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關於皇族的旗分

關於皇族的旗分

在現代的民間說法中, 很多人都認為清代皇族就是正黃旗的, 最差也要是鑲黃旗的。 這種說法伴隨著“正黃旗都是皇族”、“上三旗都是貴族”等等說法流傳, 都是典型的“以訛傳訛”。 在本篇文章中, 我們講一下清代皇族的旗分, 也就是旗籍。

圖為正黃旗旗纛

一、八旗與分封制

瞭解皇族的旗分之前, 我們首先要初步瞭解一下八旗制度。

八旗的基礎, 簡單說就是一種人口編制, 這個編制的滿語叫“牛錄”, 漢語叫“佐領”。 所謂“牛錄”, 即是將人口以某一個單位(如100男丁)進行編制, 每一個編制就叫一個“牛錄”。 這樣, 就將當時後金的人口編成了數十個“牛錄”。 在“牛錄”之上, 由數個“牛錄”組成的大一級的編制, 叫做“參領”, 滿語叫“甲喇”。 然後再往上, 數個“甲喇”組成了最大一級的編制, 叫做“旗”, 滿語叫“固山”。 “旗-參領-佐領”, 這是八旗的基本架構。

另一方面, 八旗制度有著很明顯的愛新覺羅家族“私產”的概念,

其具體的表現, 就是每一個“牛錄”, 幾乎都是有“主人”的, 這些“主人”都是皇族出身的宗室王公。 這種可以擁有八旗“牛錄”的宗室王公, 也被稱為“入八分宗室”, 即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這六個等級。

假設說, 正紅旗有20個“牛錄”, 其中10個“牛錄”的主人是A親王, 5個“牛錄”的主人是B郡王, 3個“牛錄”的主人是C貝勒, 2個牛錄的主人是D鎮國公。 那麼A親王、B郡王、C貝勒和D鎮國公, 他們都是這個正紅旗的“領主”, 其中最大的“領主”——A親王, 則被稱為這個旗的“旗主”。

眾所周知, 清代皇族的宗室王公, 是“不裂土”的, 也就是沒有自己獨立的封地。 取而代之的, 是他們擁有自己的“屬人”, 也就是擁有自己統帥的“牛錄”。 這也就是為什麼清初宗室王公勢力極大,

即是因為他們手下擁有龐大的“屬人”階級。

二、分封制與宗室旗分

清代規定, 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三個旗的旗主是皇帝, 由皇帝一家親自統領, 稱之為“上三旗”, 故而“上三旗”內, 是沒有入八分宗室王公存在的, 因為所有“牛錄”, 都歸皇帝統帥。 與之對應的, “下五旗”的“牛錄”, 則都是由入八分宗室王公所統領的。

當一位宗室被封為入八分爵位之後, 他便要“入旗”。 比如說, 某位皇子被封為親王, 入鑲藍旗, 即代表著他即將作為鑲藍旗的“領主”, 分的鑲藍旗的“牛錄”。 這位親王也就變成了鑲藍旗的宗室, 後代都作為鑲藍旗旗籍宗室存在。

這也就是為什麼宗室的旗籍一般都是下五旗的原因。 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十二家“鐵帽子王”,

禮親王、順承郡王在正紅旗, 肅親王、醇親王在鑲白旗, 莊親王、克勤郡王在鑲紅旗, 睿親王、豫親王、怡親王在正藍旗, 鄭親王、恭親王、慶親王在鑲藍旗。

三、誰來決定宗室的旗分

清代皇族的旗分, 是由其宗支的始祖“入旗”時的旗分所決定的, 而且一般情況下, 不會進行變動。 而其始祖“入旗”的選擇, 則由皇帝決定。

圖為宗人府檔案 可以看到怡親王後裔在正藍旗

比如說, 某皇子被封為親王時, 宗人府會提交報告, 看下五旗中, 哪個旗內牛錄比較多, 適宜分封, 皇帝便會決定將這位皇子親王封入哪個旗。 這位皇子親王封入了某旗之後, 自己便成為了此旗的旗人, 後代就算成為閒散宗室, 也不會改變這個旗籍。

比如說, 道光二年四月, 道光帝讓其兄弟綿愷、綿忻入旗, 便下達上諭說:諭內閣, 惇親王綿愷, 著在鑲白旗。 瑞親王綿忻, 著在鑲紅旗。

直到清末, 惇親王一門依然是左翼近支第一族鑲白旗人, 瑞親王一門也依然是右翼近支第一族鑲紅旗人, 沒有發生變化。

四、“上三旗皇族”

那麼上三旗就完全沒有皇族嗎?

