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可能是迄今為止你見過最全面的剖析:“不會騙人的指標”成交量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 指一個時間單位內對某項交易成交的數量。 當供不應求時, 人潮洶湧, 都要買進, 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 供過於求, 市場冷清無人, 買氣稀少, 成交量勢必萎縮。 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 便是成交量。 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

五大常見量價關係及背後含義:

一、量增價平

量增價平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情況下個股股價幾乎維持在一定價位水準上下波動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 量增價平既可能出現在上升行情的各個階段,

也可能出現在下跌行情的各個階段中。 如果股價在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下跌後處於低價位區時, 成交量開始持續放出, 股價卻沒有同步上揚, 這種走勢可能預示著有新的資金在打壓建倉。 一旦股價在成交量的有效配合下掉頭向上, 則表明底部已形成。

一般量增價平出現在穀底時期、多頭初升段、多頭主升段、多頭回檔整理、多頭末升段、空頭主跌段、空頭盤整或反彈等七種行情結構中。

1、穀底時期:當股價下跌很深, 量價關係轉為量增價平, 代表股價有可能在此進行止跌打底的行為, 但是股價不會立即上漲, 因此投資人宜待底部形態確立後再伺機介入。 這種量價關係往往是主力開始介入的信號, 除非對這種現象能夠分辨, 否則仍是等待多頭明確的攻擊信號。

首先利用種種測量法則估算跌幅可能已經滿足, 再觀察滿足點之後是否發生價到新低點後反彈三日不再創低, 且價低點相對應的量萎縮到極致後開始量增, 那麼就可以先假設已經止跌,

接著只要再出現量增價漲現象, 該波段的止跌就能夠確認。

在價處於階段性的底部, 或出現了地量地價的極端情形, 那麼此時的量增價平往往是多頭開始進場的表現。 但由於是建倉階段, 所以主力的吃貨行為比較保守, 沒有引起股價過多的漲幅, 但是卻承接了空方的大部分拋單, 導致成交量增大而價格不漲的現象。 但此時並不意味著跌勢停止, 有時主力為了建倉的需要, 會拿著剛買的籌碼反手打壓股價, 迫使更低的籌碼出現。 因此, 小資金的交易者不宜在此時進場, 而大資金的交易者則可以同步建倉。


2、多頭初升段:在股價上漲初期, 量增價平為籌碼良性換手的現象, 或是主力介入吃貨的跡象, 投資人可以在此逢低承接。

3、多頭主升段:出現在多頭主升段的中、末期, 應持觀望態度, 因為這種現象是屬於主力換手或是拉高出貨的先兆, 不容易分辨, 但往往是走勢回檔的徵兆, 操作者應該注意賣出時機, 尤其是股價上漲在測量的相對滿足點附近,

代表賣壓已經漸漸轉強, 行情可能出現止漲, 進入盤跌走勢。

4、多頭回檔整理:當股價進入漲勢滿足後的回檔整理, 此階段的整理有可能使盤勢回升, 也有可能因為久盤形成頭部, 使股價反轉下跌。 如果是回升盤, 在整理過程中, 理應不會破壞多頭趨勢的支撐關卡, 那麼在盤整過程中的量增價平, 極有可能是主力試單量。 相對的, 在整理過程中如果破壞多頭關卡, 那麼量增價平就必須懷疑是出貨量。

5、多頭末升段:當股價上漲滿足漲幅後走勢減緩, 並呈現盤整震盪, 如果伴隨成交量持續湧現, 但是價格持平, 即所謂的“量大不漲”, 往往是股價反轉的徵兆, 此時股價將從盤堅走入盤跌。 當量增價平當日留有長上影線的K線形態, 如避雷針、十字線之類,後續走勢接連幾天都無法克服該上影線高點的話,就暗示主力已經出貨,那麼股價將出現重挫。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增價平則往往是空頭開始發力的表現。當股價有了較大的漲幅後,儘管多方的熱情仍然高漲,但空方出於套現的需要而開始拋售,導致股票會出現成交量增大而價格上不去的現象。此時,沒有股票的交易者要持幣觀望,而有股票的交易者則應考慮減倉或平倉。

6、空頭主跌段:在初跌段及主跌段走勢中,表示逢低介入的短線買盤已經出現,有機會蘊釀短波段反彈,尤其是股價已經進入支撐區,但是這只是短線多頭行情而已,有時根本不反彈卻再度破底,那麼將會殺得更深,所以出現此現象切勿認為已經轉成回升,不妨等進入穀底期之後再開始注意是否打出底部形態。

