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瓊瑤憑什麼能有今天的成就?

幾日前, 瓊瑤突發長文, 公開跟子女交代後事。

指南君看到後心裡一驚, 原來瓊瑤阿姨已經年近80了!

瓊瑤交代兒子兒媳, 萬一自己到了該離開的時候, 希望不會因為孩子的不舍, 讓自己的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

她還表示, 她的身後事無須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悼念, 不開追悼會, 不設靈堂, 盼一切從簡。

也因此, “安樂死”和“尊嚴死”的話題再一次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瓊瑤在這幾日成了名副其實的熱點人物。

說起瓊瑤, 相信很多朋友會跟指南君一樣, 首先想到的是她的《還珠格格》系列, 當時的熱播程度簡直是萬人空巷, 創造了亞洲電視劇收視率的奇跡!並且連續火了十幾年!

直到今天, 仍沒有電視劇在收視率上能超越《還珠格格》。

也是從《還珠格格》開始, 瓊瑤享譽整個中國大陸。

不僅《還珠格格》, 瓊瑤的其他作品, 可以說同樣影響了幾代人的青春。

瓊瑤自1963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以來, 迄今為止已創作小說60餘部, 本本暢銷。 而這些小說又幾乎全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 並且部部叫座。

其實, 瓊瑤的電視劇要比小說影響深遠!

一部又一部的電視劇不但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紅極一時的影視明星, 也使瓊瑤及她的作品擁有了龐大的讀者和觀眾群, 在華語文壇和電視電影領域形成了極為罕見的、歷時30多年而不衰的“瓊瑤現象”。

除此之外, 瓊瑤還為她的影視劇創作了兩百多首歌詞, 這些歌詞膾炙人口, 配樂以後迅速流行, 被大眾廣為傳唱, 有的歌曲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劇作本身。

瓊瑤的作為歌曲填詞人, 在中國現代流行歌曲史上, 同樣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瓊瑤是“愛情教母”, 這是共識。

但如果你說瓊瑤只是靠講純愛故事, 才擁有了強大的讀者群, 那麼, 只能說明你真的不瞭解瓊瑤小說。

實際上, 瓊瑤作品的風靡和長盛不衰,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對中國詩詞文化的傳承與成功借鑒。

這才是瓊瑤作品的核心所在。

暫不說瓊瑤小說的內容,單看篇名,便可見一斑。

瓊瑤作品的篇名多出自中國古詩詞。

《碧雲天》、《寒煙翠》——出自范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月滿西樓》、《卻上心頭》——出自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煙雨濛濛》——出自歐陽修《聖無憂》:

珠簾卷,暮雲愁。垂楊暗鎖青樓,煙雨濛濛如畫,輕風吹旋收。

香斷錦屏新別,人閑玉簟初秋。多少舊歡新恨,書杳杳、夢悠悠。

《翦翦風》——出自唐朝詩人韓偓《寒食夜》:

惻惻輕寒翦翦風, 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 樓閣朦朧煙雨中。

《庭院深深》——出自南唐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在水一方》——出自《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幾度夕陽紅》——出自楊慎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煙鎖重樓》——出自李清照的詞《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閑掩,日上簾鉤。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念武陵春晚,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簾幽夢》——出自秦觀《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公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

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好美啊!指南君一邊寫一邊念,今天才覺知,讀古詩詞簡直是一種享受!竟然比看《中國詩詞大會》還要震撼!!!

