積。 至文帝末年, 計天下儲積, 可供五六十年。

這五六十年應是一虛數, 五六十年若是只供官俸、賑災等糧, 並算不上多, 但是若是讓天下人白吃五六十年是必然不現實的, 當時的生產力是遠遠達不到的, 所以五六十年不太現實但是儲糧應該是非常的多, 這點從瓦崗軍放洛倉糧就可以看出。

617年(大業十三年)春, 李密與翟讓率精兵7000人, 一舉攻克了洛陽東北最大的糧倉興格倉(在河南鞏縣境內), 3月21日(二月初九日)打開糧倉, 讓人民取糧。 男女老幼, 背筐載簍, 從四方人方彙集而來。 前採取糧的人有幾十萬。 開始時, 因沒有人管理, 又沒有"文券",

聽任隨意拿取, 多少不計, 造成“力不能及, 棄之于路, 自倉城至郭門米厚數寸, 為車馬所踐踏;就食者以荊筐淘米, 洛水兩岸十裡之間, 望之皆如白沙”

瓦崗軍放洛倉

軍事上, 進一步發展了府兵制。 隋文帝重用楊素高熲等人, 南滅陳(滅陳時就動用了部隊五十余萬)。 又用長孫晟之謀,分化突厥,楊素史萬歲以騎征之,大破突厥,突厥遠遁。到了大業八年,煬帝攻高句麗時,光府兵與募兵就達到一百一十余萬人,動用的後勤更夫總數加起來更是二百余萬人。比起北周初年的府兵不滿5萬,真的是天差地別。

綜上所述,隋文帝留下的隋朝是一個可以稱得上富裕和強大的國家,即使制度初創,內部可能也有隱患,但只要楊廣不瞎折騰,至少能混個一代英主的名聲。隋文帝的評價是很高的,至少也是值得稱道的。(當然黑點也有,比如平尉遲迥之亂,破壞了鄴城的幾百年建設,滅陳又使古都建康付之一炬)

以上資料引用皆引自通典,隋書等典籍,因為我懶,暫時不寫引用文獻了。

回到正題,說了半天文帝,回到楊廣。根據前文,可以說繼任者只要不是瞎折騰,國家怎麼也不會玩完的。然後我們就看看楊廣到底幹了些什麼。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

對於楊廣功績上的肯定,一般認為是三點。第一是楊廣引軍滅陳,第二是開鑿大運河,第三是開創進士科。科舉制之前有過介紹,暫且不提,另兩個咱們一個一個看。

對於楊廣同學軍事能力的論證,很多人喜歡拿平陳來說話,我們先分析一下楊廣同志在平陳之戰的作用。先說陳,陳相比宋齊梁三朝,先天不足。失卻淮南之地,四川也被北周奪取。陳文帝雖然勵精圖治,但是陳的版圖基本就是今天的包郵區了。到了陳叔寶,更是政令難出包郵區,軍事力量自保都難了。所以隋文帝下令攻陳。

八路大軍平南陳

行軍元帥共三人,晉王楊廣出六合,秦王楊俊出襄陽,御史大夫楊素出信州。之後分遣諸軍,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蘄州總管王世積出蘄春,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青州總管燕榮出東海。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從這裡看楊廣是三軍元帥)兵馬之盛,史書這樣描寫: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里。而南陳可用之兵不到5萬人。

然後楊廣做了什麼呢?不知道。史書沒有記載。史書記載的平陳方略多出於崔仲方,然後楊素進江表水圖,陳取陳之計。而軍中之事:以熲為元帥長史,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前方還有韓擒虎,賀若弼等良將引軍征戰。六路軍攻陳,高熲總斷軍機,楊素揚威江上,號曰江神,賀若弼數次大戰,連敗陳軍主力,韓擒虎破建康,擒陳後主。

