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洛杉磯聆聽濟南:滴滴柳青談建設可持續城市的“第三條道路”

滴滴總裁柳青出席米爾肯全球大會

幾年前我和家人一起回到北京。 作為母親, 常常在寒風烈日裡擁著孩子們在路邊苦苦等待計程車,

這讓我對滴滴的價值有了非常深刻的個人體會。 但是我們還可以超出個人, 從我們所知所愛的城市的角度, 看看我們想要什麼, 能做什麼?

雖然洛杉磯已經是全美空氣品質比較差的城市, 但它還是很美麗的。 洛杉磯也是美國汽車文化的代表:400萬人口;600萬輛小汽車;而停車位有1860萬個。 即每輛車有差不多3個停車位, 才能保證車輪上的生活不那麼費勁。 那麼大家想像一下雅加達, 孟買, 和北京這樣的城市:它們的規模從1000萬到3000萬。 很多人喜歡洛杉磯, 但是否全世界都能同比例地享有洛杉磯人的生活條件?如果世界各地的汽車保有量都像洛杉磯一樣高, 我們的城市、街道和天空會變成什麼樣子?

從一個APP裡建起三百個中央公園

可持續發展問題, 說到底是優化、再優化資源和能力的問題, 技術的力量正是在於通過各種共用和協同的方式, 突破原有資源使用的極限, 讓更多的人坐進更少的車。 我們希望從三個方面著力:環保、交通效率和城市生活空間的變化。 比如從環保來看, 從北京到馬尼拉, 城市空氣污染的1/3都來自汽車尾氣。 現在, 共用資源實實在在幫助緩解這個問題。 現在我們的乘客通過順風車和拼車服務分享600萬次行程, 加起來每年可以節約140萬噸碳排放。

新技術的普及還能互相提速;比如新能源車的普及。 中國政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支持新能源產業的政府;但我們面臨的一個瓶頸就是雞和蛋的問題:車太少就很難投資充電網路,

而充電網路不夠密集大家又不願意買電動車。 然而如果私人車輛能在共用出行平臺運營, 這就改變了家庭和企業購買電動車的成本收益分析。 現在滴滴平臺的電動車已經有20萬輛左右;一年下來它們所替代的碳排放相當於300多個紐約中央公園。 五年內這個數目將提高到100萬。 這都是在共用出行興起後, 公民和企業自主進行的選擇。

讓濟南的智慧紅綠燈 點亮里約熱內盧的街道

再從交通效率來看。 所有的城市管理者都非常關注一個問題:道路和基礎設施增長總是受到物理限制的。 新技術能不能在目前的資源籃子裡面幫助解決擁堵?我們現在做的最令人振奮的事, 就是已經和15個城市展開了這樣的實驗。

大家聽說過濟南麼?可能美國的朋友不太熟悉。 但這個城市的人口是洛杉磯的兩倍;人均GDP超過13000美元。 和所有蓬勃發展的城市一樣, 它遇到很大的交通挑戰;特別是在貫穿城市的主幹道經十路。 高峰期通過經十路的6個路口有時要花費40分鐘時間。 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六個紅綠燈的管理和實際交通動態不匹配。 當然, 很多城市都在地下埋設電磁感測器來取得即時資料, 但這些硬體的品質、技術限制和耗損都會導致偏差。 而濟南的交通管理者有前瞻性的思維, 允許我們用滴滴車輛浮動大資料和演算法能力, 來協助啟動這套交通燈系統。

濟南經十路路況

結果, 不到兩個月, 通過這六個路口的時間從40分鐘下降到了30分鐘多一點。

一個通勤族每天來回節省20分鐘, 一年下來等於收穫了額外120個小時。 如果這個技術能擴展到整個濟南, 甚至能在孟買, 雅加達和里約熱內盧的經十路落地, 那麼全世界都能積攢更多的時間給更寶貴的事情。

創新以人為本 解放城市空間

今天我們所做的可能是改變幾個路口, 讓一些夥伴更願意選擇環保車輛。 但同樣的技術手段, 可以實現更多, 乃至系統重塑城市生活空間。 交通大資料能幫我們更高效地規劃公路和地鐵。 當每天有上千萬人選擇不開車而是共用出行, 停車場可以變成公園, 醫院。 其實洛杉磯本身也正在發生這樣的變化。 我看到一個著名建築師表示, 未來二十年洛杉磯城市公寓住宅設計的最重大變化, 就是要考慮共用出行減少了對停車場需求的影響。城市存在的意義歸根結底是人,不是車。

是技術第一還是以人為本?是環保邏輯還是商業模式?也許答案不是非黑即白。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合作,用技術的力量服務人,服務城市,這是大資料技術和共用經濟實踐賦予我們這個行業的前所未有的可能。面對這個未來,我們深感鼓舞。我們呼籲大家加入這個新的大試驗。城市是我們的命運共同體,這是我們不容錯過的選擇。

就是要考慮共用出行減少了對停車場需求的影響。城市存在的意義歸根結底是人,不是車。

是技術第一還是以人為本?是環保邏輯還是商業模式?也許答案不是非黑即白。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合作,用技術的力量服務人,服務城市,這是大資料技術和共用經濟實踐賦予我們這個行業的前所未有的可能。面對這個未來,我們深感鼓舞。我們呼籲大家加入這個新的大試驗。城市是我們的命運共同體,這是我們不容錯過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