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骨鯁氣剛、耿介特立的柳公權書法

骨鯁氣剛、耿介特立的柳公權書法

文 / 田毅銘

柳公權

柳公權(西元778-865), 字誠懸, 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 官至翰林院侍書學士。 柳公權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

以楷書最著名, 他融匯了魏、晉、初唐諸家的特徵, 並且受到盛唐時期顏真卿的影響, 吸收了晉人的遒媚和顏書的雄渾, 創立了自己的“柳”體書風。 後世將他與顏真卿並稱“顏柳”, 有“顏筋柳骨”的讚譽。

田毅銘對臨《神策軍碑》

提到柳公權,

必然要與唐楷聯繫起來。 唐楷是許多現當代書法家都曾經有過的學習經歷。 隨著人們對書法學習與認識的深入, 也包括各類“全國書法展”的影響, 因唐楷的森嚴法度, 以及嚴格的審美要求, 而被“展覽”擠的窄如“茅草”。 重新關注唐楷, 就好像是在“懷舊”或是“不忘初心”一樣!加之各類中、小學生書法班裡, 唐楷的影子依稀可見, 導致許多“專業人士”誤以為唐楷只是初級書法入門的課程!

田毅銘楷書《岳陽樓記》

然而唐楷的燦爛不可能因為書風潮流的影響而顯得暗淡。 歷史上被稱為“楷書四大家”, 唐朝就有三位,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而且唐朝的楷書大家還有許多, 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等。 盛唐之象, 楷書是敬, 故唐楷成就卓著, 為後輩敬仰摹習。

田毅銘臨《孔子廟堂碑》

田毅銘臨《孟法師碑銘》

在近年來書法展中, 唐楷作品的比重越來越小, 尤其是柳體作品,

甚至可以說“罕見”!不可否認在書法創作的層面, 柳體依“尚法”之嫌而精於點畫, 謹於間架, 法度森嚴, 抑制了個性與創作風格的表現。 但這種論調應該限於現當今“書展”、“書風”的影響。

田毅銘楷書小品《杜甫望岳》

對於唐楷的深入研究與學習, 唐楷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我想任何人不可否認其深邃與光耀。同時唐楷實用性且富有廟堂氣象的特徵,歷代相承,卓然獨立!

歷史上任何書體的出現,都擺脫不了實用的一面,只是在實用的基礎上體現出時代的風格和個性特徵。楷書就是一種實用性和藝術性相容的字體,千百年來,它從不間斷地被作為通用文字和書法藝術形式來使用。楷書產生於漢代,真正成熟是在唐代。唐楷集前代之大成,以完備的法度,顯示了藝術的高度成熟。其平衡穩定,比例協調,靈活多變,富有生命色彩,“形美以感目”(魯迅先生語)。

田毅銘楷書小品《魯迅詩》

柳公權的楷書在唐代地位卓然,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讚賞其曰:“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談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

田毅銘楷書《蘭亭集序》

柳公權存世書跡可見,著名且具有代表性者,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以及新出《金剛經》《回元觀鐘樓銘》四通。

田毅銘臨《金剛經》局部

《金剛經》,為公權壯年(47歲)得意書,多融入魏、晉及初唐楷意,並摻入以北碑的骨力洞達,而富有廟堂氣象。柳公權是三朝侍書,可謂“專業書法家”。我覺得壯年的柳公權,審美意識一定是多元化的,有能力汲取諸家之長,且有自家面目。所以這時他的作品富有儒雅之氣,清臒精勁,骨硬肉豐,剛而不狠的特點。 我關注此碑的原因,是想感知柳公權壯年時的書寫狀態。

田毅銘小楷作品(局部)

因為一個人中晚年時期是他一生中思維最活躍,思想最穩定時期,成熟的心理能夠把他所學、所想達到極致,並具有開拓精神,趨於完美。雖然《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是公認的柳字經典碑帖,對於一個書家風格的界定往往是他晚年時期。但是壯年時期的柳公權,“涉世”能力,汲取能力都是最強階段,這些對於書法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壯年時期“涉世”寬度與晚年時期的“涉世”寬度一定是不一樣的,“涉世”經歷即為一個人的情感經歷,抒發情感是書家的最高境界。能夠流傳下來的書家經典,多是情感的表達,“無意為佳乃佳”。

田毅銘小楷作品《岳陽樓記》

柳公權的一生中,我覺得他壯年時期的書法不容忽視,這時的他能夠大膽的汲取,大膽的開拓,初成自我規範,雖不言“老辣”,然有隨體賦形的自然,偶有活脫、稚氣才是可愛、可敬之處,這與他晚年定勢的書法風格區別很大。所以我對壯年時期柳公權的書法更加感興趣!

