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部分醫藥生物行業企業 投資機會顯現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行為,可能會造成公司業績披露“變臉”,甚至將預計盈利的財報變為虧損,短期造成上市公司股價受到關聯性影響下降。 分析人士指出,企業商譽減值後,可能使資產負債表“輕裝上陣”,在下期季報中,報表內可以實現淨利潤增長,扭虧為盈的態勢。 在過去幾年內,醫藥生物行業並購重組不斷,因此,商譽變動後的相關企業或存在一定投資機會。

商譽減值對業績影響較大

長城證券指出,2013-2015年醫藥行業並購數量和並購金額逐年增長,2015年並購數量達323起,同比增長40%,並購金額達1511億元,同比增長159%。

在2015年達到高點後,2016年並購數量和金額均大幅回落,並購不斷推高公司商譽。

2015年以前(包括2015年)上市的申萬醫藥板塊一共有214家公司,資料顯示2015年商譽達616.62億元,同比增長73.74%,占總資產比例從2012年的1.8%上升至5.7%。 對比這214家上市公司2012年和2015年完整財年的商譽變化,記者發現商譽占比增加的有101家,其中占比變化大於10%的有40家。

分析上述40家上市公司淨利潤情況,長城證券表示,並購推動企業業績高增長,2013-2015年並表淨利潤分別占到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的4.25%、13.63%和27.89%;同期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4.75%、32.79%和44.15%;剔除並表的業績貢獻後,淨利潤增速分別下降4.87%、13.01%和23.80%。

企業間進行並購往往伴隨業績承諾,上述40家上市公司45起並購的業績承諾完成情況比較好,但仍有部分並購未能完成承諾。

2016年前三季度整體商譽占淨利潤比例達到423%,如果業績未達預期,商譽減值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大。 2016年和2017年是醫藥生物板塊業績承諾集中到期的時間點,因此存在一定的黑天鵝事件風險。 此外,業績對賭期結束意味著並購標的存在業績“變臉”的可能,同樣對上市公司業績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關注集中度高的績優股

在並購監管趨嚴,市場震盪格局的大背景下,企業高溢價收購的熱情有所降溫,2016年並購事件數量以及金額均有所回落,長城證券指出,有幾類醫藥生物企業值得重點關注:首先,新醫改持續推進,流通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流通環節的壓縮將繼續提升行業集中度,未來幾年流通企業外延並購有望持續,業績增速有望維持較高水準的企業值得關注。

例如加速管道佈局的醫療檢驗集約化服務的相關企業;以及近年來社會資本積極通過並購等方式介入醫療服務行業的相關企業;以製藥工業為支撐,加快向醫療服務領域延伸發展的相關企業同樣值得關注。

其次,未完成業績承諾的商譽減值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現金流等方面實際影響較小,完成商譽減值,公司業績處於相對低位,未來主業有望穩定增長的相關醫藥企業可能會有機會。 此外,國內市場增長穩定,具有國際化戰略佈局的醫藥生物行業相關企業也值得關注。

同時,2016年和2017年多家公司業績承諾到期,並購標的或存在業績下滑的風險,投資者應關注商譽較小,研發實力強,擁有獨家產品,內生增長穩健的仿製藥、創新藥和中藥龍頭相關企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