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朱子家訓》家訓影響中國四百年,被千萬家庭閱讀

《朱子治家格言》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 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 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朱用純其一生致力於研究程朱理學, 因此這篇家訓也就是集中體現了儒家學中“修身”、“齊家”的思想。

文中說, “黎明即起, 灑掃庭除, 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 關鎖門戶, 必親自檢點。 ”這就是一種對於自身的修養。

對於今天的人, 我們習以為常的是早晨急匆匆的起床, 甚至早飯都直接省略, 立馬奔向公司或學校;晚上有豐富的夜生活, 夜不歸宿實屬正常。

但是這樣的生活顯然是不健康的。 學習家訓中的這句話, 有助於幫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

在整篇家訓中, 最讓人醍醐灌頂的一句便是:易未雨而綢繆, 毋臨渴而掘井。

生活就像窗外的天氣, 充滿了不可預測的雷雨、暴風。 閑著的時候多看幾本書, 多學一項技能, 在挑戰來臨之際, 方能從容不迫。 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做到三件事:

第一, 有實力。 機會隨時可能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必須要有十足的底氣去面對, 在任何情況下都自信地說:“我可以!”

第二, 有準備。 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 是說做事情必須有充足的準備, 考慮全面, 對可能的後果有一定的預測。

第三, 有擔當。 一件事情有時候我們必須要做, 但是在預見中知道需要付出許多, 這就需要勇氣敢於承擔這樣的損失。

2

在生活方面, 朱子主張:一粥一飯, 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 恒念物力維艱。 器具質而潔, 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 園蔬勝珍饈。

勿營華屋, 勿謀良田。 婢美妾嬌, 非閨房之福。

居家過程中應注意節儉, 細水方能長流。 家裡用的東西不要太講究, 好用、乾淨就是, 粗茶淡飯比什麼都好。

房子不必住得奢華, 夫妻之外的男女情感最好不要有, 那是家門之禍。 在現代社會, 暴飲暴食容易傷身, 留戀花叢容易傷情, 方明白此中深意。

3

“重貲財, 薄父母, 不成人子”這句話不能不讓人叫好。 現在有多少人不是“重貲才, 薄父母”呢?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 供養我們幾十年, 教會我們做人。 當我們開始獨當一面時, 我們怎可忘卻我們的父母, 怎可讓錢蒙蔽我們的雙眼, 怎可讓父母孤單寂寞?

在學習工作閒暇之余給父母打個電話, 假期時常回家看看, 和父母聊聊天。 父母所期待的並不是你帶多少錢回去, 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你, 只有你!

不可否認的是現代生活壓力很大, 我們在忙於自身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忽視父母。 父母也常常理解我們, 想讓我們過得更好。

但是, 在再大的生活壓力下, 也必須保持內心的清明, 把父母放在心上。

4

在教育方面,需謹記: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方。

對兒孫的教育要有方法,按孩子天生的稟賦、興趣方向幫助他,但是要有分寸。現在的家長,把自己達不到的目的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是錯誤的,不懂“義方”。

嫁女擇嘉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嫁女兒,不要看人家有沒有錢;娶媳婦,不要希望她娘家陪嫁多,都要看對方人好不好,才能讓子女自由地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5

勿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多溫恤。

做事不要貪心,不勞而獲大多不是好事。貧苦的小販賣東西,不要貪便宜斤斤計較。

比如深夜回家,遇到老人家在寒風中買東西,如果自己需要的話就多買一些,讓他們能早點回家。如果親戚鄰居家中困窘,多一點體恤之心會讓關係更融洽。

6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這兩句話是佛家、儒家、道家的精神。幫助人家,給了人家好處,心裡記都不要記,要丟掉;“受恩”,得人家一點好處,要永遠記住。

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讀書不是為了拿高薪,而是求學問。既然做公務員,就要對老百姓負責,對社會國家負責。這是中國文化教育的宗旨與目標。

《朱子治家格言》讓人念念不忘,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每個家庭都應該來讀一讀這篇文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必躬行之。

4

在教育方面,需謹記: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方。

對兒孫的教育要有方法,按孩子天生的稟賦、興趣方向幫助他,但是要有分寸。現在的家長,把自己達不到的目的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是錯誤的,不懂“義方”。

嫁女擇嘉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嫁女兒,不要看人家有沒有錢;娶媳婦,不要希望她娘家陪嫁多,都要看對方人好不好,才能讓子女自由地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5

勿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多溫恤。

做事不要貪心,不勞而獲大多不是好事。貧苦的小販賣東西,不要貪便宜斤斤計較。

比如深夜回家,遇到老人家在寒風中買東西,如果自己需要的話就多買一些,讓他們能早點回家。如果親戚鄰居家中困窘,多一點體恤之心會讓關係更融洽。

6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這兩句話是佛家、儒家、道家的精神。幫助人家,給了人家好處,心裡記都不要記,要丟掉;“受恩”,得人家一點好處,要永遠記住。

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讀書不是為了拿高薪,而是求學問。既然做公務員,就要對老百姓負責,對社會國家負責。這是中國文化教育的宗旨與目標。

《朱子治家格言》讓人念念不忘,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每個家庭都應該來讀一讀這篇文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必躬行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