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除了赫敏和大表哥,別忘了這些“美女與野獸”

自18世紀中葉誕生於勒佈雷斯·波蒙夫人筆下以來, 《美女與野獸》就是西方家喻戶曉的故事。

如同許多童話一樣, 這個故事也多少帶有“少兒不宜”的旨趣:駭人的野獸將貌美如花的少女囚禁于荒蕪的城堡中, 還希冀著她能愛上自己, 嘖嘖嘖。 不過, 它帶來的啟示——相比美貌和才智, 美德更為重要, 也是幸福生活的基礎——即便放到當下來看, 仍舊很有現實意義。

或許正是依靠簡單腦補就能感受到的強烈視覺衝擊, 加上發人深省的寓意, 令《美女與野獸》成為電影人和觀眾的心頭好, 在長達70多年的漫漫歲月中屢次三番被搬上銀幕,

且不乏永駐影史的經典之作。

而即日起上映的迪士尼真人電影就改編自最廣為人知的動畫版。 如果這部最新版勾起了你的好奇心, 不妨瞭解一下影史上的其他版本, 看看能否找到這個故事歷久彌新的其他秘密。

2017年上映的新版《美女與野獸》

最藝術——1946版

這是《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初次被搬上銀幕。 才華橫溢的讓·穀克多的這部黑白片, 既啟迪了後來者, 又樹立了一個難以超越的標杆。

之所以在二戰剛剛結束、膠片極其匱乏的情況下就啟動影片的拍攝, 穀克多在日後出版的《導演日記》的前言中寫到:“要相信故事的起源, 相信採摘一朵玫瑰會令一個家庭捲入奇遇, 一個人可以變成野獸, 又可以變回人的樣子。 這些謎總是會激起成年人的異議, 他們往往帶著疑問與嘲笑, 急於提前下定論。 但我頗為自負地相信, 可以展現‘不可能’的電影, 也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不可能’, 可以把單數變成複數。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恬譯)對於彼時才脫離納粹掌控的法國和百廢待興的法國電影業而言,

亟需這麼一部電影來喚起“孩子的那一份信念和誠心”。

1946版的美女還算名符其實

電影的劇情大體忠實於原著, 但穀克多做了一些創造性的安排。 首先是全片沒有念白, 代之以歌劇唱詞。 其次, 美女和野獸幾乎構成了SM的關係,

不過這裡美女是抖S, 而野獸是抖M, 日後其他版本常常被詬病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情結在這一版中毫無端倪。 這裡的野獸不但長得萌萌噠, 而且從和美女第一次打照面起就“低到了塵埃裡”, 言語或是行為, 絲毫不敢造次。

穀克多還加了一個與美女有曖昧關係的男子。 有趣的是, 最後他因為偷盜城堡裡的財寶而死, 之後容貌化為野獸, 而野獸恢復人形後卻擁有了這名男子的容貌。 兩個角色都由穀克多曾經的戀人和終身的好友讓·馬雷飾演。

1946版的野獸長得萌萌噠

風格上, 影片由始至終洋溢著超現實主義的詩意, 開篇演職員表由谷克多親自出鏡將演員的名字寫在黑板上, 再由演員擦掉, 日後新浪潮導演們對於片頭字幕的執著或許正是據此“有樣學樣”。

1946版由才華橫溢的讓·穀克多寫下演職員表開場

城堡中做了擬人化處理的各色物品格外搶鏡,比如全由人的手臂舉起的燭臺,壁爐上充當看客的活體雕塑。拍攝手法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美女和王子騰空飛起的畫面,其實是兩位元演員從四米高的腳手架上跳到草堆裡再倒放完成。

手臂造型的燭臺很搶眼

穀克多為了這部電影耗費心血,即便得了膿瘡症,臉上、身上長滿了褥瘡,疼痛難耐,他還是戴著挖了三個洞的面紗在片場堅持,後來因為黃疸病發作,才不得不入院治療,原本擔任技術顧問的雷內·克萊芒接過導筒,根據他留下的筆記繼續拍攝。

野獸在兩人的第一次晚餐時就申明城堡裡的一切都屬於美女,就連圍觀的壁爐都聽呆了。

在最後一篇拍攝日記裡,穀克多如此寫到:“它殺了我。將我拋開,又讓我活在它的生命裡。”

