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曹建明:六千年前的“聯合國”

目前, 世界各國為了協調各國之間的關係, 組成了一個全球性的政治機構, 叫做聯合國。 這個聯合國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權國家。 但是, 各個主權國家在聯合國中的權力和地位, 並不是相等的。 一百多個國家分為兩個層次, 即聯合國成員國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一般的成員國, 除了沒有常任理事的資格之外, 更沒有一票否決權。 而常任理事國, 則除了具有常任理事的資格外, 還具有一票否決權。 一百多個成員國中, 常任理事國只有五個, 那就是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

你可曾知道, 從六千年前的伏羲、女媧時代開始,

在華夏大地上, 就有著一個華夏版的“聯合國”, 這個“聯合國”歷經神農時代、炎黃時代、堯舜時代, 直到夏禹時代建立了“家天下”, 才宣告結束。

那麼, 這個“聯合國”是怎麼形成的呢?她的具體架構又是怎樣的呢?

請讓老曹向你一一道來。

一、從《太極圖》說起

說話要有證據, 而證據要到史籍資料和考古學資料中去找, 並且有些證據是比較曲折和隱晦的, 她本身也需要考據和證明。 所以, 要直接說明問題, 並不容易, 必須得繞遠一點, 才能說得清楚。

本來, 《太極圖》與我們所要討論的話題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 她與我們所要使用的證據, 卻大有關係, 所以, 我們就首先從她說起。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太極圖》, 是這樣子的:

太極圖。

這是一陰一陽兩條魚合抱而成的一個圓。

注意, 這裡有兩條魚。

我們再把目光轉向5000-7000年前的仰紹文化。 請看這幾幅圖片。

仰紹文化雙魚紋彩陶

仰紹文化人面魚紋彩陶盆

仰紹文化人面魚身彩陶

這幾幅圖像, 能夠說明什麼呢?

它們說明了, 魚, 曾經是我們祖先所尊奉的神;說明了, 《太極圖》來源於仰紹文化;說明了, 《太極圖》是我們祖先在宗教儀式中所使用的符圖。

那麼, 《太極圖》的含意又是什麼呢?為什麼這些圖像中的魚,

大多都是成雙成對的呢?

我們再看看《山海經》中的圖片:

《山海經》中有多處“珥兩青蛇,踐兩黃蛇”之類的表述。意思就是:耳朵上一邊掛著一條蛇,腳下一邊踩著一條蛇。

這樣的一種宗教儀式,與仰紹文化中人面魚紋彩陶上所表現的宗教儀式,是否具有同樣一種內涵呢?只不過是,一個是尊魚為神,一個是尊蛇為神。

其實,我們華夏的主要民族與少數民族,都是來源於同一個祖先。只不過,是後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所以才發生了文化上的分化。

我們的祖先,最早就是尊蛇為神的,那是仰慕和效仿蛇的能屈能伸,說明我們的祖先當年生活艱難,是在為爭取生存權而奮鬥。而後來有些族群以魚為神,說明這時候他們的生存條件大為改善,他們已經衣食無憂,在開始追求生活品味了。

當然,在這裡,我們還是沒有搞清楚,“成雙成對”的含意:為什麼《太極圖》,《人面魚紋彩陶圖》,和《珥蛇圖》中的神靈,都是“成雙成對”的呢?

我們再看一個圖片:

這幅圖,一般人稱它為“伏羲女媧交媾圖”。

請注意伏羲和女媧手中所持的東西,是規和矩。

這一對規和矩,不僅很明白地顯示了這幅圖的含意,就是告誡人們要守規矩,而且,它還向我們透露了這幅圖的產生年代,是在農業社會時代。因為,規和矩是兩種丈量土地的工具,是只有在農業社會才能夠出現的。

那麼,為什麼在農業社會時代,會出現這樣的一幅圖呢?她是要求誰守規矩呢?是守什麼樣的規矩呢?

這就要我們考慮一下,在農業社會出現之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故,需要我們的祖先來確立一些規矩。

伴隨著農業社會的產生,是母系社會的瓦解,是父系社會的確立,是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的產生。

可是,習慣了往日自由的女性們,願意屈從於這樣的命運安排嗎?

