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真正的成長板!376家新三板公司連續三年營收增長超50%

成長性, 是新三板公司的標籤之一。 那麼在掛牌公司已經超過10000家的新三板市場, 成長性最好的公司在哪裡?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根據“營業收入連續三年增長都超過50%”這個指標,

從目前披露年報的10554家新三板公司中, 篩選出了376家公司。 要知道, 在A股市場, 這樣的公司只有26家。

出人意料的是, 這376家公司規模並不小, 2015年營收中位數達到了4490萬元, 而且主要是通過主營業務發展實現的增長, 而不是像A股公司那樣靠並購獲得增長。

一、376家新三板公司連續三年營收增長率超50%, 秒殺大A股

在成長性上, 新三板已經甩開A股幾條街。 新三板高成長企業的數量與比例已經秒殺大A股。

過去三年營業收入增長均超過50%的新三板企業共有376家, 占新三板公司總數的3.38%;而A股市場上只有26家, 占A股公司總數的0.81%。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資料, 這376家企業中, 有7家三年營收增長1000倍以上,

其中就包括知名PE信中利;有6家企業增長了500倍—1000倍;有28家企業增長100倍—500倍;有24家增長50倍—100倍;有153家企業增長了10倍—50倍;還有157家墊底的, 增長10倍以下。

三年不增長個幾百倍, 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具有成長性。

其中最猛的瑞信傑創, 3年增長了2.27萬倍。 2013年, 瑞信傑創還是一家只有1.71萬元營收的普通公司, 絲毫不起眼。 不過隨著嵌入式產品的發展, 2014年公司就迎來了大爆發, 營業收入一舉達到2652萬元, 2015年更是增長到1.25億元, 2016年再創新高, 達到了3.87億元, 短短三年時間, 營收增長了2.27萬倍。

二、大部分企業規模已不小, 增長來自主營業務

如果你認為單純是因為公司規模小, 才能實現連續高增長, 那就錯了。 不少公司一開始規模是比較小, 但是到了2015年, 大部分公司已經具備一定規模了。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資料, 2015年這376家公司的營收中位數為4490萬元。 也就是說, 它們的規模已經不小了。

其中, 2015年營收規模在1000萬元以下的公司只有34家;營收規模在1000萬元—5000萬元之間的最多, 有164家;營收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的有178家, 占比47.34%;營收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也有10家。

而且這些營收達到“10億級”的巨無霸, 增長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比如壹玖壹玖, 在2015年營收已經達到11.96億元的情況下, 2016年又增長到28.87億元。

更重要的是, 這些公司營收增長的途徑主要是主營業務的增長, 這一點與A股明顯不同, 在A股市場, 很多公司的增長主要是通過並購來實現的。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注意到, 營收增長最快的前十家企業中, 有9家在年報中都將業績增長原因歸結為“主營業務增長”。 只有信中利一家不是, 而你知道的, 信中利是一家產業投資公司。

三、營收高增長利潤暫時沒跟上, 需要擔心嗎?

雖然營業收入成十倍百倍地增長,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 這376家公司的淨利潤還沒有跟上。

2016年, 這376家企業淨利潤中位數只有1141萬元, 與新三板整體水準1002.89萬元相差無幾, 還有52家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虧損最多的是和創科技,和創科技2016年營業收入增長了63.21%,達到2138萬元,但由於成本增加以及行業的特殊性,全年虧損達到9975萬元。

大部分處於盈利狀態的公司,盈利規模也不大。2016年淨利潤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7家,超過1億元的只剩下10家;更多的是集中在3000萬元以下這個階段。淨利潤在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314家,占到83.5%;淨利潤不足1000萬的企業有169家,占到44.9%。

不過對於正處在高速成長期的企業來說,利潤規模小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公司為了擴張業務,行銷、廣告等支出大幅增長,導致成本快速增長,利潤暫時被壓縮。

某投行人士說過,“新三板企業本身大部分處於初創階段,將利潤投入到生產中來維持增長是可以理解的”。

有顆樹和泉源堂都是這樣的情況。

有棵樹2016年營收增長140.74%,達到14億元,但同期銷售費用增長了137%,從2.97億元增長到7.06億元。

泉源堂2016年業績大幅上漲85.67%,達到4.76億元。為了促進營收增長,公司行銷費用從2015年的5081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8507萬元。因此在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反而下滑了42%,只有548萬元。

其實對於真正具有成長性的企業來說,在營收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利潤遲早會實現。比如星座魔山,2014年淨利潤只有519萬元,2015年下滑到75萬元。但是,2016年淨利潤一舉達到6130萬元,終於爆發了。

你看好這批營收高速增長的公司嗎?

連續三年營收增長超過50%公司名單

虧損最多的是和創科技,和創科技2016年營業收入增長了63.21%,達到2138萬元,但由於成本增加以及行業的特殊性,全年虧損達到9975萬元。

大部分處於盈利狀態的公司,盈利規模也不大。2016年淨利潤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7家,超過1億元的只剩下10家;更多的是集中在3000萬元以下這個階段。淨利潤在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314家,占到83.5%;淨利潤不足1000萬的企業有169家,占到44.9%。

不過對於正處在高速成長期的企業來說,利潤規模小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公司為了擴張業務,行銷、廣告等支出大幅增長,導致成本快速增長,利潤暫時被壓縮。

某投行人士說過,“新三板企業本身大部分處於初創階段,將利潤投入到生產中來維持增長是可以理解的”。

有顆樹和泉源堂都是這樣的情況。

有棵樹2016年營收增長140.74%,達到14億元,但同期銷售費用增長了137%,從2.97億元增長到7.06億元。

泉源堂2016年業績大幅上漲85.67%,達到4.76億元。為了促進營收增長,公司行銷費用從2015年的5081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8507萬元。因此在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淨利潤反而下滑了42%,只有548萬元。

其實對於真正具有成長性的企業來說,在營收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利潤遲早會實現。比如星座魔山,2014年淨利潤只有519萬元,2015年下滑到75萬元。但是,2016年淨利潤一舉達到6130萬元,終於爆發了。

你看好這批營收高速增長的公司嗎?

連續三年營收增長超過50%公司名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