平陳這個事,換個誰都能贏(李景隆:“我試試?”)。51萬對5萬,兵力入懸殊再加上五大猛將,南陳的姐姐早註定了,位面之子劉光武來了都不管用。(高熲,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四王者開車帶老闆,來個不坑有錢會喊666的。”楊廣:。。。)

開心的不行

其二是修建大運河,修建大運河一直以來就是楊廣的主要功績。比如就有人作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但是有些人老是把這個大運河等同於現在的大運河,這個是不對的(元朝;我要告楊廣侵權),現存的運河段,多是元時開鑿,經歷朝歷代反復修葺疏通,才得以保存的。水利這個東西不是修完就能一直用的,需要時時維護。

何況修建大運河,有修有建,在隋煬帝之前,從春秋到南北朝的很多王朝,已經修過大運河的很多部分,隋朝大運河分四部分,均用了之前王朝開鑿留下的運河:山陽瀆用了東漢邗溝;江南運河用了吳國所開運河、秦丹徒運河等等;通濟渠用了陽渠故道、汴渠故道;永濟渠用了曹操等開的白溝等。(具體的考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水利部分,或者王仲犖先生的隋唐五代史大運河部分,這裡不贅述了)

隋唐大運河

拋開這些來看,隋之大運河開鑿者亦有,半天然者亦有,無須吹的太大。當然評價上可以大加讚美:溝通南北,對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開發,乃至文化上的聯繫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對於統治者來說,開鑿運河是因為什麼就不一定了。比如我們的楊廣同志,我認為他的主要目的還是享樂。

大業元年,開鑿永濟渠的同時,下令造龍舟及各色船隻數萬艘,同年八月,楊廣同學就帶著人浩浩蕩蕩的巡遊去了。皇帝坐龍舟,四層,四十五尺高,二百丈長,皇后的翔㷰舟,制度稍小,華麗無異。其餘船隻數千艘,共用船夫八萬人。

大業二年回洛陽時,又趕造車宇,作黃麾三萬六千人仗。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帛巨億計。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說是用於享樂我覺得沒什麼不妥。

船運的聲勢何等浩大!

大運河北起涿郡,南達杭州,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五大水

系連接起來,全長2700 餘公里,修成後,“運漕商旅,往來不絕”(《通典·州郡典·河南府》),水運的暢通,說明著造船業的發展。隋煬帝曾三次乘坐水上宮殿“大龍舟”通過運河去江都巡遊。古代人認為龍是極為神聖的龐然大物,如能乘龍過海上九天就成神仙了。要過海,就得乘龍舟,我國歷代帝王都自命為真龍天子,他們要借助龍威來加強在民間的統治。他們

在地上有巍峨華麗的宮殿,他們在水上就要住鳳閣龍舟了。

隋煬帝窮奢極欲,不惜濫用民力。他多次徵發大批民工在江南採伐大木料大造龍舟和各種名目的船隻數萬艘。人民不堪苦役,死者十有四五。

隋煬帝于大業元年(西元605 年)三月下令開通濟渠,八月就乘大龍舟巡遊江都了。

大業二年(西元606 年)四月還洛陽,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大業六年(西元610 年)三月游幸江都,次年二月禦龍舟,入通濟渠,至涿郡。