最Cult——1978版

相比較尤拉伊·赫茲(Juraj Herz)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拍攝的《焚屍人》、《煤油燈》、《魔格亞納》等傑作,由他執導的這一版《美女與野獸》(Panna a netvor)在藝術上並無過多的野心。不難想見的是,在政治高壓的年代,由童話改編而來的電影至少不必屢屢受到當局的關照。

1978版的《美女與野獸》

好在赫茲原本就偏愛恐怖、驚悚的題材,《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恰恰能讓他發揮個人風格。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可以稱得上是Cult片。與赫茲以往的作品相比,它的一大特點就是氛圍的跳躍與分裂。

影片開場時,一支運送貨物的隊伍在淒風苦雨的森林中趕路的畫面與小鎮市場上人們各司其職、安居樂業的景象交相出現,隨後整天吵吵鬧鬧、充滿著生活氣息的美女的家與冷清、寂寥的野獸的城堡以及美女夢中出現的敞亮的宮殿互相映照。

長相酷似“雕兄”的野獸

氛圍之外,角色更是“精分”得厲害。等來了美女的野獸無時無刻不在與自己的os作著鬥爭:我愛她,不,你不配愛她;我應該放她走,不,你應該殺了她……美女因為夢到自己跟一位溫柔、英俊的王子身處一室,於是腦洞大開,認為囚禁自己的或許是他,反復猶豫是否要一睹真容。而在看到野獸的容貌後,她又對自己是否要接納他舉棋不定。就連配樂也不例外,沉重的管風琴奏鳴曲與抒情的鋼琴奏鳴曲經常毫無過渡地交替出現。整部電影可謂是精神分析的絕佳案例。

1978版的美女有點沒心沒肺

影片還承襲了德國表現主義。最初野獸一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觀眾只能從遭遇襲擊的人的驚恐表情猜測他究竟長得多麼恐怖。不過,待到終於現身,那個尖尖的嘴喙、細胳膊細腿、一身破破爛爛的羽衣看上去實在有愧“野獸”之名,也難怪有觀眾想到了《神雕俠侶》裡的雕兄,把這一版戲稱為“《美女與禽獸》”。

影片詭異的視覺風格神似史雲梅耶的作品

影片裡的人形床柱、不時出現的小怪物以及其他道具營造的暗黑色彩,會讓人不由想到另一位捷克導演、動畫大師史雲梅耶的定格動畫。尤拉伊·赫茲曾在一次訪談中道出個中秘辛:“楊·史雲梅耶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同學。我們一起讀書,一起當兵,從部隊出來後又一起加入Semafor劇團,而且我們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我演過他的兩部片子。我們有些相似的想法,那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做了好幾出戲,拍電影也是我幫他,他幫我,《第九心臟》的佈景就是他設計的,他的妻子還製作了字幕。”

美女夢中見到的王子

除了《美女與野獸》外,赫茲後來還曾將格林童話裡的《青蛙王子》搬上銀幕,同樣獨具個人風格。

最顛覆——1991版

迪士尼1991年推出的動畫版《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是所有版本中對於原著改動最大的。正是因為這次改編為古老的童話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影片才贏得了全世界觀眾的心,它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電影也是當之無愧。

美女身著黃裙與野獸跳舞是片中最美的畫面之一

原著中,美女任勞任怨、被兩個姐姐欺負也不願反抗的聖母人設,在這一版中徹底改頭換面。首先,過於臉譜化的兩個惡姐姐的角色被砍掉了,父親也不再是商人,而是發明家。順理成章,他很支持美女對於書本的熱愛。

反派加斯頓是全片的搞笑擔當

雖然擁有一位全村無人不仰慕的求婚者,但美女卻從他身上看到了鄙俗與自戀。而在與野獸的交往中,她也是不卑不亢,既沒有被他的外表嚇倒,也不畏懼他的威脅,反而用她自己的方式鼓勵野獸改變行為舉止。如此集美貌、智慧、膽識于一身的女主人公,誰能不愛?