下面,我們繼續看瓊瑤的作品。

在瓊瑤的小說內容中,同樣借鑒了大量詩句。詩詞最多的,當屬《還珠格格》。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這句: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是出自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一首情歌《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紫薇為香妃解圍時念給皇上的:人間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這是出自歐陽修的《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 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間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陽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

紫薇替蕭劍說話時念的:落地為兄弟,何必骨頭親。這是出自陶淵明的《雜詩·人生無根蒂》: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夏雨荷念給皇上的一首詩: 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 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這是出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知畫念的: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悽惶的我。這是出自向滈《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

知畫寫給永祺的: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是出自盧照鄰的《長安古意 》

如果說僅僅只是拿別人的東西來直接用,算不了什麼本事的話,那麼瓊瑤在歌詞上的創作,才是真正能顯示出瓊瑤的文學造詣和對古詩詞的傳承和借鑒。

化用古典詩詞中的名句作為歌詞,幾乎出現在瓊瑤的所有歌曲作品中。

如電視劇《梅花三弄之鬼丈夫》片頭曲《鴛鴦錦》:

梅花開似雪,紅塵如一夢,枕邊淚共階前雨,點點滴滴成心痛。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畫,舊時天氣舊時衣,點點滴滴成追憶。

憶當時初想見,萬般柔情都深種。但願同展鴛鴦錦,挽住時光不許動。情如火,何時滅,海誓山盟空對月。但願同展鴛鴦錦,挽住梅花不許謝。

仔細分析會發現,整段歌詞可以說句句皆有來處。歌名《鴛鴦錦》在許多古詩詞中都有涉及,與本詞內容最為貼近的,當屬晏幾道《鷓鴣天》: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

歌詞中,“梅花開似雪”是出自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紅塵如一夢”出自張鎡《水調歌頭》: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

“枕邊淚共階前雨,點點滴滴成心痛”源自聶勝瓊《鷓鴣天》: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出自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舊時天氣舊時衣,點點滴滴成追憶”語出李清照《南歌子》: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如此……等等。

瓊瑤不僅善化用古詩詞,還會用通俗的語言對古詩詞重新詮釋。

比如電視劇《在水一方》中的主題曲《在水一方》: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願順流而下,找尋他的方向,卻見依悉彷佛,他在水的中央。

我願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疑。我願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蹤跡,卻見依悉彷佛,她在水中佇立。

這首由鄧麗君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曲,在當年的風靡程度絲毫不遜色於電視劇本身。

而即使在今日,這首歌仍然擁有大量聽眾。實際上,這首歌就是《詩經·蒹葭》的現代版白話譯文,其原詩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瓊瑤在深刻理解原作的基礎之上,對詩詞進行了重新詮釋和演繹。由於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作為背景,且又結合了作者本身的視角,改編之後所表現的情感比原詩更為豐富細膩,也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對了,瓊瑤的名字也是出自古詩詞。瓊瑤原名是“陳喆”,“瓊瑤”是她的筆名,出自《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寫到這,你會不會生出疑問:為什麼瓊瑤可以做到對古詩詞信手拈來,為己所用?

這跟瓊瑤童年的教育不無關係。

瓊瑤生長在一個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相當濃厚的家庭。瓊瑤的父親陳志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也是出身門第。

瓊瑤自己也曾說:父親研究中國歷史,母親酷愛中國詩詞,我耳濡目染,受了極深的影響。

瓊瑤的父母對兒女管教很嚴格。雖然童年的生活很艱苦,但她的媽媽一有時間就給她講故事,講嫦娥、講七仙女下凡到人間洗澡的傳說。

瓊瑤是在6歲接觸古詩詞,7歲時已能熟讀和背誦唐詩宋詞中的名篇。

8歲時,瓊瑤進了上海市第16區國民小學讀書。由於母親的早期教育,對語文有著特殊天賦的瓊瑤,在上學的第一天就能一字不漏地通讀整本國文課文。

也是在她8歲這一年,有一天經過報欄時,她看到了一個題目叫《小麅的自述》的作文, 文章中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流暢感人的語言深深地吸引了她。

回家後, 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一種強烈的、遏制不住的寫作欲望撞擊著她的心扉。

年僅8歲的她, 急切地鋪開作文簿, 一氣呵成寫完了一篇充滿純真感情的作文《我的母親》。

從此以後, 她堅持練習寫作。

9歲的時候, 她在上海《大公報》副刊兒童版發表了一個短篇小說《可憐的小青》,這是她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編寫的。

