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孫玉麟:為《祁縣故事》題跋

祁奚故里, 歷史悠久, 人傑地靈;祁縣故事, 亙古流長, 深入人心。 適逢千年未遇之時代變革、翻天覆地之社會進步, 彙聚精品故事、傳承優秀文化, 實屬“利在當代、惠及後人”之盛舉。

世事滄桑, 文化傳承;歲月無痕, 故事有聲。 在我童年記憶中, 最初打下深深烙印的就是父輩和鄉親們經常講起的祁縣故事;工作後外出打拼, 久久縈繞於懷而又最能激勵自己成長的是祁縣故事;待自己娶妻有子後, 最喜歡嘮叨並希望家人銘記的仍然是祁縣故事。 出門在外, 介紹故鄉時最引以為豪的敘述是祁縣故事;年近花甲,

老友暢敘時最引人入勝的話題還是祁縣故事。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我由衷的喜歡並深深地眷戀祁縣故事, 固然出自一個遊子對故鄉的摯愛之情, 而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凝聚著昭餘璀璨文化底蘊和豐富風土人情的故事本身就有著無窮魅力。 作為祁縣首批歷史文化叢書之一的《祁縣故事》就是明證。

在全球華人中, 傳頌甚廣的祁縣故事首推晉商。 比如在一些地方, 喬家大院的知名度甚至高於祁縣古城。 但在祁縣百姓的心目中, 與晉商同樣膾炙人口的故事比比皆是, 有些甚至更勝一籌。 祁縣這塊古老的土地, 古人擇草而居、倚水而生, 厚重淳樸。 受先人古風的薰染, 祁人講忠義、倡文武、傳厚直。 因而造就了許許多多的英雄豪傑、文官武將、名人學士、豪商巨賈、耕讀人家。

那些“為仕者清廉正直, 為武者英勇衛國、為學者德才兼備, 為商者以義制利, 普通百姓孝悌忠信, 積善成德”的事蹟作為故事廣為傳頌, 生生不息。

祁奚大夫, 堪稱祁縣人文始祖, 以國家社稷為重, “外舉不避仇, 內舉不避親”, 實乃尚公典範, 薦賢楷模。 王溥, 歷任後周太祖等兩代四朝宰相, 編撰三部史籍共170卷宏著, 仕學兩成, 垂範後世, 歷來是祁人為官之翹楚, 為學之榜樣。 閻睿, “誠信結民, 惠愛為政, 聽訟不施鞭撲”, 清廉為官, 清白做人, 體現了君子的神聖追求。 喬超五, 以不朽的廉吏政績贏得百姓擁戴, “去官之日, 百姓如失慈母, 捧花香, 跪道旁者, 數十裡不絕”, 為官如此, 亦複何求?閻繩芳,

處於淡泊名利與憂國憂民的無奈之中, “篤于實, 薄于名, 豐於才, 嗇于時”, 他為賈令鎮重修鎮河樓撰寫的碑記, 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保護自然生態文獻。

武將溫序, 銜髯而盡, 大義凜然, 感慟天地;戴氏父子, 不忘舊恩, 共襄義舉, 氣壯山河。 在巍峨雄壯的丹楓閣寶地彙聚的傅山、顧炎武等名流精英、仁人志士, 體現了“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和錚錚俠骨。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 不斷湧現“母親叫兒打東洋, 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動人場面, 反映出“舍小家, 為大家”的淳樸民風和奉獻精神。 祁縣兒女以其機智鬥敵、奮勇殺敵的偉大壯舉, 為新中國的建立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樓以詩顯, 詩以樓傳”的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有兩篇佳作出自祁人。 “王勃才驚滕王閣”成為傳世佳話;“之渙詩冠鸛雀樓”留下不朽詩篇。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素稱千古絕唱;滕王閣楹聯懸掛著世紀偉人毛澤東的手書精品;“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更是婦孺皆知;諾獎台演講迴響著科學巨匠屠呦呦的真情朗誦。 詩佛王維才華早現, 詩畫俱佳,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被國學大師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之名句。

明清之際, 晉商崛起, 祁賈林立, “縱橫歐亞九千里, 稱雄商場五百年”。 著名晉商四縣:祁縣、太谷、榆次、平遙, 祁縣最小, 卻為晉商首縣。 如包頭人雲:“先有複字型大小, 後有包頭城”。 祁縣戴家、渠家、何家、喬家等巨賈輩出,

為富乃仁, 無論商業拓展, 還是文化傳承, 均為經商之楷模。 “節儉勤奮、明禮誠信、精於管理、勇於開拓”的精神仍然指引著我們新一代晉商前行。

民間故事, 傳說演義, 戲曲方言, 體現的是祁縣文化的豐富多彩;大院古跡、民俗剪紙、精緻飲食, 表達的是祁地居民的美好追求。 故鄉諸多獨特的文化都在這本《祁縣故事》中有所呈現。

縱觀《祁縣故事》, 使人感到有一種文化一脈相承, 有一種精神貫穿始終。 那就是凝聚著“儒釋道”精髓的傳統文化, 踐行著“好學不倦, 敦孝悌, 重廉恥”的“陶唐遺風”。 在舉國上下“弘揚傳統文化, 樹立文化自信”之際, 《祁縣故事》編印本身就是一種十分有益的創新和踐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 其重大意義會進一步顯現並影響深遠。

山川無語,見證著先人的足跡;世間有情,傳頌著不朽的故事。歷史的雲煙似乎總伴隨著歲月的流失轉瞬即逝,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遐想和憧憬。往事已經成為故事,新事也將變為往事。故事傳承往事,今人傳給後人,實乃祁地之幸,祁人之福!

山川無語,見證著先人的足跡;世間有情,傳頌著不朽的故事。歷史的雲煙似乎總伴隨著歲月的流失轉瞬即逝,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遐想和憧憬。往事已經成為故事,新事也將變為往事。故事傳承往事,今人傳給後人,實乃祁地之幸,祁人之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