田毅銘臨《回元觀鐘樓銘》(局部)

《回元觀鐘樓銘》,柳公權59歲書,此碑風格嚴峻剛勁,雖時見豐潤雍容,然鋒芒淩曆,筋骨顯露者。且有字帶有初唐虞、褚諸家的影子。此碑是柳公權59歲書,有別于《玄秘塔碑》(柳64歲書)、《神策軍碑》(柳66歲書),年齡差距雖然不大,但與後二碑風格相差有距,沒有達到後二碑突出的個人風格,然特點亦明顯,結字緊結,偶有錯落之相,但求變化,巧妙地做到了隨體賦形,不拘一格,在不平衡中含韻趣,這是後來的成熟時期作品中所不能見到的。我認為此碑打破了後人對“顏柳”的有關評說:以為顏字帖間“大同小異”,柳字諸碑間是“小同大異”。顯然過度期的《回元觀鐘樓銘》有許多細節資訊,但是依稀能看到前人“影子”,特別是初唐和晉人楷書之風韻。第二屆全國楷書展我投稿作品就是取此碑風格。

田毅銘二屆楷書展參賽作品(局部)

有朋友勸我寫《玄秘塔碑》或是《神策軍碑》風格強烈的作品,評委一看就明白,入展幾率大,比賽就得按照比賽的“規矩”弄啊!我也明白(我在首屆全國楷書展中入展的作品就是《玄秘塔碑》風格),但我始終心存想法,想去做我自己值得做的事情。客觀、立體、公正地對待學習物件,這是對書法負責任,也是最自己負責任,更是對歷史負責任!雖然二屆楷書展落選,但是我能帶著一種探索的精神去學習,我覺得比入展更加有意義!

田毅銘臨《玄秘塔碑》(局部)

《玄秘塔碑》,柳公權64歲書,此碑是柳公權以骨力取勝的代表作,法度最為嚴整者,也是柳公權最矜練之作。此碑結體端正秀麗,內緊外松。用筆乾淨俐落,方圓兼備,方筆為主,寓圓厚於清剛之內,剛柔並濟。

田毅銘楷書節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此碑結構上明顯吸收了顏體的寬博穩重和歐體的緊密遒媚。米芾曾有形象的比喻,他說看柳書就像一個修養已成的謙謙君子,仙風道骨,神氣清健,沒有一點俗塵。

田毅銘臨《神策軍碑》局部

《神策軍碑》,柳公權時年66歲,碑上書跡蒼勁渾穆,爽爽有神,是柳公權楷書之最精者。結字較《玄秘塔碑》渾厚、氣壯。筆劃更富於變化,尤其是點畫、鉤畫、捺畫,明顯強調用筆的彈性,去掉了顏書的蠶頭燕尾誇張的特點。肥瘦適宜,筋骨非虛,清健端莊,骨鯁氣剛。此碑也是我最用心摹習的範本,曾經反復研究其用筆和結體,嚴謹險峻,方勁挺拔,稍有不整,體貌全無。常感歎其法度嚴謹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正如時人雲:若柳公權是位現代人,他一定是位出色的建築大師!綜觀此碑,竟還得法于隋《龍藏寺碑》的瘦雅筆調,近顏書厚筋骨實之貌,氣壯博大之勢,樸茂之象,印於紙面。其書講究筆力,他曾說:“圓如錐,捺如鑿,只得入,不得卻。”

柳公權的書法尤如一剛正君子,錚錚鐵骨,從來不曾為“權貴”低頭,他的卓然獨立,風雅高妙,耐得住時間的錘煉!對於柳體字的學習,我一直在堅守,我認為,歷史沉澱下來的經典,都是藝術大師思想意識中提煉出來的智慧。平心而論,柳公權的書法雖然有刻意及板滯處,但比起他那獨特的,清新勁健的書風來,畢竟是瑕不掩瑜的,而“顏筋柳骨”的“骨”字,則更是柳書筆力挺朗,人格灌注的精粹所在。堅守不是要一意孤行,而是我在思考他的藝品和人品…

田毅銘楷書《岳陽樓記》局部

學習柳體楷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編者擴展,內容來源網路

(一)注意指、腕、肘和小臂的綜合運用,正確理解用腕的含義。

在正確的執筆情況下(指的是指實、掌虛、腕豎),怎樣運筆是一個關鍵問題。人常說執筆靠指,運筆靠腕。這種說法並不完全,而應該是指、腕、肘、小臂的綜合應用。因為手指夾著筆,在腕與臂的帶動下運動,不可能單純用某一部分來運筆。另外,指、腕、臂各有其不同作用,因而應根據字的不同大小和同一筆劃中的不同部位,靈活用某個部位來運筆。所謂用腕寫字,主要指寫中楷、大楷這樣的字,這時,右臂肘部擱在桌子上,腕部提起,以用腕為主,以腕的運動帶動指的運動。寫小楷和大楷筆劃的起筆、收筆這些需要輕微運動的部分的運筆,則靠的是運指來完成。寫10公分左右或更大的字(以下所舉各例,都以懸肘書寫10公分左右的楷書為例),用腕就降至次要的地位,這時應懸肘,以肘關節為軸心,以轉動小臂來帶動腕、指作運筆的動作,但筆劃的起筆、收筆部分還是要靠運腕、運指來完成;而有些筆劃還必須靠指、腕、臂、肘的聯合行動才能完成。