7、空頭盤整或反彈:當股價進入空頭的盤整或是反彈走勢,出現量增價平,尤其是量增幅度較大時,往往是反彈尾聲,大量往往就是相對高點,宜趁大量時將短線多單順勢出脫。

二、量增價漲

量增價漲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時個股股價也同步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漲只出現在上升行情中,而且大部分出現在上升行情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現在上升行情的中途。經過一輪較長時間的下跌和底部盤整後,市場中逐漸出現諸多利好因素,這些利好因素增強了市場預期向好的心理,換手逐漸活躍。隨著成交量的放大和股價的同步上升,買股短期就可獲收益。

量增價漲通常會發生在多頭初升段、多頭整理結束、多頭末升段、空頭盤整反彈與空頭末期的盤底等五種行情結構中。

1、多頭初升段:當股價完成底部,從空頭行情轉為多頭走勢時,量增價漲往往是多方開始進攻的表現,也是多方積極看好後期走勢的寫照,通常定位此為初升段行情。若股價出現上漲信號,宜伺機切入做多,此時出現的新高量,往往會有新高價,可以期待。由於主力急需籌碼而散戶不看好後市,於是在價格一路上漲的情況下,浮動籌碼會不斷湧出,導致成交量增大而價格同步上漲的現象。

盤底接近尾聲成交量溫和放大,股價底部不斷抬高,在頸線位量價齊升,放量突破,如果突破有效,多頭行情就此確立,接著量價齊升是初期上揚的常態。

2、多頭整理結束:當股價已經從底部翻揚上漲一大段之後,代表股價屬於回升行情,若利用黃金螺旋測量估計股價處於相對高位,應該注意股價容易針對上漲波段做拉回修正的行情,當股價修正結束後呈現再度上漲的多頭走勢,仍會伴隨量增價漲的現象,只是此時如果出現創新高價的走勢,不一定會跟隨著出現新高量。圖二中出現量增價漲,如果出現量價背離,要小心已是頭部出貨期。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上升趨勢中,量增價漲意味著多方不斷突破關鍵阻力位的拋壓,不斷消化市場空頭的力量,使股價得以繼續上漲。這樣的量增價漲往往是趨勢繼續上漲的健康現象。

3、多頭末升段:當股價整理後續漲,在相對滿足區出現成交量暴增,接著成交量迅速萎縮,價格卻略為創高後便迅速拉回,暗示未來有機會將要進入強勢修正的徵兆。因為股價在高位或上漲已久的背景下,正是主力出貨的最佳良機,所以量價關係會出現多頭最後噴出現象,呈現“多頭力竭”。因此在高位區,且疑為多頭末升段的結構時,只要股價上漲而成交量異常大增,不論是否留有上影線,都暗示大戶可能趁高出貨。

4、空頭盤整反彈:當股價趨勢轉空進行初跌段結束之後,會接著進行反彈的短期多頭行情,反彈過程中,也會出現量增價漲的走勢,但是因為上位解套及低位短線買多的獲利賣壓會在反彈末端出籠,往往會出現短期大量,使走勢呈現止漲,並恢復原始下跌走勢,根據經驗法則,這種反彈行情約為1/2的幅度。

5、空頭末期:當股價處於空頭下跌末期,股價進入打底過程,也會出現量增價漲走勢,但是此處走勢容易與空頭中的反彈行情混淆。為了分辨其中差異,實際操作者往往會利用潮汐理論與波浪理論的特性,搭配測量系統預估走勢最有可能的方向。當底部築底完成,代表趨勢將由空轉多,操作者宜於底部確認完成時切入做多,或是利用移動平均線、乖離率進場佈局。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增價漲則往往是主力對敲出貨的前兆。大量拋單才會造成大成交量,但高位的籌碼往往集中于主力手中,大量的拋單只有主力可以提供,而散戶又很難承接這些籌碼,必然會導致股價下跌,可是現在股價卻反而上漲,所以主力對敲拉升是合理的解釋。否則就是市場當時過於狂熱,買入者陷入了瘋狂的境地,這往往會導致“天量天價”的極端現象。見此狀況,交易者需要提高警惕。

三、量縮價漲

量縮價漲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減少的情況下個股股價反而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縮價漲多出現在上升行情的末期,偶爾也會出現在下跌行情的反彈過程中。在持續的上升行情中,適度的量縮價漲表明主力控盤程度較高,大量流通籌碼被主力鎖定。但畢竟量縮價漲所顯示的是一種量價背離的趨勢,因此,在隨後的上升過程中如果出現成交量再次放大的情況,可能意味著主力在高位出貨。