在美女的幫助下,野獸試著慢慢改變自己

此外,燭臺盧米亞、鬧鐘葛士華、茶煲太太、杯子阿奇等擬人化的角色每一位都個性十足,為影片增色不少。

燭臺盧米亞、鬧鐘葛士華和茶煲太太

根據影片編劇琳達·伍爾沃頓(Linda Woolverton)的透露,影片的成型殊為不易,若不是時任主席的傑弗瑞·卡森伯格的支持,自己早就被迪士尼那些遺老遺少掃地出門了。影片開場美女拿著書邊走邊看,穿過市鎮的橋段來自她本人兒時的經歷。而美女的人設,她解惑說:“我有意創造了一個與過去的迪士尼女主角不同的角色。她不是繡花枕頭,也不會在壞事發生時還保持溫文爾雅。因為我從1960年代走過來,而且我是一名女權主義者。我不認為女人應該幹坐在那裡,等待白馬王子前來解救。”

至於盧米亞、葛士華、茶煲太太、阿奇的誕生,則是源自她和影片的執行製片、歌曲詞作者霍華德·阿什曼討論時他提出的一個問題:“誰來唱我寫的這些歌呢?”可惜的是,和作曲家艾倫·門肯搭檔、為迪士尼的《小美人魚》、《阿拉丁》等動畫創作了大量經典歌曲的阿什曼沒能等到影片的上映就因病離世,為此影片字幕的最後加上了這麼一句話:“獻給我們的朋友,霍華德,是他賦予了小美人魚聲音,還有野獸的靈魂。我們會永遠懷念他。霍華德·阿什曼,1950-1991。”

1991版《美女與野獸》片尾字幕向已故作詞家霍華德·阿什曼致敬,在他過世第二年獲得的最佳歌曲小金人由助手代領,這是奧斯卡歷史上罕見的頒獎給已經過世的人

關於這部電影,伍爾沃頓還寫到:“我贏得了一些戰役,也輸掉了另一些。影片尾聲中的一些場景因為要趕檔期,有的看上去不夠出色——他們從《睡美人》裡借來了部分畫面。不過,總的來說,我還是很高興。這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片,而且它打破了迪士尼女主角約定俗成的設定。雖然有些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論調,但我並不認可——是美女真正改變了野獸。”

最現代——2011版

這一版的野獸沒有毛皮,也沒有獠牙,造型足夠前衛。

由凡妮莎·哈金斯和亞曆克斯·帕蒂弗主演的《野獸男孩》(Beastly)改編自同名流行小說,而這部小說可以視為《美女與野獸》的同人作品。

“美女”與“野獸”幾乎沒經過衝突就愛上了

影片的背景設定在時下的紐約,帥哥Kyle自恃家世顯赫、相貌出眾,常常出口傷人。沒想到被他嘲笑的女同學恰恰是位女巫,她施法讓他變成醜八怪,還種下詛咒:假如一年內沒能找到一個女孩對他說“我愛你”,就將永遠變不回來。於是,絕望的他只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僅有熟識的老幫傭和盲人家庭教師作伴。然而,當他注意到Linda後,生活漸漸有了變化。

凡妮莎·哈金斯飾演的“美女”

雖然這是唯一的現代版《美女與野獸》,但這次的“舊瓶裝新酒”實在無甚驚喜。凡妮莎·哈金斯和亞曆克斯·帕蒂弗固然年輕養眼,但他們飾演的角色過於單薄,兩人之間也沒有青春片中必不可少的化學反應。

還未變身成野獸的“王子”

從童話改編來看,這一版本幾乎沒有加入任何奇幻元素。男主角的造型是幾個版本裡最不符合“野獸”的設定的,倒像以紋身彰顯性格的前衛青年。原本應該是看點的野獸變王子的橋段,也處理得過於潦草。反倒是男主角手臂上根據不同時令能開花能落葉能亮聖誕彩燈的紋身以及尼爾·派翠克·哈裡斯飾演的盲人家庭教師的插科打諢,比男女主角的對手戲更有看頭。

憑藉《老爸老媽浪漫史》而走紅的尼爾·派翠克·哈裡斯飾演的盲人家庭教師是影片不多的亮點之一

最辜負《美女與野獸》這個大好素材的是,“美女”在初次看到“野獸”時,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來了一句“我看過更醜的”。如此一來,“美女”與“野獸”之間本該有的磨合與火花就一併抹殺了,而童話中關於人不可貌相的宏大主旨也只能喂狗了。

最精緻——2014版

這一版的佈景做得非常精細

在《寂靜嶺》導演克裡斯多夫·甘斯執導、文森特·卡索和蕾雅·賽杜主演的法國版《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中,角色最為龐雜。美女除了兩個姐姐以外,還有三個兄弟,此外還有一個覬覦野獸財寶的惡人。但從劇情來看,這些配角實屬雞肋,並沒有讓故事變得更精彩。

