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中國人看上去比日本人還有錢?真相讓你大吃一驚

日本作為亞洲的發達國家, 一直給人一種財力雄厚的印象。 然而, 一項最新出爐的調查顯示, 2017年以來, 日本成年人每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錢約為人民幣1500元, 日本人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有錢。

相比於“沒想像中那麼有錢”的日本人, 中國人卻因為強大的海外購物能力, 屢屢被貼上“人傻錢多”的標籤,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

成年人每月1500塊零花錢, 男女差別大

時事社5月1日報導, 2017年日本成年人平均每月的零花錢比去年大幅減少4421日元, 目前只有25082日元(100日元約合6.16元人民幣, 25082日元約為人民幣1545元)。 這也是2007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

成年人零花錢最少的一次。

25082日元是什麼概念?使用簽約的軟銀手機, 在每月電話通話量不限, 流量5G, 沒有免費短信, 完全不超額的情況下, 手機話費是每月10928日元。 一瓶160毫升的SK-II神仙水在日本的售價則是18360日元。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 2.5萬日元的零花錢都實在不多。

日本電商樂天市場中SK-II神仙水的價格

在零花錢方面, 日本男女差別還是很大的。 一家之中, 男主人每月的零花錢平均為31764日元(約合1900元人民幣), 而女主人則只有18424日元(約合1105元人民幣)。

在過去的10年間, 日本大學生的平均零花錢也從每月9萬日元降低到了6萬日元(合約3700元人民幣)。 不過, 這個水準仍是中國大學生每月零花錢的3倍多。 一項有關大學生零花錢的調查顯示,

超過八成中國大學生每月零花錢接近或超過千元。

第二

人均收入25萬仍精打細算過日子

雖然不管成年人還是大學生的零花錢都有所減少, 但是日本人的收入水準並不低。

根據最新公佈的資料, 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為414萬日元(約合25.5萬元人民幣)。

照理說, 25萬元的收入並不低, 但大多數日本工薪族依然感覺手頭拮据。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日本物價很高, 特別是食品和交通。 在東京四分之一棵白菜可以賣到200日元(約合12.3元人民幣), 而坐一次公車也要220日元(13.6元人民幣)。

其次, 大部分日本家庭只有男主人工作, 而男主人的收入除了用來支付一家人的日常開支, 還要供房子, 給孩子繳學費等等, 這些費用也不容小覷。

此外, 日本人普遍對退休後的經濟狀況感到擔憂,

所以不敢花錢。

因此日本人大多精打細算過日子。 比如在日本一種常見的冰棒漲價5日元, 都會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重要新聞。 晚上到酒吧坐坐, 就會發現, 日本上班族點兩瓶啤酒, 叫兩個小菜就可以喝一晚上。 點一桌子菜, 還不斷追加的, 一般不是外國遊客, 就是退休的老年人聚會。

購物中的日本家庭主婦

在超市里, 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光景:一群家庭主婦跟著彎腰打簽的店員緩慢移動——原來, 每到傍晚, 為了促銷, 日本超市都會不定時地給副食打折, 而很多主婦就是瞄準這個時候, 搶購性價比高的食品。

第三

中國人均收入不高, 為何消費能力這麼強?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

不到日本人均收入水準的十分之一。

但是相比日本人的精打細算, 最近幾年, 逐漸富起來的中國人經常被貼上“人傻錢多”的標籤。

統計資料顯示, 2016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2萬億元。 2015年, 中國海外旅遊消費規模為1.5萬億人民幣, 其中8千億為購物消費, 7千億用於機票和住宿。 同時, 海外購房的消費規模為1600億美元, 約合1萬億人民幣。 兩者合計約為2.5萬億人民幣。

人均收入水準不高, 消費能力為何這麼強?

一是經過30年的經濟告訴增長, 中國人的收入水準確實有了翻天覆地改變, 消費水準也得到提升。 二是雖然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 中國人均收入不高, 但是進入高收入群體的絕對數字大。 此外, 中國消費者有不露富的文化,

中國人報告的收入往往只是工資收入, 而並沒有加上其他管道所得。

不過,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 國人消費能力強是假像。 海外消費增速遠高於國內消費增速, 是高收入人群推高了整體消費能力。

第四

消費觀念改變, 國人還愛存錢嗎?

與消費水準提升相伴的是消費觀念的巨大改變。

20世紀六七十年代, 人們都是自己做衣服, 米麵糧油都是自己生產, 典型的小農經濟, 一年幾乎不怎麼花錢。

隨著改革開放,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 開始注重審美, 買漂亮的衣服, 買米麵糧油, 新鮮的蔬菜, 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 但是還是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買自己力所能及的物品, 不會超出自己的工資水準, 相對還是比較節儉的。

而進入21世紀,尤其電商平臺發展以後,在“買買買”的狂潮之下,中國人勤儉持家的傳統還在嗎?

其實,中國人還是那樣,對於自己的收入,中國人更加熱衷的是把錢存起來。從2002年以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在上升。2015年,中國人均儲蓄率46%,高居世界第三。

普通勞動者家庭收入增長緩慢,內需不足,社會保障不充分和預期不穩定等,都使居民非常看重儲蓄。住房、教育、養老等的費用也在不斷攀升。另外,中國居民投資機會少,進一步提高了儲蓄率。

但更開闊的消費市場和更多樣化的消費管道,讓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更注重商品的品質。

中國人的消費方式已經開始逐漸發生著改變。現在的年輕人,左手賺錢右手花錢,而且消費的錢還會超過自己的收入水準,利用信用卡非常普遍。

按照中國央行披露的資料,北京、上海的信用卡人均擁有量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15年分別達到1.70張和1.33張。而就全國的情況來說,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已累計發放信用卡4.55億張,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張。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中國消費能力的節節攀升,是可以預見的。而這對整個國家經濟貿易的好處,不言而喻。

比起日本政府三天兩頭呼籲民眾消費、拉動內需,還是希望國人能夠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舒舒服服地消費一把,我的收入我做主!(綜合整理自 牛彈琴、國際線上、21世紀經濟報導、小康雜誌、國際線上)

相對還是比較節儉的。

而進入21世紀,尤其電商平臺發展以後,在“買買買”的狂潮之下,中國人勤儉持家的傳統還在嗎?

其實,中國人還是那樣,對於自己的收入,中國人更加熱衷的是把錢存起來。從2002年以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在上升。2015年,中國人均儲蓄率46%,高居世界第三。

普通勞動者家庭收入增長緩慢,內需不足,社會保障不充分和預期不穩定等,都使居民非常看重儲蓄。住房、教育、養老等的費用也在不斷攀升。另外,中國居民投資機會少,進一步提高了儲蓄率。

但更開闊的消費市場和更多樣化的消費管道,讓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更注重商品的品質。

中國人的消費方式已經開始逐漸發生著改變。現在的年輕人,左手賺錢右手花錢,而且消費的錢還會超過自己的收入水準,利用信用卡非常普遍。

按照中國央行披露的資料,北京、上海的信用卡人均擁有量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15年分別達到1.70張和1.33張。而就全國的情況來說,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已累計發放信用卡4.55億張,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張。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中國消費能力的節節攀升,是可以預見的。而這對整個國家經濟貿易的好處,不言而喻。

比起日本政府三天兩頭呼籲民眾消費、拉動內需,還是希望國人能夠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舒舒服服地消費一把,我的收入我做主!(綜合整理自 牛彈琴、國際線上、21世紀經濟報導、小康雜誌、國際線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