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會裡朱氏宗祠名人多,原來是朱熹嫡傳後裔,朱光潛系出本門

會裡朱氏宗祠

——安慶祠堂系列

第1231篇

圖、文:過河卒子

卒子遊記:

您好!觀眾朋友, 歡迎您閱讀《卒子走遍安慶》網路長篇旅行專輯。 位於原安慶市樅陽縣會宮鎮一帶的會宮朱姓有一座宗祠, 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紹這裡。

圖一:會裡朱氏淵源

會裡朱氏在原安慶市樅陽縣會宮鎮, 朱氏其先人到此地逾數百年, 後來這一帶朱氏統稱會裡朱。

圖二:會裡朱氏地處環境

在安慶地區, 朱氏是一支大姓。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朱氏二十世孫來冬 ( 文炳 ) 一脈, 出自二十一世孫世生 ( 龍生 ) 。 上世紀初, 文炳隨長兄文寬離開世居桐城小河街外出謀生, 曾在上海吳淞船上務工, 娶方桂英為妻, 育兩子一女, 後不幸因病於1936年病逝。 自昔日祖輩文炳少小離家, 至如今父輩龍生子孫滿堂, 百餘年來從未忘卻祖先, “籍貫桐城”一以貫之承傳, 在會裡修譜建祠時曾虔誠供奉而來。

圖三:會裡朱氏建築

上述故事在朱氏家族應該算是平常不能再平常的故事。 自古會宮屬樅陽, 樅陽屬安慶。 會裡朱氏宗祠在原宗祠的基礎上擴建改建而成。

圖四:朱氏宗祠

據瞭解, 會裡朱氏屬紫陽一脈, 一直是樅陽縣的名門望族。 宋朝末期至元朝初期, 會裡朱氏一世祖、古徽州飽學之士萬四公目睹宋朝末年社會劇烈動盪之現狀, 不願為官攜家眷毅然來到桐城南鄉羅塘洲避官, 故又號“羅塘居士”。

圖五:朱氏宗祠匾額

會裡朱氏二世祖祖一公祖二公祖三公又從羅塘遷椒嶺;三世祖朝二公朝四公朝六公朝九公再遷會裡即現在的會宮, 三遷而定。 也就是說, 今天的會裡一帶朱氏, 其實是朱氏第三代定居而成。

圖六:會裡朱氏

朱氏定居會裡後, 四世祖生十五子成十五房,會裡朱氏一下子就成了大家族。七百年來,會裡朱氏以會宮為中心,繁衍生息,如今子孫已達二十七世;主要居住地擴展到附近十數省市;朱光潛大師是會裡朱氏在現代的典型代表人物!

圖七:會裡朱氏淵源

會宮的朱姓中有兩支。一支是朱成一的孫輩中嫡傳,其標誌是後代的輩分以:“良、者、來、士、永、正、仁、為”反復迴圈。會宮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孫輩中一女兒嫁到程姓家,後來其子女跟母姓朱。這一支的標誌是名字中沒有輩分。所以前不久,與安徽省電臺大胡老師交流時,談到樅陽縣會宮鎮又流傳朱公公與朱婆婆的民間傳說,看來不假。

圖八:會裡朱氏宗祠標牌

另據瞭解,樅陽會宮朱姓是紫陽堂,是朱熹後人。朱熹五世孫朱椿(詳見安徽《藕塘朱氏宗譜》),七世孫成一偕三個弟弟(隆一、慶一、隆三)遷往安徽桐城樅川竹子湖。成一公後裔居住樅陽縣,此公傳至第五代分為九支。(據《考亭紫陽朱氏總譜》)

圖九:會裡朱氏忠恕堂

在清代桐城派方苞和戴氏的文字獄中差一點招滅族之災,後來朝廷顧是朱熹嫡傳後代下旨特赦,這些事在《桐城縣誌》中明確詳細記載。會宮的朱姓後代在清朝非常龐大,但在太平天國時遭到安慶英王陳玉成的血腥鎮壓。

圖十:會裡朱氏名人碑

會宮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孫輩中一女兒嫁到程姓家,後來其子女跟母姓朱。這一支的標誌是名字中沒有輩分。會宮朱氏忠恕堂字輩(自始祖萬四公十四世起,萬四公為婺源茶院公十五世,其五世為朱熹六代祖惟甫二弟惟則):芳紹先儒、道延來世、永正仁文、為家之式,詩書澤遠、禮樂源長、祖功宗德、孫子其昌。