那麼,正確運筆的動作特徵是怎樣的呢?就是在寫字時,筆桿隨著筆劃的書寫,不停的倒向這邊或那邊,或倒而又起,起而又倒,筆桿倒的方向和行筆的方向相逆,這樣運筆寫出的字有澀感。如果筆桿始終直立,運筆靠的實際上是肘關節、肩關節在運動。所以,應注意指、腕、肘、小臂的綜合應用,以發揮其各自的不同功能。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如柳體字長橫的寫法:起筆用運指法,先將筆鋒在空中向右略擺一些,然後就勢向左上輕微逆鋒入紙①,②下切、輕頓,③筆鋒略向中回,用腕轉鋒,將筆尖轉向左側呈中鋒行筆狀態,④以肘關節為軸心右轉小臂,帶動腕右行,⑤收筆時又靠指將筆鋒略上挑,⑥右下輕頓,⑦提筆輕回。這裡可以看到,指、腕、肘、小臂全用上了。還有一點要提示的,即轉動小臂帶動腕右行的過程,始終有一個上仰的趨勢,恰恰符合橫畫左低右高之勢,對克服橫畫右邊下垂的毛病很有益處。

再如柳體垂露豎起筆運用指法,①筆鋒先向右下略擺一些,然後就勢逆鋒向左上入紙,②翻筆右上,③緊接右下頓筆,④筆鋒向中略回,轉鋒按筆,⑤以腕關節為軸心,手向下運行,如果豎較長肘關節可向右折彎,⑥收筆時運指向左輕挑,⑦下頓,⑧提筆向上回筆。這裡運用了指、腕的運動。行筆過程,因為只有腕部為中心向下運動,支點短,其手的左右擺動輕微,筆鋒運行也就垂直,這個運筆方法,可以幫助克服豎畫寫不直、或豎畫右斜的毛病。

(二)注意運筆過程的完整性

書寫每一個筆劃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基本過程。在每一個過程中,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筆法。

比如長橫的起筆,應注意逆鋒入之後,翻筆下切輕輕頓筆,用腕轉鋒,將筆鋒調整為中鋒行筆狀態,這幾個動作要輕捷、連續,一次完成。翻筆下切,用腕轉鋒是橫畫起筆的要點。橫的行筆要在保持中鋒的狀態下,注意提、按相間運用,以變化筆劃的粗細。保持中鋒、提按變化是行筆的要點。橫的收筆應注意上挑部位最好向左回一些,然後向右下輕頓筆,再將筆尖運行到筆劃的右下角提筆向左輕回轉鋒收筆。將筆尖運行到筆劃右下角,提筆輕回轉鋒是收筆的要點。這三個過程中,收筆則是最重要的,不可虎頭蛇尾。常見人們寫字,起筆、行筆還可,但收筆卻馬虎,要麼一頓即收筆,要麼手有收筆的動作,而筆鋒卻未到位,因而收筆部分或圓或尖,不能圓滿。要強調收筆,培養有始有終的好作風,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更應如此。

基本筆劃的三個運筆過程,實際上是頓、提、按、使、轉、輕、重、快、慢等等用筆技巧的綜合運用過程,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必須下功夫熟練地掌握它,並運用得到每一個筆劃之中。

(三)注意“視力錯覺”對學書的影響,加深理解柳體楷書結字的原則。

人的眼睛,在觀察事物時,具有很強的辨認能力,但也常常因為物體的形狀、位置不同,產生一些錯覺。寫字也是如此,這些錯覺是怎樣影響楷書結構的,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去消除這些影響,初學楷書者,應該有所瞭解的。這樣才能對前人總結出來的楷書結字原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消除視力錯覺的影響,更快更好地掌握字的結構。下邊就試舉幾例,作一簡要說明。

第一,一個本來是水準的、粗細一致的橫畫,但在人們眼睛的觀察下,往往感覺右邊略低。我們在寫楷書時,如果橫畫寫得很平,就會覺得筆劃的右肩下垂,很不舒服,所以楷書的橫畫大都處理成左低右高之勢,以消除視力錯覺的影響。

第二,“視覺中心”往往高於“幾何中心”。如果人們對一個正面掛著的長方形進行觀察,眼睛認為是中心的地方,恰恰比兩條對角線相交的幾何中心高出一些。這種現象,常常對字的重心產生影響。所以柳體在處理上下結構偏長的字時,採取“上緊下松”的辦法,上部筆劃安排得緊湊,使重心上移,下部筆劃略長而寬鬆。就好比人的身材,腿長大於身長,看起來就覺得順眼。

第三,相同粗細的橫、豎畫放在一起比較,會覺得橫畫比豎畫粗些。這是人的眼睛呈橫向排列,看橫的東西比較真實、誤差小,而看豎的東西往往視力分散、誤差大。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理解柳體的橫畫為什麼比豎畫細,有時懸殊很大的道理。

第四,我們試用同樣大小的兩個正方形格子,一個充格均勻地畫滿橫畫,一個充格均勻地畫滿豎畫,二者比較,就會發現畫橫畫的上下見長,畫豎畫的左右見寬。所以柳體字在安排橫畫多的字時,很注意壓縮字的總體長度,將橫畫寫細,儘量縮小豎向筆劃的長度,以縮小橫畫之間的距離;寫豎畫多的字時,就儘量縮短橫向筆劃的長度,以壓縮豎畫間的距離,減小字的總體寬度。能做到這兩點,在寫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或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時,可能掌握得快一些。

