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現金分紅公司大大增加 傳統行業初顯景氣跡象

股權變化導致高管變動企業發展避免效益下滑

上海家化一季度報告顯示,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 同比下滑13.0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8億元, 同比下滑15.03%。 上海家化介紹, 因2016年12月31日公司與花王(上海)產品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王”)的《戰略性銷售合同》期滿後不再延續, 剔除花王業務的影響後, 公司2017年1月份至3月份實現營業收入13.38億元, 相比去年同期同口徑資料增加14.5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8億元, 相比去年同期同口徑資料增加1.79%。 2017年1月份-3月份, 公司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77億元,

同比增加80.34%。

上海家化曾經是效益很好的上市公司, 也是投資者偏愛的企業。 由於股權變動和大股東易人, 導致管理層大震動, 最後導致經營目標不清、經營下滑。 前不久, 管理高層再次發生變動, 一定程度上說明事態還沒有完全解決。 在資本市場, 最後的決策權當然是“資本說了算”, 大股東對管理層的去留享有決定權無可非議。 但是, 即使資本說了算, 也還是要做到效益領先, 如果贏利一瀉千里, 資本的威信和大股東的聲譽都將遭受巨大損害。 上海家化表示, 報告期內, 公司積極落實“研發先行、品牌驅動、管道創新、供應保障”的經營方針, 對原有組織架構進行了優化, 公司行銷體系由管道驅動變為品牌驅動,

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 但願公司的努力將會迅速產生積極成果, 但願管理層波動導致的企業經營效益下滑能夠及時遏制。

競爭激烈才顯優勝劣汰“傳統”家電行業屢出強手

青島海爾29日發佈2016年年報及2017年一季報, 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191億元, 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0.4億元, 分別同比增長32.6%和17%。 公司業績增長超市場預期, 並保持一貫的品質型增長路線, 實現扣非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43.3億元, 同比增長17.9%。 公司2016年毛利率為31.02%, 同比提升3.09個百分點。 公司同時公佈的2017年一季報顯示, 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7億元, 扣非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14.6億元, 分別同比增長69.7%和51%。 從單季度指標看, 公司自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 已經進入高速增長通道。 2016年第四季度收入增幅達到了84.6%,

扣非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增幅近50%, 顯示公司產品結構升級、管道零售轉型見效和全球化深入效果明顯。

家電行業已經被不少人認為是“傳統行業”, 在投資熱門領域中, 可能找不到家電行業的身影。 但是, 家電行業又是中國市場化最徹底、競爭最激烈的領域, 很難找到壟斷或行政干預的痕跡。 在這個領域, 價格戰頻頻發起, 銷售管道戰狼煙不斷, 看似無序的市場卻讓企業打出了國際競爭力, 打出了名震中外的品牌效應。 同時, 市場競爭又是殘酷的, 大批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死亡或衰弱, 而少數企業在競爭中越練越強, 成了享譽國內外的巨無霸。 海爾、格力、美的等上市公司,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這個意義上說,

沒有傳統行業, 只有落後企業;沒有市場飽和, 只有優勝劣汰。 當我們感歎一個又一個家電企業離我們遠去的時候, 不經意間我們卻迎來了一批新的霸主:這就是市場競爭, 這就是我們能買到物美價廉家電產品的保證。

七成上市公司利潤增長傳統行業初顯景氣跡象

截至4月30日, 除*ST烯碳外, 滬深兩市3204家上市公司年報已全部出爐。 資料顯示, 滬深兩市約七成上市公司2016年度淨利潤實現增長, 分紅力度尤其是派現有所增強。 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 有色金屬、鋼鐵等傳統行業的景氣度有所回升, 行業盈利能力明顯提升。 電子、電腦等新興產業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勢頭。 傳統行業業績表現令人欣慰。

從各行業相關公司業績增長及盈利能力看, 有色金屬、鋼鐵、煤炭等週期性行業表現突出。 在107家有色金屬板塊上市公司中, 有88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 占比逾八成。 整個板塊去年實現淨利潤196.16億元, 同比大增849.62%。 從鋼鐵板塊來看, 33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淨利潤同比增長, 去年全板塊實現淨利潤150.23億元, 大幅扭虧為盈。

