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宜人貸的巨大隱憂:壞賬或擊穿質保金,銷售費用不斷攀高

3月16日, 宜人貸發佈了2016年第四季度的財報, 很多媒體報導時, 都強調了利潤這一點:第四季度淨利潤3.8億, 同比增長356%。 看起來增長很迅猛, 似乎一片樂觀。

不過清流對這種增速不敢苟同, 信貸行業是一個風險滯後的行業, 當下的利潤增速很難完整描繪企業未來所面臨的挑戰, 研究了宜人貸新的財報數據後, 不得不說, 至關重要的真相被忽略了:

宜人貸迅猛的利潤增速, 是基於其放款量的極速增長, 宜人貸在發放借款時, 提前收取了高昂的服務費用, 實現了淨利潤在短期內的快速擴大。

但隨著借款的逐漸到期,

其壞賬不斷暴露出來, 並且這種壞賬率已經有超出“質保款”提取比率的趨勢。

一旦宜人貸質保款無法沖抵掉壞賬, 宜人貸的選擇只有兩個:1、要麼選擇對理財人違約, 不兌付其理財投資, 迎合資訊仲介的定位。 2、要麼提取更多的風險準備金, 以應對這些壞賬, 但這勢必將侵蝕自身的利潤, 拷問宜人貸的盈利能力。

更嚴峻的是, 行銷費用是宜人貸的重要成本支出, 這項費用居高不下, 佔據運營成本的近80%, 並呈現了超出借款額增速的趨勢, 財報顯示, 宜人貸第四季度的銷售費用達到了5.38億人民幣, 占同期促成借款總額的8.1%, 較上季度的7.5%和2015年同期的7.4%有明顯上升。

一般來說, 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在增長到一定階段後, 隨著其品牌實力的增強及行銷體系的完善,

其單位行銷成本將不斷下降, 比如美團、滴滴等, 都是在規模化增長後, 迎得了成本大幅下降的機會。

但在宜人貸上, 我們看不到行銷成本下降的跡象, 甚至預期在足夠長的時間內, 也很難出現下降的趨勢, 原因在後文將做出說明。

一方面是壞賬的快速上升, 形成從質保款到利潤的侵蝕;一方面是本身成本的居高不下, 讓人疑惑:

專做次級信用貸款的宜人貸, 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還是一種短期的現金流遊戲、最後卻被證偽的商業模式?

3月17日早間美股收盤, 宜人貸股價重挫12%

我們看到, 宜人貸發佈財報後的這個交易日, 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了12.4%。 某種程度可以說明, 市場對宜人貸的發展呈現出悲觀看法。

一、壞賬衝擊質保款

在商業銀行的經營中, 會提取壞賬準備金來應對可能發生的壞賬, 而壞賬準備金比上這些可能的壞賬, 被稱之為撥備覆蓋率。

宜人貸的做法本質類似, 不過取名叫“質保款”。 財報顯示, 2016年第四季度, 宜人貸按照本期促成借款總額的7%計提質保服務專款4.81億人民幣,

一旦出現借款人不還款的情況, 宜人貸將動用這些質保款來補償理財人的損失。

而這一季度的資料顯示, 其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末, 宜人貸在2015年這個期間促成的A、B、C、D借款的累計淨壞賬率分別為5.1%, 6.6%, 8.2% 和6.7%。

可以看到, C類貸款的壞賬率已經超出了質保款的7%計提比例, 而占總借款金額約9成的D類貸款的壞賬率為6.7%, 已經大幅接近於7%的質保金提取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 這個壞賬率是2015年發放借款的壞賬率, 到了2016年已經如此狼狽, 宜人貸的產品還有24月期、36月期、48月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借款逐漸到期, 2015年的借款壞賬率還將持續增長, 衝破質保款這道防線, 並不是什麼難事。

要知道, 在上一個季度、也就是第三季度時,

2015年這批借款壞賬率還依次是4.6%, 5.3%, 6.7% 和5.2%。 僅僅一個季度過後, 其四檔借款的壞賬率, 已有三檔出現了超1%的絕對值增長, 占比最大的D類借款, 壞賬從5.2%躍升到了6.7%。

隨著經濟的長期低迷, 持續爆露的壞賬將考驗宜人貸的處置能力。 一旦質保款被衝破後, 出於“剛性兌付”的考量, 宜人貸可能會犧牲利潤, 大幅提取特殊風險準備, 這意味著當前宜人貸的利潤增長, 很可能只是鏡花水月, 終將破滅。

與此同時, 宜人貸還將面臨欺詐團夥的挑戰, 在第三季度, 宜人貸一次性提取了一項8126萬元的特珠風險準備, 減記相等利潤, 這已經是一種很明確的印證了。

二、行銷費用高企不下

互聯網的本質在於規模經濟, 如果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借款量的增加, 宜人貸能有效降低業務成本,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並以此抵禦壞賬的侵襲,這也不失一種正確的方向。

但在宜人貸身上,我們看不出這樣的跡象。

前面說過,作為宜人貸運營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項,行銷費用占比達到將近80%,並呈現了超出借款額增長的趨勢,財報顯示,宜人貸第四季度的銷售費用達到了5.38億人民幣,占同期促成借款總額的8.1%,較上季度的7.5%和2015年同期的7.4%有明顯上升。

