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快閃店在全球有多火?CHANEL在東京開了一家假的咖啡店

記者 | 笑笑

“買個CHANEL的包肯定會吃頓土, 但是喝杯他家的咖啡卻是毫無鴨梨的呀。 ”有網友這樣這樣戲稱。

不久前, Chanel在東京表參道So-Cal Link Gallery內開設了一家名為Chanel的彩妝Pop-up(快閃)店鋪——Chanel Coco Café。

這是一間限定經營時間的臨時店鋪, Chanel在這裡只從3月3日開到3月12日。

到過這家店的人會看到, 店裡有吧台、有功能表、有卡座、有服務員, 整個看上去就是一間黑白主題的咖啡店。 但你想不到的是, 這間只存在10天的咖啡店,

賣的竟然是彩妝。 驚人的是, 在不打折、不吆喝, 地段一般的情況下, Chanel Coco Café店鋪門口卻排起了長隊。

為什麼?吧臺式的試妝區的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彩妝產品, 供進店消費者隨便試用。 而這其中, Chanel春季新品唇釉系列Rouge Coco Gloss最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據瞭解, 此系列包括27 種色號,

分為24色基本唇彩和3 色高光唇蜜(據說其中還包括 6 款限量款), 目前國內還未上市(3月17號國內上市), 但這裡已經開放給大家自助試用, 並可現場購買。

從什麼時候開始, 有了這種叫“快閃店”的業態?

在東京, 快閃店的概念這兩年深入人心。 那些普遍被打上保守標籤的日本商家, 也將快閃店看做一個可控制成本的促銷試驗場。

何為快閃店?它是一種不在同一地久留、俗稱Pop-up shop或temporary store的品牌遊擊店(Guerrilla Store), 指在商業發達的地區設置臨時性的鋪位, 供零售商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推銷其品牌, 抓住一些季節性的消費者。 租期通常較短, 幾天到幾個月不等。

不過, 快閃店在海外零售行業, 尤其在時尚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詞彙, 它已經被界定為創意行銷模式結合零售店面的新業態。 全球第一家快閃店2003年誕生於紐約, 由市場行銷公司Vacant的創始人Russ Miller創建, 銷售限量的Dr.Martens鞋履。 2004年, 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開設的Comme des Garcons快閃店讓其快速走紅。

發展到現在, 快閃店的內涵也在變化, 它不僅僅是一個短期售賣限量商品的店鋪,

還承擔了行銷和試水的功能。 在新品上市或品牌進入新市場前, 將新產品以快閃店的形式推出, 不僅能用最低的成本來試探市場對產品的接受程度, 而且也是一次較好的行銷活動, 能提升產品的關注度。

最好玩的是“體驗感” 有哪些國內外品牌試水快閃店?

它與傳統零售業的最大區別在於賣東西不是最重要的主題, 好看好玩的體驗感才是重點。 由於快閃店比開設常駐店面更能控制成本, 近年來成為商家越來越熱衷的玩法。

2011年,H&M的一家快閃店出現在荷蘭海牙的席凡寧根海灘。這是一家被稱為“被浪花沖上海岸的快閃店”,店鋪的合作者是水援助組織。水援助組織是一家國際非盈利組織,致力於通過改善供水管道以及衛生系統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這家快閃店共開了兩天。

2014年1月,愛迪達三葉草快閃店開在倫敦的西爾狄區,共開業3天。該店的開張是為了慶祝斯坦·史密斯系列的強勢回歸。店鋪內設計有“一個互動式地板,一個數位化的‘斯坦’站,還有一個3D列印站”。

2015年1月,丹麥Noma餐廳在日本東京文華東方酒店開設快閃店,時長一個月。

在美妝時尚領域,也有這樣的例子。

2014年2月,Marc Jacobs在紐約為其香水產品Daisy開了一家為期3天的快閃店。顧客可以在店內修指甲、聽音樂、流覽新品等,但若需要購買商品,則需要通過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傳店鋪照片來換取。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照片成為引發討論的話題,也為新產品進行了一輪行銷。

2015年,國內新藝術彩妝品牌瑪麗黛佳就以“倫敦時裝周”和“耶誕節”為主題,玩了兩場“快閃店”活動。2016年,瑪麗黛佳又在上海大悅城舉行一場以“巴黎時裝周”為主題的“快閃店”活動。作為國內在藝術方面玩的最好的彩妝品牌,在顛覆傳統零售上的創意也同樣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2016年,為了推廣夏日新品水光潤養系列,蘭蔻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城市有蘭蔻入駐的百貨商場、shopping mall、電影院等地方搭建了共五十多個機器人商店。在北京漢光百貨,除了夏日補水站外,蘭蔻還把現場佈置成了“花園實驗室”,讓消費者帶上 VR 眼鏡體驗採摘草本植物的快感。

2017年,Armani 在倫敦開了全球唯一一家Armani Box美妝店。驗妝容的過程都會被拍成小視頻。顧客可以回家對照郵箱中收到的這支專屬教學視頻,反復研究和練習在店內試過的妝容。