16歲時, 她寫成小說《雲影》, 在當時臺灣最有名的《晨光》雜誌上刊登。

從此以後, 瓊瑤一發而不可收拾。強烈的創作興趣使她又寫成了《窗外》、《匆匆、太匆匆》、《穿紫衣的女人》等,至今60多部小說, 成為了世界多產作家之一。

(長期被古詩詞薰陶,讓瓊瑤有了書香氣質)

成名後,當回顧自己的寫作生涯時,瓊瑤說:我想,我後來會迷上寫作,和這段背唐詩的日子大大有關。

所以,家長們,知道父母的功底和成長環境對孩子有多重要了吧?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像瓊瑤一樣可以傳承中國古詩詞文化,擁有書香氣質,那麼就從現在開始陪孩子讀詩和閱讀吧!

(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

瓊瑤的成長經歷

唐詩、宋詞

論文《論瓊瑤歌詞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與借鑒》

本文版權歸屬本號,未經授權不可轉載,違者必究。

暫不說瓊瑤小說的內容,單看篇名,便可見一斑。

瓊瑤作品的篇名多出自中國古詩詞。

《碧雲天》、《寒煙翠》——出自范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月滿西樓》、《卻上心頭》——出自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煙雨濛濛》——出自歐陽修《聖無憂》:

珠簾卷,暮雲愁。垂楊暗鎖青樓,煙雨濛濛如畫,輕風吹旋收。

香斷錦屏新別,人閑玉簟初秋。多少舊歡新恨,書杳杳、夢悠悠。

《翦翦風》——出自唐朝詩人韓偓《寒食夜》:

惻惻輕寒翦翦風, 小梅飄雪杏花紅。

夜深斜搭秋千索, 樓閣朦朧煙雨中。

《庭院深深》——出自南唐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在水一方》——出自《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幾度夕陽紅》——出自楊慎的《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煙鎖重樓》——出自李清照的詞《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閑掩,日上簾鉤。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念武陵春晚,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一簾幽夢》——出自秦觀《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公時,愴然暗驚。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

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

好美啊!指南君一邊寫一邊念,今天才覺知,讀古詩詞簡直是一種享受!竟然比看《中國詩詞大會》還要震撼!!!

下面,我們繼續看瓊瑤的作品。

在瓊瑤的小說內容中,同樣借鑒了大量詩句。詩詞最多的,當屬《還珠格格》。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這句: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是出自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一首情歌《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紫薇為香妃解圍時念給皇上的:人間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這是出自歐陽修的《玉樓春》:

尊前擬把歸期說, 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間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陽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

紫薇替蕭劍說話時念的:落地為兄弟,何必骨頭親。這是出自陶淵明的《雜詩·人生無根蒂》: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夏雨荷念給皇上的一首詩: 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 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這是出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知畫念的:誰伴明窗獨坐?和我影兒兩個。燈燼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悽惶的我。這是出自向滈《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

知畫寫給永祺的: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是出自盧照鄰的《長安古意 》

如果說僅僅只是拿別人的東西來直接用,算不了什麼本事的話,那麼瓊瑤在歌詞上的創作,才是真正能顯示出瓊瑤的文學造詣和對古詩詞的傳承和借鑒。

化用古典詩詞中的名句作為歌詞,幾乎出現在瓊瑤的所有歌曲作品中。

如電視劇《梅花三弄之鬼丈夫》片頭曲《鴛鴦錦》:

梅花開似雪,紅塵如一夢,枕邊淚共階前雨,點點滴滴成心痛。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畫,舊時天氣舊時衣,點點滴滴成追憶。

憶當時初想見,萬般柔情都深種。但願同展鴛鴦錦,挽住時光不許動。情如火,何時滅,海誓山盟空對月。但願同展鴛鴦錦,挽住梅花不許謝。

仔細分析會發現,整段歌詞可以說句句皆有來處。歌名《鴛鴦錦》在許多古詩詞中都有涉及,與本詞內容最為貼近的,當屬晏幾道《鷓鴣天》: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