第五,“當看一根粗細一致的長豎時,會感到中間粗兩頭細”。這是因為看長形狀不如看短形狀那樣視力集中,眼睛的注意力集中在中間部位,兩頭視力分散而造成兩頭細的感覺。所以,柳體字的長豎、長橫大都是中間細兩頭粗(懸針豎除外)。

第六,如果字的筆劃粗細相當,筆劃多的字顯得黑,筆劃少的顯得白些。這種現象實際上是黑白對比、虛實對比的結果。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在楷書作品裡就會產生黑一塊白一塊,使得作品格調不統一。所以柳體字就很注意這一點,它的黑白佈置精妙細微、毫釐不爽。根據字的筆劃多少、字的形狀進行筆劃粗細的調整。對筆劃多的字,使其筆劃減細、間隔勻稱、互相調和,做到緊而不擠;對筆劃少而形長的字,要使筆劃飽滿,布白均勻,做到疏而不散;對筆劃少而形短的字,不過分寫大,將筆劃加重加粗,使字顯得寬綽豐滿,小中見大。黑白對比,黑白互補,是柳體字一個很重要的組字原則,臨習時一定要注意仔細觀察,否則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第七,字的幾何圖形對字的影響很大。漢字雖說是方塊字,但並不全是方形,從字的整體結構看,還有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六角形、圓形、菱形等若干種幾何圖形。如果將這些字分別在大小相同的格子裡充滿格子寫出,就會發現方形最大,菱形最小,如果不加以調整,把這些排列在一起,就會大的大,小的小,看著淩亂而不統一。所以,我們書寫時,應靈活應變,縮小字形看大的字,放大字形看小的字,加粗字形偏小的筆劃,使整幅作品的字協調起來。

以上所講的是種種視力錯覺對楷書的影響,克服的辦法由兩個:一是多臨帖,看看貼上是怎樣處理的,注意字中筆劃的形狀、走勢及其筆劃的配合、粗細變化等等,然後再去臨寫,做到心中有數、意在筆先。二是應注意所臨字的大小、粗細變化應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儘量把視力錯覺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注意橫畫左低右高之勢在結字中的應用。

楷書橫畫左低右高之勢,是人們為克服視覺誤差而總結出來的基本寫法,在柳體楷書裡,這種寫法被廣泛運用到幾乎所有的橫畫以及許多字的結構安排中。

例如“人”字頭以及有撇捺相交的字,撇尖都低於捺腳,如舍、秦、吞、欣、水、度等字。

例如:“小”字底的左右兩點,“心”字底的三點,“火”字底的四點的排列,都是左低右高。如德、崇、照等字。

例如:相背點、相向點,都是左點低於右點,如徒、乎、吳、益等字。

例如:左右對稱的短橫,也是左低右高,如學、茶、垂、悲等字。

例如:“火”字旁上部兩點和下部撇與點仍是左低右高,如煙、燈、愁、秋等字。

例如:“山”字頭的左右短豎,也是同樣,如歲、崢等字。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橫畫的左低右高之勢是柳體楷書結字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橫畫的左低右高之勢,以適應人們眼睛在觀察事物時的客觀規律。這樣去安排字的結構,字的穩定性就強;如果違背這個規律,勉強安排,就會破壞字的穩定性和整體協調性。

(五)注意“透視法”在結構中的應用。

在美術作品中,同樣大小的物品,遠近位置不同,表現在畫面上就有大小的變化,距視力觀察點近的大些,反之小些。在柳體字中,許多字的結構排列都是利用這個透視的方法。主要表現在豎畫多、且右豎帶鉤的左右結構字中,它的右側豎鉤往往比左側豎長,加上橫向筆劃左低右高,就形成類似美術作品成行電杆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如:川、棟、則、明、雨、羽等。

還有全包圍結構及左上右三面包圍結構的字,其左豎都短於右側的豎,如:國、圓、園、同等。

另外,許多字雖說沒有豎鉤,因其左側形狀較短,在安排中是左短右長,從整體上看也類似透視的效果。如:藏、熾、時、項、頤、殊等字。

當然還有一些右側字形不宜放長的字,字形左長右短,從整體上看恰和上述透視的方向相反。如:仁、彌、孰、輕、歌等字。

作者簡介

田毅銘,1975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安達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翰海沐風骨幹書法家,中國教育學會書法 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肇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肇東市政協委員,瀚海沐風《青少年書法報》大型網路書法公益講堂首期導師,書法空間簽約藝術家。

作品獲獎、入展情況:

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 :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入展

全國首屆楷書展 入展

全國第三屆草書大展 入展

“爨龍顏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入展

“西峽頌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廉江紅橙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沙孟海杯” 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鐵人杯” 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全國首屆個體私營企業書法展 入展

“信德杯”全國第二屆個體私營企業書法展 優秀獎

《書法》雜誌 第二、三屆中國書壇中青年書法百強榜 入選伍百強

“亭林杯”第四屆全國硬筆書法大展 入展

“國英杯”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大獎賽 入展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中國“硯都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中國書法》雜誌 :第三屆“商鼎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三等獎