前面提到快閃店存在的意義不是賣東西,而是帶給消費者一種體驗感。甚至,我們也會察覺,現代的消費者想要的不僅是一件商品,還有商品背後所蘊含的價值。在品牌走向何處的問題上,不少奢侈品品牌如Chanel, YSL,愛馬仕等都開始尋求哲學家的幫忙,以為品牌注入新的內在價值。如今的年輕消費者需要的是參與感以及認同感。

在參與感上,快閃店算是把“玩”的精神發揮到了一定程度。Chanel Coco Café專門設置了拍照區,除了發放SNS上傳步驟卡片,店員還不斷提醒客人可以上傳到社交網路。在大悅城的瑪麗黛佳“快閃店”,以一個巨型的相機為設計原型,很自然地會暗示消費者停下腳步一起玩時尚。

寫在最後:

零售行業發展至今缺少的是令消費者悸動的元素,大同小異的賣場佈置與商品催化審美疲勞,快閃店Pop-up Store算是生逢其時的典型代表。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報告顯示,在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間,英國快閃店的零售額達到了230億英鎊(約202.49億人民幣),比前一年多了2億英鎊。

另據RET睿意德的《中國快閃店研究報告》,2015年開始,中國的快閃店進入一個快車道,平均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到2018年,二三線城市將占整個快閃店市場份額的54-72%,成為行銷的重要法寶,預計2020年快閃店在中國將超過3000家。

2011年,H&M的一家快閃店出現在荷蘭海牙的席凡寧根海灘。這是一家被稱為“被浪花沖上海岸的快閃店”,店鋪的合作者是水援助組織。水援助組織是一家國際非盈利組織,致力於通過改善供水管道以及衛生系統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這家快閃店共開了兩天。

2014年1月,愛迪達三葉草快閃店開在倫敦的西爾狄區,共開業3天。該店的開張是為了慶祝斯坦·史密斯系列的強勢回歸。店鋪內設計有“一個互動式地板,一個數位化的‘斯坦’站,還有一個3D列印站”。

2015年1月,丹麥Noma餐廳在日本東京文華東方酒店開設快閃店,時長一個月。

在美妝時尚領域,也有這樣的例子。

2014年2月,Marc Jacobs在紐約為其香水產品Daisy開了一家為期3天的快閃店。顧客可以在店內修指甲、聽音樂、流覽新品等,但若需要購買商品,則需要通過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傳店鋪照片來換取。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照片成為引發討論的話題,也為新產品進行了一輪行銷。

2015年,國內新藝術彩妝品牌瑪麗黛佳就以“倫敦時裝周”和“耶誕節”為主題,玩了兩場“快閃店”活動。2016年,瑪麗黛佳又在上海大悅城舉行一場以“巴黎時裝周”為主題的“快閃店”活動。作為國內在藝術方面玩的最好的彩妝品牌,在顛覆傳統零售上的創意也同樣有著不一樣的理解。

2016年,為了推廣夏日新品水光潤養系列,蘭蔻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城市有蘭蔻入駐的百貨商場、shopping mall、電影院等地方搭建了共五十多個機器人商店。在北京漢光百貨,除了夏日補水站外,蘭蔻還把現場佈置成了“花園實驗室”,讓消費者帶上 VR 眼鏡體驗採摘草本植物的快感。

2017年,Armani 在倫敦開了全球唯一一家Armani Box美妝店。驗妝容的過程都會被拍成小視頻。顧客可以回家對照郵箱中收到的這支專屬教學視頻,反復研究和練習在店內試過的妝容。

前面提到快閃店存在的意義不是賣東西,而是帶給消費者一種體驗感。甚至,我們也會察覺,現代的消費者想要的不僅是一件商品,還有商品背後所蘊含的價值。在品牌走向何處的問題上,不少奢侈品品牌如Chanel, YSL,愛馬仕等都開始尋求哲學家的幫忙,以為品牌注入新的內在價值。如今的年輕消費者需要的是參與感以及認同感。

在參與感上,快閃店算是把“玩”的精神發揮到了一定程度。Chanel Coco Café專門設置了拍照區,除了發放SNS上傳步驟卡片,店員還不斷提醒客人可以上傳到社交網路。在大悅城的瑪麗黛佳“快閃店”,以一個巨型的相機為設計原型,很自然地會暗示消費者停下腳步一起玩時尚。

寫在最後:

零售行業發展至今缺少的是令消費者悸動的元素,大同小異的賣場佈置與商品催化審美疲勞,快閃店Pop-up Store算是生逢其時的典型代表。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報告顯示,在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間,英國快閃店的零售額達到了230億英鎊(約202.49億人民幣),比前一年多了2億英鎊。

另據RET睿意德的《中國快閃店研究報告》,2015年開始,中國的快閃店進入一個快車道,平均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到2018年,二三線城市將占整個快閃店市場份額的54-72%,成為行銷的重要法寶,預計2020年快閃店在中國將超過3000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