宜人貸行銷費用居高不下

發放的借款越多,宜人貸付出的單位行銷成本越高,已經達到了8.1%!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很簡單,過去的幾年來,是網路信貸、消費金融、現金貸快速發展的階段,甚至傳統金融機構也在不斷下沉、大規模擴張個人信貸業務,這都導致市場各種廣告管道的價碼水漲船高,在網上獲取借款用戶,已經變得越來越難。

而通過網路獲取借款人,正是宜人貸目前的重要方式,而且變得越來越重要。

財報顯示,宜人貸57%的借款人通過線上管道獲取,借款總額的38%通過線上管道促成,線上管道促成金額的97.8%通過宜人貸借款APP促成。

但宜人貸也並不具備互聯網巨頭的流量或場景優勢,也面臨來自平安普惠、拍拍貸、人人貸等各種網路信貸企業的競爭,這導致其不得不加大行銷投入。

不幸的是,借款業務有種特性,也就是借款人沒有什麼品牌忠誠度,他們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借到錢、利率多少,不會因為你是宜人貸,就必須選擇你,借款的方式越來越多,借款人隨時被分流到各種管道。

對於存量的客戶,宜人貸也會存在繼續開發的挑戰——很難有人長期、滾動拆借高利息的資金,除非他本身就是信用極差的人群,但這類客戶的持續授信能力存疑。

所以這裡有一個很悲觀的結論:宜人貸短期內用高企的行銷費獲取的客戶,可能很多是一錘子買賣。只有潮水褪去後,方見其果。

回到最初的結論:一方面是壞賬的快速上升,形成從質保款到利潤的侵蝕;一方面是本身成本的居高不下,很難讓人疑惑:

專做次級信用貸款的宜人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還是一種短期的現金流遊戲、最後卻被證偽的商業模式?

客觀來說,宜人貸是一家值得高看一眼的企業:開網貸行業之先,率先上市、清晰地批露各項資料。

但宜人貸及其開創的信貸事業,並不是毫無挑戰。其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於其商業模式的缺陷性,如何改造這種商業模式,讓其基業長青?

曾經,宜人貸通過IPO大幅地提升了其品牌效應,並以此獲得降低理財端的資金成本的能力,釋放了成長空間。

有沒有可能在借款這一端,也推出重量級的策略、並產生化學效應呢?

宜人貸能有效降低業務成本,提升自己的利潤空間,並以此抵禦壞賬的侵襲,這也不失一種正確的方向。

但在宜人貸身上,我們看不出這樣的跡象。

前面說過,作為宜人貸運營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項,行銷費用占比達到將近80%,並呈現了超出借款額增長的趨勢,財報顯示,宜人貸第四季度的銷售費用達到了5.38億人民幣,占同期促成借款總額的8.1%,較上季度的7.5%和2015年同期的7.4%有明顯上升。

宜人貸行銷費用居高不下

發放的借款越多,宜人貸付出的單位行銷成本越高,已經達到了8.1%!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很簡單,過去的幾年來,是網路信貸、消費金融、現金貸快速發展的階段,甚至傳統金融機構也在不斷下沉、大規模擴張個人信貸業務,這都導致市場各種廣告管道的價碼水漲船高,在網上獲取借款用戶,已經變得越來越難。

而通過網路獲取借款人,正是宜人貸目前的重要方式,而且變得越來越重要。

財報顯示,宜人貸57%的借款人通過線上管道獲取,借款總額的38%通過線上管道促成,線上管道促成金額的97.8%通過宜人貸借款APP促成。

但宜人貸也並不具備互聯網巨頭的流量或場景優勢,也面臨來自平安普惠、拍拍貸、人人貸等各種網路信貸企業的競爭,這導致其不得不加大行銷投入。

不幸的是,借款業務有種特性,也就是借款人沒有什麼品牌忠誠度,他們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借到錢、利率多少,不會因為你是宜人貸,就必須選擇你,借款的方式越來越多,借款人隨時被分流到各種管道。

對於存量的客戶,宜人貸也會存在繼續開發的挑戰——很難有人長期、滾動拆借高利息的資金,除非他本身就是信用極差的人群,但這類客戶的持續授信能力存疑。

所以這裡有一個很悲觀的結論:宜人貸短期內用高企的行銷費獲取的客戶,可能很多是一錘子買賣。只有潮水褪去後,方見其果。

回到最初的結論:一方面是壞賬的快速上升,形成從質保款到利潤的侵蝕;一方面是本身成本的居高不下,很難讓人疑惑:

專做次級信用貸款的宜人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還是一種短期的現金流遊戲、最後卻被證偽的商業模式?

客觀來說,宜人貸是一家值得高看一眼的企業:開網貸行業之先,率先上市、清晰地批露各項資料。

但宜人貸及其開創的信貸事業,並不是毫無挑戰。其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於其商業模式的缺陷性,如何改造這種商業模式,讓其基業長青?

曾經,宜人貸通過IPO大幅地提升了其品牌效應,並以此獲得降低理財端的資金成本的能力,釋放了成長空間。

有沒有可能在借款這一端,也推出重量級的策略、並產生化學效應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