《書法報》社 :《書法報》30年-“巴山夜雨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鼎元杯”平涼首屆全國電視書法大賽 入展

江西省書法家協會 :第三屆“臨川之筆”全國書法作品大賽 入展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第三屆“希望-圓夢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入展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 :全國第四屆宋璟碑顏體書法展 入展

廣東省孝文化研究會:“感恩杯”第三屆全國孝道文化書法展 入展

墨池網站:“玉泉宣紙杯”墨池全國首屆書法大賽 入展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首屆書聖書法大展 入展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首屆“聚君堂杯”全國書畫精品展 入展

杭州微拍堂 :首屆“我有匠心”全國書法大賽 草書金獎

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第二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大賽 入展

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屆“性靈派”全國書法展 入選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顏真卿杯_魅力句容全國書畫展 入展

東三省書法家協會:“關東風”東北三省教師書法大賽 入展

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 :第三屆書法精品展 優秀獎

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第九屆臨帖展入展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競購田毅銘老師作品

我想任何人不可否認其深邃與光耀。同時唐楷實用性且富有廟堂氣象的特徵,歷代相承,卓然獨立!

歷史上任何書體的出現,都擺脫不了實用的一面,只是在實用的基礎上體現出時代的風格和個性特徵。楷書就是一種實用性和藝術性相容的字體,千百年來,它從不間斷地被作為通用文字和書法藝術形式來使用。楷書產生於漢代,真正成熟是在唐代。唐楷集前代之大成,以完備的法度,顯示了藝術的高度成熟。其平衡穩定,比例協調,靈活多變,富有生命色彩,“形美以感目”(魯迅先生語)。

田毅銘楷書小品《魯迅詩》

柳公權的楷書在唐代地位卓然,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讚賞其曰:“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談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

田毅銘楷書《蘭亭集序》

柳公權存世書跡可見,著名且具有代表性者,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以及新出《金剛經》《回元觀鐘樓銘》四通。

田毅銘臨《金剛經》局部

《金剛經》,為公權壯年(47歲)得意書,多融入魏、晉及初唐楷意,並摻入以北碑的骨力洞達,而富有廟堂氣象。柳公權是三朝侍書,可謂“專業書法家”。我覺得壯年的柳公權,審美意識一定是多元化的,有能力汲取諸家之長,且有自家面目。所以這時他的作品富有儒雅之氣,清臒精勁,骨硬肉豐,剛而不狠的特點。 我關注此碑的原因,是想感知柳公權壯年時的書寫狀態。

田毅銘小楷作品(局部)

因為一個人中晚年時期是他一生中思維最活躍,思想最穩定時期,成熟的心理能夠把他所學、所想達到極致,並具有開拓精神,趨於完美。雖然《玄秘塔碑》、《神策軍碑》是公認的柳字經典碑帖,對於一個書家風格的界定往往是他晚年時期。但是壯年時期的柳公權,“涉世”能力,汲取能力都是最強階段,這些對於書法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壯年時期“涉世”寬度與晚年時期的“涉世”寬度一定是不一樣的,“涉世”經歷即為一個人的情感經歷,抒發情感是書家的最高境界。能夠流傳下來的書家經典,多是情感的表達,“無意為佳乃佳”。

田毅銘小楷作品《岳陽樓記》

柳公權的一生中,我覺得他壯年時期的書法不容忽視,這時的他能夠大膽的汲取,大膽的開拓,初成自我規範,雖不言“老辣”,然有隨體賦形的自然,偶有活脫、稚氣才是可愛、可敬之處,這與他晚年定勢的書法風格區別很大。所以我對壯年時期柳公權的書法更加感興趣!

田毅銘臨《回元觀鐘樓銘》(局部)

《回元觀鐘樓銘》,柳公權59歲書,此碑風格嚴峻剛勁,雖時見豐潤雍容,然鋒芒淩曆,筋骨顯露者。且有字帶有初唐虞、褚諸家的影子。此碑是柳公權59歲書,有別于《玄秘塔碑》(柳64歲書)、《神策軍碑》(柳66歲書),年齡差距雖然不大,但與後二碑風格相差有距,沒有達到後二碑突出的個人風格,然特點亦明顯,結字緊結,偶有錯落之相,但求變化,巧妙地做到了隨體賦形,不拘一格,在不平衡中含韻趣,這是後來的成熟時期作品中所不能見到的。我認為此碑打破了後人對“顏柳”的有關評說:以為顏字帖間“大同小異”,柳字諸碑間是“小同大異”。顯然過度期的《回元觀鐘樓銘》有許多細節資訊,但是依稀能看到前人“影子”,特別是初唐和晉人楷書之風韻。第二屆全國楷書展我投稿作品就是取此碑風格。

田毅銘二屆楷書展參賽作品(局部)

有朋友勸我寫《玄秘塔碑》或是《神策軍碑》風格強烈的作品,評委一看就明白,入展幾率大,比賽就得按照比賽的“規矩”弄啊!我也明白(我在首屆全國楷書展中入展的作品就是《玄秘塔碑》風格),但我始終心存想法,想去做我自己值得做的事情。客觀、立體、公正地對待學習物件,這是對書法負責任,也是最自己負責任,更是對歷史負責任!雖然二屆楷書展落選,但是我能帶著一種探索的精神去學習,我覺得比入展更加有意義!