一般量縮價漲的走勢,通常會發生在多頭初升段、多頭主升段、多頭回檔整理、多頭末升段、空頭盤整反彈與空頭末跌段等六種行情結構中。

1、多頭初升段:代表漲勢有限:當時既然是定位成初升段,應是下跌趨勢後的上漲走勢,而成交量的不足,將不容易使股價持續推升,此時就必須注意這是否為一個反彈走勢而已。

市場意義:股價觸底反彈,大多投資者抱有熊市思維,不敢輕易介入;說明追漲意不足,可能要回避,暫時退場觀望;高度控盤的股票除外。

2、多頭主升段:如果確定股價已經在回升行情中,通常出現此現象是惜售或籌碼被鎖定,因此股價的走勢往往為無量飆漲。投資人只要繼續持股,當出現“量增價平”、“量增價跌”或是先量增再量減的價漲走勢,股價就有可能已經進入止漲週期,未來有極高機會進入回檔走勢。

在持續的上升行情中,適度的量縮價漲表明主力控盤程度較高,大量流通籌碼被主力鎖定。但畢竟量縮價漲所顯示的是一種量價背離的趨勢,因此,在隨後的上升過程中如果出現成交量再次放大的情況,可能意味著主力在高位出貨。

3、多頭回檔整理:暗示回升有限。當股價進入高位並開始回檔,理論中的“多頭格局”應該呈現價跌量縮的走勢,若該條件成立,並出現短期初步止跌現象後,整理過程中的反彈應該呈現量增價漲的多頭盤態。如果反彈過程中卻是量縮價漲,那麼投資人必須提高警覺,當股價未來高點無法再創新高時,觀察的重點轉變為未來是否產生頭部。

4、多頭末升段:代表漲勢已弱,股價將進行回檔或是反轉而下。當股價突破前波相對高點,但是量能無法跟進,為技術面背離的現象,暗示漲勢轉弱,將構成潛在的反轉信號。一般散戶操作時經常於上漲過程中因為恐懼,將持股太早賣出,在漲幅相當大之後又因為貪念,死抱股票不放,主力往往利用這些心理,在低位讓人誤以為還會殺盤而進行洗盤的動作,在高位則讓人希望還有更高點,進行拉高出貨,所以此處必然會出現“高位誘多盤”走勢。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縮價漲則說明個股已被主力高度控盤,但不是主力不想賣,而是沒有人願意以那麼高的價格接貨。於是主力自彈自拉,繼續維持股票上漲。見此狀況,交易者應始終回避,因為此時主力的唯一目的就是出貨,只要有買家就不會放過交易的機會。

股價漲幅已大,量能萎縮說明觀望氣氛暫濃,做多動能不夠;高位量價背離,逢高派發為宜。

5、空頭盤整反彈:原趨勢為下跌,當下跌到某一個幅度滿足之後進行反彈,為股價正常的現象。當股價到此位置出現上漲走勢,成交量未能配合增加反而減少,視為套牢者拉高解套或是短空進行回補所導致的反彈現象。

在持續的下跌行情中有時也會出現量縮價漲的反彈走勢。當股價經過短期內的大幅下跌後,由於跌幅過猛,主力沒能全部出貨,他們會用少量資金再次將股價拉高,造成量縮價漲的假像,利用這種反彈走勢達到出貨的目的。

股價在一個區間內上下波動;價漲量縮說明上攻乏力,即將回落,投資者應退場觀望。

6、空頭末跌段:股價重挫之後,特定人士逢低位介入撐盤而做出強勢止跌圖形,甚至部分個股由跌停拉至漲停鎖死,隔日正常會持續再度創高,短線想搶反彈者除非止跌當天就介入,不然續創高點時應謹慎,套牢者則不甘心在此低位賠本殺出,希望多反彈一點價差再行減持,所以量能反而會急速萎縮。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底部,量縮價漲說明多、空雙方集體看漲,導致拋單不易出現,而多方只好高價求貨,但越是如此,持股者越不願出售股票;或者說明低價籌碼早就集中在主力手中了,市面上的流通籌碼很少,只要有適當的買盤,就會出現量縮價漲的現象。見此狀況,交易者應立即追進或加碼買入。

股價跌幅甚大,做空動能接近衰竭;量縮價漲說明有所止跌,底部將近,投資者可密切關注。

四、量增價跌

量增價跌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情況下個股股價反而下跌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跌現象大部分出現在下跌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出現在上升行情的初期。在下跌行情的初期,股價經過一段較大的上漲後,市場上的獲利籌碼越來越多,投資者紛紛拋出股票,致使股價開始下跌,這種高位量增價跌現象是賣出的信號。