每年年報發佈是上市公司市值表現的重要關口。 今年年報一個突出特點是, 傳統行業的景氣度有所回升, 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 這與近一階段政府有關部門大力推行的去產能和轉型升級有關。 特別是鋼鐵、有色金屬和煤炭等行業, 經濟效益轉好趨勢明顯。 但另一方面, 從全社會看, 產能過剩狀況依然嚴重, 許多產能並未“去”掉,而是暫時休息,一旦控制力度放鬆,或是市場需求擴大,開足馬力生產的可能性很大,再度造成市場供大於求、價格猛跌的窘境也非不可能。所以,市場調控部門不可掉以輕心,相關企業也不能高枕無憂。所謂未雨綢繆,是說把功夫下在事態發生之前,如果沒有前瞻性,市場風暴一旦來臨,損失是相當驚人的。

市場不再流行“高送轉”現金分紅公司大增加

隨著2016年報披露完畢,A股公司利潤的分配預案也浮出水面,並呈現出與往年明顯不同的特徵。據統計,與往年“高送轉”預案唱主角不同,2016年報中近75%的上市公司擬實施現金分紅,明顯增多。在監管層對“高送轉”強監管措施的持續推進下,現金分紅無疑成為上市公司分紅方案的主流。而“高送轉”熱度明顯降溫。這首先表現在,滬深兩市發佈“高送轉”預案公司明顯減少。據統計,滬深兩市公司在2015、2014兩個年報中,實施“10送轉10”及以上方案的公司,均在200家以上。而在2016年報,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三四百家,目前數量已多達3205家,但仍有“送股”預案的僅為50家,其中只有4家給出了最高“10送10”方案,另有35家的送股比例低於“10送5”。

“高送轉”不那麼吃香了,最重要的原因無須諱言:監管層主要負責人嚴厲發聲斥責“高送轉”。該不該“高送轉”?這也是一個難有定論的問題,如果企業效益真的不錯,如何回報投資者是企業自己的權利。選擇“高送轉”也好,願意真金白銀也罷,只要企業有效益、投資者有回報,不必太過較真。但是,如果企業不好好經營,沒有令人滿意的效益,甚至屢屢出現盈利下降甚至虧損,卻拿並非真金白銀的股權說事,大肆炒作,大造概念,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成了掩護大股東自己高位套現的“大旗”,這就成問題了。總體上看,2016年報發佈“高送轉”預案公司的減少,現金分紅方案漸成主流,與管理層引導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的價值導向關係密切。(張健)

許多產能並未“去”掉,而是暫時休息,一旦控制力度放鬆,或是市場需求擴大,開足馬力生產的可能性很大,再度造成市場供大於求、價格猛跌的窘境也非不可能。所以,市場調控部門不可掉以輕心,相關企業也不能高枕無憂。所謂未雨綢繆,是說把功夫下在事態發生之前,如果沒有前瞻性,市場風暴一旦來臨,損失是相當驚人的。

市場不再流行“高送轉”現金分紅公司大增加

隨著2016年報披露完畢,A股公司利潤的分配預案也浮出水面,並呈現出與往年明顯不同的特徵。據統計,與往年“高送轉”預案唱主角不同,2016年報中近75%的上市公司擬實施現金分紅,明顯增多。在監管層對“高送轉”強監管措施的持續推進下,現金分紅無疑成為上市公司分紅方案的主流。而“高送轉”熱度明顯降溫。這首先表現在,滬深兩市發佈“高送轉”預案公司明顯減少。據統計,滬深兩市公司在2015、2014兩個年報中,實施“10送轉10”及以上方案的公司,均在200家以上。而在2016年報,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三四百家,目前數量已多達3205家,但仍有“送股”預案的僅為50家,其中只有4家給出了最高“10送10”方案,另有35家的送股比例低於“10送5”。

“高送轉”不那麼吃香了,最重要的原因無須諱言:監管層主要負責人嚴厲發聲斥責“高送轉”。該不該“高送轉”?這也是一個難有定論的問題,如果企業效益真的不錯,如何回報投資者是企業自己的權利。選擇“高送轉”也好,願意真金白銀也罷,只要企業有效益、投資者有回報,不必太過較真。但是,如果企業不好好經營,沒有令人滿意的效益,甚至屢屢出現盈利下降甚至虧損,卻拿並非真金白銀的股權說事,大肆炒作,大造概念,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成了掩護大股東自己高位套現的“大旗”,這就成問題了。總體上看,2016年報發佈“高送轉”預案公司的減少,現金分紅方案漸成主流,與管理層引導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的價值導向關係密切。(張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