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首家銀行系券商交銀國際香港IPO 計畫集資20億港元

交通銀行(601328.SH, 3328.HK)旗下券商板塊交銀國際(3329.HK)5月4日在香港召開首次公開發行(IPO)說明會, 計畫集資最多20.68億港元。 相關保薦機構消息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透露, 本次發行國際配售部分已獲足額認購。

該公司將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內地銀行系券商。 招股書顯示, 本次計畫發行6.67億股, 其中90%為國際配售, 10%做公開發售, 每股招股價介於2.6港元至3.1港元, 集資額最多20.68億港元。

5名基石投資者共認購33.94%股份

交銀國際董事長譚岳衡表示, 對本次發行和未來業績增長很有信心。 他認為, 交銀國際作為銀行系證券公司, 能與母公司內地銀行業務產生互補,

也有利於內地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此外, 公司未來在國際化拓展的道路上也可以借力母公司銀行網路, 較其它中資券商有優勢。

招股書披露, 公司獲5名基石投資者認購共計33.94%股份(假設以中間價2.85港元發行且超額配股權未行使)。 其中, 嘉信金融集團認購2.33億港元, 胡寶星爵士認購1.56億港元, 中國太平認購 1億港元, 大成國際資產管理認購0.77億港元, 山東黃金金控集團認購0.77億港元。

本次IPO淨集資額45%將用作拓展保證金融資業務、15%用於拓展資產管理及顧問業務、10%用於擴展投資及貸款業務、10%開發資訊技術基礎設施及內部監控系統、10%用於引進及留任人才、10%一般企業用途。

2007年, 交通銀行重組原有全資子公司交通證券成為交銀國際,

主要業務包括證券經紀及保證金融資、企業融資及承銷、投資及貸款以及資產管理及顧問。 交通銀行在招股書中表示, 分拆交銀國際獨立上市將有利兩者壯大各自業務, 劃分兩者不同業務重心及目標客戶, 亦有助交銀國際業務轉型及提供獨立估值的清晰指標, 並提升交行整體價值。

10%集資額將用於人力投入

招股檔顯示, 交銀國際2016年淨利潤3.51億港元, 同比微升0.06%;收入跌7.7%至10.53億港元。 因受港股波動拖累, 各業務板塊中, 傭金及手續費收入同比跌29.5%至4.86億港元, 利息收入跌6.7%至3.67億港元, 自營交易收入升16倍至1.7億港元。

公司副首席執行官程傳閣表示, 儘管經紀業務收入下滑, 去年公司債券承銷業務增長良好、資產管理規模大幅上升抵消了經紀業務的不利影響。

2014至2016年, 保證金融資業務占總收入比重分別為47.2%、34.5%、31.5%, 是交銀國際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公司管理層表示, 去年保證金業務收入下滑是面對市場波動採取的主動收縮策略, 而公司跟隨銀行業穩健的風險偏好, 未來將繼續重點推動保證金融資業務的發展。

此外, 交銀國際對人力資源的投入也值得注意。 本次發行10%的淨集資額, 即約2億港元, 將被用於人力資源投入。

交銀國際研究部負責人洪灝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目前其研究團隊規模已達六十人左右, 是中資機構裡最大的之一, 不過目前不方便透露更多擴展計畫。 公司表示, 吸引及留任核心雇員的能力是業務成功的重要因素,

此後將招攬更多人才擔任管理、行銷、投資方面的高級職位。

記者 尤丹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