田毅銘臨《玄秘塔碑》(局部)

《玄秘塔碑》,柳公權64歲書,此碑是柳公權以骨力取勝的代表作,法度最為嚴整者,也是柳公權最矜練之作。此碑結體端正秀麗,內緊外松。用筆乾淨俐落,方圓兼備,方筆為主,寓圓厚於清剛之內,剛柔並濟。

田毅銘楷書節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此碑結構上明顯吸收了顏體的寬博穩重和歐體的緊密遒媚。米芾曾有形象的比喻,他說看柳書就像一個修養已成的謙謙君子,仙風道骨,神氣清健,沒有一點俗塵。

田毅銘臨《神策軍碑》局部

《神策軍碑》,柳公權時年66歲,碑上書跡蒼勁渾穆,爽爽有神,是柳公權楷書之最精者。結字較《玄秘塔碑》渾厚、氣壯。筆劃更富於變化,尤其是點畫、鉤畫、捺畫,明顯強調用筆的彈性,去掉了顏書的蠶頭燕尾誇張的特點。肥瘦適宜,筋骨非虛,清健端莊,骨鯁氣剛。此碑也是我最用心摹習的範本,曾經反復研究其用筆和結體,嚴謹險峻,方勁挺拔,稍有不整,體貌全無。常感歎其法度嚴謹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正如時人雲:若柳公權是位現代人,他一定是位出色的建築大師!綜觀此碑,竟還得法于隋《龍藏寺碑》的瘦雅筆調,近顏書厚筋骨實之貌,氣壯博大之勢,樸茂之象,印於紙面。其書講究筆力,他曾說:“圓如錐,捺如鑿,只得入,不得卻。”

柳公權的書法尤如一剛正君子,錚錚鐵骨,從來不曾為“權貴”低頭,他的卓然獨立,風雅高妙,耐得住時間的錘煉!對於柳體字的學習,我一直在堅守,我認為,歷史沉澱下來的經典,都是藝術大師思想意識中提煉出來的智慧。平心而論,柳公權的書法雖然有刻意及板滯處,但比起他那獨特的,清新勁健的書風來,畢竟是瑕不掩瑜的,而“顏筋柳骨”的“骨”字,則更是柳書筆力挺朗,人格灌注的精粹所在。堅守不是要一意孤行,而是我在思考他的藝品和人品…

田毅銘楷書《岳陽樓記》局部

學習柳體楷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編者擴展,內容來源網路

(一)注意指、腕、肘和小臂的綜合運用,正確理解用腕的含義。

在正確的執筆情況下(指的是指實、掌虛、腕豎),怎樣運筆是一個關鍵問題。人常說執筆靠指,運筆靠腕。這種說法並不完全,而應該是指、腕、肘、小臂的綜合應用。因為手指夾著筆,在腕與臂的帶動下運動,不可能單純用某一部分來運筆。另外,指、腕、臂各有其不同作用,因而應根據字的不同大小和同一筆劃中的不同部位,靈活用某個部位來運筆。所謂用腕寫字,主要指寫中楷、大楷這樣的字,這時,右臂肘部擱在桌子上,腕部提起,以用腕為主,以腕的運動帶動指的運動。寫小楷和大楷筆劃的起筆、收筆這些需要輕微運動的部分的運筆,則靠的是運指來完成。寫10公分左右或更大的字(以下所舉各例,都以懸肘書寫10公分左右的楷書為例),用腕就降至次要的地位,這時應懸肘,以肘關節為軸心,以轉動小臂來帶動腕、指作運筆的動作,但筆劃的起筆、收筆部分還是要靠運腕、運指來完成;而有些筆劃還必須靠指、腕、臂、肘的聯合行動才能完成。

那麼,正確運筆的動作特徵是怎樣的呢?就是在寫字時,筆桿隨著筆劃的書寫,不停的倒向這邊或那邊,或倒而又起,起而又倒,筆桿倒的方向和行筆的方向相逆,這樣運筆寫出的字有澀感。如果筆桿始終直立,運筆靠的實際上是肘關節、肩關節在運動。所以,應注意指、腕、肘、小臂的綜合應用,以發揮其各自的不同功能。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如柳體字長橫的寫法:起筆用運指法,先將筆鋒在空中向右略擺一些,然後就勢向左上輕微逆鋒入紙①,②下切、輕頓,③筆鋒略向中回,用腕轉鋒,將筆尖轉向左側呈中鋒行筆狀態,④以肘關節為軸心右轉小臂,帶動腕右行,⑤收筆時又靠指將筆鋒略上挑,⑥右下輕頓,⑦提筆輕回。這裡可以看到,指、腕、肘、小臂全用上了。還有一點要提示的,即轉動小臂帶動腕右行的過程,始終有一個上仰的趨勢,恰恰符合橫畫左低右高之勢,對克服橫畫右邊下垂的毛病很有益處。

