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eo觀點|薑克雋:PM2.5要達標,能源行業得零排放

全文2952字, 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又爆表了。 好不容易熬過了供暖期, 霧霾天明顯減少, 正想著可以多享受幾日藍天白雲的帝都人民, 卻碰上了多時不見的“老朋友”沙塵暴。 北京作為首都, 其堪憂的空氣品質受到了廣泛關注, 但我國存在空氣品質問題的地方遠不止北京一座城市。

隨著經濟水準的提高, 國人對於環境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要改善環境, 能源行業的轉型是重要抓手。 近期,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了《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一級標準, PM2.5的年均濃度應低於10μg/m3, 按照過渡時期第三階段的標準,

PM2.5的年均濃度應低於15μg/m3, 而我國PM2.5本底值就有8μg/m3左右, 還要留給3-4μg/m3給農業源, 這樣算來留給能源活動的排放空間幾乎為零了。 我國的能源行業需要在這三個目標達成的前提下發展。

eo:您認為我國什麼時候可以達到WHO的標準?能源在這個約束下將如何發展?

薑克雋:希望通過三十多年的努力, 我們可以享受今天發達國家所享受的空氣品質。 我們在內部討論時, 希望2050年可以基本達到WHO的標準, 即PM2.5的年均濃度為10~15μg/m3。 現在我們想做的一個課題, 是研究我國大氣品質儘早達標的可行性和政策途徑。 研究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定量分析大氣十條的減排效果, 二是針對兩種情境即2030年我國80%的城市和100%的城市PM2.5濃度達到我國年均35μg/m3 標準的可行性分析。

最後一部分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即我國2050年要達到WHO標準時, 各省市的大氣污染物減排情景。 我們將採用回望法, 並依託能源研究所的IPAC模型, 分析在2050年達到WHO標準值的目標下, 需要的減排途徑、確認重大技術路線和政策路線。 因為能源活動在我們的污染物排放清單中貢獻了一大部分, 我們將著重關注能源領域, 將全國的重點產業目標細分到每個省, 分析各個產業能貢獻多少減排量, 再為各省制定相應的減排措施。

2014年或已碳達峰, 現實比理想更激進

eo:設定2050年達到WHO標準這樣一個遠期目標的意義何在?為什麼研究要覆蓋全國各個省市, 而不是針對重點地區?

薑克雋:我們有一個小目標, 即2030年空氣品質達到我國35μg/m3的標準。

但我現在害怕的是, 當我國PM2.5濃度降到35μg/m3, 天天藍天白雲了, 霧霾可能就會淡出公眾的視線, 然而PM2.5濃度從35μg/m3再往下降, 還需要很大的投入, 而當公眾不再關注空氣品質時, 我們還有沒有動力繼續投入?研究者知道, 35μg/m3還不夠, 10~15μg/m3才是我們的目標, 因為那個目標才能提供真正健康的空氣環境。

研究針對全國31個省市, 因為希望給出一個全國的路線圖。 此外, 一些今天空氣品質較好的省市可能會在大氣污染防治上有所懈怠, 但離達到10~15μg/m3的目標還有距離, 可能之後它們反而需要向今天的重災區京津冀學習相關治理措施。

另外, 2050年雖然遠, 但2050年發生的事情都和今天有關, 因為能源專案的建設、使用週期都很長, 比如燃煤電站的運行週期為35年到45年,

水電站、核電站為60年。 很多煤電廠還很年輕, 如果提前關閉, 帶來的社會成本是巨大的。 那我們的模型就要計算環境問題帶來的社會成本, 比較一下怎樣的路線社會成本更低。 研究希望通過未來的環境約束, 給今天的決策者一個路線, 看看現在煤電站還要不要建, 煤化工還要不要幹。

eo:這個目標的設定會不會過於激進?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導致資料造假或飲鴆止渴?