一般量增價跌的走勢,通常會發生在多頭主升段、多頭末升段、空頭主跌段、多空盤整反彈與空頭末跌段等五種行情結構中。

1、多頭主升段:當價跌量增處於某一相對低位時,或在已大幅下跌一段時間後,則有可能是控盤主力進行最後的震倉吸籌所致,誘使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紛紛在較低的價位拋售自己手中所持有的籌碼,從而達到吸籌建倉的目的。

股價在初升段與主升段中,出現量增價跌為主力進貨跡象,但是在主升段中必在延伸過程中的初升段才會進行此手法吃貨。

2、多頭末升段:當價跌量增處於相對高位時,一般行情都已發展到了尾聲,控盤的主力在人氣高漲的掩護下,拉高出貨,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拋售風潮。面對突發性事態,投資者應當機立斷,迅速賣出自已手中所持有的籌碼,減少風險。

股價上漲滿足後止漲回檔,但成交量卻呈現小幅度增加的情形,此為追價買盤意願不足的表現,亦即買進的量能無法消化賣出的量能。但是不能以此判斷行情立刻會反轉下跌,如果對於實際操作經驗不足者,不妨以移動平均線作為多空分析與停損、停利的準則。

當出現量大增且價跌,隨後成交量萎縮,暗示買盤縮手,賣方力道無處宣洩,後勢必跌無疑。尤其當價格跌破重要支撐關卡時,若伴隨成交量擴增則更確立反轉信號,因為這是大家急著跑的表現,也代表高位賣壓相對沉重。

標準的主力出貨盤之一,會利用急漲走勢創下高點後止漲,隨即出現下跌並伴隨成交量大幅度增加,當止跌後股價再度拉高並穿越前波高點,應開始將持股減量,進行獲利出場的動作,如果當時開盤後股價就一路下滑,呈現開平走低或是開高走低,應立即出清持股。

3、空頭主跌段:股價在初跌段或是主跌段,量增價跌代表賣壓相當沉重,代表會持續下跌,短線不宜貿然因跌深而搶進,除非在末升段低點附近,或是做出特殊的線形止跌。

4、多空盤整反彈:當量增價跌處於某一整理形態位時,往往是行情突然出現某種重大的利空消息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中小投資者與控盤主力上演了一場多殺多的悲劇,紛紛奪路而逃。從而導致股價在巨大的拋壓之下,放量走低。

在確定為空頭時期的反彈波動時,通常為反彈結束的現象,屬於空頭的放空良機。在多頭市場中,通常發生在回檔整理波或是平臺整理波失敗,結果使股價向下跌破重要支撐,並讓壓回幅度擴大,或是改變原本的調整形態。

5、空頭末跌段:股價下跌幅度已經很大,通常會超過預期幅度,此時成交量忽然大增,表示有特定人士進場承接,如果大量當日留有很長的上影線時,表示拉抬股價過程遭遇空方賣壓,因此定位成“介入拉抬失敗”,唯一化解的方法是儘快將股價再度拉高,超越過大量成交這一天的最高點之上,否則股價將會續跌,而且下跌的幅度和速度將會加劇。

另外一種模式是主力認輸,就是破底之後出現大量收中陽線,但是股價沒有出現反彈,反而持續向下殺多,通常這種是出現消息面或是基本面的利空所導致的現象。

五、量縮價跌

量縮價跌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減少的同時個股股價也同步下跌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縮價跌現象既可能出現在下跌行情的中期,也可能出現在上升行情的中期。下跌行情中的量縮價跌表明投資者在出貨後不再做“空頭回補”,股價還將維持下跌,投資者應以持幣觀望為主。

一般量縮價跌的走勢,通常會發生在穀底時期、多頭主升段、空頭初跌段、空頭主跌段與空頭末跌段等五種行情結構中。

1、穀底時期:當股價處於中期空頭趨勢,21日移動平均線仍然持續下滑,通常會呈現量能跟隨股價萎縮的情形。等到成交量不再創新低並維持三日以上,再出現量增價漲走勢時,股價就進入穀底時期,此時股價反彈觸及前波頸線或末跌段高點理應壓回,在回檔過程中,也會出現量縮價跌走勢,這也是穀底時期的特殊現象。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底部或是在持續下跌的階段中,那麼量縮價跌是自然的現象,它表明多、空雙方集體看跌,賣家急於找下家買單,但買家則不願意進場交易,於是就出現了量縮價跌的現狀。出現這種狀況,往往說明空方能量還沒有得到釋放,股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一直會持續到多方願意進場為止。此時,袖手旁觀是上策。

