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專家:蔡霞是中國培養地方高級胡琴藝術人才的典型案例

紅網長沙5月5日訊5月4日, “從湘水到京城——大筒如何借鑒二胡登上胡琴獨奏舞臺”學術研討會在中國音樂學院舉行。 在此前一天,

5月3日, 湘妹子蔡霞的胡琴專場音樂會“弓弦雅韻——戲與樂的對話”在國家大劇院落幕。 這也是蔡霞作為中國音樂學院藝術碩士的畢業音樂會。 音樂會上, 蔡霞以胡琴作為舞臺核心, 用對話的形式重新詮釋了胡琴與戲劇的關係。 研討會上專家表示, 蔡霞在胡琴演奏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將使她成為中國培養地方高級胡琴藝術人才的典型案例。

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宋飛,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史學研究中心主任修海林, 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中國音協二胡學會副秘書長楊光熊, 湖南省文化廳巡視員孟慶善, 湖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陳耀,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楊向東等專家出席了研討會。

“在我統計的365種戲劇之中, 有超過200種以胡琴為主奏樂器。 ”修海林說, 但近代以來, 在戲劇表現形式上, 胡琴往往被認為是伴奏樂器, 失去了本該具備的獨立的藝術地位。

在楊光雄看來, 通過“戲與樂的對話”, 蔡霞讓觀眾看到胡琴藝術的豐富性和獨立性, 並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探索, 豐富了胡琴的舞臺表現力。 作為蔡霞的導師, 宋飛補充說, 蔡霞的可貴之處在於, 她用自己的理論和實踐, 拓展了胡琴的舞臺表現空間。 “特別是對於湖南地方樂器大筒的研修, 蔡霞在演奏技巧、表現形式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探索。 ”

通過此次音樂會, 蔡霞實現了大筒獨奏在國家大劇院的第一次亮相。 修海林認為, 蔡霞在胡琴演奏上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將使她成為中國培養地方高級胡琴藝術人才的典型案例。 他表示, 在進入中國音樂學院之前, 蔡霞已經是湖南知名的大筒演奏家, 演奏技巧成熟, 但地方特色較強。 與年輕的在校學生相比, 他們這一類人才往往因為生活等原因放棄考入高等音樂院校進行規範的專業研修。 與此同時, 藝術高校也沒有針對他們的教學模式。 所以, 蔡霞的求學經歷, 不僅完成了一位地方胡琴藝術人才的華麗轉身, 還為高校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她的學習經歷, 恰好可以成為中國培養地方胡琴藝術人才的範本。 ”

研討會上蔡霞表示, 她將針對“胡琴與戲曲的關係”等課題開展深入研究, 並繼續致力於中國胡琴藝術的傳播和發展。

此次研討會由湖南省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 湖南省音協大筒專業委會會協辦, 湖南省湘弦胡琴藝術發展中心承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