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不想當導演的演員不是好歌手?跨界導演要票房更要品質

近年來, 演員跨界當導演儼然成了影視圈的一股風潮。 光最近兩個月熱映的影片中, 就有兩部是由跨界導演執導的。 票房有高有低, 由蘇有朋導演執導的犯罪嫌疑片《嫌疑人X的獻身》取得了4.02億票房, 而同樣的跨界導演的徐靜蕾導演新作《綁架者》則只收穫了9573.36萬票房, 這麼多明星演員前赴後繼的加入跨界導演的行列中, 這碗飯到底好不好端?

【跨界導演也傳染, 明星爭執導筒】

《泰囧》海報

國內演員轉型導演最為人所熟知的, 恐怕當屬徐崢了。 當年的一部《泰囧》可謂票房口碑雙豐收。 《泰囧》以12.67億刷新了當時的華語票房記錄, 而後的《港囧》也以16.14億的票房完美收官。 兩部“囧”戲不僅讓徐崢身價倍增, 同時也肯定了徐崢作為跨界導演的實力。

徐崢之後, 演藝圈仿佛被傳染, 跨界導演層出不窮。 徐崢好友趙薇憑藉一部《致青春》成為了國內首個票房破7億的女導演;

鄧超執導的《分手大師》在一眾商業片的重壓之下, 贏得了破五億的佳績;

“五阿哥”蘇有朋不甘落後, 繼“小燕子”之後也執起了導筒, 《左耳》在當時青春片氾濫的情況下依舊取得不俗成績;

而由吳京執導的電影《戰狼》不僅斬獲了5.43億的票房, 也填補了華語商業電影長期以來在軍事特戰題材方面的空白。

【黎明黃渤要出新片, 跨界依舊盛行】

演員轉型當導演的現象依然盛行, 越來越多的演員爭當導演。 最近, 黎明的首部導演作品《搶紅》宣佈將於5月19日上映。

影片圍繞存留在法國的一瓶天價紅酒“酒神”為線索, 牽扯出一系列有關親情、兄弟情、愛情的故事。 在眾多影片中塑造熟男硬漢形象的張涵予, 此次在《搶紅》中飾演落魄司機張水, 據悉此角是黎明為張涵予量身打造, 希望能展現出張涵予真實幽默而又不同的一面。 首次擔任導演的黎明在片中出演張水的義弟韋力, 與張涵予共同展開奪寶之旅。 而一向給人溫文儒雅形象的王耀慶則出演一位神秘土豪, 高冷女神杜鵑飾演“酒神”的主人利芳。 從目前片方發佈的物料來看, 《搶紅》整體壕氣十足, 可以看出黎明此次的誠意, 為了讓自己的處女作變得更好著實下了血本。

談及轉型的初衷,黎明表示“因為之前跟很多優秀導演合作,累積了很多經驗”。第一部電影就拍兄弟情,是因為覺得自己不擅長拍愛情片:“我在家裡是獨子,這讓我對兄弟感情更有期待和理解。”為了片子的高品質保障,黎明力邀曾監製《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的著名導演黃建新為本片保駕護航,黃建新評價黎明並不像第一次當導演:“他在現場的要求非常細緻,像一個職業導演。

而群眾呼聲最高卻遲遲未有動靜的影帝黃渤,最近被曝處女作《一出好戲》已在青島低調開機。黃渤首次執導電影非常保密,除了電影名《一出好戲》曝光(據說也只是暫定)外,電影的其他內容實在難以打探到,工作人員也是一問三不知。

看來黃渤對於自己的處女作非常的謹慎。他曾表示過,如果只是純粹為了在“黃渤”前面加兩個字“導演”,那對自己來說意義不大,更希望能特別興奮和幸福地享受過程。當時他還自嘲“導一個爛戲,我的水準早夠了。”

【跨界非易事,要票房更要品質】

儘管演員跨界導演依然盛行,演員跨界當導演似乎越來越容易,但想要取悅觀眾卻越來越難。

曾幾何時,演員轉型導演還屬於新鮮事,演員憑藉著自身的名氣,猶如一個行走的IP。在投資,選角上都有著巨大的優勢,對電影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宣傳噱頭。而隨著跨界導演越來越多,觀眾們的新鮮感逐漸退去,觀眾也慢慢回歸理智,對電影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跨界導演的口碑也逐漸呈現兩極化。如果跨界導演的作品缺乏品質和誠意,那麼垮掉的不僅是票房,更是演員自身的公信力。

演員跨界導演是藝術途徑的選擇之一,幹得好的會被留下,而單純抱著“撈一票”就走的最終一定會被淘汰。無論做什麼,都要抱著敬畏之心,尤其是電影。

談及轉型的初衷,黎明表示“因為之前跟很多優秀導演合作,累積了很多經驗”。第一部電影就拍兄弟情,是因為覺得自己不擅長拍愛情片:“我在家裡是獨子,這讓我對兄弟感情更有期待和理解。”為了片子的高品質保障,黎明力邀曾監製《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的著名導演黃建新為本片保駕護航,黃建新評價黎明並不像第一次當導演:“他在現場的要求非常細緻,像一個職業導演。

而群眾呼聲最高卻遲遲未有動靜的影帝黃渤,最近被曝處女作《一出好戲》已在青島低調開機。黃渤首次執導電影非常保密,除了電影名《一出好戲》曝光(據說也只是暫定)外,電影的其他內容實在難以打探到,工作人員也是一問三不知。

看來黃渤對於自己的處女作非常的謹慎。他曾表示過,如果只是純粹為了在“黃渤”前面加兩個字“導演”,那對自己來說意義不大,更希望能特別興奮和幸福地享受過程。當時他還自嘲“導一個爛戲,我的水準早夠了。”

【跨界非易事,要票房更要品質】

儘管演員跨界導演依然盛行,演員跨界當導演似乎越來越容易,但想要取悅觀眾卻越來越難。

曾幾何時,演員轉型導演還屬於新鮮事,演員憑藉著自身的名氣,猶如一個行走的IP。在投資,選角上都有著巨大的優勢,對電影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宣傳噱頭。而隨著跨界導演越來越多,觀眾們的新鮮感逐漸退去,觀眾也慢慢回歸理智,對電影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跨界導演的口碑也逐漸呈現兩極化。如果跨界導演的作品缺乏品質和誠意,那麼垮掉的不僅是票房,更是演員自身的公信力。

演員跨界導演是藝術途徑的選擇之一,幹得好的會被留下,而單純抱著“撈一票”就走的最終一定會被淘汰。無論做什麼,都要抱著敬畏之心,尤其是電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