2、多頭主升段:暗示股價上漲遭逢壓力區,短線呈現拉回的走勢,當量價關係止穩後,只要出現量增走勢股價將會持續上漲。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現在的頂部根本就不是股價的頂部,只是階段性的向下調整行為。當市場上的浮動籌碼被新的買入者或主力承接後,股價往往又會持續上升。這種量縮價跌的現象,也常常出現在上漲趨勢的調整時期。

3、空頭初跌段:代表多方承接力道減弱,屬於跌勢的開始。反彈注意量價背離或是呈現大量不漲的跡象。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縮價跌則說明個股已被主力高度控盤,不是主力不想賣,而是主力找不到人接盤。於是主力任由少量散戶左右行情,或者見一個買家就往下面賣一點籌碼,因此就出現了量縮價跌的現象。見此狀況,交易者應始終回避,因為此時主力的唯一目的就是出貨,只要有買家就不會放過交易的機會。

4、空頭主跌段:代表股價將持續下跌,為探底殺多的走勢。正常而言,長期多頭的中期回檔走勢中,股價與量能的走勢幾乎呈現同步的狀態,當量能出現極度萎縮,且21日均量亦呈現走平,如果股價又不再下跌創新低,就可以說賣壓減輕,未來將會進入反彈的週期。

5、空頭末跌段:當股價下跌走勢已多,經過測量已經有滿足的可能,且近期跌幅或是與均線的乖離已經縮小,而成交量同步萎縮到低點時,暗示股價底部已近。此時雖然仍屬於買盤裹足不前,但也同時有持股者開始有惜售跡象,因此行情可望于近期進入穀底期。

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就先給大家分享量價關係背後的含義,下一章節我會接著給大家介紹對應的量價關係具體的操作策略,希望對各位投資者能有一定的幫助。

如避雷針、十字線之類,後續走勢接連幾天都無法克服該上影線高點的話,就暗示主力已經出貨,那麼股價將出現重挫。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增價平則往往是空頭開始發力的表現。當股價有了較大的漲幅後,儘管多方的熱情仍然高漲,但空方出於套現的需要而開始拋售,導致股票會出現成交量增大而價格上不去的現象。此時,沒有股票的交易者要持幣觀望,而有股票的交易者則應考慮減倉或平倉。

6、空頭主跌段:在初跌段及主跌段走勢中,表示逢低介入的短線買盤已經出現,有機會蘊釀短波段反彈,尤其是股價已經進入支撐區,但是這只是短線多頭行情而已,有時根本不反彈卻再度破底,那麼將會殺得更深,所以出現此現象切勿認為已經轉成回升,不妨等進入穀底期之後再開始注意是否打出底部形態。

7、空頭盤整或反彈:當股價進入空頭的盤整或是反彈走勢,出現量增價平,尤其是量增幅度較大時,往往是反彈尾聲,大量往往就是相對高點,宜趁大量時將短線多單順勢出脫。

二、量增價漲

量增價漲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時個股股價也同步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漲只出現在上升行情中,而且大部分出現在上升行情初期,也有小部分是出現在上升行情的中途。經過一輪較長時間的下跌和底部盤整後,市場中逐漸出現諸多利好因素,這些利好因素增強了市場預期向好的心理,換手逐漸活躍。隨著成交量的放大和股價的同步上升,買股短期就可獲收益。

量增價漲通常會發生在多頭初升段、多頭整理結束、多頭末升段、空頭盤整反彈與空頭末期的盤底等五種行情結構中。

1、多頭初升段:當股價完成底部,從空頭行情轉為多頭走勢時,量增價漲往往是多方開始進攻的表現,也是多方積極看好後期走勢的寫照,通常定位此為初升段行情。若股價出現上漲信號,宜伺機切入做多,此時出現的新高量,往往會有新高價,可以期待。由於主力急需籌碼而散戶不看好後市,於是在價格一路上漲的情況下,浮動籌碼會不斷湧出,導致成交量增大而價格同步上漲的現象。

盤底接近尾聲成交量溫和放大,股價底部不斷抬高,在頸線位量價齊升,放量突破,如果突破有效,多頭行情就此確立,接著量價齊升是初期上揚的常態。

2、多頭整理結束:當股價已經從底部翻揚上漲一大段之後,代表股價屬於回升行情,若利用黃金螺旋測量估計股價處於相對高位,應該注意股價容易針對上漲波段做拉回修正的行情,當股價修正結束後呈現再度上漲的多頭走勢,仍會伴隨量增價漲的現象,只是此時如果出現創新高價的走勢,不一定會跟隨著出現新高量。圖二中出現量增價漲,如果出現量價背離,要小心已是頭部出貨期。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上升趨勢中,量增價漲意味著多方不斷突破關鍵阻力位的拋壓,不斷消化市場空頭的力量,使股價得以繼續上漲。這樣的量增價漲往往是趨勢繼續上漲的健康現象。