不。有一些入關前的皇子,因為出身太低,一直沒有獲得入八分的身份,他們的後裔便在上三旗之中。所以皇族後裔如果在“上三旗”,反而是祖先身份較低的一種象徵。

清代有八支宗室在上三旗,分別是:

太祖努爾哈赤第五弟巴雅喇的後裔:一支在鑲黃旗,一支在鑲白旗。

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子湯古代的後裔:在正白旗。

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的後裔:在正白旗。

太祖努爾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的後裔:在正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四子葉布舒的後裔:在正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六子高塞的後裔:在正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七子常舒的後裔:在鑲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十子韜塞的後裔:在鑲黃旗。

另外,清代的遠派皇族——覺羅,因為都是不入八分的,所以也有相當一部分在上三旗內。

五、皇帝的旗籍

清代皇族之中旗籍比較特殊的就是皇帝自己一家。所謂“一家”,包括了皇帝和他的妻妾、先朝皇帝的太妃,以及未分府的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他們作為“第一家庭”,旗籍又是什麼呢?這一直是清史裡尚未解釋的問題。因為皇帝是上三旗的旗主,統領三個旗,那麼他自己的家庭歸屬在哪一個旗,似乎都不大合適。清末遺老所寫的文史資料裡提到過,清代皇帝一家的旗籍,是“頭旗頭參領頭佐領”,因為清代鑲黃旗恰好是頭旗,所以皇帝一家在旗籍上是“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的人。不過這種說法目前沒有檔案支援,只是一種“民間說法”。而且就算這種說法被確認為事實,皇帝一家也不能嚴格的屬於“鑲黃旗人”,因為他們只是戶口“恰好”在八旗第一旗第一參領第一佐領內,而不受到這個旗的都統、佐領管轄。

圖為鑲黃旗旗纛

那麼上三旗就完全沒有皇族嗎?

不。有一些入關前的皇子,因為出身太低,一直沒有獲得入八分的身份,他們的後裔便在上三旗之中。所以皇族後裔如果在“上三旗”,反而是祖先身份較低的一種象徵。

清代有八支宗室在上三旗,分別是:

太祖努爾哈赤第五弟巴雅喇的後裔:一支在鑲黃旗,一支在鑲白旗。

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子湯古代的後裔:在正白旗。

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的後裔:在正白旗。

太祖努爾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的後裔:在正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四子葉布舒的後裔:在正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六子高塞的後裔:在正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七子常舒的後裔:在鑲黃旗。

太宗皇太極第十子韜塞的後裔:在鑲黃旗。

另外,清代的遠派皇族——覺羅,因為都是不入八分的,所以也有相當一部分在上三旗內。

五、皇帝的旗籍

清代皇族之中旗籍比較特殊的就是皇帝自己一家。所謂“一家”,包括了皇帝和他的妻妾、先朝皇帝的太妃,以及未分府的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他們作為“第一家庭”,旗籍又是什麼呢?這一直是清史裡尚未解釋的問題。因為皇帝是上三旗的旗主,統領三個旗,那麼他自己的家庭歸屬在哪一個旗,似乎都不大合適。清末遺老所寫的文史資料裡提到過,清代皇帝一家的旗籍,是“頭旗頭參領頭佐領”,因為清代鑲黃旗恰好是頭旗,所以皇帝一家在旗籍上是“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的人。不過這種說法目前沒有檔案支援,只是一種“民間說法”。而且就算這種說法被確認為事實,皇帝一家也不能嚴格的屬於“鑲黃旗人”,因為他們只是戶口“恰好”在八旗第一旗第一參領第一佐領內,而不受到這個旗的都統、佐領管轄。

圖為鑲黃旗旗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