第三次是大業十二年(西元616 年)七月游幸江都,至十四年(西元618 年)被殺,隋亡。

隋煬帝所乘龍舟體勢高大,計有四層,高45 尺(隋尺折今29.51 釐米),

長200 尺,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二層有120 個房間。這些船都“飾以丹粉,裝以金碧珠翠,雕鏤奇麗”(杜寶《大業雜記》)。下層是內侍居住之所。皇后乘坐的龍舟叫“翔螭〔Chī〕”,比皇帝的龍舟稍小一些,裝飾也極盡奢華。船隊中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還有稱為漾彩、朱鳥、蒼螭、白虎、玄武、飛羽、青鳧、淩波、五樓、道場、玄壇、板〔tà踏〕、黃蔑等各種名號的大船數千艘。奴侍、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按品位分別乘坐。另有一部分船載帝后以下所有乘船人使用的物品。共用挽船士八萬餘人。其中挽煬帝龍舟的要幾百人,挽“漾彩”級以上船的有9000 人。這9000 人被稱為“殿腳”,都穿著錦繡衣服。十二衛士兵又乘船數千艘,都是自挽而行。船的名稱是平乘、青龍、艨艟、艚〔cáo 曹〕等。船隻航行時首尾相接200 餘裡,照耀川陸。騎兵夾岸護送,旌旗蔽野。所過州縣500 裡內居民都要來“獻食”,多的一州要獻100 抬。食物都是美味佳餚、水陸奇珍,後宮吃不完,出發時就挖坑埋棄。

隋煬帝下揚州

此外隋煬帝還有修長城。發丁男百余萬,西拒榆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死者十五六。大業四年,發丁男二十余萬築長城,自榆穀而東(值得一提的事這次修長城是為了保護啟民可汗不被騷擾)。

綜上所述,誠然楊廣的這些事情或多或少的遺利於後世,但是其動機是值得懷疑的。

然後再說說楊廣跟突厥的那點事,文帝時期,用長孫晟分化突厥,高熲楊素史萬歲擊之,使突厥遠遁。比如楊素就被評價:摧驍騎于龍庭,匈奴遠遁。評價長孫晟:晟體資英武,兼包奇略,因機制變,懷彼戎夷。傾巢盡落,屈膝稽顙,塞垣絕鳴鏑之旅,渭橋有單于之拜。

到了楊廣,就變成了:後數載,突厥寇邊,複為行軍元帥,出靈武,無虜而還。甚至還有: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然後楊廣同志呢?抱著孫子哭。

再來談談三征高句麗,很多人說隋煬帝是為了消耗關隴士族的力量,真的是無稽之談。(所謂關隴貴族,只是學術界部分人提出的,即使學術界裡認可這個概念的部分人裡,也有認為關隴集團在隋煬帝初年就解體的,還有認為關隴集團在隋文帝時期就解體了的。對於關隴貴族的考證,陳寅恪,岑仲勉,唐長孺諸位先生都有考證,此不贅述。)隋煬帝打高句麗損失的,是國家與百姓的兵與民夫。而不是關隴貴族的私兵。

高句麗

如果說楊廣的指揮能力,真的是在三征高句麗時體現的淋漓盡致。

《隋書》:“大業七年,帝將討元之罪,車駕渡遼水,上營於遼東城,分道出師,各頓兵於其城下。高麗率兵出拒,戰多不利,於是皆嬰城固櫼守。帝令諸軍攻之,又敕諸將:“高麗若降者,即宜撫納,不得縱兵 。”城將陷,賊輒言請降,諸將奉旨不敢赴機,先令馳奏。比報至,賊守禦亦備,隨出拒戰。如此者再三,帝不悟。由是食盡師老,轉輸不繼,諸軍多敗績,於是班師。”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為欲恢復遼東故地,聲言“眷彼華壤,翦為夷類”,並指責高麗“兼契丹之党,虔劉海戍,習靺鞨之服,侵軼遼西”。因此藉口高麗王不肯入朝,下令東征。《資治通鑒》大業八年:伏兵發,護兒大敗,僅而獲免,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

《資治通鑒》大業八年:九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失亡蕩盡。

可以說如果不是楊廣的瞎指揮,一征高句麗的時候就已經打下來了。三征高句麗,死者百余萬。如此玩法,怎能不亂呢?於是內有楊玄感之亂,外有農民起義頻發。

大業十年(西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但是高句麗國王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還不放回其俘獲的大批隋朝軍民,後世中原人到高句麗時看到大量當年被高句麗俘獲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大規模的徵發民夫帶來的是嚴重的災難。造船的工匠,由於督役甚急,日夜于水中勞作,腰部以下生出蛆來,所存者不過半。民夫因勞累過度,以致死者相枕,臭穢盈路。(資治通鑒大業七年)