3、多頭末升段:當股價整理後續漲,在相對滿足區出現成交量暴增,接著成交量迅速萎縮,價格卻略為創高後便迅速拉回,暗示未來有機會將要進入強勢修正的徵兆。因為股價在高位或上漲已久的背景下,正是主力出貨的最佳良機,所以量價關係會出現多頭最後噴出現象,呈現“多頭力竭”。因此在高位區,且疑為多頭末升段的結構時,只要股價上漲而成交量異常大增,不論是否留有上影線,都暗示大戶可能趁高出貨。

4、空頭盤整反彈:當股價趨勢轉空進行初跌段結束之後,會接著進行反彈的短期多頭行情,反彈過程中,也會出現量增價漲的走勢,但是因為上位解套及低位短線買多的獲利賣壓會在反彈末端出籠,往往會出現短期大量,使走勢呈現止漲,並恢復原始下跌走勢,根據經驗法則,這種反彈行情約為1/2的幅度。

5、空頭末期:當股價處於空頭下跌末期,股價進入打底過程,也會出現量增價漲走勢,但是此處走勢容易與空頭中的反彈行情混淆。為了分辨其中差異,實際操作者往往會利用潮汐理論與波浪理論的特性,搭配測量系統預估走勢最有可能的方向。當底部築底完成,代表趨勢將由空轉多,操作者宜於底部確認完成時切入做多,或是利用移動平均線、乖離率進場佈局。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增價漲則往往是主力對敲出貨的前兆。大量拋單才會造成大成交量,但高位的籌碼往往集中于主力手中,大量的拋單只有主力可以提供,而散戶又很難承接這些籌碼,必然會導致股價下跌,可是現在股價卻反而上漲,所以主力對敲拉升是合理的解釋。否則就是市場當時過於狂熱,買入者陷入了瘋狂的境地,這往往會導致“天量天價”的極端現象。見此狀況,交易者需要提高警惕。

三、量縮價漲

量縮價漲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減少的情況下個股股價反而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縮價漲多出現在上升行情的末期,偶爾也會出現在下跌行情的反彈過程中。在持續的上升行情中,適度的量縮價漲表明主力控盤程度較高,大量流通籌碼被主力鎖定。但畢竟量縮價漲所顯示的是一種量價背離的趨勢,因此,在隨後的上升過程中如果出現成交量再次放大的情況,可能意味著主力在高位出貨。

一般量縮價漲的走勢,通常會發生在多頭初升段、多頭主升段、多頭回檔整理、多頭末升段、空頭盤整反彈與空頭末跌段等六種行情結構中。

1、多頭初升段:代表漲勢有限:當時既然是定位成初升段,應是下跌趨勢後的上漲走勢,而成交量的不足,將不容易使股價持續推升,此時就必須注意這是否為一個反彈走勢而已。

市場意義:股價觸底反彈,大多投資者抱有熊市思維,不敢輕易介入;說明追漲意不足,可能要回避,暫時退場觀望;高度控盤的股票除外。

2、多頭主升段:如果確定股價已經在回升行情中,通常出現此現象是惜售或籌碼被鎖定,因此股價的走勢往往為無量飆漲。投資人只要繼續持股,當出現“量增價平”、“量增價跌”或是先量增再量減的價漲走勢,股價就有可能已經進入止漲週期,未來有極高機會進入回檔走勢。

在持續的上升行情中,適度的量縮價漲表明主力控盤程度較高,大量流通籌碼被主力鎖定。但畢竟量縮價漲所顯示的是一種量價背離的趨勢,因此,在隨後的上升過程中如果出現成交量再次放大的情況,可能意味著主力在高位出貨。

3、多頭回檔整理:暗示回升有限。當股價進入高位並開始回檔,理論中的“多頭格局”應該呈現價跌量縮的走勢,若該條件成立,並出現短期初步止跌現象後,整理過程中的反彈應該呈現量增價漲的多頭盤態。如果反彈過程中卻是量縮價漲,那麼投資人必須提高警覺,當股價未來高點無法再創新高時,觀察的重點轉變為未來是否產生頭部。