再如柳體垂露豎起筆運用指法,①筆鋒先向右下略擺一些,然後就勢逆鋒向左上入紙,②翻筆右上,③緊接右下頓筆,④筆鋒向中略回,轉鋒按筆,⑤以腕關節為軸心,手向下運行,如果豎較長肘關節可向右折彎,⑥收筆時運指向左輕挑,⑦下頓,⑧提筆向上回筆。這裡運用了指、腕的運動。行筆過程,因為只有腕部為中心向下運動,支點短,其手的左右擺動輕微,筆鋒運行也就垂直,這個運筆方法,可以幫助克服豎畫寫不直、或豎畫右斜的毛病。

(二)注意運筆過程的完整性

書寫每一個筆劃都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基本過程。在每一個過程中,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筆法。

比如長橫的起筆,應注意逆鋒入之後,翻筆下切輕輕頓筆,用腕轉鋒,將筆鋒調整為中鋒行筆狀態,這幾個動作要輕捷、連續,一次完成。翻筆下切,用腕轉鋒是橫畫起筆的要點。橫的行筆要在保持中鋒的狀態下,注意提、按相間運用,以變化筆劃的粗細。保持中鋒、提按變化是行筆的要點。橫的收筆應注意上挑部位最好向左回一些,然後向右下輕頓筆,再將筆尖運行到筆劃的右下角提筆向左輕回轉鋒收筆。將筆尖運行到筆劃右下角,提筆輕回轉鋒是收筆的要點。這三個過程中,收筆則是最重要的,不可虎頭蛇尾。常見人們寫字,起筆、行筆還可,但收筆卻馬虎,要麼一頓即收筆,要麼手有收筆的動作,而筆鋒卻未到位,因而收筆部分或圓或尖,不能圓滿。要強調收筆,培養有始有終的好作風,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更應如此。

基本筆劃的三個運筆過程,實際上是頓、提、按、使、轉、輕、重、快、慢等等用筆技巧的綜合運用過程,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必須下功夫熟練地掌握它,並運用得到每一個筆劃之中。

(三)注意“視力錯覺”對學書的影響,加深理解柳體楷書結字的原則。

人的眼睛,在觀察事物時,具有很強的辨認能力,但也常常因為物體的形狀、位置不同,產生一些錯覺。寫字也是如此,這些錯覺是怎樣影響楷書結構的,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去消除這些影響,初學楷書者,應該有所瞭解的。這樣才能對前人總結出來的楷書結字原則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消除視力錯覺的影響,更快更好地掌握字的結構。下邊就試舉幾例,作一簡要說明。

第一,一個本來是水準的、粗細一致的橫畫,但在人們眼睛的觀察下,往往感覺右邊略低。我們在寫楷書時,如果橫畫寫得很平,就會覺得筆劃的右肩下垂,很不舒服,所以楷書的橫畫大都處理成左低右高之勢,以消除視力錯覺的影響。

第二,“視覺中心”往往高於“幾何中心”。如果人們對一個正面掛著的長方形進行觀察,眼睛認為是中心的地方,恰恰比兩條對角線相交的幾何中心高出一些。這種現象,常常對字的重心產生影響。所以柳體在處理上下結構偏長的字時,採取“上緊下松”的辦法,上部筆劃安排得緊湊,使重心上移,下部筆劃略長而寬鬆。就好比人的身材,腿長大於身長,看起來就覺得順眼。

第三,相同粗細的橫、豎畫放在一起比較,會覺得橫畫比豎畫粗些。這是人的眼睛呈橫向排列,看橫的東西比較真實、誤差小,而看豎的東西往往視力分散、誤差大。不瞭解這一點,就不能理解柳體的橫畫為什麼比豎畫細,有時懸殊很大的道理。

第四,我們試用同樣大小的兩個正方形格子,一個充格均勻地畫滿橫畫,一個充格均勻地畫滿豎畫,二者比較,就會發現畫橫畫的上下見長,畫豎畫的左右見寬。所以柳體字在安排橫畫多的字時,很注意壓縮字的總體長度,將橫畫寫細,儘量縮小豎向筆劃的長度,以縮小橫畫之間的距離;寫豎畫多的字時,就儘量縮短橫向筆劃的長度,以壓縮豎畫間的距離,減小字的總體寬度。能做到這兩點,在寫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或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時,可能掌握得快一些。

第五,“當看一根粗細一致的長豎時,會感到中間粗兩頭細”。這是因為看長形狀不如看短形狀那樣視力集中,眼睛的注意力集中在中間部位,兩頭視力分散而造成兩頭細的感覺。所以,柳體字的長豎、長橫大都是中間細兩頭粗(懸針豎除外)。

第六,如果字的筆劃粗細相當,筆劃多的字顯得黑,筆劃少的顯得白些。這種現象實際上是黑白對比、虛實對比的結果。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在楷書作品裡就會產生黑一塊白一塊,使得作品格調不統一。所以柳體字就很注意這一點,它的黑白佈置精妙細微、毫釐不爽。根據字的筆劃多少、字的形狀進行筆劃粗細的調整。對筆劃多的字,使其筆劃減細、間隔勻稱、互相調和,做到緊而不擠;對筆劃少而形長的字,要使筆劃飽滿,布白均勻,做到疏而不散;對筆劃少而形短的字,不過分寫大,將筆劃加重加粗,使字顯得寬綽豐滿,小中見大。黑白對比,黑白互補,是柳體字一個很重要的組字原則,臨習時一定要注意仔細觀察,否則就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第七,字的幾何圖形對字的影響很大。漢字雖說是方塊字,但並不全是方形,從字的整體結構看,還有長方形、梯形、三角形、六角形、圓形、菱形等若干種幾何圖形。如果將這些字分別在大小相同的格子裡充滿格子寫出,就會發現方形最大,菱形最小,如果不加以調整,把這些排列在一起,就會大的大,小的小,看著淩亂而不統一。所以,我們書寫時,應靈活應變,縮小字形看大的字,放大字形看小的字,加粗字形偏小的筆劃,使整幅作品的字協調起來。