這種情況下,農民起義不論是人數還是規模都異常的多。(這裡插一句嘴,隋文帝時期就收禁天下兵器,所以隋末農民起義的規模雖然大,但戰鬥力參差不齊。)

看過隋唐演義,說唐的都有印象,說隋末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如果把史書上的這一時期農民起義都算上,甚至遠多於這個數。京畿地區有名有姓的記載就有20處,山東河南河北之地高達70餘個大小規模的起義隊伍,東南流域也有30餘處農民起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西南,嶺南還沒有算)。這些起義軍也有很多故事流傳到了今天,比如瓦崗寨的故事,比如李密計殺張須陀。

比較有名的就有王須拔,劉武周,高開道,薛舉,梁師都,張長遜。更有李密,王薄,王世充,竇建德,杜伏威,盧明月等大規模起義軍。這些人的身份也各異,比如有隋朝官員:薛舉,劉武周,李密,羅藝等;有沙門之人向海明;胡人劉季貞,王世充;巨宦劉霸道等。真的可以說,天下苦隋久矣!

比如流傳的王薄的《無向遼東浪死歌》就很經典: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是啊,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啊。王薄振臂一呼,然後回應者數萬人。這些無不說明楊廣真的是太作了。《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然後呢,楊廣就抑鬱了,沒錯,窩在南方不回去了,其消沉也若此。對於天下大事近乎不知,如大業十二年,楊廣問臣下,天下盜賊還有多少?宇文述回答(宇文化及他爹):漸少。不到十分之一了。然後楊廣又問蘇威,蘇威委婉的說出賊勢愈近,楊廣聽了,不喜。對於楊義臣,蘇威等人的話,楊廣就是採取: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對於虞世基和宇文化及的話,楊廣深信不疑啊。

後來楊廣的精神不太好,到了“夜每眠,恒驚悸,雲有賊!”令數婦人搖撫,乃得眠。還有就是著名的那句:大好頭顱,誰當斫之。

有人認為,隋煬帝巡幸江都是為了重新掌控權柄,鞏固動搖的局面。但是通過全面的考察,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在臣子的蒙蔽下,楊廣對當時的形式是不瞭解的,也想不到江都乃至天下都會亂成這個樣子。包括他臨行之際作詩,也能證明我的觀點。

有人認為,對楊廣,李唐史書是予以抹黑的,一定程度的抹黑當然是有的,但是如果說唐把楊廣妖魔化,那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一個人的歷史評價,有官方有民間,如果楊廣真被妖魔化,那他的民間形象應該比史書要好,但是楊廣的民間形象比史書更爛。包括野史就有楊廣弑父,淫母一說。這個可不是唐黑的,比如大名鼎鼎祖君彥替李密寫的討隋檄文中,十條罪過,其中就寫了弑父這條。因此,說李唐黑楊廣,根本是錯誤的。因為以前沒有這個說法,魏征他們無中生有創造了這個說法,能說黑。但是楊廣這些事情早就有傳言,加上確實有一些旁證,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因此根本不能算唐朝抹黑,只不過史料取捨的時候相信什麼的問題。

再比如李世民改史的問題,首先李世民不是開啟了改史的序幕,漢武帝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苻堅曾改史。現在史學家仍然有人認為唐太宗是否改史仍需研究,不一定改史;而認為唐太宗改史的,也是認為改的是太原起兵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之間功勞分配問題以及玄武門之變,而不是隨便說改其他的事。

至於隋煬帝,《隋書》裡可是說了隋煬帝不少好話。而隋煬帝造成的嚴重破壞,還用黑?莫非把那些被隋煬帝逼的活不下去而大規模起義的百姓當不存在?