蕾雅·賽杜美則美矣,但似乎與童話裡的“美女”形象相去甚遠

比較有意思的是情節安排是通過美女的夢境,讓野獸過往的慘痛經歷漸漸得以呈現,有種前世今生的錯位感,而美女仿佛是他逝去的戀人的轉世。

美女與野獸的餐桌對話就像是情場高手的過招

影片的最大特色就是不輸好萊塢製作的畫面效果,可謂極盡唯美之能事。從美女與野獸的服裝造型到城堡中的陳設、花園的設計都細緻精巧,而野獸駕馭著巨人雕塑出場的打鬥場景也足夠震撼。

文森特·卡索變身野獸前也足夠野性

雖然有觀眾打趣文森特·卡索不用化妝就能演野獸,但其實他的野獸扮相是各版中最好的,既不失狂野,又隱隱透著一絲高貴。由巴吉度獵犬演變的大眼小精靈也萌翻了,可惜的是戲份還不夠多。

由巴吉度獵犬變成的小精靈

這一版本最大的不足之處是,蕾雅·賽杜美則美矣,但與“美女”的形象相去甚遠。她的演繹過於賣弄風情,跟野獸的對話一來一往就像情場高手在過招,感覺不到兩人之間存在著真情實感,因此最後未免讓人覺得愛情來得太突兀。

最後,美女沒有變成王后,而王子變成了農夫

這一版本之所以沒能贏得多少好評,也和之前迪士尼動畫版裡的人物形象過於深入人心有關,觀眾免不了兩相比較,因此它在角色塑造上的短板被無限放大,即便是魔幻瑰麗的畫面也難以彌補。這麼看來,迪士尼自己動手將動畫改編成真人版確實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明智之舉。

1946版由才華橫溢的讓·穀克多寫下演職員表開場

城堡中做了擬人化處理的各色物品格外搶鏡,比如全由人的手臂舉起的燭臺,壁爐上充當看客的活體雕塑。拍攝手法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比如美女和王子騰空飛起的畫面,其實是兩位元演員從四米高的腳手架上跳到草堆裡再倒放完成。

手臂造型的燭臺很搶眼

穀克多為了這部電影耗費心血,即便得了膿瘡症,臉上、身上長滿了褥瘡,疼痛難耐,他還是戴著挖了三個洞的面紗在片場堅持,後來因為黃疸病發作,才不得不入院治療,原本擔任技術顧問的雷內·克萊芒接過導筒,根據他留下的筆記繼續拍攝。

野獸在兩人的第一次晚餐時就申明城堡裡的一切都屬於美女,就連圍觀的壁爐都聽呆了。

在最後一篇拍攝日記裡,穀克多如此寫到:“它殺了我。將我拋開,又讓我活在它的生命裡。”

最Cult——1978版

相比較尤拉伊·赫茲(Juraj Herz)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拍攝的《焚屍人》、《煤油燈》、《魔格亞納》等傑作,由他執導的這一版《美女與野獸》(Panna a netvor)在藝術上並無過多的野心。不難想見的是,在政治高壓的年代,由童話改編而來的電影至少不必屢屢受到當局的關照。

1978版的《美女與野獸》

好在赫茲原本就偏愛恐怖、驚悚的題材,《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恰恰能讓他發揮個人風格。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可以稱得上是Cult片。與赫茲以往的作品相比,它的一大特點就是氛圍的跳躍與分裂。

影片開場時,一支運送貨物的隊伍在淒風苦雨的森林中趕路的畫面與小鎮市場上人們各司其職、安居樂業的景象交相出現,隨後整天吵吵鬧鬧、充滿著生活氣息的美女的家與冷清、寂寥的野獸的城堡以及美女夢中出現的敞亮的宮殿互相映照。

長相酷似“雕兄”的野獸

氛圍之外,角色更是“精分”得厲害。等來了美女的野獸無時無刻不在與自己的os作著鬥爭:我愛她,不,你不配愛她;我應該放她走,不,你應該殺了她……美女因為夢到自己跟一位溫柔、英俊的王子身處一室,於是腦洞大開,認為囚禁自己的或許是他,反復猶豫是否要一睹真容。而在看到野獸的容貌後,她又對自己是否要接納他舉棋不定。就連配樂也不例外,沉重的管風琴奏鳴曲與抒情的鋼琴奏鳴曲經常毫無過渡地交替出現。整部電影可謂是精神分析的絕佳案例。