她們會以各種形式進行反抗。

直到解放前,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有女子結婚不落家的習俗。就是女孩子結婚之後,並不和自己的合法丈夫同居,卻依然留在娘家,和自己中意的情人們相互往來,直到自己玩累了,想要生兒育女了,才回到夫家,和自己的合法丈夫安心地生兒育女。當然,伴隨著不落家的習俗,也有著殺首子的習俗。就是,丈夫不相信妻子的第一個孩子,會是自己的血脈,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就將妻子生下的第一個孩子,殺掉。

這種夫妻之間相互傷害的情況,很不利於家庭的穩固,必然會有有識之士,出來進行調解和勸說。

而“伏羲女媧交媾圖”,就應該是這種思想理念的宗教化表達。

她表明,神的喻意,就是夫妻之間既然相合,就要遵守規矩,相互尊重。

這就是後來“珥蛇”儀式的文化源頭,是後來“珥魚”儀式的文化源頭,也是《太極圖》文化的源頭。

《山海經》中有多處“珥兩青蛇,踐兩黃蛇”之類的表述。意思就是:耳朵上一邊掛著一條蛇,腳下一邊踩著一條蛇。

這樣的一種宗教儀式,與仰紹文化中人面魚紋彩陶上所表現的宗教儀式,是否具有同樣一種內涵呢?只不過是,一個是尊魚為神,一個是尊蛇為神。

其實,我們華夏的主要民族與少數民族,都是來源於同一個祖先。只不過,是後來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所以才發生了文化上的分化。

我們的祖先,最早就是尊蛇為神的,那是仰慕和效仿蛇的能屈能伸,說明我們的祖先當年生活艱難,是在為爭取生存權而奮鬥。而後來有些族群以魚為神,說明這時候他們的生存條件大為改善,他們已經衣食無憂,在開始追求生活品味了。

當然,在這裡,我們還是沒有搞清楚,“成雙成對”的含意:為什麼《太極圖》,《人面魚紋彩陶圖》,和《珥蛇圖》中的神靈,都是“成雙成對”的呢?

我們再看一個圖片:

這幅圖,一般人稱它為“伏羲女媧交媾圖”。

請注意伏羲和女媧手中所持的東西,是規和矩。

這一對規和矩,不僅很明白地顯示了這幅圖的含意,就是告誡人們要守規矩,而且,它還向我們透露了這幅圖的產生年代,是在農業社會時代。因為,規和矩是兩種丈量土地的工具,是只有在農業社會才能夠出現的。

那麼,為什麼在農業社會時代,會出現這樣的一幅圖呢?她是要求誰守規矩呢?是守什麼樣的規矩呢?

這就要我們考慮一下,在農業社會出現之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故,需要我們的祖先來確立一些規矩。

伴隨著農業社會的產生,是母系社會的瓦解,是父系社會的確立,是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的產生。

可是,習慣了往日自由的女性們,願意屈從於這樣的命運安排嗎?

她們會以各種形式進行反抗。

直到解放前,在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有女子結婚不落家的習俗。就是女孩子結婚之後,並不和自己的合法丈夫同居,卻依然留在娘家,和自己中意的情人們相互往來,直到自己玩累了,想要生兒育女了,才回到夫家,和自己的合法丈夫安心地生兒育女。當然,伴隨著不落家的習俗,也有著殺首子的習俗。就是,丈夫不相信妻子的第一個孩子,會是自己的血脈,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就將妻子生下的第一個孩子,殺掉。

這種夫妻之間相互傷害的情況,很不利於家庭的穩固,必然會有有識之士,出來進行調解和勸說。

而“伏羲女媧交媾圖”,就應該是這種思想理念的宗教化表達。

她表明,神的喻意,就是夫妻之間既然相合,就要遵守規矩,相互尊重。

這就是後來“珥蛇”儀式的文化源頭,是後來“珥魚”儀式的文化源頭,也是《太極圖》文化的源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