歌詞中,“梅花開似雪”是出自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紅塵如一夢”出自張鎡《水調歌頭》: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

“枕邊淚共階前雨,點點滴滴成心痛”源自聶勝瓊《鷓鴣天》: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出自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舊時天氣舊時衣,點點滴滴成追憶”語出李清照《南歌子》: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如此……等等。

瓊瑤不僅善化用古詩詞,還會用通俗的語言對古詩詞重新詮釋。

比如電視劇《在水一方》中的主題曲《在水一方》: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願順流而下,找尋他的方向,卻見依悉彷佛,他在水的中央。

我願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疑。我願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蹤跡,卻見依悉彷佛,她在水中佇立。

這首由鄧麗君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曲,在當年的風靡程度絲毫不遜色於電視劇本身。

而即使在今日,這首歌仍然擁有大量聽眾。實際上,這首歌就是《詩經·蒹葭》的現代版白話譯文,其原詩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瓊瑤在深刻理解原作的基礎之上,對詩詞進行了重新詮釋和演繹。由於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作為背景,且又結合了作者本身的視角,改編之後所表現的情感比原詩更為豐富細膩,也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對了,瓊瑤的名字也是出自古詩詞。瓊瑤原名是“陳喆”,“瓊瑤”是她的筆名,出自《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寫到這,你會不會生出疑問:為什麼瓊瑤可以做到對古詩詞信手拈來,為己所用?

這跟瓊瑤童年的教育不無關係。

瓊瑤生長在一個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相當濃厚的家庭。瓊瑤的父親陳志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也是出身門第。

瓊瑤自己也曾說:父親研究中國歷史,母親酷愛中國詩詞,我耳濡目染,受了極深的影響。

瓊瑤的父母對兒女管教很嚴格。雖然童年的生活很艱苦,但她的媽媽一有時間就給她講故事,講嫦娥、講七仙女下凡到人間洗澡的傳說。

瓊瑤是在6歲接觸古詩詞,7歲時已能熟讀和背誦唐詩宋詞中的名篇。

8歲時,瓊瑤進了上海市第16區國民小學讀書。由於母親的早期教育,對語文有著特殊天賦的瓊瑤,在上學的第一天就能一字不漏地通讀整本國文課文。

也是在她8歲這一年,有一天經過報欄時,她看到了一個題目叫《小麅的自述》的作文, 文章中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流暢感人的語言深深地吸引了她。

回家後, 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一種強烈的、遏制不住的寫作欲望撞擊著她的心扉。

年僅8歲的她, 急切地鋪開作文簿, 一氣呵成寫完了一篇充滿純真感情的作文《我的母親》。

從此以後, 她堅持練習寫作。

9歲的時候, 她在上海《大公報》副刊兒童版發表了一個短篇小說《可憐的小青》,這是她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編寫的。

16歲時, 她寫成小說《雲影》, 在當時臺灣最有名的《晨光》雜誌上刊登。

從此以後, 瓊瑤一發而不可收拾。強烈的創作興趣使她又寫成了《窗外》、《匆匆、太匆匆》、《穿紫衣的女人》等,至今60多部小說, 成為了世界多產作家之一。

(長期被古詩詞薰陶,讓瓊瑤有了書香氣質)

成名後,當回顧自己的寫作生涯時,瓊瑤說:我想,我後來會迷上寫作,和這段背唐詩的日子大大有關。

所以,家長們,知道父母的功底和成長環境對孩子有多重要了吧?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像瓊瑤一樣可以傳承中國古詩詞文化,擁有書香氣質,那麼就從現在開始陪孩子讀詩和閱讀吧!

(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

瓊瑤的成長經歷

唐詩、宋詞

論文《論瓊瑤歌詞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與借鑒》

本文版權歸屬本號,未經授權不可轉載,違者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