楊廣的一系列舉措造成的後果極其惡劣,前文說到大業五年,有戶一千萬,口四千余萬,但是到了武德年間,戶僅200余萬,口不過1000萬人。唐光收拾爛攤子就收拾了好久。

所以對於楊廣其人,我想我可以下一個結論了。從大業這個年號看,楊廣所圖不小。可惜,志大才疏,驕奢淫逸都是真的。或許在亡國之君裡,楊廣可以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但是縱觀楊廣的事蹟和舉措,單單歸結於運氣的不好,是難以服眾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楊廣前期是暴君,後期是昏君是沒有問題的。或者對他好一點,楊廣是暴君,不是昏君。

又用長孫晟之謀,分化突厥,楊素史萬歲以騎征之,大破突厥,突厥遠遁。到了大業八年,煬帝攻高句麗時,光府兵與募兵就達到一百一十余萬人,動用的後勤更夫總數加起來更是二百余萬人。比起北周初年的府兵不滿5萬,真的是天差地別。

綜上所述,隋文帝留下的隋朝是一個可以稱得上富裕和強大的國家,即使制度初創,內部可能也有隱患,但只要楊廣不瞎折騰,至少能混個一代英主的名聲。隋文帝的評價是很高的,至少也是值得稱道的。(當然黑點也有,比如平尉遲迥之亂,破壞了鄴城的幾百年建設,滅陳又使古都建康付之一炬)

以上資料引用皆引自通典,隋書等典籍,因為我懶,暫時不寫引用文獻了。

回到正題,說了半天文帝,回到楊廣。根據前文,可以說繼任者只要不是瞎折騰,國家怎麼也不會玩完的。然後我們就看看楊廣到底幹了些什麼。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

對於楊廣功績上的肯定,一般認為是三點。第一是楊廣引軍滅陳,第二是開鑿大運河,第三是開創進士科。科舉制之前有過介紹,暫且不提,另兩個咱們一個一個看。

對於楊廣同學軍事能力的論證,很多人喜歡拿平陳來說話,我們先分析一下楊廣同志在平陳之戰的作用。先說陳,陳相比宋齊梁三朝,先天不足。失卻淮南之地,四川也被北周奪取。陳文帝雖然勵精圖治,但是陳的版圖基本就是今天的包郵區了。到了陳叔寶,更是政令難出包郵區,軍事力量自保都難了。所以隋文帝下令攻陳。

八路大軍平南陳

行軍元帥共三人,晉王楊廣出六合,秦王楊俊出襄陽,御史大夫楊素出信州。之後分遣諸軍,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蘄州總管王世積出蘄春,廬州總管韓擒虎出廬江,吳州總管賀若弼出廣陵,青州總管燕榮出東海。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從這裡看楊廣是三軍元帥)兵馬之盛,史書這樣描寫: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里。而南陳可用之兵不到5萬人。

然後楊廣做了什麼呢?不知道。史書沒有記載。史書記載的平陳方略多出於崔仲方,然後楊素進江表水圖,陳取陳之計。而軍中之事:以熲為元帥長史,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前方還有韓擒虎,賀若弼等良將引軍征戰。六路軍攻陳,高熲總斷軍機,楊素揚威江上,號曰江神,賀若弼數次大戰,連敗陳軍主力,韓擒虎破建康,擒陳後主。

平陳這個事,換個誰都能贏(李景隆:“我試試?”)。51萬對5萬,兵力入懸殊再加上五大猛將,南陳的姐姐早註定了,位面之子劉光武來了都不管用。(高熲,楊素,韓擒虎,賀若弼:“四王者開車帶老闆,來個不坑有錢會喊666的。”楊廣:。。。)

開心的不行

其二是修建大運河,修建大運河一直以來就是楊廣的主要功績。比如就有人作詩: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但是有些人老是把這個大運河等同於現在的大運河,這個是不對的(元朝;我要告楊廣侵權),現存的運河段,多是元時開鑿,經歷朝歷代反復修葺疏通,才得以保存的。水利這個東西不是修完就能一直用的,需要時時維護。

