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北京大學考古教授走進河大附中授牌建立3D考古社團

2017年5月4日, 對於河南大學附屬中學的同學來說, 不只是青年節, 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大家不僅迎來了北京大學文博考古學院韋正教授帶來的精彩講座, 還正式建立了河大附中博雅3D考古社團。

蔡建東校長在致辭中表達了對遠道而來的韋正教授一行的歡迎, 回顧了開封作為八朝古都所承載的厚重歷史, 並希望同學們在考古研究中更好地認識歷史, 傳承中華文明, 建立文化自信。

隨後, 韋正教授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3D列印創新實驗室項目組鄭毅騫老師親自為河大附中博雅3D考古社授旗授牌。 這標誌著北京大學、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河南天天向上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力組建的博雅3D考古社正式落地運營。 北京大學韋正教授受聘為河南大學附屬中學博雅3D考古社的兼職指導老師, 提供考古和歷史文化方面的指導;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提供3D印表機和3D建模方面的技術支援;河南天天向上科技有限公司整合河南本地文化知識, 並負責項目的落地和未來進行一些活動的組織實施。

3D考古社的同學們將努力豐富歷史、考古知識, 立足遍地古跡的名城開封, 放眼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 挖掘出有價值有意義的歷史文化課題, 從中學生的視角將3D列印技術與考古學結合起來。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韋正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考古中華》的學術盛宴。 韋教授從考古學的基本原理講起, 循循善誘地將同學們的思維從什麼是考古學, 提升到為什麼要發展考古學, 再到當今世界研究考古學的意義所在, 使大家對考古學的理解不斷深入, 逐漸認識到:考古學在中國的發生和發展不但是科學研究的需要, 也與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

爭取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有關;雖然外來文明對中華文明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更多的考古發現證明, 中華文明是土生土長的文明, 對外來文明有著相容並蓄、海納百川的能力。

講座過程中, 同學們聽得目不轉睛、聚精會神, 不時地被教授有驚無險的考古經歷而打動, 為教授詼諧幽默的語言所吸引,為中國考古學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而感歎!

最後,同學們抓住了現場提問的寶貴機會,向韋教授提出了自己對考古學知識的疑問,包括考古開展的契機、3D列印技術和高端科技在考古學領域的應用情況以及大家特別關心的與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相關的具體問題,韋教授耐心解答,並指出:參加3D考古社團活動是奠定學術基礎、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北大的自主招生非常看重的參考標準,希望同學們能夠找准自己的興趣,深入挖掘自身潛力,實現遠大夢想。

講座結束後,在李銀濤副校長帶領下,韋教授和3D考古社成員一起參觀了河大附中的3D列印創客實驗室。同學們不僅展示了他們建模列印出的件件作品,還提出自己的種種想法並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的老師交流暢談。

作為《3D列印一帶一路》教材編寫的合作單位,河大附中師生參與編寫的《絲綢之路上的佛光》等六篇文章全部入選一期教材,並將被翻譯成中英、中法等多語言版本於六月由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刊印發行,“這在全國所有參編單位當中是獨一無二的”——鄭毅騫老師對河大附中各位領導對教材編寫的重視和參編團隊的文章給出了高度評價。

下一步《 3D列印和一帶一路》教材系列會陸續出版,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中學和高中加入3D考古項目,通過將最新的3D技術與文化考古項目的結合,實現教育和文化的創新,未來在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方面開闢一條新的通路。

在活動最後的教材研討會上,大家一致表示,相信通過中外共同或相似的人類文明的3D立體化呈現,必將增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特別是學生群體的相互瞭解,推動沿線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學生群體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人小心不小,有志比天高。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附中學子在五四青年節這天不僅領略了考古學的魅力,更被點燃了奮鬥、學習的熱情,他們已經準備好了,用青春的臂膀扛起華夏文明的歷史與未來!

提醒:對北京大學和中科院3D列印創新實驗室專案感興趣的學校,可諮詢河南愛挑戰。

為教授詼諧幽默的語言所吸引,為中國考古學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而感歎!

最後,同學們抓住了現場提問的寶貴機會,向韋教授提出了自己對考古學知識的疑問,包括考古開展的契機、3D列印技術和高端科技在考古學領域的應用情況以及大家特別關心的與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相關的具體問題,韋教授耐心解答,並指出:參加3D考古社團活動是奠定學術基礎、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北大的自主招生非常看重的參考標準,希望同學們能夠找准自己的興趣,深入挖掘自身潛力,實現遠大夢想。

講座結束後,在李銀濤副校長帶領下,韋教授和3D考古社成員一起參觀了河大附中的3D列印創客實驗室。同學們不僅展示了他們建模列印出的件件作品,還提出自己的種種想法並與中科院廣州電子技術研究所的老師交流暢談。

作為《3D列印一帶一路》教材編寫的合作單位,河大附中師生參與編寫的《絲綢之路上的佛光》等六篇文章全部入選一期教材,並將被翻譯成中英、中法等多語言版本於六月由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刊印發行,“這在全國所有參編單位當中是獨一無二的”——鄭毅騫老師對河大附中各位領導對教材編寫的重視和參編團隊的文章給出了高度評價。

下一步《 3D列印和一帶一路》教材系列會陸續出版,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中學和高中加入3D考古項目,通過將最新的3D技術與文化考古項目的結合,實現教育和文化的創新,未來在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方面開闢一條新的通路。

在活動最後的教材研討會上,大家一致表示,相信通過中外共同或相似的人類文明的3D立體化呈現,必將增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特別是學生群體的相互瞭解,推動沿線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學生群體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人小心不小,有志比天高。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附中學子在五四青年節這天不僅領略了考古學的魅力,更被點燃了奮鬥、學習的熱情,他們已經準備好了,用青春的臂膀扛起華夏文明的歷史與未來!

提醒:對北京大學和中科院3D列印創新實驗室專案感興趣的學校,可諮詢河南愛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