1978版的美女有點沒心沒肺

影片還承襲了德國表現主義。最初野獸一直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觀眾只能從遭遇襲擊的人的驚恐表情猜測他究竟長得多麼恐怖。不過,待到終於現身,那個尖尖的嘴喙、細胳膊細腿、一身破破爛爛的羽衣看上去實在有愧“野獸”之名,也難怪有觀眾想到了《神雕俠侶》裡的雕兄,把這一版戲稱為“《美女與禽獸》”。

影片詭異的視覺風格神似史雲梅耶的作品

影片裡的人形床柱、不時出現的小怪物以及其他道具營造的暗黑色彩,會讓人不由想到另一位捷克導演、動畫大師史雲梅耶的定格動畫。尤拉伊·赫茲曾在一次訪談中道出個中秘辛:“楊·史雲梅耶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同學。我們一起讀書,一起當兵,從部隊出來後又一起加入Semafor劇團,而且我們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我演過他的兩部片子。我們有些相似的想法,那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做了好幾出戲,拍電影也是我幫他,他幫我,《第九心臟》的佈景就是他設計的,他的妻子還製作了字幕。”

美女夢中見到的王子

除了《美女與野獸》外,赫茲後來還曾將格林童話裡的《青蛙王子》搬上銀幕,同樣獨具個人風格。

最顛覆——1991版

迪士尼1991年推出的動畫版《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是所有版本中對於原著改動最大的。正是因為這次改編為古老的童話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影片才贏得了全世界觀眾的心,它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電影也是當之無愧。

美女身著黃裙與野獸跳舞是片中最美的畫面之一

原著中,美女任勞任怨、被兩個姐姐欺負也不願反抗的聖母人設,在這一版中徹底改頭換面。首先,過於臉譜化的兩個惡姐姐的角色被砍掉了,父親也不再是商人,而是發明家。順理成章,他很支持美女對於書本的熱愛。

反派加斯頓是全片的搞笑擔當

雖然擁有一位全村無人不仰慕的求婚者,但美女卻從他身上看到了鄙俗與自戀。而在與野獸的交往中,她也是不卑不亢,既沒有被他的外表嚇倒,也不畏懼他的威脅,反而用她自己的方式鼓勵野獸改變行為舉止。如此集美貌、智慧、膽識于一身的女主人公,誰能不愛?

在美女的幫助下,野獸試著慢慢改變自己

此外,燭臺盧米亞、鬧鐘葛士華、茶煲太太、杯子阿奇等擬人化的角色每一位都個性十足,為影片增色不少。

燭臺盧米亞、鬧鐘葛士華和茶煲太太

根據影片編劇琳達·伍爾沃頓(Linda Woolverton)的透露,影片的成型殊為不易,若不是時任主席的傑弗瑞·卡森伯格的支持,自己早就被迪士尼那些遺老遺少掃地出門了。影片開場美女拿著書邊走邊看,穿過市鎮的橋段來自她本人兒時的經歷。而美女的人設,她解惑說:“我有意創造了一個與過去的迪士尼女主角不同的角色。她不是繡花枕頭,也不會在壞事發生時還保持溫文爾雅。因為我從1960年代走過來,而且我是一名女權主義者。我不認為女人應該幹坐在那裡,等待白馬王子前來解救。”

至於盧米亞、葛士華、茶煲太太、阿奇的誕生,則是源自她和影片的執行製片、歌曲詞作者霍華德·阿什曼討論時他提出的一個問題:“誰來唱我寫的這些歌呢?”可惜的是,和作曲家艾倫·門肯搭檔、為迪士尼的《小美人魚》、《阿拉丁》等動畫創作了大量經典歌曲的阿什曼沒能等到影片的上映就因病離世,為此影片字幕的最後加上了這麼一句話:“獻給我們的朋友,霍華德,是他賦予了小美人魚聲音,還有野獸的靈魂。我們會永遠懷念他。霍華德·阿什曼,1950-1991。”

1991版《美女與野獸》片尾字幕向已故作詞家霍華德·阿什曼致敬,在他過世第二年獲得的最佳歌曲小金人由助手代領,這是奧斯卡歷史上罕見的頒獎給已經過世的人

關於這部電影,伍爾沃頓還寫到:“我贏得了一些戰役,也輸掉了另一些。影片尾聲中的一些場景因為要趕檔期,有的看上去不夠出色——他們從《睡美人》裡借來了部分畫面。不過,總的來說,我還是很高興。這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片,而且它打破了迪士尼女主角約定俗成的設定。雖然有些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論調,但我並不認可——是美女真正改變了野獸。”