何況修建大運河,有修有建,在隋煬帝之前,從春秋到南北朝的很多王朝,已經修過大運河的很多部分,隋朝大運河分四部分,均用了之前王朝開鑿留下的運河:山陽瀆用了東漢邗溝;江南運河用了吳國所開運河、秦丹徒運河等等;通濟渠用了陽渠故道、汴渠故道;永濟渠用了曹操等開的白溝等。(具體的考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水利部分,或者王仲犖先生的隋唐五代史大運河部分,這裡不贅述了)

隋唐大運河

拋開這些來看,隋之大運河開鑿者亦有,半天然者亦有,無須吹的太大。當然評價上可以大加讚美:溝通南北,對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開發,乃至文化上的聯繫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對於統治者來說,開鑿運河是因為什麼就不一定了。比如我們的楊廣同志,我認為他的主要目的還是享樂。

大業元年,開鑿永濟渠的同時,下令造龍舟及各色船隻數萬艘,同年八月,楊廣同學就帶著人浩浩蕩蕩的巡遊去了。皇帝坐龍舟,四層,四十五尺高,二百丈長,皇后的翔㷰舟,制度稍小,華麗無異。其餘船隻數千艘,共用船夫八萬人。

大業二年回洛陽時,又趕造車宇,作黃麾三萬六千人仗。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帛巨億計。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說是用於享樂我覺得沒什麼不妥。

船運的聲勢何等浩大!

大運河北起涿郡,南達杭州,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五大水

系連接起來,全長2700 餘公里,修成後,“運漕商旅,往來不絕”(《通典·州郡典·河南府》),水運的暢通,說明著造船業的發展。隋煬帝曾三次乘坐水上宮殿“大龍舟”通過運河去江都巡遊。古代人認為龍是極為神聖的龐然大物,如能乘龍過海上九天就成神仙了。要過海,就得乘龍舟,我國歷代帝王都自命為真龍天子,他們要借助龍威來加強在民間的統治。他們

在地上有巍峨華麗的宮殿,他們在水上就要住鳳閣龍舟了。

隋煬帝窮奢極欲,不惜濫用民力。他多次徵發大批民工在江南採伐大木料大造龍舟和各種名目的船隻數萬艘。人民不堪苦役,死者十有四五。

隋煬帝于大業元年(西元605 年)三月下令開通濟渠,八月就乘大龍舟巡遊江都了。

大業二年(西元606 年)四月還洛陽,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大業六年(西元610 年)三月游幸江都,次年二月禦龍舟,入通濟渠,至涿郡。

第三次是大業十二年(西元616 年)七月游幸江都,至十四年(西元618 年)被殺,隋亡。

隋煬帝所乘龍舟體勢高大,計有四層,高45 尺(隋尺折今29.51 釐米),

長200 尺,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二層有120 個房間。這些船都“飾以丹粉,裝以金碧珠翠,雕鏤奇麗”(杜寶《大業雜記》)。下層是內侍居住之所。皇后乘坐的龍舟叫“翔螭〔Chī〕”,比皇帝的龍舟稍小一些,裝飾也極盡奢華。船隊中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還有稱為漾彩、朱鳥、蒼螭、白虎、玄武、飛羽、青鳧、淩波、五樓、道場、玄壇、板〔tà踏〕、黃蔑等各種名號的大船數千艘。奴侍、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按品位分別乘坐。另有一部分船載帝后以下所有乘船人使用的物品。共用挽船士八萬餘人。其中挽煬帝龍舟的要幾百人,挽“漾彩”級以上船的有9000 人。這9000 人被稱為“殿腳”,都穿著錦繡衣服。十二衛士兵又乘船數千艘,都是自挽而行。船的名稱是平乘、青龍、艨艟、艚〔cáo 曹〕等。船隻航行時首尾相接200 餘裡,照耀川陸。騎兵夾岸護送,旌旗蔽野。所過州縣500 裡內居民都要來“獻食”,多的一州要獻100 抬。食物都是美味佳餚、水陸奇珍,後宮吃不完,出發時就挖坑埋棄。