以上所講的是種種視力錯覺對楷書的影響,克服的辦法由兩個:一是多臨帖,看看貼上是怎樣處理的,注意字中筆劃的形狀、走勢及其筆劃的配合、粗細變化等等,然後再去臨寫,做到心中有數、意在筆先。二是應注意所臨字的大小、粗細變化應符合人們的視覺規律,儘量把視力錯覺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注意橫畫左低右高之勢在結字中的應用。

楷書橫畫左低右高之勢,是人們為克服視覺誤差而總結出來的基本寫法,在柳體楷書裡,這種寫法被廣泛運用到幾乎所有的橫畫以及許多字的結構安排中。

例如“人”字頭以及有撇捺相交的字,撇尖都低於捺腳,如舍、秦、吞、欣、水、度等字。

例如:“小”字底的左右兩點,“心”字底的三點,“火”字底的四點的排列,都是左低右高。如德、崇、照等字。

例如:相背點、相向點,都是左點低於右點,如徒、乎、吳、益等字。

例如:左右對稱的短橫,也是左低右高,如學、茶、垂、悲等字。

例如:“火”字旁上部兩點和下部撇與點仍是左低右高,如煙、燈、愁、秋等字。

例如:“山”字頭的左右短豎,也是同樣,如歲、崢等字。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橫畫的左低右高之勢是柳體楷書結字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這是因為橫畫的左低右高之勢,以適應人們眼睛在觀察事物時的客觀規律。這樣去安排字的結構,字的穩定性就強;如果違背這個規律,勉強安排,就會破壞字的穩定性和整體協調性。

(五)注意“透視法”在結構中的應用。

在美術作品中,同樣大小的物品,遠近位置不同,表現在畫面上就有大小的變化,距視力觀察點近的大些,反之小些。在柳體字中,許多字的結構排列都是利用這個透視的方法。主要表現在豎畫多、且右豎帶鉤的左右結構字中,它的右側豎鉤往往比左側豎長,加上橫向筆劃左低右高,就形成類似美術作品成行電杆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如:川、棟、則、明、雨、羽等。

還有全包圍結構及左上右三面包圍結構的字,其左豎都短於右側的豎,如:國、圓、園、同等。

另外,許多字雖說沒有豎鉤,因其左側形狀較短,在安排中是左短右長,從整體上看也類似透視的效果。如:藏、熾、時、項、頤、殊等字。

當然還有一些右側字形不宜放長的字,字形左長右短,從整體上看恰和上述透視的方向相反。如:仁、彌、孰、輕、歌等字。

作者簡介

田毅銘,1975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安達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翰海沐風骨幹書法家,中國教育學會書法 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肇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肇東市政協委員,瀚海沐風《青少年書法報》大型網路書法公益講堂首期導師,書法空間簽約藝術家。

作品獲獎、入展情況:

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 :

第十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入展

全國首屆楷書展 入展

全國第三屆草書大展 入展

“爨龍顏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 入展

“西峽頌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廉江紅橙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沙孟海杯” 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鐵人杯” 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全國首屆個體私營企業書法展 入展

“信德杯”全國第二屆個體私營企業書法展 優秀獎

《書法》雜誌 第二、三屆中國書壇中青年書法百強榜 入選伍百強

“亭林杯”第四屆全國硬筆書法大展 入展

“國英杯”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大獎賽 入展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中國“硯都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中國書法》雜誌 :第三屆“商鼎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三等獎

《書法報》社 :《書法報》30年-“巴山夜雨杯”全國書法篆刻大賽 入展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鼎元杯”平涼首屆全國電視書法大賽 入展

江西省書法家協會 :第三屆“臨川之筆”全國書法作品大賽 入展

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第三屆“希望-圓夢杯”全國書法作品展 入展

河北省書法家協會 :全國第四屆宋璟碑顏體書法展 入展

廣東省孝文化研究會:“感恩杯”第三屆全國孝道文化書法展 入展

墨池網站:“玉泉宣紙杯”墨池全國首屆書法大賽 入展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首屆書聖書法大展 入展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首屆“聚君堂杯”全國書畫精品展 入展

杭州微拍堂 :首屆“我有匠心”全國書法大賽 草書金獎

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第二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大賽 入展

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五屆“性靈派”全國書法展 入選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顏真卿杯_魅力句容全國書畫展 入展

東三省書法家協會:“關東風”東北三省教師書法大賽 入展

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 :第三屆書法精品展 優秀獎

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第九屆臨帖展入展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競購田毅銘老師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