薑克雋:你擔心目標是不是太激進?不要緊, 我們是做研究的, 為決策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從哥本哈根到現在, 我們組的研究看上去都比較激進, 但這樣的激進在今天來看一點都不激進。

比如分析我國CO2達峰的研究, 先看我國煤炭產量的實際資料,

2014比2013下降2.9%, 2015年比2014年下降3.7%, 2016年比2015年下降4.7%, 連續三年下降超過10%, CO2減排近八億噸。 一些學者認為, 之後煤炭消費量也很難反彈了, 2014年可能就是中國CO2的達峰年。 如果是這樣的話, 看看全國所有的模型組, 沒有任何一個把2014年全國CO2達峰情景包含在內。 這就說明研究出了問題, 實際情況已經這樣了, 結果在學術研究時反而沒有一個模型組考慮這樣的情景, 還在考慮2025年2030年能否達峰。 再比如, 2013年我們希望京津冀PM2.5的下降目標是30%, 大氣十條給出的是25%, 但就目前的狀況看, 除了給北京定的PM2.5濃度60μg/m3的目標有些困難, 京津冀PM2.5濃度現在下降已經超過了30%。

定一個長遠目標, 就是不希望讓一個激進的短期目標, 把壓力都傳到給地方政府, 而是從中央層面協調規劃政策。 希望通過研究,可以制定一個長期路線圖,讓各地按照這個路線來規劃,而不是急著立刻實施一些短期實現起來很困難的措施。希望通過研究,以CO2 和霧霾治理作為我國的長期目標,解析能源行業具體能對“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什麼貢獻,怎樣做貢獻。

關鍵是高端製造業替代高耗能產業

eo:如果PM2.5給能源排放的空間幾乎為零,要如何兼顧能源發展和經濟發展?

薑克雋:經濟是我們模型中的核心考量部分,但模型對經濟的展望要比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樂觀,在分析的時候採用的2015年到2020年中國GDP增長速度比7%更高。

模型裡分析了眾多部門,其中高耗能工業對GDP的貢獻約10%,但是消費了我國一半以上的能源,所以重點是高耗能怎麼發展,而控制了高耗能工業之後,中國的GDP靠什麼支撐?我們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可以創造這個發展空間,我們需要大幅度地加強、引領高端製造業。我國對外投資增速在20%以上,2014年達到1500億美元,2030年有可能達到5000億美元。在做中國對外投資戰略時,我們就提出希望中國的低碳和節能相關的技術能夠世界領先,這樣通過出口設備,也可以增加GDP。

目前第一季度的各項經濟指標雖均有回升,但依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高耗能產業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在環境約束下進行能源轉型,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才更加可持續。

希望通過研究,可以制定一個長期路線圖,讓各地按照這個路線來規劃,而不是急著立刻實施一些短期實現起來很困難的措施。希望通過研究,以CO2 和霧霾治理作為我國的長期目標,解析能源行業具體能對“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什麼貢獻,怎樣做貢獻。

關鍵是高端製造業替代高耗能產業

eo:如果PM2.5給能源排放的空間幾乎為零,要如何兼顧能源發展和經濟發展?

薑克雋:經濟是我們模型中的核心考量部分,但模型對經濟的展望要比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樂觀,在分析的時候採用的2015年到2020年中國GDP增長速度比7%更高。

模型裡分析了眾多部門,其中高耗能工業對GDP的貢獻約10%,但是消費了我國一半以上的能源,所以重點是高耗能怎麼發展,而控制了高耗能工業之後,中國的GDP靠什麼支撐?我們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可以創造這個發展空間,我們需要大幅度地加強、引領高端製造業。我國對外投資增速在20%以上,2014年達到1500億美元,2030年有可能達到5000億美元。在做中國對外投資戰略時,我們就提出希望中國的低碳和節能相關的技術能夠世界領先,這樣通過出口設備,也可以增加GDP。

目前第一季度的各項經濟指標雖均有回升,但依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高耗能產業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只有在環境約束下進行能源轉型,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才更加可持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