隋煬帝下揚州

此外隋煬帝還有修長城。發丁男百余萬,西拒榆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死者十五六。大業四年,發丁男二十余萬築長城,自榆穀而東(值得一提的事這次修長城是為了保護啟民可汗不被騷擾)。

綜上所述,誠然楊廣的這些事情或多或少的遺利於後世,但是其動機是值得懷疑的。

然後再說說楊廣跟突厥的那點事,文帝時期,用長孫晟分化突厥,高熲楊素史萬歲擊之,使突厥遠遁。比如楊素就被評價:摧驍騎于龍庭,匈奴遠遁。評價長孫晟:晟體資英武,兼包奇略,因機制變,懷彼戎夷。傾巢盡落,屈膝稽顙,塞垣絕鳴鏑之旅,渭橋有單于之拜。

到了楊廣,就變成了:後數載,突厥寇邊,複為行軍元帥,出靈武,無虜而還。甚至還有: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然後楊廣同志呢?抱著孫子哭。

再來談談三征高句麗,很多人說隋煬帝是為了消耗關隴士族的力量,真的是無稽之談。(所謂關隴貴族,只是學術界部分人提出的,即使學術界裡認可這個概念的部分人裡,也有認為關隴集團在隋煬帝初年就解體的,還有認為關隴集團在隋文帝時期就解體了的。對於關隴貴族的考證,陳寅恪,岑仲勉,唐長孺諸位先生都有考證,此不贅述。)隋煬帝打高句麗損失的,是國家與百姓的兵與民夫。而不是關隴貴族的私兵。

高句麗

如果說楊廣的指揮能力,真的是在三征高句麗時體現的淋漓盡致。

《隋書》:“大業七年,帝將討元之罪,車駕渡遼水,上營於遼東城,分道出師,各頓兵於其城下。高麗率兵出拒,戰多不利,於是皆嬰城固櫼守。帝令諸軍攻之,又敕諸將:“高麗若降者,即宜撫納,不得縱兵 。”城將陷,賊輒言請降,諸將奉旨不敢赴機,先令馳奏。比報至,賊守禦亦備,隨出拒戰。如此者再三,帝不悟。由是食盡師老,轉輸不繼,諸軍多敗績,於是班師。”

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為欲恢復遼東故地,聲言“眷彼華壤,翦為夷類”,並指責高麗“兼契丹之党,虔劉海戍,習靺鞨之服,侵軼遼西”。因此藉口高麗王不肯入朝,下令東征。《資治通鑒》大業八年:伏兵發,護兒大敗,僅而獲免,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

《資治通鑒》大業八年:九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失亡蕩盡。

可以說如果不是楊廣的瞎指揮,一征高句麗的時候就已經打下來了。三征高句麗,死者百余萬。如此玩法,怎能不亂呢?於是內有楊玄感之亂,外有農民起義頻發。

大業十年(西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但是高句麗國王卻不按隋煬帝的命令入朝,還不放回其俘獲的大批隋朝軍民,後世中原人到高句麗時看到大量當年被高句麗俘獲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

大規模的徵發民夫帶來的是嚴重的災難。造船的工匠,由於督役甚急,日夜于水中勞作,腰部以下生出蛆來,所存者不過半。民夫因勞累過度,以致死者相枕,臭穢盈路。(資治通鑒大業七年)

這種情況下,農民起義不論是人數還是規模都異常的多。(這裡插一句嘴,隋文帝時期就收禁天下兵器,所以隋末農民起義的規模雖然大,但戰鬥力參差不齊。)

看過隋唐演義,說唐的都有印象,說隋末有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煙塵。如果把史書上的這一時期農民起義都算上,甚至遠多於這個數。京畿地區有名有姓的記載就有20處,山東河南河北之地高達70餘個大小規模的起義隊伍,東南流域也有30餘處農民起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西南,嶺南還沒有算)。這些起義軍也有很多故事流傳到了今天,比如瓦崗寨的故事,比如李密計殺張須陀。

比較有名的就有王須拔,劉武周,高開道,薛舉,梁師都,張長遜。更有李密,王薄,王世充,竇建德,杜伏威,盧明月等大規模起義軍。這些人的身份也各異,比如有隋朝官員:薛舉,劉武周,李密,羅藝等;有沙門之人向海明;胡人劉季貞,王世充;巨宦劉霸道等。真的可以說,天下苦隋久矣!

