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利好政策保駕護航 醫藥電商發展仍“步步驚心”

醫藥電商的發展可謂是“步步驚心”, 從連鎖藥店企業的互聯網化升級, 到醫藥電商因交易模式不透明而引發監管。 行業的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

其中, 網上藥品交易雖然便捷高效, 但是藥品配送過程中存在的隱患也威脅著藥品的品質。 諸如此類, 醫藥電商想要發展, 可謂是困難重重。

當前, 醫藥電商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1月2日,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已經發出896張。 而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測算, 2016年來自零售終端的藥品銷售額達3415億元。 其中, 國內網上藥店總體銷售額達111億元, 僅占整體零售終端銷售3%。

2017年初, 國務院發文取消B證、C證審批, 降低了醫藥電商准入門檻。 截至2017年1月22日, CFDA網站顯示《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共831張, 其中A證(協力廠商平臺)41張、B證(醫藥工業、流通企業自建的B2B網站)195張、C證(零售連鎖申請的B2C網站)598張。

2月份公佈的新版醫保目錄, 新增了上百種藥品, 1.5萬億藥品市場格局面臨重構, 而這為醫藥電商帶來的機遇不言而喻。

一系列利好的政策, 都在為醫藥電商的發展保駕護航, 不過, 醫藥電商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 2016年國家藥監局發文要求結束互聯網協力廠商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 隨後, 天貓醫藥館, 1號店, 八百方等協力廠商藥品零售平臺陸續停止線上交易。 而B證、C證取消審批, 使得大量醫藥電商湧入, 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占市場絕大份額的公立醫院自主採購權受政府政策限制, 使得醫藥電商B2B始終無法進入這一部分市場, 目標客戶轉向市場份額相對較小的私立醫院, 門診, 藥店;這都使得醫藥電商的發展之路變得艱難而崎嶇。

自去年以來, 中國醫藥行業監管層對互聯網協力廠商售藥平臺動起了刀子。 2016年5月27日至6月1日, 國內3家“互聯網協力廠商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平臺—河北慧眼醫藥科技95095平臺、廣州八百方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和1號店, 陸續收到相關部門通知, 暫停藥品銷售業務。 這給互聯網電商行業帶來較大震動。

“應該說醫藥電商在中國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還沒有一個固定模式, 我們一直在摸索。 ”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認為, 短期內監管層對醫藥電商的管理會趨嚴趨緊, “這是肯定的, 因為網上銷售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手段、監管技術甚至監管隊伍, 這三方面都還沒有辦法來滿足這種需求。

“互聯網醫藥還需進一步完善監管法規體系, 從根本上立法規範互聯網藥品醫療器械服務監管, 完善行政法規, 讓監管有法可依。 探索機器識別非法售藥資訊, 探索利用互聯網技術對藥品違法信息實行即時關閉等先進技術。 ”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濤說, 還需建設監測平臺, 即時監測網路異常藥品交易行為;加強網路購藥消費者教育, 加強藥品醫療器械的資訊披露和即時監測, 以保證公眾用藥安全。

據瞭解, 監管部門正在組建國家網上銷售藥品的監管隊伍, “如果說這個隊伍真正能組建完畢, 我認為對醫藥電商的健康發展, 將會是一個比較利好的消息。

”有業內人士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