4、多頭末升段:代表漲勢已弱,股價將進行回檔或是反轉而下。當股價突破前波相對高點,但是量能無法跟進,為技術面背離的現象,暗示漲勢轉弱,將構成潛在的反轉信號。一般散戶操作時經常於上漲過程中因為恐懼,將持股太早賣出,在漲幅相當大之後又因為貪念,死抱股票不放,主力往往利用這些心理,在低位讓人誤以為還會殺盤而進行洗盤的動作,在高位則讓人希望還有更高點,進行拉高出貨,所以此處必然會出現“高位誘多盤”走勢。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縮價漲則說明個股已被主力高度控盤,但不是主力不想賣,而是沒有人願意以那麼高的價格接貨。於是主力自彈自拉,繼續維持股票上漲。見此狀況,交易者應始終回避,因為此時主力的唯一目的就是出貨,只要有買家就不會放過交易的機會。

股價漲幅已大,量能萎縮說明觀望氣氛暫濃,做多動能不夠;高位量價背離,逢高派發為宜。

5、空頭盤整反彈:原趨勢為下跌,當下跌到某一個幅度滿足之後進行反彈,為股價正常的現象。當股價到此位置出現上漲走勢,成交量未能配合增加反而減少,視為套牢者拉高解套或是短空進行回補所導致的反彈現象。

在持續的下跌行情中有時也會出現量縮價漲的反彈走勢。當股價經過短期內的大幅下跌後,由於跌幅過猛,主力沒能全部出貨,他們會用少量資金再次將股價拉高,造成量縮價漲的假像,利用這種反彈走勢達到出貨的目的。

股價在一個區間內上下波動;價漲量縮說明上攻乏力,即將回落,投資者應退場觀望。

6、空頭末跌段:股價重挫之後,特定人士逢低位介入撐盤而做出強勢止跌圖形,甚至部分個股由跌停拉至漲停鎖死,隔日正常會持續再度創高,短線想搶反彈者除非止跌當天就介入,不然續創高點時應謹慎,套牢者則不甘心在此低位賠本殺出,希望多反彈一點價差再行減持,所以量能反而會急速萎縮。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底部,量縮價漲說明多、空雙方集體看漲,導致拋單不易出現,而多方只好高價求貨,但越是如此,持股者越不願出售股票;或者說明低價籌碼早就集中在主力手中了,市面上的流通籌碼很少,只要有適當的買盤,就會出現量縮價漲的現象。見此狀況,交易者應立即追進或加碼買入。

股價跌幅甚大,做空動能接近衰竭;量縮價漲說明有所止跌,底部將近,投資者可密切關注。

四、量增價跌

量增價跌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增加的情況下個股股價反而下跌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增價跌現象大部分出現在下跌行情的初期,也有小部分出現在上升行情的初期。在下跌行情的初期,股價經過一段較大的上漲後,市場上的獲利籌碼越來越多,投資者紛紛拋出股票,致使股價開始下跌,這種高位量增價跌現象是賣出的信號。

一般量增價跌的走勢,通常會發生在多頭主升段、多頭末升段、空頭主跌段、多空盤整反彈與空頭末跌段等五種行情結構中。

1、多頭主升段:當價跌量增處於某一相對低位時,或在已大幅下跌一段時間後,則有可能是控盤主力進行最後的震倉吸籌所致,誘使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紛紛在較低的價位拋售自己手中所持有的籌碼,從而達到吸籌建倉的目的。

股價在初升段與主升段中,出現量增價跌為主力進貨跡象,但是在主升段中必在延伸過程中的初升段才會進行此手法吃貨。

2、多頭末升段:當價跌量增處於相對高位時,一般行情都已發展到了尾聲,控盤的主力在人氣高漲的掩護下,拉高出貨,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拋售風潮。面對突發性事態,投資者應當機立斷,迅速賣出自已手中所持有的籌碼,減少風險。

股價上漲滿足後止漲回檔,但成交量卻呈現小幅度增加的情形,此為追價買盤意願不足的表現,亦即買進的量能無法消化賣出的量能。但是不能以此判斷行情立刻會反轉下跌,如果對於實際操作經驗不足者,不妨以移動平均線作為多空分析與停損、停利的準則。

當出現量大增且價跌,隨後成交量萎縮,暗示買盤縮手,賣方力道無處宣洩,後勢必跌無疑。尤其當價格跌破重要支撐關卡時,若伴隨成交量擴增則更確立反轉信號,因為這是大家急著跑的表現,也代表高位賣壓相對沉重。

標準的主力出貨盤之一,會利用急漲走勢創下高點後止漲,隨即出現下跌並伴隨成交量大幅度增加,當止跌後股價再度拉高並穿越前波高點,應開始將持股減量,進行獲利出場的動作,如果當時開盤後股價就一路下滑,呈現開平走低或是開高走低,應立即出清持股。