比如流傳的王薄的《無向遼東浪死歌》就很經典: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是啊,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啊。王薄振臂一呼,然後回應者數萬人。這些無不說明楊廣真的是太作了。《舊唐書·李密傳》記載李密數說隋煬帝的十大罪狀,其中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然後呢,楊廣就抑鬱了,沒錯,窩在南方不回去了,其消沉也若此。對於天下大事近乎不知,如大業十二年,楊廣問臣下,天下盜賊還有多少?宇文述回答(宇文化及他爹):漸少。不到十分之一了。然後楊廣又問蘇威,蘇威委婉的說出賊勢愈近,楊廣聽了,不喜。對於楊義臣,蘇威等人的話,楊廣就是採取: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對於虞世基和宇文化及的話,楊廣深信不疑啊。

後來楊廣的精神不太好,到了“夜每眠,恒驚悸,雲有賊!”令數婦人搖撫,乃得眠。還有就是著名的那句:大好頭顱,誰當斫之。

有人認為,隋煬帝巡幸江都是為了重新掌控權柄,鞏固動搖的局面。但是通過全面的考察,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在臣子的蒙蔽下,楊廣對當時的形式是不瞭解的,也想不到江都乃至天下都會亂成這個樣子。包括他臨行之際作詩,也能證明我的觀點。

有人認為,對楊廣,李唐史書是予以抹黑的,一定程度的抹黑當然是有的,但是如果說唐把楊廣妖魔化,那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一個人的歷史評價,有官方有民間,如果楊廣真被妖魔化,那他的民間形象應該比史書要好,但是楊廣的民間形象比史書更爛。包括野史就有楊廣弑父,淫母一說。這個可不是唐黑的,比如大名鼎鼎祖君彥替李密寫的討隋檄文中,十條罪過,其中就寫了弑父這條。因此,說李唐黑楊廣,根本是錯誤的。因為以前沒有這個說法,魏征他們無中生有創造了這個說法,能說黑。但是楊廣這些事情早就有傳言,加上確實有一些旁證,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因此根本不能算唐朝抹黑,只不過史料取捨的時候相信什麼的問題。

再比如李世民改史的問題,首先李世民不是開啟了改史的序幕,漢武帝取孝景及己本紀覽之,於是大怒,削而投之。苻堅曾改史。現在史學家仍然有人認為唐太宗是否改史仍需研究,不一定改史;而認為唐太宗改史的,也是認為改的是太原起兵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之間功勞分配問題以及玄武門之變,而不是隨便說改其他的事。

至於隋煬帝,《隋書》裡可是說了隋煬帝不少好話。而隋煬帝造成的嚴重破壞,還用黑?莫非把那些被隋煬帝逼的活不下去而大規模起義的百姓當不存在?

楊廣的一系列舉措造成的後果極其惡劣,前文說到大業五年,有戶一千萬,口四千余萬,但是到了武德年間,戶僅200余萬,口不過1000萬人。唐光收拾爛攤子就收拾了好久。

所以對於楊廣其人,我想我可以下一個結論了。從大業這個年號看,楊廣所圖不小。可惜,志大才疏,驕奢淫逸都是真的。或許在亡國之君裡,楊廣可以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但是縱觀楊廣的事蹟和舉措,單單歸結於運氣的不好,是難以服眾的。所以我個人認為,楊廣前期是暴君,後期是昏君是沒有問題的。或者對他好一點,楊廣是暴君,不是昏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