圖十一:會裡朱氏水源木本

吳汝綸《會裡朱氏族譜序》(節選):會裡之朱,遷自新安。其先世有曰瑰者,仕南唐李氏,官至茶院,嘗以兵三千戌婺源,因家焉。子孫最為蕃衍,徽國文公其後也。徽國五世祖曰維甫,維甫兄維則。維則十一傳,當宋元之際始遷桐城,仍世三遷而居會裡。會裡朱氏既與徽國同祖茶院,茶院後裔分散東南數行省,而徽州之後,新安、建陽皆立博士。明嘉靖中,諸博士會合四行省廿一縣之朱聯為一譜,是時會裡朱氏尚未能別為譜。逮萬曆世,會裡譜始具。是後朱氏長者,時時修葺。蓋自始居會裡,傳五六百年,族姓源流,具在圖牒矣。獨茶院已上敘次派別,頗多疏失,今為考證,著在左方。…… 一筆寫不了二個朱字,有更多消息,《卒子走遍安慶》將連續出版。

圖十二:與老朱一起參觀朱氏宗祠

(本篇完)

金凱曲文化《卒子走遍安慶》長篇遊記。

四世祖生十五子成十五房,會裡朱氏一下子就成了大家族。七百年來,會裡朱氏以會宮為中心,繁衍生息,如今子孫已達二十七世;主要居住地擴展到附近十數省市;朱光潛大師是會裡朱氏在現代的典型代表人物!

圖七:會裡朱氏淵源

會宮的朱姓中有兩支。一支是朱成一的孫輩中嫡傳,其標誌是後代的輩分以:“良、者、來、士、永、正、仁、為”反復迴圈。會宮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孫輩中一女兒嫁到程姓家,後來其子女跟母姓朱。這一支的標誌是名字中沒有輩分。所以前不久,與安徽省電臺大胡老師交流時,談到樅陽縣會宮鎮又流傳朱公公與朱婆婆的民間傳說,看來不假。

圖八:會裡朱氏宗祠標牌

另據瞭解,樅陽會宮朱姓是紫陽堂,是朱熹後人。朱熹五世孫朱椿(詳見安徽《藕塘朱氏宗譜》),七世孫成一偕三個弟弟(隆一、慶一、隆三)遷往安徽桐城樅川竹子湖。成一公後裔居住樅陽縣,此公傳至第五代分為九支。(據《考亭紫陽朱氏總譜》)

圖九:會裡朱氏忠恕堂

在清代桐城派方苞和戴氏的文字獄中差一點招滅族之災,後來朝廷顧是朱熹嫡傳後代下旨特赦,這些事在《桐城縣誌》中明確詳細記載。會宮的朱姓後代在清朝非常龐大,但在太平天國時遭到安慶英王陳玉成的血腥鎮壓。

圖十:會裡朱氏名人碑

會宮的另一支朱姓是朱成一的孫輩中一女兒嫁到程姓家,後來其子女跟母姓朱。這一支的標誌是名字中沒有輩分。會宮朱氏忠恕堂字輩(自始祖萬四公十四世起,萬四公為婺源茶院公十五世,其五世為朱熹六代祖惟甫二弟惟則):芳紹先儒、道延來世、永正仁文、為家之式,詩書澤遠、禮樂源長、祖功宗德、孫子其昌。

圖十一:會裡朱氏水源木本

吳汝綸《會裡朱氏族譜序》(節選):會裡之朱,遷自新安。其先世有曰瑰者,仕南唐李氏,官至茶院,嘗以兵三千戌婺源,因家焉。子孫最為蕃衍,徽國文公其後也。徽國五世祖曰維甫,維甫兄維則。維則十一傳,當宋元之際始遷桐城,仍世三遷而居會裡。會裡朱氏既與徽國同祖茶院,茶院後裔分散東南數行省,而徽州之後,新安、建陽皆立博士。明嘉靖中,諸博士會合四行省廿一縣之朱聯為一譜,是時會裡朱氏尚未能別為譜。逮萬曆世,會裡譜始具。是後朱氏長者,時時修葺。蓋自始居會裡,傳五六百年,族姓源流,具在圖牒矣。獨茶院已上敘次派別,頗多疏失,今為考證,著在左方。…… 一筆寫不了二個朱字,有更多消息,《卒子走遍安慶》將連續出版。

圖十二:與老朱一起參觀朱氏宗祠

(本篇完)

金凱曲文化《卒子走遍安慶》長篇遊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