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軾和李白,誰的酒量大

蘇軾未成年時因為身體的原因幾乎不能飲酒, 有 “少年多病怯杯觴”句, 後來, 在官場中需要學會應酬, 到晚年蘇軾甚至“一日不可無此君”,

但是蘇軾酒量一直很小, 小飲即醉, 酒是“釣詩鉤”, 又是“掃愁帚”, 蘇軾在有關酒的詞中表達了他的真實想法, 他對生活、生命的感悟。

蘇軾的酒醉是小飲即醉, 醉後仍然似乎清醒, 他最多是“坐客無氈醉不知”而徒坐在草地上, 或者是“我欲醉眠芳草”, 從“欲”字裡也可看出他還是有理智的。 如果拿蘇軾跟另一位酒豪李白的酒作一下對比, 就更能看出蘇軾的醉是多麼隱忍、理性了。 李白是 “會須一飲三百杯”、“與君連日醉壺觴”、“一日須傾三百杯”, 與蘇軾的“坐客無氈醉不知”相比, 李白就不僅是喝酒喝到“坐客無氈醉不知”了, 而是“連日醉壺觴”了。 李白在沒有人陪時是“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醉的時間是“一醉累月輕王侯”, 與朋友的交往方式是“我欲醉眠君且去,

明朝有酒抱琴來”, 難過時是“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澆愁愁更愁”, 願望是“惟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常照金樽裡”。 杜甫的《八仙歌》中說李白是“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正鮮明生動地刻畫出了李白狂放不羈的形象和氣貫長虹的激情。 從李白的酒中體會到的, 是李白的豪放, 是天真爛漫和無拘無束, 儘管他也有很多難過的事情、痛苦的經歷, 可是他毫不掩飾地把它們全部表現出來:“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雖然酒最終也無法真正消解他的痛苦, 致使他“舉杯澆愁愁更愁”, 可是他的豪放之意已然顯現。

而蘇軾則是喝點酒就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他本身酒量並不大, 也深知酒並不能使自己真正得到解脫, 酒對於蘇軾, 就像琴、雲, 對於他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一樣, 酒的生活只是他生活的一種構成、一種消遣。 蘇軾嚮往“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生活, 嚮往這種平靜安逸。 而酒, 就是這種平常生活的構成。 蘇軾的人格魅力正在于這種安于普通生活、真實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