3、空頭主跌段:股價在初跌段或是主跌段,量增價跌代表賣壓相當沉重,代表會持續下跌,短線不宜貿然因跌深而搶進,除非在末升段低點附近,或是做出特殊的線形止跌。

4、多空盤整反彈:當量增價跌處於某一整理形態位時,往往是行情突然出現某種重大的利空消息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中小投資者與控盤主力上演了一場多殺多的悲劇,紛紛奪路而逃。從而導致股價在巨大的拋壓之下,放量走低。

在確定為空頭時期的反彈波動時,通常為反彈結束的現象,屬於空頭的放空良機。在多頭市場中,通常發生在回檔整理波或是平臺整理波失敗,結果使股價向下跌破重要支撐,並讓壓回幅度擴大,或是改變原本的調整形態。

5、空頭末跌段:股價下跌幅度已經很大,通常會超過預期幅度,此時成交量忽然大增,表示有特定人士進場承接,如果大量當日留有很長的上影線時,表示拉抬股價過程遭遇空方賣壓,因此定位成“介入拉抬失敗”,唯一化解的方法是儘快將股價再度拉高,超越過大量成交這一天的最高點之上,否則股價將會續跌,而且下跌的幅度和速度將會加劇。

另外一種模式是主力認輸,就是破底之後出現大量收中陽線,但是股價沒有出現反彈,反而持續向下殺多,通常這種是出現消息面或是基本面的利空所導致的現象。

五、量縮價跌

量縮價跌主要是指個股(或大盤)在成交量減少的同時個股股價也同步下跌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量縮價跌現象既可能出現在下跌行情的中期,也可能出現在上升行情的中期。下跌行情中的量縮價跌表明投資者在出貨後不再做“空頭回補”,股價還將維持下跌,投資者應以持幣觀望為主。

一般量縮價跌的走勢,通常會發生在穀底時期、多頭主升段、空頭初跌段、空頭主跌段與空頭末跌段等五種行情結構中。

1、穀底時期:當股價處於中期空頭趨勢,21日移動平均線仍然持續下滑,通常會呈現量能跟隨股價萎縮的情形。等到成交量不再創新低並維持三日以上,再出現量增價漲走勢時,股價就進入穀底時期,此時股價反彈觸及前波頸線或末跌段高點理應壓回,在回檔過程中,也會出現量縮價跌走勢,這也是穀底時期的特殊現象。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底部或是在持續下跌的階段中,那麼量縮價跌是自然的現象,它表明多、空雙方集體看跌,賣家急於找下家買單,但買家則不願意進場交易,於是就出現了量縮價跌的現狀。出現這種狀況,往往說明空方能量還沒有得到釋放,股價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一直會持續到多方願意進場為止。此時,袖手旁觀是上策。

2、多頭主升段:暗示股價上漲遭逢壓力區,短線呈現拉回的走勢,當量價關係止穩後,只要出現量增走勢股價將會持續上漲。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現在的頂部根本就不是股價的頂部,只是階段性的向下調整行為。當市場上的浮動籌碼被新的買入者或主力承接後,股價往往又會持續上升。這種量縮價跌的現象,也常常出現在上漲趨勢的調整時期。

3、空頭初跌段:代表多方承接力道減弱,屬於跌勢的開始。反彈注意量價背離或是呈現大量不漲的跡象。

如果當時股價處於階段性的頂部,量縮價跌則說明個股已被主力高度控盤,不是主力不想賣,而是主力找不到人接盤。於是主力任由少量散戶左右行情,或者見一個買家就往下面賣一點籌碼,因此就出現了量縮價跌的現象。見此狀況,交易者應始終回避,因為此時主力的唯一目的就是出貨,只要有買家就不會放過交易的機會。

4、空頭主跌段:代表股價將持續下跌,為探底殺多的走勢。正常而言,長期多頭的中期回檔走勢中,股價與量能的走勢幾乎呈現同步的狀態,當量能出現極度萎縮,且21日均量亦呈現走平,如果股價又不再下跌創新低,就可以說賣壓減輕,未來將會進入反彈的週期。

5、空頭末跌段:當股價下跌走勢已多,經過測量已經有滿足的可能,且近期跌幅或是與均線的乖離已經縮小,而成交量同步萎縮到低點時,暗示股價底部已近。此時雖然仍屬於買盤裹足不前,但也同時有持股者開始有惜售跡象,因此行情可望于近期進入穀底期。

由於篇幅有限,今天就先給大家分享量價關係背後的含義,下一章節我會接著給大家介紹對應的量價關係具體的操作策略,希望對各位投資者能有一定的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