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麥論解盤: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看似弱勢醞釀轉機

從20天週期運行到40天再到60天的演變, 是市場自然供需迴圈最大的考驗, 也是市場籌碼增減運作最重要的時間段, 關鍵在於4月11日拉高收盤3288點後的變化。

放量拉高準備再發力階段, 突發性的政策抑制為何在這個時候出現呢?背後有很多非市場因素造成抑制漲勢, 或暫時不願意讓指數就此走高。

人為政策的抑制不讓它上漲可以理解, 但也不至於如此較大幅度的下壓才對, 偏偏這三周以來確實是逐步逐日蠶食鯨吞後壓低後再下跌, 轉變最大的關鍵在4月14日跌破40日均線開始, 一日之間跌破10~20到40日均線, 如此快速壓低通常有兩個因素:一是, 漲幅過大採取急速壓低清洗浮籌, 預留後續再上漲的空間;其次是, 拉長時間週期後到最後一刻採取玉石俱焚的方式壓低出貨。

要準確判斷究竟是那一種下壓方式確實不容易, 通常市場會採取結果論來解釋行情變化,

即如果下跌就視為“跌勢的開始”, 拉高上漲就視為“洗盤後再上漲”。 並沒有那一種特定的模式可以事先判斷其中的狀況演變, 經常是各說各話,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最終結果一定是講對的人越發覺得自己提早預判了, 沒有講對的也會認為看不懂盤勢變動, 實際上多數狀況下都是猜測而已。

時間週期的演變觀察, 從1月16日低位拔高上漲推導, 運行60天到4月14日確實需要進一步調整, 在過程中本欄也提到, 當然如何把握要看個人應用。 從2月8日增量開始運行40天, 到4月7日滿足自然運行規律, 會有一次調整但並非必然下跌, 最終結果是因為逐日逐步弱化造成20/40日均量線及均價線下跌後, 導致60及120日均量線及均價線也跟著弱化助跌,

此時下跌與修復時間自然會跟著拉長。

滬深300指數為基礎說明它有兩個時間週期須注意:一是, 從1月16日的反擊拉高收盤3319點至今沒有回測;其次是, 2月8日收盤3383點到週五才跌到這個點位元區域, 但2月7日的收盤3365點沒有跌破, 意謂多方力守起漲區域, 守得住可以順勢反擊, 也是未來趨勢判斷重要的一環。

多數人會採取指標判斷, 認為已有效跌破造成再下跌影響, 我的分析會採取有效的籌碼沉澱換手與鎖定的角度解讀。 雖然籌碼有效鎖定並非意謂價格一樣會穩定, 有時候價格的特徵可以再壓低後才力圖增量改變, 此時採取簡單的價格判斷看起來更加準確, 因為眼球所看到的確是如此, 但其背後因素在於有效的籌碼鎖定,

表面上看不到實質內涵因素, 採取價格解讀人人可以簡單判斷價格下跌與演變, 但不是真正關鍵。

究竟應該是看價格測算說明呢?還是採取量潮分析因素為基礎?實際上是各有所依, 也是各有所本, 當然最後各行其是, 各說各的。 我的表達方式與看法一如既往, 不會改變針對量潮的說明, 結果還是一樣, 量潮趨勢上漲, 多方隨時具有壓低後快速反擊的能力。

週五開盤實際上非常不利整體大盤演變, 在人氣傾向及板塊動向形成絕對偏向壓制, 這樣的局面幾乎一面倒, 如此特徵會造成多方一路挨打, 越跌越深越低。 通常收盤結果會是:即使不是收在最高點也會已近高點作收。 從麥氏理論“三點一項”的研判可以清楚看到這個結果傾向,

從最後收盤條件來說也是如此, 但並非這樣下跌後多方就會“一敗塗地”, 因為越是壓低就越會創造後面強力反擊條件, 關機在下週四後的時間醞釀。

也可以提前兩天到週二出現壓低後快速反擊, 一定更要注意下週一再壓低後瞬間的反擊, 再拖延到週四後也會穩定修復後拔高上漲。

作者簡介:

作者本名陳少川, 筆名麥克, 祖籍廣東省潮安縣, 1960年生於馬來西亞。 1988年接觸期貨行業後轉入證券, 前後28年, 2001年進入大陸股市至今。 熱愛證券投資行業, 將它當成終身事業追求, 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孜孜不倦、認真踏實經營。 專研各種市場分析理論, 創立麥氏量潮分析理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