最現代——2011版

這一版的野獸沒有毛皮,也沒有獠牙,造型足夠前衛。

由凡妮莎·哈金斯和亞曆克斯·帕蒂弗主演的《野獸男孩》(Beastly)改編自同名流行小說,而這部小說可以視為《美女與野獸》的同人作品。

“美女”與“野獸”幾乎沒經過衝突就愛上了

影片的背景設定在時下的紐約,帥哥Kyle自恃家世顯赫、相貌出眾,常常出口傷人。沒想到被他嘲笑的女同學恰恰是位女巫,她施法讓他變成醜八怪,還種下詛咒:假如一年內沒能找到一個女孩對他說“我愛你”,就將永遠變不回來。於是,絕望的他只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僅有熟識的老幫傭和盲人家庭教師作伴。然而,當他注意到Linda後,生活漸漸有了變化。

凡妮莎·哈金斯飾演的“美女”

雖然這是唯一的現代版《美女與野獸》,但這次的“舊瓶裝新酒”實在無甚驚喜。凡妮莎·哈金斯和亞曆克斯·帕蒂弗固然年輕養眼,但他們飾演的角色過於單薄,兩人之間也沒有青春片中必不可少的化學反應。

還未變身成野獸的“王子”

從童話改編來看,這一版本幾乎沒有加入任何奇幻元素。男主角的造型是幾個版本裡最不符合“野獸”的設定的,倒像以紋身彰顯性格的前衛青年。原本應該是看點的野獸變王子的橋段,也處理得過於潦草。反倒是男主角手臂上根據不同時令能開花能落葉能亮聖誕彩燈的紋身以及尼爾·派翠克·哈裡斯飾演的盲人家庭教師的插科打諢,比男女主角的對手戲更有看頭。

憑藉《老爸老媽浪漫史》而走紅的尼爾·派翠克·哈裡斯飾演的盲人家庭教師是影片不多的亮點之一

最辜負《美女與野獸》這個大好素材的是,“美女”在初次看到“野獸”時,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來了一句“我看過更醜的”。如此一來,“美女”與“野獸”之間本該有的磨合與火花就一併抹殺了,而童話中關於人不可貌相的宏大主旨也只能喂狗了。

最精緻——2014版

這一版的佈景做得非常精細

在《寂靜嶺》導演克裡斯多夫·甘斯執導、文森特·卡索和蕾雅·賽杜主演的法國版《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中,角色最為龐雜。美女除了兩個姐姐以外,還有三個兄弟,此外還有一個覬覦野獸財寶的惡人。但從劇情來看,這些配角實屬雞肋,並沒有讓故事變得更精彩。

蕾雅·賽杜美則美矣,但似乎與童話裡的“美女”形象相去甚遠

比較有意思的是情節安排是通過美女的夢境,讓野獸過往的慘痛經歷漸漸得以呈現,有種前世今生的錯位感,而美女仿佛是他逝去的戀人的轉世。

美女與野獸的餐桌對話就像是情場高手的過招

影片的最大特色就是不輸好萊塢製作的畫面效果,可謂極盡唯美之能事。從美女與野獸的服裝造型到城堡中的陳設、花園的設計都細緻精巧,而野獸駕馭著巨人雕塑出場的打鬥場景也足夠震撼。

文森特·卡索變身野獸前也足夠野性

雖然有觀眾打趣文森特·卡索不用化妝就能演野獸,但其實他的野獸扮相是各版中最好的,既不失狂野,又隱隱透著一絲高貴。由巴吉度獵犬演變的大眼小精靈也萌翻了,可惜的是戲份還不夠多。

由巴吉度獵犬變成的小精靈

這一版本最大的不足之處是,蕾雅·賽杜美則美矣,但與“美女”的形象相去甚遠。她的演繹過於賣弄風情,跟野獸的對話一來一往就像情場高手在過招,感覺不到兩人之間存在著真情實感,因此最後未免讓人覺得愛情來得太突兀。

最後,美女沒有變成王后,而王子變成了農夫

這一版本之所以沒能贏得多少好評,也和之前迪士尼動畫版裡的人物形象過於深入人心有關,觀眾免不了兩相比較,因此它在角色塑造上的短板被無限放大,即便是魔幻瑰麗的畫面也難以彌補。這麼看來,迪士尼自己動手將動畫改編成真人版確實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明智之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