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越王趙佗:嶺南文明的第一座豐碑

先秦時期的嶺南乃是“化外之地”, 這裡的百越居民過著原始的刀耕火種生活, 是一個窮山惡水、人畜不蕃的地方。 加上交通不便, 遠離中原, 在整個夏商周時代鮮有關於嶺南的文字記載。 開發嶺南, 是一條漫長的披荊斬棘的艱難之路。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嶺南地區的轉捩點是隨著秦軍南下滅楚而開始的。 秦統一中國前, 楚國對於嶺南地區的統治只是象徵意義上的, 沒有實際管理權、賦稅權。 秦統一後於西元前219年, 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平定嶺南。

屠睢因為濫殺無辜, 引起當地人的頑強反抗, 被當地人殺死。 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囂為主將, 並和趙佗一起率領大軍平定越地, 經過四年努力, 西元前214年, 嶺南總算順利地劃進了大秦的版圖。

任囂在嶺南大刀闊斧的進行修路開渠移民活動, 向嶺南地區遷移五十萬軍民開發嶺南。 此時的中原卻開始動盪不安, 始皇帝的驟然離世和陳勝、吳廣起義中斷了嶺南地區與帝國中央的聯繫。 此時恰逢任囂病危, 任囂臨終前將嶺南地區的指揮棒移交到時任龍川令的趙佗手中。 並囑咐趙佗斷絕楊越新道以防止中原戰亂禍及嶺南, 讓趙佗自立門戶靜待其變。

趙佗等啊等終於等到秦滅亡的消息, 遂起兵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

誅殺了企圖乘亂滋事的舊部官員, 擊潰了當地的暴亂部族, 有效的遏制了百越部族的相互仇殺。 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的南越國, 自稱“南越武王”, 從而為存在95年的南越國奠定了基石。 隨著劉邦建立西漢, 南越國與西漢王朝進行談判, 最終趙佗臣服漢朝, 互派使者, 互相通市。 到了呂後執政時兩國交惡, 呂後掘人祖墳, 趙佗怒而稱帝, 與大漢王朝同等帝號。 文景二帝時兩國又重歸於好。

漢武帝建元四年, 在位67年的趙佗去世, 據說享年一百多歲, 在當時是絕對的高夀啊!趙佗死後南越國續任了四代南越王, 最終還是被大漢王朝所滅。

嶺南一抔土, 秦人萬古魂。 而今的嶺南人, 血液裡一定流淌著古老秦人的熱血。 趙佗軍民是真正第一支開發嶺南地區的客家人,

趙佗是嶺南文明的一座歷史豐碑。 讓我們記住兩千多年前那支不遠萬里跋山涉水來到嶺南的帝國大軍, 記住我們中國人文明的歷史足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